摘要: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三农战略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双一流本科专业必修课“葡萄酒工厂设计”顺应时代潮流,以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导向,探索在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方式和互联网+的应用等,突出学科特色优势、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满足新农科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Abstract: “New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required by the strategy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The compulsory course “Wine Factory Design”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of grape and wine Engineering 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eaching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new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 and Internet+, it has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ubject, built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ystem,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carried out a beneficial discussion on meeting the social demand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1. 引言
新农科建设要求交叉融合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工科、新文科与传统农科专业[1],“安吉共识”[2]、“北大仓行动”[3]、“北京指南”[4]更是为新农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进行相关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型农林人才支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5]。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肩负着为国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培养创新型行业精英的重任。而本科培养体系中的课程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下,课程的深化和调整如何满足新农科建设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葡萄酒工厂设计》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教学向信息化、多元化转变,线上和线下的交叉融合成为必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这些都对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教学创新也就成为新农科背景下的必然。作为专业必修的《葡萄酒工厂设计》课程,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通过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改措施,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手段对课程进行了几年的全方位的创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通过线上线下,强化实践育人
葡萄酒工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成为葡萄酒领域的创新性人才,就需要了解本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门课全方位呈现国内和国际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提供了可能,也为同学们直接与领域内的权威和产业一线的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提供了可能。
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独具特色的“科技小院”和“教授工作站”,教学团队和国内多家葡萄酒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6]。中国的葡萄酒可分为8大不同风土类型和气候特点的8大产区,我们同这些不同特点的酒庄如北京的紫雾酒庄、波龙堡酒庄、莱恩堡酒庄、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等,怀来的桑干酒庄、迦南酒庄、瑞云酒庄、紫晶庄园等,以及昌黎、沙城、山东、新疆和宁夏等多家企业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带领同学们到这些酒庄实地参观、实习和完成课程论文,同学们通过真实场景的学习,通过与酒庄技术人员的交流。对参观学习的酒庄的设计特色、理念、风格和酒厂的设计规划,以及葡萄园管理、种植、风土,不同酒庄的定位以及这种定位所带来的葡萄酒酿造技术、设备及陈酿工艺,它们的共性和特性。这种线下的参观与交流,让同学们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锻炼了同学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实现了在实践中培育专业素养的初衷。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撑,我们搭建了这门课的国际课堂,通过云课堂的形式,选择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新旧世界葡萄酒先进生产国20多个代表性的典型和著名酒庄,聘请酒庄技术人员和庄主授课、带领同学们云参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区、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文化,让同学们了解到旧世界葡萄酒产区风土及酒庄设计与新世界葡萄酒产区风土和涉及理念的区别。此外,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葡萄酒行业的结合,如智慧农业是影响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交叉领域,我们在国际课堂上专门设计了智慧农业与葡萄酒的教学专题,安排国外酒庄庄主介绍在互联网时代下,他们是如何建设现代信息化的智能酒庄,推进葡萄园和酒庄管理智慧化的案例,极大拓展了同学们对葡萄酒大数据中心以及葡萄地理信息服务、气象环境信息服务、葡萄长势监测服务、病虫害监测服务等领域的再认识。这种基于互联网和信息科学的云课堂,拓展了同学们对本行业全球化和全产业链的认知和视野,也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努力方向提供了参考,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3. 设置四大教学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Figure 1. Modular course design for “winery planning and design”
图1. “酒庄规划与设计”模块化课程设置
立足于“葡萄酒工厂设计”专业必修课的定位和授课对象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紧紧围绕两点开展课程建设,其一是酒庄历史文化和规划设计管理,其二是葡萄酒产区和酒庄发展战略,树立行业大局观。为此,我们设置了四个教学模块来完善课程体系。
这四个框架模块,从基础知识到文化知识,从行业特点到学科交叉,从课堂到实习,循序渐进地展开;再进一步对四个模块进行了八个单元的设置,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框架模块指向设定的教学目的而开展,具体的课程模块设置如图1所示。
4. 结合课程特点,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方式
结合这门课侧重于实践为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授课、视频、讨论、演讲、葡萄酒品鉴和酒庄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眼、耳、鼻、舌、手、嘴等感官,形成从视、听、嗅、味和触觉等全方位沉浸式的多模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多模态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
Figure 2. Multi modal teaching method
图2. 多模态教学方式
5. 翻转课堂,教学相长
为了综合考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站在全行业的发展角度审视一门专业课的学习,培养新农科视域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创新人才[7] [8],课程结束前,设置了翻转课堂环节,把课堂交给同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课程论文和观点,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老师则在讲台下和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分享,从同学们的身上汲取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闪光点和养分,实现教学相长。从下面部分同学的报告题目,可以看出不同的视角和不同认知的碰撞,增加了同学们对以葡萄酒为代表的农业产业的认知。这对于新农科视域下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对于专业人才需要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育水平也有可预见的作用。表1列出了不同年级部分同学的课程论文和presentation的题目。
Table 1. Title of course papers and presentation reports for som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表1. 不同年级部分同学课程论文与presentation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
年级 |
论文题目 |
杨贤哲/2016306100410 |
2016级 |
浅谈宁夏、昌黎、沙城三产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 |
冯政/2016306100506 |
2016级 |
试论三个产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异同和建议 |
郑淇中/2016306100215 |
2016级 |
贺兰山东麓,昌黎,怀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异同和差异及建议 |
龚言是/2016302040220 |
2016级 |
宁夏,昌黎,怀来三个葡萄酒产区差异分析及建议 |
林晟豪/2017306100109 |
2017级 |
新旧世界葡萄酒庄设计⻛格背后的⽂化理念⽐较 |
张小寒/2017306100423 |
2017级 |
新旧世界酒庄建筑中的形式美 |
刘敏欣/2017306100319 |
2017级 |
后现代主义葡萄酒庄园设计分析 |
吕昕洁/2017306100513 |
2017级 |
新旧世界葡萄酒庄设计和风格差异原因对比 |
邹睿/2017306100420 |
2017级 |
新旧世界酒庄差异 |
董镇汉/2017306100525 |
2017级 |
欧洲与中国的酒庄在发展上的文化特征及其对酒庄建筑的影响 |
张可/2017306100426 |
2017级 |
全球化对现代化酒庄的影响 |
李迩杭/2018306100326 |
2018级 |
北京周边酒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
陈柏年/2018306100520 |
2018级 |
北京周边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刘定东/2018306100503 |
2018级 |
酒庄设计与管理心得 |
陈嘉璐/2020306100114 |
2020级 |
传统与创新在葡萄酒工厂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
李再晗/2020306100111 |
2020级 |
酒庄设计与管理之我见 |
袁天姝/2020306100702 |
2020级 |
中国的葡萄酒庄与工厂——传统与创新 |
陈星池/2020306100724 |
2020级 |
创新在酒庄设计中的作用 |
6.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在新农科课程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逐步搭建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平台,成功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同学们对葡萄酒全产业链的了解,提升了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培养了专业热情和扩大了国际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效果。图3是这门课教学平台与课程体系示意图。
我们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9年到2023年5年期间各年级的本专业同学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研,调研包括目前工作或学习情况,通过《葡萄酒工厂设计》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对《葡萄酒工厂设计》课程的评价等几大部分。93%的同学们认为这门课让他们将专业课程如酿酒葡萄品种、栽培、葡萄园建设与管理、葡萄酒酿造与设备工艺、葡萄酒评价与品鉴、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专业课与酒庄设计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知识掌握更牢靠。95%以上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现今的学习工作或未来规划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加了他们从事葡萄酒行业的兴趣,也增加了对葡萄酒全产业链的认知。2023年,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94门同类课中,葡萄酒工厂设计被评为教学效果第一。
Figure 3. Teaching platform and system for the course of wine factory design
图3. 《葡萄酒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平台及教学体系
7. 结束语
新农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应用型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的上述全方位的课程创新,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国际眼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一系列策略和对策将有助于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农科人才。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北京大学启东基金:酿酒酵母资源挖掘与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