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媒体是依托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媒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内容,从而提供更快速、更广泛、更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新媒体推动了信息在各领域的发展,深深地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微信、微博改变人们信息分享和社交互动的途径,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网站[1]改变了电影及娱乐节目的消费类型,抖音、快手改变视频娱乐和内容制作的方式,淘宝、京东更是重塑了购物的平台和在线支付的场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 [2]。
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曾强调,“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3]。
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使命,为国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和思想意识过硬的未来建设者和领导者,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变成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高校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在学业上,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等在线课程网站跟随老师学习,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平台参加在线讲座和研讨会,可以通过各类学术网站浏览和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中,我们同样能看到更多的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而不是纸质材料来记录课堂笔记。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交流的渠道和参与创新的机会,带来了更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实际上,新媒体已经超过传统媒体,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主要领地,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4]。
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阵地。党支部的建设成效和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在当前的形势下,新媒体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年轻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一项重要课题。
2.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日趋扁平和高效,呈现出海量化和碎片化的现象。江忠宝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中提到,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节点碎片化、传播方式群际化、传播范围广泛化和传播速度瞬间化。海量化意味着信息的数据量大,巨量的各类别数据和信息都充斥在网络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所需信息,同时这使得有效信息的甄别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困难,使我们很容易迷失在庞杂的冗余信息中。碎片化意味着信息呈现的方式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很多信息都是简短的,并不能通过某一个信息源有效地获取事情的全貌,这反而让偏颇的信息占据舆论场。信息爆炸下过量的碎片化信息严重占用了高校学生的日常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深入了解事实和真相的难度,更丧失了深度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进一步地造成网络舆论越发复杂和多变的局面。在互联网平台,90%的国际新闻来自西方媒体,它们在信息网络的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借此使其在文化和社会观念上有着巨大的传播影响。高校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大学阶段更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地引导,错误的思想就会有机可乘,会对身心发育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造成重大危害[5]。而且泛娱乐化的信息也在不断冲击一些传统价值观,从而侵蚀国家安全。
3.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是教育形式传统,缺乏互动性。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支部会议的方式开展,绝大部分时间由支部书记和支委进行相关主题的宣讲。这类学习形式可以类比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整体上是一种单向的灌输教学。这种传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00后学生,可能会受困于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甚至一些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也遭到了扼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员自身思想素养的提升。
二是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很多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实效性。支部活动中过于侧重传授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没有和大学生群体的特征相结合,教育素材和现实生活联系不足,学生缺乏理解的抓手,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距离感,实际效果和预期差距较大,难以做到真正的掌握。
三是支部组织能力偏弱。教育主题活动的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没有很好地安排和设计活动进程,从而导致无法深入探讨学习主题的核心。第一,党支部的凝聚力偏弱。作为学生党支部,党员流动性比较强。按照党员发展流程,大部分预备党员是在大二、大三发展起来的,在党支部的学习时间平均在两年时间左右,而支委的任期则更短,一般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支委成员往往在刚刚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内容后就面临换届,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展开;第二,党支部的管理能力不足。支部的工作内容基本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来展开,缺乏自身的特色,也很难体现学生党员的价值,没法广泛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使得支部的管理能力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由于学生党支部书记还有很多其他的非党务工作需要完成,直接影响了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间接弱化了支部管理的效果。而且年轻支委由于其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理论水平还不够扎实,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刻,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难以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起到高效的引导作用。这进一步导致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做得不够到位,整体管理偏松软,部分学生党员思想进步较慢。
四是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对新媒体的重视度还不足。党支部很多工作虽然通过微信群、党员E先锋等新媒体来完成,但是整体上缺乏完整健全的工作机制,并没有建立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和教育平台,网上网下往往互相割裂,没有很好地形成统一的党建网络。二是,党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家往往没有创建和维护公众号、视频号的经验,没有掌握网络教育的方法,对一些新闻传播、网络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欠缺,无法把握学生受众的关注点,从而难以完成新媒体的搭建。三是,新媒体平台缺乏专门的人员维护。一些学生党支部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缺乏必要的人员来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往往导致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平台也没有足够的人员与受众互动,从而影响力非常有限[6]。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建设路径
新媒体环境为支部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若干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新媒体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打造属于党支部的思想教育宣传主阵地。
4.1. 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帮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快捷、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当前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一定要紧跟发展步伐,积极参与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进程中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其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资源,如“学习强国”、党员E先锋等,做好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以及党内基本事务的管理工作。其次努力探索建立“党支部信息平台”“微信党课”“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等,以“短、小、精”为宗旨,编辑“电子周报”定时发送给支部成员。利用新媒体工具,搭建互动交流平台,积极举办线上党建活动,通过在线党课、虚拟党日活动等,积极推动学生党员在线上线下自学和交流,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4.2. 守正创新,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就曾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新媒体场景下,要想把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做活,就应该有鲜活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必然也孕育出很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令人振奋的故事,这些充满时代感的鲜活例证,更应该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我们应该深挖时代感强的内容,讲述身边人、身边事,结合现实问题来表述思想和理论。通过真人真事来增强思想教育的魅力和吸引力,把榜样人物讲真切,让好人好事有血肉。在新媒体平台上做好楷模榜样的宣传,扩大模范人物的影响力,激发大家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要积极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鼓励大家深入农村、社区等基层,收集一手资料,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党员讲述自己家乡的时代故事,讲发展、讲变化、讲认识,并鼓励大家将自己的素材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在线上分享。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党员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3. 取长补短,持续强化党支部建设
切实提高支委会成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努力提升媒介素养,能够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扎实做好党支部平台的维护。并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帮助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如线上问卷调查、投票系统、意见收集等小程序,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参与度,提升支委工作效率。党支部还可以利用后台数据分析功能,统计相关平台上学生党员的在线时长、关注的话题类型等,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党员的特点,进而帮助党支部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活动方案。在努力做好线上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到线下实践。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理论教育的功能,就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才能提升教育实效。要将线上资源与线下实践串联起来,使其紧密联系,彼此融合,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组织外出的实践活动,如线下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线上收集相关网络资源,观看时代背景等,做到线上线下齐步走,共绘党建新图景。
5. 结语
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高效的信息传播不仅提高了基层党建的工作效率,也丰富了工作方法,从而帮助党支部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同时还增强了党支部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同样迎来了新的挑战,要建设新媒体专业化团队,要提升学生党员的信息辨别能力,要消除不良的网络信息,维护校园平安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思考和解答。作为新时代党建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新媒体使用场景,使其成为党建工作的有力助手,不断提升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坚定理想信念,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添砖加瓦,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北方工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探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