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条件下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对策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een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gital Finance
摘要: 作为一种新时代下受到广泛应用的金融科技新形式,数字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了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显然已经离不开数字金融的帮助。因此,本次研究围绕数字金融条件下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的发展对策,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Abstract: As a new form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widely used in the new era, digital finance has improved the service process and further improved the work efficiency with the help of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conomy, the green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obviously inseparable from the help of digital finance.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gital finance. Taking the field of e-commerce as an example, 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ping to bring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文章引用:张雅茹. 数字金融条件下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对策[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1687-169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322

1. 引言

绿色创新显然已经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式,在支持企业绿色创新方面,传统金融体系存在许多如信息不对称、融资途径较少等问题,而在数字金融的帮助下,企业的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径,借助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开展P2P、众筹等多种融资方式,且还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但在实践应用方面,数字金融条件下的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应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进行研究分析。

2. 数字金融和绿色创新的概念阐述

2.1. 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1]。它指的是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开放、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金融服务为核心,旨在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覆盖面和用户体验。其核心内涵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基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如移动支付、数字信贷、智能投顾等;生态系统,构建智慧金融生态系统,促进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监管机构等多方协作与融合;数据驱动,以数据为核心资源,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优化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客户体验。

在未来,数字金融的发展中,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将成为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通过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确保数字金融将更深入地融入实体经济,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通过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协同推进,可以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2]。通过推动金融业态和模式绿色化发展,确保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运用的数字人民币推广加快,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交易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2.2.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是指以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助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它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绿色创新的内涵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如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管理创新,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绿色营销等绿色管理体系;产品创新,设计和生产绿色产品,如可回收、可降解的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绿色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循环经济等。

在未来绿色创新的发展,将表现在技术、政策、市场需求、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技术创新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第二,政策支持,政府将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第三,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第四,国际合作深化,绿色创新将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各国将加强在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 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3.1. 资金支持

由于数字金融本身具有极为特殊的运作模式,因此在资金支持方面,数字金融可以为企业绿色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4]。由于数字金融平台本身具有出色的聚合能力,因此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有效融合各项分散的社会闲散资金。而这些资金会通过众筹、智能投顾等环节进入到有绿色创新需要的企业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所建立的创新式资金配置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满足资金需要,推动项目的实施,同样也为其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3.2. 风险分散

数字金融平台本身具有出色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其能够实现针对性地创新、项目多元化定位和评估。在动态数据反馈的帮助下可以多角度地深入分析项目政策环境、技术成熟度等,进而帮助数字金融迅速发现隐藏在项目当中的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依据。

3.3. 市场引导

数字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市场资源流向,针对投资者而言,会以价格信号为依据来评估绿色创新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因此价格消耗本就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特征。资金在数字金融市场会流向具备高潜力特征的项目当中,通过这类项目投资人在企业发展中会获取到更高程度的市场回报,价格信号所做出的影响会进一步提高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效率,使企业加大力度开展绿色创新研发投入。

4. 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困境

4.1. 缺乏创新动力

首先,高昂投资成本的缓解难题,绿色技术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与应用成本,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而言是一大障碍,据行业报告显示,绿色技术的平均初始投资成本较传统技术高出约30%~50%,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采纳意愿。其次,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挑战,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成本高,其不确定性也较高,企业普遍担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据统计,绿色技术项目的成功率仅为传统技术项目的60%左右,加剧了企业的风险规避心理。最后,政策支持的精准度与力度不足,尽管政府已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执行效率仍有待提升[5]。特别是在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方面,企业普遍反映政策门槛高、申请流程复杂,难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4.2. 绿色产业集聚效应偏弱

首先,企业分布散乱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当前,绿色产业企业普遍呈现地域分散的状态,这种布局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还限制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由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平均仅达到理想状态的60%~70%,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其次,产业链协作不紧密与绿色发展瓶颈,绿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等环节难以形成合力,这种协作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进程,限制了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6]

4.3. 绿色技术支撑能力有限

首先,高端人才短缺的瓶颈,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技术突破与应用推广的关键因素。全球范围内绿色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缺口高达数百万,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绿色技术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其次,研发投入的局限性,尽管绿色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仍显不足,相较于传统技术领域,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偏低,导致研发周期长、成果产出慢,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7]

5. 数字金融条件下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探索

5.1. 强化政策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

首先,政府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平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实现资金投放的精准化和高效化。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具有潜力的绿色技术项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支持方案,如低息贷款、税收返还等,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8]

其次,拓宽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利用数字金融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鼓励社会资本通过风险投资、股权众筹、绿色债券等多种方式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建立绿色项目信息库,提高项目透明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再次,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合作平台建设,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9]。通过在线协作、远程实验等方式,加速绿色技术难题的攻克,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最后,提升绿色消费市场的数字化水平,利用数字金融手段,如移动支付、区块链溯源等,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信任。通过构建绿色消费积分体系、提供绿色金融产品优惠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热情,为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字金融为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政策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深化产学研合作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绿色消费市场的数字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5.2. 强化绿色产业集聚效应

首先,建设数字化绿色产业园区,利用数字金融平台,规划并建设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数字化绿色产业园区。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园区内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同时,园区可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10]

其次,完善数字化绿色产业链建设,依托数字金融技术,构建绿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字化协作平台。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化、可追溯化,增强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同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与协同研发,加速绿色产品的迭代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水平。

数字金融为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通过建设数字化绿色产业园区和完善数字化绿色产业链建设等措施,可以显著增强绿色产业的集聚效应与协同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在绿色创新道路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5.3. 强化绿色技术支撑能力

首先,深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在数字金融的支持下,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利用在线教育、远程协作等数字化手段,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优厚待遇等方式,吸引全球范围内的绿色技术创新人才。据预测,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高端人才数量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翻番。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增加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绿色技术领域的研发热点和难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此外,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动绿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

6. 结束语

在数字金融的帮助下,企业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也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的门槛,另外在数字金融的帮助下,可以在前面模块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为了实现数字金融的最大化影响,推动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企业应立足于技术创新的角度、强化监管、培养人才,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广州, 刘婧. 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的理论与实证——来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武汉金融, 2022(9): 50-60.
[2] 余进韬, 张蕊, 龚星宇.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特征、机制识别与空间效应[J]. 当代经济科学, 2022, 44(6): 42-56.
[3] 廖珍珍, 茹少峰. 数字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增减叠加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9): 117-132.
[4] 许昱玥, 李匡义.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的实证[J]. 科技经济市场, 2022(8): 10-12.
[5] 许烨. “双碳”目标下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2(21): 108-114.
[6] 曾钦友, 张璇. 数字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集聚视角[J]. 区域金融研究, 2022(7): 77-83.
[7] 郎聪萍, 郭淑娟. 数字经济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煤炭经济研究, 2022, 42(6): 69-74.
[8] 刘继兵, 高芳, 田韦仑. “资源诅咒”如何转化为“发展福音” ?——基于数字金融破除效应视角[J]. 武汉金融, 2022(6): 21-30.
[9] 王文静, 胡辰净. 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与碳排放——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2, 42(3): 40-48.
[10] 朱于珂, 高红贵, 丁奇男, 等. 地方环境目标约束强度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5): 1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