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子实体各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Fruiting Body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DOI: 10.12677/HJFNS.2023.123027, PDF, HTML, XML, 下载: 176  浏览: 49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孙 燕: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陈光贤, 陈桐杰, 王庆勇, 邹方伦: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贵州 毕节;龙汉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关键词: 红托竹荪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挥发性成分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Stem and Skirt Cap Tray Volatile Components
摘要: 采集红托竹荪鲜品,分离为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三部分,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试分析。三个部位共鉴定出99种挥发性成分,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各部分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不同。菌柄 + 菌裙鉴定出59种成分,含量95%。菌盖鉴定出49种成分,含量99.05%。菌托鉴定出34种成分,含量97.42%。本文以期为红托竹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Collect fresh products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and separate them into three parts: stem and skirt, cap, and tray. Test and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hem. A total of 99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hree part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he stem, stem and skirt, cap, tray. 59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stem and skirt, with a content of 95%. 49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ap, with a content of 99.05%. 34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acterial tray, with a content of 97.42%.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文章引用:孙燕, 陈光贤, 陈桐杰, 王庆勇, 邹方伦, 龙汉武. 红托竹荪子实体各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3, 12(3): 220-226. https://doi.org/10.12677/HJFNS.2023.123027

1. 引言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属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清香型名贵食用菌之一 [1] 。其形态美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通过野生采集,是专供皇家贵族、达官富人享受的奇珍,如今大面积商业性生产,市场消费已走向大众,并深受消费者喜爱。红托竹荪开伞后的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裙、菌托组成。可食用部分通常为菌柄和菌裙,也有种植户将菌盖清洗处理后食用。菌托一般弃之不用。目前对红托竹荪研究大多在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等方面。如王林等研究探索利用酱香酒糟栽培红托竹荪技术 [2] ,曾维军等研究不同栽培方法红托竹荪产值与品质综合评价 [3] 。罗丽平等研究红托竹荪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4] ,梁亚丽等研究红托竹荪及竹荪蛋个部位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5] 。棘托竹荪、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有相关研究 [6] [7] [8] [9] ,关于红托竹荪挥发性成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集红托竹荪鲜品,分离为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三部分,测定、分析不同部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为红托竹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 材料与仪器

2.1. 材料

采集开伞后红托竹荪子实体鲜品,放于低温采样箱中带回实验室。清理干净杂物,将子实体分离为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HP6890/5975C气相–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萃取纤维为:2 cm-50/30 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

3. 方法

取剪碎混合样品6 g,置于50 mL固相微萃取仪采样瓶中,60℃平板加热。插入装有2 cm-50/30 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顶空萃取45 min时间后,移出萃取头并立即插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50℃)中,热解析5 min进样。

色谱柱为FB-5MS (30 m × 0.25 mm × 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40℃ (保持2 min),以2.5℃∙min−1升温至160℃,再以15℃∙min−1升温至280℃,运行时间:58 min;汽化室温度250℃;载气为高纯He (99.999%);柱前压7.62 psi,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溶剂延迟时间:1 min。

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 μA;倍增器电压1800 V;接口温度280℃;质量范围29~500 amu。

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及核对Nist2014和Wiley275标准质谱图,确定了X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Table 1. Test results

表1. 测试结果

表1可知,红托竹荪鲜品中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99种,其中醛类13种、醇类22种、酯类36种、酮类10种、烷类3种、烯类7种、杂环及其他类8种。菌柄+菌裙中醛类8种、醇类13种、酯类24种、酮类5种、烷类2种、烯类2种、杂环及其他类5种;含量分别为1.78%、18.43%、69.32%、4.61%、0.04%、0.08%、0.74%;菌盖醛类9种、醇类15种、酯类15种、酮类5种、烯类1种、杂环及其他类4种;含量2.27%、71.85%、23.19%、0.69%、0.04%、1.01%;菌托醛类10种、醇类6种、酯类8种、酮类4种、烷类1种、烯类4种、杂环及其他类1种;含量12.64%、18.08%、16.52%、42.8%、0.09%、1.48%、5.81%。

5 讨论

该方法测得红托竹荪鲜品中挥发性成分共计99种,菌柄 + 菌裙、菌盖、菌托含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不同。其中菌柄 + 菌裙共鉴定出59种成分,含量95%,各类组分按含量排序为酯类 > 醇类 > 酮类 > 醛类 > 杂环及其他类 > 烯类 > 烷类。菌盖共鉴定出49种成分,含量99.05%,各类组分按含量排序为醇类 > 酯类 > 酮类 > 醛类 > 杂环及其他类 > 烯类。菌托共鉴定出34种成分,含量97.42%,各类组分按含量排序为酮类 > 醇类 > 酯类 > 醛类 > 杂环及其他类 > 烯类 > 烷类。

红托竹荪具有浓郁的清香风味,是名贵食用菌品种之一。所测红托竹荪样品中,具有多种挥发性成分,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开发。本文对红托竹荪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为红托竹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种植红托竹荪主料繁育生产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黔科合成果[2022]一般04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邹方伦. 贵州竹荪资源及生态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1994(3): 43-47.
[2] 王林, 付宇豪, 周杰, 蒋洪久, 黄旋, 唐平华. 利用酱香酒糟栽培红托竹荪技术探索[J]. 当代农机, 2023(4): 40-41.
[3] 曾维军, 杨玲, 罗丽平, 康超, 王万坤, 郑旋. 不同栽培方法红托竹荪产值与品质综合评价[J]. 北方园艺, 2022(10): 102-110.
[4] 罗丽平, 李冰晶, 赵景芳, 杨玲. 贵州不同地区红托竹荪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22, 41(8): 60-64.
[5] 梁亚丽, 秦礼康, 王何柱, 文安燕, 阳旭, 李启华. 红托竹荪及竹荪蛋各部位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20, 36(4): 72-76, 114.
[6] 黄明泉, 孙宝国, 田红玉, 刘玉平. 棘托竹荪蛋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7): 353-357.
[7] 陈曦, 黄明泉, 孙宝国, 陈海涛.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J]. 食品科学, 2012, 33(14): 129-134.
[8] 黄明泉, 田红玉, 孙宝国, 陈海涛, 姜远宁.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竹荪挥发性成分[J]. 食品科学, 2011, 32(2): 205-212.
[9] 檀东飞, 黄儒珠, 卢真, 林清强. 棘托竹荪菌盖的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II) [J]. 微生物学杂志, 2007, 27(6):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