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现状
(一) 非洲女性美术的定位
当代非洲艺术在非洲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的位置,正成为当下艺术学科关心的一个问题。后疫情时代全球发生的一系列经济、环境、人口等问题,使得艺术创作者更加关注到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女性在非洲社会生存中的困境渐渐被揭示。当代非洲女性美术一方面针对艺术家作为创作者的性别而言,非洲女性艺术家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为各类艺术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女性的视角。另一方面,非洲女性美术针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作品中反映女性形象或者表现女性艺术特色的艺术产物,不同于男性艺术家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品,为诠释各类社会问题和表达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状态,提供了一种带有女性艺术特色的艺术媒介。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着从原始的非洲艺术中汲取养分的时代下,“学术界也对非洲投入了更多的目光,有关中非关系和非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种族等问题被频繁提及并成为重要话题。”[1]带有非洲女性主义的美术成果也随之被关注,目前“非洲女性主义艺术”议题在世界艺术变革发展中格外重要。
在以往有关非洲艺术的专著中,如以历史分期为切入点的J·基·泽博(Ki∙Zerbo)《非洲史前艺术》、采用人文地理视角为界的德·奥列德洛格《西非的艺术》,以及围绕着非洲雕刻为核心的艺术门类专著等,这类著作针对非洲艺术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述,然而缺少专门以“非洲女性美术”为切入点的专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非洲女性主义”议题在整个艺术学研究视野中并不是热门所在。
非洲艺术从属于世界艺术史中的一部分,不同于西方艺术发展体系和东方艺术发展体系,非洲艺术处于一种独立发展的位置,非洲女性美术也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西方世界对非洲艺术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欧洲中心主义特征,也往往基于自身的需要来提升或贬低非洲艺术。”[2]非洲美术理论发展较为缓慢,与承载着较多篇幅的西方美术相比非洲艺术史在比较权威的艺术史书中记载较少,且非洲女性美术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不平衡的趋势。非洲女性美术在早期非洲艺术中占据一定的比重,以原始性和生殖性为主要特征的早期非洲女性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速度甚至快于当代非洲女性艺术的发展。
(二) 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面貌
从艺术史理论的角度来看,各类世界艺术史研究著作层出不穷,而所表现非洲美术的栏目却占整部著作的小部分,更不用说为非洲女性美术开设专栏。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后世的艺术史论书籍一版再版,女性主义渐渐被提上议程,例如第七版的《詹森艺术史》就大幅增加了女性主义艺术的比重。一些学者以女性为切入点,将这些女性作为艺术家、赞助人或艺术观赏者进行讨论,然而相关女性主义美术的论述仍然不够充分。非洲艺术在艺术史中所占篇幅少,鲜少有非洲女性美术相关的专著。在非洲存在一些表现女性形象的艺术作品,却少有女性艺术家,艺术史中的女性往往被给予男性的某种审视或社会功能性的某种特征。
以世界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非洲女性美术发展起步较晚,但并不意味着非洲女性美术落后于非洲其他各类艺术。相反非洲女性美术发展较早,非洲的原始艺术中就存在大量表现女性形象的美术作品,而女性艺术家或赞助人却较少,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提法却少见于各类著作中。在早期非洲的艺术作品中多以木雕形式反映女性形象,如刚果东南部巴鲁巴人的《跪女饰御座》。该作品鲜明地代表了非洲早期女性艺术发展的特点,木雕刻画出女性跪着的动态,女子头顶上托举着一个远大于女子比例的圆盘作为凳子的面板,一方面体现出该木制品呈现出的供人使用的功能状态,另一方面体现女子身份的低下和卑微。与此同时,即便是在女人身份低微的情况下,该作品从侧面透露出在早期非洲社会中女性的支撑性作用。由于女性承担着生殖的生理性功能,早期非洲艺术中出现女性形象可能与氏族社会的过渡有着一定的关系。除了生殖支撑性的作用,非洲女性艺术还与非洲本土的精神信仰有一定的关系。在几内亚曾发现一些能给女性带来魅力的木雕,与贝宁神话有着紧密的关系。早期非洲艺术中存在一类女神形象,通常以原始巫术信仰为支撑,凭借某种神秘的宗教仪式来达到祈求的目的。在这类女神形象中,女神所反映的女性形象大部分来源于非洲本土的宗教幻想,存在一定的神秘性和虚构性,但却从侧面对非洲女性进行了刻画。这里女神所表现的女性并非非洲真实存在的女性形象,而是夹杂着掌权人意志的女性形象。
即使非洲早期女性美术有所发展,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非洲女性美术多受到了来自非洲原始艺术中所积攒的信仰基础和艺术品实物的影响,现代非洲女性艺术的发展速度放缓。首先,从女性与美术创作上看,女性较难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特别是审美意识上的精神创作活动。即使女性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也仅仅作为艺术工匠,而非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者。其次,女性美术作品创作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在非洲艺术中存在一些表现女性形象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实用性较强的手工艺品为主,或者是带着某种象征韵味的装饰品。这些所谓的非洲女性美术作品中,女性往往被作为生殖或者某种象征而存在。非洲女性形象的美术作品被承载着一种隐喻,真正表现女性自主思想和审美意识的作品直到女性的地位提高以及进步思想的传播后才渐渐缓慢出现。同时,从艺术接受的角度上看,非洲女性接触到美术作品或者介入艺术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即使是在接触到艺术活动后,大部分非洲女性难以对美术作品进行合理的鉴赏。鉴赏的难度来源于非洲女性对于美术作品的陌生,对于艺术活动的缺失以及对于自身审美意识的忽略。最后,从女性与艺术教育上看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非洲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虽然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艺术受教育程度的增幅却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女性自身对于艺术教育的参与并非像其他活动一样遭到重视,而且非洲艺术教育中存在教材不规范、教具资料缺乏,以及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非洲女性受到的优质艺术教育较少,需要加强对非洲女性的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
2. 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特点及困局
(一) 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特点
当代非洲美术与早期非洲艺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明显的差异性,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当代非洲女性美术从非洲原始而神秘的信仰中获取养分,根据女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促成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非洲女性美术品的产生。当代非洲女性美术往往带有非洲女性强烈的身体表达和自我意识,在作品中注入了非洲女性细腻的情感,通过当代丰富的媒介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身体的表达和自我意识的重视是当代非洲女性艺术的一大特征。在社会压力不断扩张的当代社会中,非洲女性审美意识和女性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在当代非洲女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要。在“非洲史学蓬勃发展、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和理论的推动以及非洲妇女为自己的集体身份而努力发声。”[3]等积极因素的助力之下,女性对于自身身体的认识和表现主要反映在各类行为艺术之中,美术中针对非洲女性身体的表现也存在一些个案。当代非洲女性身体意识的表达,不同于早期被生殖和神学笼罩的木雕形象,而是具有女性独立而自信的艺术语言化的艺术建构。
细腻的情感表达是当代非洲女性艺术的另一特征。根据精神分析学等观点,女性的心理特征和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包含对性的不同认识外,还存在敏感的心理暗示表现在各类美术作品之中。当代非洲女性艺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或者在进行当代非洲女性主义艺术品的创作构思时,会考虑到女性的心理表达方式,从而为美术作品覆盖上一层细腻的情感色彩。女性艺术家在情感表达上与男性是不完全相同的,非洲女性艺术家会结合非洲文化的特点和对自身身份的认知,敏锐地发现与女性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这类非洲女性主义美术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身份隐喻和现实表达。
丰富的艺术媒介形式是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特点的又一特征。非洲女性艺术家们通过多样化的媒介形式,如绘画、装置艺术等,来探讨身份认同、社会问题和个人经历。非洲绘画史从岩画到现代绘画,展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多种语言,穿越了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女性的身份特征结合艺术媒介的不同形式,为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厚重的非洲文化支撑是当代非洲女性美术发展的显著特征,艺术媒介结合非洲文化汇聚成具有巨大潜力的非洲女性艺术。
(二) 当代非洲女性美术发展中的挑战
美术属于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与经济和政治一样对于构建国家形象和民族自信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政治与经济齐头并进的同时,当代非洲文化却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反映在当代非洲女性美术发展的一些方面。
首先是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缺失,缺乏理论知识为非洲女性介入艺术活动产生了阻力。艺术理论基础主要包含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以及艺术鉴赏所必需的艺术学原理以及实践性的方法论,掌握这些艺术理论基础有助于非洲女性艺术知识的启蒙和发展,而非洲女性恰好因为这些基础艺术原理知识的缺乏,以至于无法积极参与到各类艺术活动中来。大部分非洲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缺少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这从理论上为非洲女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学理上的阻碍。从非洲女性自身的审美发展上看,女性自身审美意识薄弱,缺少一定的鉴赏力,在没有足够的艺术活动涉入之余,非洲女性无法充分地鉴赏当代艺术作品。
全球化侵袭背景下西方艺术模式的影响,也为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带来挑战。由于非洲艺术缺少独立的艺术发展体系,非洲女性艺术更是缺乏独立成章的位置。在非洲艺术发展的背景之下,女性主义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有着十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西方艺术模式对当代非洲艺术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关键问题在于非洲艺术如何正确地从西方艺术模式中把握住非洲本土艺术的价值,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到非洲女性的价值。
非洲女性艺术展览、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平台为传播非洲女性美术提供了载体,然而非洲女性艺术展示载体发展较为欠缺,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洲女性美术的发展。从区域国别学的角度上看在“非洲艺术博物馆等专题领域,都缺少专业化的队伍和科研机构加以支撑。”[4]非洲本土文化机构的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因此要完善艺术传播媒介以及艺术宣教载体,加强对非洲女性美术机构的管理。
3. 当代非洲女性美术创作的对策
(一) 以女性主义为切面,发现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
关注非洲女性艺术问题,就是关注非洲社会中与女性密切相关的问题。当代非洲女性美术作品为发扬非洲女性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当代社会中非洲女性的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女性的生活依然比男性艰难。只有从根本观念上的改变,才能提高非洲女性的社会地位。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当代非洲艺术,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发现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试图对女性平权进行呼吁,就是打破性别和种族偏见的关键一步。女性主义并不是激烈的女权主义,而是呼吁平等独立的女性审美意识上的觉醒。
女性主义不仅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思想潮流,更是对女性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的一种鼓励。女性主义在非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关注的是非洲女性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在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是由多种因素塑造的,包括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性别角色分配以及西方的影响等。传统文化对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许多非洲文化中,女性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社会关系的维系者。她们的职责包括照顾家庭、烹饪、清洁和纺织等。这些传统的角色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非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社会结构也对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影响。在许多非洲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性别角色分工,这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机会方面的差异。这种分工往往将女性限制在家庭领域,而男性则主导了公共领域。这种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她们被期望表现出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的特质,如温柔、顺从、关心家庭等。此外,西方的影响也在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中发挥了作用。自殖民时代以来,西方文化对非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时尚、娱乐和艺术等领域。西方媒体和流行文化经常塑造了一种刻板印象,将非洲女性描绘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外貌特征和行为方式。这种刻板印象往往强调非洲女性的身体特征,如丰满的身材和浓密的头发,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渐变化和多元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女性主义在非洲的兴起和发展,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变革和进步。非洲女性的审美意识是由多种因素塑造的,包括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性别角色分配以及西方的影响等。当地非洲女性美术要从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性别角色分配以及西方的影响等因素中汲取养分,鼓励非洲女性美术表现传统女性精神、表现呈现出上升发展而有利于女性自身建设的社会结构,从而表现出非洲女性的韧性。要以女性主义为切面,扩大女性主义教育的积极影响力,让更多的非洲女性参与到美术教育研究。
(二) 以艺术语言为媒介,创作非洲女性的典型作品
非洲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创作表现多样,涵盖了包括绘画、摄影和雕塑在内的多个领域。例如非裔女性艺术家费思·林戈德以其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通过自传和集体历史汲取灵感,记录了她作为艺术家和母亲的生活经历,同时为社会正义和公平作出反抗。女性主义艺术史学家塔玛·加布通过研究非洲摄影艺术,为重塑历史与当下身份认同带来新的解读。在非洲岩画艺术方面,非洲多地的岩画记录了史前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如阿尔及利亚的塔西利、利比亚的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马里的邦贾加拉悬崖等,这些岩画艺术展现了非洲古代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麦穆娜·古艾雷丝的作品《越境:图巴之旅》则通过环境肖像的方式,展现了非洲女性的精神外化和对传统突破的力量。这些非洲女性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宝库,也为非洲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在非洲女性艺术家、非洲女性主义艺术作品、非洲女性主义艺术展览等不同艺术主体的推动之下,当代非洲女性美术逐渐从边缘走向世界。非洲女性艺术家通过自己对不同艺术语言的细腻情感体验,真挚地描绘出了非洲的现实和历史,讲述了非洲的文化故事,展现了非洲女性的多重身份和力量。
分析当地非洲女性美术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非洲女性艺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而且非洲女性介入的艺术媒介资源较为欠缺。“媒介对女性的不平等的文化表现,加剧了女性审美的异化。”[5]当代新的媒介形式出现可以打破信息差,扩大艺术媒介的积极性作用。当代非洲美术应该创新艺术语言,以多元化的艺术语言为媒介,创作出符合非洲女性审美且能够代表非洲女性无畏精神的艺术作品。创作非洲女性的典型作品应该结合艺术语言本身的媒介特性,采用多元的、审美的、平等的语言体系来重塑当代非洲女性美术艺术形式。当代非洲女性美术作品能够以艺术语言为媒介,向世界传递了非洲女性的声音和故事。针对不同美术创作媒介,当地非洲女性艺术作品应该传递出平等而自信的非洲女性精神。
(二) 以非洲文化为载体,弘扬非洲女性的独立精神
非洲女性在非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非洲女性同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应该倡导非洲女性发扬独立的精神,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使得当代非洲女性美术获得更多的创作素材。非洲的传统文化是弘扬非洲女性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文化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反映在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实体性’影响,其二是‘观念性’影响。”[6]在非洲文化中,女性被视为坚强、勇敢、聪明和有耐力的象征,她们的独立精神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应扩大非洲女性主义美术观念的影响,提升非洲女性艺术的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这些承载着非洲文化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当代女性美术作品,反作用于女性主义在艺术乃至社会中的其他领域中的传播,从而更深层次地传播了非洲文化。
总之,以非洲文化为载体,弘扬非洲女性的独立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肯定非洲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保障,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代非洲女性美术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平等价值的建构,“只有在女性能够平等获取领导地位、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财政资源的社会环境下……并将重新定义社会进步过程中男性主导的游戏规则。”[7]女性主义美术作品与女性艺术家才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非洲文化视角入手,越来越多非洲女性艺术作品向世界展示了非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进人们对非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使得非洲女性独立精神透过艺术媒介传递得更深更广。
4. 结语
当代艺术家不断尝试着从非洲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依据非洲文化构思艺术形象的同时,当代非洲女性艺术依然处于一个边缘性的地位。然而,当代非洲女性艺术随着日益蓬勃发展的世界艺术一道,是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美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艺术评论家谈论的次数,也不仅仅取决于艺术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频率,也不仅仅取决于公众对其熟悉程度。尽管非洲女性艺术在当代艺术史上所占的比重较小,许多评论家和鉴赏家也对非洲女性艺术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度,非洲女性艺术的价值在世界艺术场域中却存在极大的潜力与文化价值。
正如“世界大学女校长非洲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述“当你环顾四周时,你会发现争取女性权利的努力并没有结束,因为我们仅仅是少数,我们需要给予那些依然在披荆斩棘、争取自己权利的女性以帮助,使她们在不同的领域里走向成功之巅。”[8]非洲艺术史不应该是世界艺术史中缺失的一页,非洲女性艺术不该是当代艺术中消失的一角。相反非洲女性艺术在当代世界艺术舞台中的作用渐渐扩大,我们应该主动发现非洲女性艺术的当代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重塑非洲女性自信,巩固非洲女性身份认同中关注到非洲社会与人文发展的新态势,从而缓解各方面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