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可视化分析我国乙肝预防相关研究趋势、合作情况、研究方向、前沿,为后续学者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选定文献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每年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减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要研究机构,作者之间、机构之间合作不密切;聚类关键词分别是乙型、预防接种、母婴传播、职业暴露、乙肝疫苗、知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研究前沿出现的关键词经常被同时讨论;健康教育的落实能有效预防乙肝感染;国家十分重视乙肝预防,乙肝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良好,特别是新生儿的防控工作成绩十分优异。结论:我国乙肝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防控手段与方式,创新思考、努力落实,为提升人民防控意识而努力,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大家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并吸收防控知识;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实现更有效的乙肝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 to visualize the research trends, cooperation, directions, and frontiers related to hepatitis B preven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 a certain research basis for subsequent scholars. Methods: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a visual knowledge map is drawn on selected documents and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documents. Results: The number of relevant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China continues to decrease every year; CDC is the primary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authors do not work closely with each other or institutions; Cluster keywords are type B, vaccination,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hepatitis B vaccine, knowledge, an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Keywords that appear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are often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hepatitis B infection;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patitis 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s good, and especiall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wborns is very good. Conclusions: China’s hepatitis B prevention has a certain foundation. We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innovate and strive to implement, strive to enhance people’s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ink about how everyone can better know and absor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trive to mak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hepatitis B prevention.
1. 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携带者基数庞大,《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后文简称《年鉴》)显示,在已分类的五种病毒性肝炎类型中,2021年乙肝的发病率约为692.5万人,占总比的80.2%,死亡率约为3000人,约占总比的75%。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三种方式进行病毒传播。在我国的不懈努力下,随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策略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我国尤其是新生儿的HBV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1]。但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是乙肝大国,乙肝疾病负担仍然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我国HBV感染者已经向着年轻化趋势发展[2]。
现阶段主要依靠干扰素类与核苷(酸)类似物两类抗HBV药物治疗慢性乙肝。但前者具有疗程长、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等风险,而后者具有耐受性、安全性较差等缺点[3]-[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用药风险有所减小,治疗成本有所降低,但疾病负担仍然不容小觑。并且,受医学水平的限制,世界上并未研发出可以彻底消除HBV的药物。由此可见,预防HBV感染应当成为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课题。本文借助CiteSpace总结近20年乙肝预防行动与成果,明确研究趋势与方向,探索最新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研究依据与方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在知网中,选定检索范围为学术期刊,以“(主题:乙肝(精确)) OR (主题:乙型肝炎(精确)) OR (主题:乙型病毒性肝炎(精确)) AND (主题:预防(精确))”、“时间范围:2003~2023年”与“中文”为检索条件,截止至2023年8月15号,得出文献5560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去除无作者、作者非具体人名、无机构、内容与主题明显不符的文献,最终得到5239篇文献。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在同一知识领域内,能从海量文献中提取信息,在探索研究热点的变化、寻找研究的方向、明确科研前沿等多方面都能够对学者起到有效帮助[6]。本次研究使用CiteSpace 6.2.R.4版本,该版本具有自动去重功能,将选定的5239篇文献导入其中,最终成功导入5234篇文献。在知识图谱绘制的过程中,统一以1年为时间切片。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根据需求制作相关知识图谱,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补充说明图谱结论的方式,达到研究目的。
3. 结果
3.1. 发文量统计分析
虽然最后成功导入CiteSpace的文献与所选文献相差4篇,但因为该误差对结果分析影响不大,故以5239篇文献为准统计数据,在Excel中绘制每年发文量统计折线图,结果如图1所示。
Figure 1. Statistical line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per year
图1. 每年发文量统计折线图
由图可知,2003~2007年处于上升阶段,2008~2017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2018至今处于下降阶段。在稳定发展阶段里,每年发文量以320篇为基准线上下波动,说明该阶段乙肝预防相关研究的关注度足够高。我国经过不懈努力,乙肝的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在2014年第四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结果明确表示我国儿童HBV感染率显著下降[7]。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HBV感染,《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1岁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9%,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及以后,虽然每年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降低,但此时该研究已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后续阶段的发展中,研究者将更加注重解决理论与实践中难攻克的问题,扩大乙肝健康教育力度,不断完善乙肝防控体系,努力做到将乙肝病毒扼杀于摇篮之中。
3.2. 不同机构发文量情况分析
设置k = 7,省去无法显示名字的节点,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最终得出图2。节点越大代表该机构发文量越多。该图拥有节点数276个,节点间连线数为200个,网络密度为0.0053,可知机构间合作并不密切,合作关系偏少。
由图可知,在乙肝预防研究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中心,以地方疾病防控中心为辅助的网络结构。在所有机构中,中国疫情防控机构中心以绝对性的优势,在全国乙肝防控中起到了指导与引领性的作用。
Figure 2. Mechanism co-occurrence diagram
图2. 机构共现图
3.3. 不同作者发文量情况分析
设置k = 5,省去无法显示名字的节点,得到图3。按发文量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名,保留前13位,得到表1。该图节点数为278,节点间连线数为898,网络密度为0.0233,密度偏低,作者间合作关系较弱。
图中崔富强、侯金林、庄辉三人对应的节点都有紫色外圈包裹,意味着其节点中心性皆大于0.1,三人与其他学者合作更为密切。可以分析,该研究主要以崔富强、侯金林、庄辉三人为中心,与其他人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网络。其中,梁晓峰、王富珍等也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Figure 3. Author co-presentation diagram
图3. 作者共现图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authors’ published papers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表
排名 |
频数 |
起始年份 |
作者 |
1 |
80 |
2007 |
崔富强 |
2 |
59 |
2005 |
梁晓峰 |
3 |
55 |
2004 |
庄辉 |
4 |
50 |
2007 |
王富珍 |
5 |
35 |
2006 |
龚晓红 |
6 |
33 |
2006 |
张勇 |
7 |
32 |
2006 |
陈园生 |
8 |
30 |
2007 |
郑徽 |
9 |
27 |
2011 |
贾继东 |
10 |
24 |
2013 |
侯金林 |
11 |
21 |
2013 |
王贵强 |
12 |
20 |
2012 |
李杰 |
13 |
20 |
2011 |
李兰娟 |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图4. 关键词聚类图
Figure 5. Keyword time diagram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
3.4. 研究热点与方向
设置k = 10,将关键词“乙型肝炎”与“乙型”、“乙肝”进行合并。将关键词进行聚类采用LLR算法得到图4,再将聚类结果在时间线上进行梳理,得到图5。其中Q = 0.2871,S = 0.6276,Q < 0.3即社团结构相对不显著,S > 0.5即聚类比较合理[6]。图中数字越小,代表该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关键词节点越大,代表其出现的频次越高。#0~#6关键词标签依次是#0乙型、#1预防接种、#2母婴传播、#3职业暴露、#4乙肝疫苗、#5知识、#6《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在图5中,随着时间递增,每个聚类时间线上的节点都有所减少,且节点大小也在总体变小。可以发现所有研究方向普遍存在一个关注度逐渐降低的过程。而其中“乙型”、“预防接种”、“母婴传播”相关研究的热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一个被持续关注的状态。
3.5. 研究前沿
k = 10,选择持续时长不小于2年的关键词,最终保留30个突现词得到图6。
Figure 6. Keyword emergence diagram
图6. 关键词突现图
图中红色线段代表此时期该关键词相关研究为热点研究。
由图可知,其中母婴阻断、影响因素、流行特征、母婴传播、艾滋病、预防控制、梅毒、孕产妇为近7年持续性研究热点。其中影响因素、流行特征、母婴传播出现时间早,是长期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而健康教育、发病率同样也是出现时间十分早的热点研究词。并且,总结大量文献后,发现关键词之间除乙肝相关关键词外,预防控制与健康教育,孕产妇、母婴阻断与母婴传播,流行特征与发病率,结核与恩替卡韦时常被同时提及。学者也经常将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种传染病的病症情况与治疗情况进行同时讨论,同时也会对乙肝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讨论。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对乙肝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是乙肝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针对不同地区人民,展开了一定范围的教育尝试。结果都表明,经过健康教育的HBV携带者,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护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发病率[8]-[10]。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乙肝疾病知晓率[11] [12]。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行动,对预防结果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普通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行更加全面的预防控制方案,进行预防控制相关干预,最终结果上也显示患者的认知程度的提升与发病率降低的情况更加显著[13]。
在健康教育实行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大部分HBV携带者肝功能正常,若不经过专门检查,将难以发现自身感染HBV [14]。故避免新生儿感染HBV就成了重要的乙肝防控途径。新生儿作为HBV易感染群体,母婴阻断以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接种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HBV感染率[15]。有学者曾研究发现,同样是接种疫苗,儿童接种年龄越小,其HBV感染率越低[16]。由此,提高孕产妇及其家人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对这类群体进行专门化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大力宣传,进行重点化健康教育,也能很好地弥补不同人群因受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乙肝防控起到推动性作用[17] [18]。
健康教育不仅对乙肝有良好的防控作用,对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的防控中也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19]-[21]。由此可以启发性地尝试加强社会主要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力度,努力创新探索新的宣传教育方式,以更易让民众接受与理解的方式,纠正民众对相关传染病的错误观念,增强人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争取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上得到更有效控制。
4.2. 国家乙肝防控政策推进结果良好
中国从HepB出现之初,就十分重视接种工作的进行。多年以来,中国不断推进接种工作,逐步将接种重点人群从新生儿扩展到新生儿以外的人群,不断进行政策优化,积极落实,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接种环境与接种条件。自1985年HepB上市以来,我国积极实行新生儿HepB免疫接种策略。在1992年推行三剂次接种法等新接种要求,此后进行接种工作方案的不断细化;2002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范围中成功加入HepB;2005年彻底实现了新生儿HepB的完全免费接种;2009~2011年进行了小于15岁人群的HepB查漏补种行动;2017年下发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并展开一系列行动[22] [23]。同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与肝病学分会也组织相关专家,自2005年起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根据实情进行一次次优化更新,时至今日共包含5版。在最新2022年一版中,以进一步降低乙肝死亡率为根本目的,紧跟最新研究进展,做出了内容上的更新补充,细化明确了部分概念,同时规范了乙肝预防、诊断、治疗中的部分步骤,为我国乙肝事业的防控、治疗、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依据[24] [25]。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与优化,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与落实,还有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人民乙肝防控意识不断提高,在乙肝防控结果上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在2021年7月25日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王贺胜先生表示我国如今乙肝疫苗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大于90%,而早在2014年我国便已经达到了使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降至0.32%的目标。新生儿HepB的接种,对降低HBsAg的流行率有巨大贡献,无论是从卫生经济学模型进行推算,还是从医疗卫生角度进行测算,都可以得到较高效益的回报[26] [27]。虽然我国新生儿HBV接种与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防控成效,但目前我国乙肝诊出率与治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2年,两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15% [25]。由此可知,我国乙肝的预防与治疗道路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需不断探索前行。
4.3. 应持续关注并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是主要的乙肝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无论是为了让医务人员在一个更安全的条件下工作,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医疗环境,还是为了降低乙肝的感染率,我们都应该持续性地关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而努力。有多名学者都对部分地区或医院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大多研究结果表示,职业暴露风险与医务人员所承担的职业、工龄、接触锐器频率等因素有关。与锐器接触越频繁,工龄越低,职业暴露风险就越高[28] [29]。不同职业的职业暴露中,护士占比普遍偏高,并且多地区都处在职业暴露占比最高的位置[30]-[32]。而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提前接种HepB的人群能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33]。由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的流程,同时使他们能在职业暴露后进行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人员的数量,以及职业暴露后人员的感染率。
5. 总结与展望
5.1. 乙肝预防发展现状
因为HBV携带者难以发现的特点,多年来,我国主要通过推进乙肝预防工作的方式,来降低乙肝感染率、发病率与死亡率。在预防工作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要领导机构,此外崔富强、梁晓峰、侯金林、庄辉等人也在乙肝防控研究中贡献卓越。
健康教育的持续执行、各年龄层特别是新生儿的HepB的接种与补种工作的规范有效的开展、母婴阻断技术的不断提升、职业暴露的相关探讨等都是预防工作中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支持、各地执行机关积极落实的情况下,截至目前,我国乙肝防控成效明显,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防控体系。特别是新生儿疫苗接种方面,我国落实情况优异。但不可否认,在乙肝预防与治疗道路上,我国仍需不断努力,以创新性思维不断探索预防方案、不断研究治疗道路。
5.2. 发展趋势与展望
根据每年发文量变化,我国乙肝预防每年相关文献量持续走低,在未来可能维持在数量较少的情况。乙肝预防已经经历了高度发展的时期,此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今,预防母婴传播是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总结母婴传播已有成果,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预防母婴传播的方式是长期的重点课题[34]。同时,探索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更新特征情况,有助于国家与地方及时调整与完善乙肝的防控策略,也是需要重点持续性发展的课题[35] [36]。未来,在持续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与预防母婴传播的方法探索中,乙肝预防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与新的技术,达到让民众从知道乙肝到了解乙肝预防,以及实现母婴阻断等技术突破的目的。提高民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有相应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民众进行乙肝预防,是我国不断努力的目标。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JDR0037);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MPRC2022004、ZYTS2023009);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024MS564);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院联合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H202402056);“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项目编号:2023XT134)。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