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Netflix可持续报告的生态话语分析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tflix’s En-vironmental Report Based on Transitivity System
DOI: 10.12677/ML.2023.1112773, PDF, HTML, XML, 下载: 131  浏览: 23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倩*, 陈明芳: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及物性系统Netflix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ransitivity System Netflix
摘要: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Netflix2021可持续报告(ESG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重点通过探讨概念功能中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和参与者来确定该报告的生态取向。研究发现,该报告中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有益性生态取向,也不会给读者带来正面的生态引导,此结果也进一步提示其它企业在撰写可持续报告这类典型的生态话语时,除了需要关注到作为ESG报告基本的信息披露问题,还应注意在语言层面尽可能多地配置生态元素,进而书写更有益于环境的生态故事。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tflix’s latest 2021 Sustainability report (ESG Report) released on March 30, 2022 under the guide of 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of the re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beneficial ecological ori-entation in Netflix’s sustainability report, which means it will not bring positive ecological guidance to readers. This result further suggests that when writing typical ecological discourse such as sus-tainability report, enterpris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ESG report, but also take as much configuring ecological elements as possible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language level, so as to write ecological stories that ar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environment.
文章引用:王倩, 陈明芳. 及物性视角下Netflix可持续报告的生态话语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2): 5769-577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2773

1.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形成了企业可持续报告 [1] ,向公众展示该企业在维护环境生态中所做出的贡献。其中倍受关注的ESG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 [2] ,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将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更加契合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

这类报告也收到了语言学家尤其是生态语言学家的关注,Stibbe [4] 遵循了Halliday的研究范式,在2014正式提出了“生态话语分析”(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EDA)的概念,EDA一词也正式进入学界 [5] 。Stibbe [6] 根据他的生态哲学标准,把用于分析的所有话语分成了三种类型: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 discourse)、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 discourse)和中性话语(ambivalent discourse)。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生态话语分析,但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特定体裁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成果较少。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也相对集中在经济学科领域 [7] 。据CNKI的检索结果显示,在外国语言文学大类学科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论文仅占1.06%,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话语分析方面的实证研究也比较缺乏 [8] 。

基于此,本文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对Netflix在2022年发布的可持续报告(ESG报告)的生态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更多的实证研究。同时进一步探讨此类带有商业性质的生态话语是否属于有益性话语,以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使用更多的有益性话语提供借鉴,以及推动我国书写更加规范和有益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 分析与讨论

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多以及物性分析为主 [9] 。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10] 。

2.1. 基于过程的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识解为一组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别。物质、心理和关系是英语及物性系统中的三个主要过程类别:物质过程是“做”的过程;心理过程是“知”的过程;关系过程是“是”的过程。在三者的边缘区域还有其它范畴,分别是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11] 。使用UAM Corpus Tool对语料进行及物性标注,可以得到语料中861个及物性过程,如表1所示。其中物质过程出现频次最高,然后依次为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其中物质过程占比高达81.46%,构成了该报告的主体,说明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做”的过程,因为物质过程表达的是某一实体做某事或对其他实体做某事 [11] 。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ix processes

表1. 过程类型分布

2.1.1. 物质过程

结合全文语料来看,报告中详细介绍了Netflix在过去一年为了减少碳排放量做了哪些事情,物质过程可以更加具象地向公众展示和汇报,同时也会更具有信服力。

例1:“Several projects contributed to this: working with our utilities, landlords, and streaming partners to switch to renewable electricity, swapping in renewable diesel on our productions, trialing EVs, replacing diesel generators with mobile batteries or hydrogen power units, and buying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如例1包含了六个连续的物质过程,分别由contribute、work、switch、swap、replace、buy表达,介绍Netflix在2021年开启的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能起到提醒读者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但以上六个物质过程的语义配置都是施事(人为项目) + 受事(各类能源),根据何伟 [12] 对于过程中参与者的分类,属于人类生命群体参与者 + 非生命体社会性参与者,于晖等人 [13] 指出“如果自然处于弱势地位(作为目标/中介),搭配保护语义表征人类爱惜自然,有助于凸显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积极作用,属于生态有益型话语”,如例1中的“replace”“swap”均属于有益性话语;而“搭配利用或破坏语义,则将自然构建为工具资源和人类发展的牺牲品,违背尊重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哲学观,因此属于生态破坏型语义表征”,如例1中的“buy”将自然资源构建为可进行交易的商品,属于破坏性话语。

全文中还有大量类似的物质过程小句,即详细描述该企业如何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低值及如何在已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中的补救措施。如例2:“this reforestation project was … to restore severely degraded agricultural lands back to productive forest land,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se areas …”中的“restore”和“improve”两个物质过程都旨在恢复林地的自然生态,并让读者关注到土地荒漠化这些问题,属于有益性过程。但同时在实施这个重新造林的项目时,也在关注经济效益,如例3“these native species provide additional benefits and income for landowners through the sale of tea, honey, and other medicinal uses.”这个句子同样是通过物质过程“provide”来指出这些本地物种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收益,这种句子模式会让读者直接感受到植物人类提供利益而不是和人类共生,这个有益性项目因此变成了一个破坏性过程。

2.1.2. 关系过程

在本篇可持续报告中,关系过程出现了85次,常见于列举数据用以佐证这些项目启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意义,如例4:“… This represented over 26,396 gallons of fuel saved and 254 MT CO2e emission reductions.”其中represented是典型的关系过程动词,告诉读者在2021年该企业已减少26,396加仑的燃料和254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增强了该报告的可信度,也能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Netflix所作出的成果。

2.1.3. 其它过程

除了占比较大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此报告中还有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虽占比小,但在一篇企业可持续报告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因为它代表的是企业想要传达的意识形态和潜藏的生态观。对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而言,过程动词表达自然参与者的所思、所感、所说,将自然塑造为与人类同样有思想、有感觉、有意识的实体,属于生态有益型话语 [13] 。而像例5中的心理过程“we expect to reduce emissions from electricity by 24%”,例6中的言语过程“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one hour of streaming in Europe emits ~55g CO2 per hour.”和例7中的存在过程“Governance, in this context, means 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mong shareholders, the Board, and management, and ensuring that there are appropriat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place.”均未将自然塑造为有思想的实体,且动词并未表征自然与其他参与者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并无破坏性的引导,所以均只能归于中性生态话语。

总的来说,从报告的过程类型来看,Netflix2021可持续报告虽然是生态话语,但仍然具有商业属性,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是最能体现该篇报告想要传达的信息。从生态属性来说,这篇报告中包含有益性过程、破坏性过程和中性过程,但综合而言,仍是中性过程居多。

2.2. 基于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模式下,每种物质类型都有各自的参与者角色,不同的参与者角色参与事件类型不同,属性也不同 [13] ;环境是过程的伴随成分,它提供了过程识解的相关信息,与语境的性质直接相关 [14] 。分析该报告中的参与者与环境成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解构此报告背后所隐藏的生态取向。通过使用UAM对语料进行检索之后得到初始数据,该文本中共有1032个参与者和702个环境成分,再筛选其中相对高频次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得到表2表3

Table 2. High frequency participants

表2. 高频次参与者

Table 3. High frequency circumstances

表3. 高频次环境成分

从参与者可以看出这篇报告对于企业身份的构建非常重视,第一人称“we”的频次远高于其它参与者。如例8“We are acting on that science with the climate commitment we unveiled last year. And while we have much more work to do, we’ve made promising strides in 2021. For example, we: …”中“we”代表的身份为Netflix,意在加深读者对该公司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印象,其重点并不在于climate而在于promise,对于Netflix而言,是为了在可持续报告中彰显企业的公信力。Netflix的报告中本身是想要以生态保护的身份来向公众叙述,但在过度到一个新的身份时,个体必须清楚或剥离旧的身份 [15] ,而Netflix很明显没有办法剥离它作为流媒体需要利润来维持运营的这个身份,所以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自己的身份,也会受制于无意识结构和权力结构。

再结合表3的环境成分来看,反复出现的环境成分类型是时间,这是由这篇报告体裁决定的,这是2021的年度总结,尤其是Netflix给自己公司的碳排放减少量定下了时间期限,所以其他对生态而言非常重要环境成分和参与者并没有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完全缺失的是拍摄过程中会使用到的衣服,布景,妆发,器材,运输,宣传等等一系列的会破坏和影响环境的因素。Stibbe也指出过某些参与者从一个语篇、一个话语或者多个话语中系统地缺失,这本身就在讲述一个故事:那些参与者是不重要的、不相关的或者是边缘化的。

综上,这篇报告几乎没有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如动植物等,但Netflix作为一家大型流媒体公司,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一定会对这类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造成破坏,在这篇报告中则被规避掉了。也会造成一种模糊性的生态导向,即自然因素被边缘化了,保护环境变成了人类单方面的事情。

3. 结语

本文借助及物性理论框架,通过对Netflix2021可持续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报告通过大量的物质过程(81.46%)、关系过程(9.67%)来展示该企业为降低碳排放量做出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也利用心理过程(6.30%)强调了企业对于保护生态的期盼和目标,以及通过少量的存在过程(0.57%)和言语过程(2.28%)来反映其已经做出的实际行动;其二,结合及物性过程的语义配置,从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说,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自然元素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非常少,重点仍在企业利益增长和形象维护上,并未呈现出高质量的生态友好型导向。为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并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还需要分析更多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已有的可持续报告,在保护生态和企业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帮助企业书写更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故事。本研究一方面为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提供实践框架,另一方面为企业撰写更有益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本文是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CX2022486)、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编号:2022ZDXM10)、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308)以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01020201125EB6Z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谢煜, 温作民.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 2015, 31(12): 79-83.
[2] 盛明泉, 余璐, 王文兵. ESG与家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 财务研究, 2022(2): 58-67.
[3] 袁蓉丽, 江纳, 刘梦瑶. ESG研究综述与展望[J]. 财会月刊, 2022(17): 128-134.
[4] Alexander, R. and Stibbe, A. (2014) From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to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Language Sciences, 41, 104-110.
https://doi.org/10.1016/j.langsci.2013.08.011
[5] 何伟. “生态话语分析”: 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J]. 外语教学, 2021, 42(01): 20-27.
[6] Stibbe, A. (2015) Ecolinguistics: Language, 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 Routledge, London.
[7] 赵会娟, 关宁静, 王慧若男, 薛蓉娜. ESG框架下上市快递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质性评价[J]. 珞珈管理评论, 2023(1): 75-95.
[8] 夏蓉, 徐珺.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4): 33-42.
[9] 黄国文, 陈旸. 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狄金森的《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为例[J]. 外国语文, 2017, 33(2): 61-66.
[10]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1]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Hodder Educa-tion Publishers, London.
[12] 何伟, 魏榕.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J]. 现代外语, 2017, 40(5): 597-607+729.
[13] 于晖, 王丽萍. 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探究——以教育语篇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6): 43-54+120+148.
[14] 曹进, 杨明托.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9(2): 136-144.
[15] Meyer, J. and Land, R. (2005) Threshold Concepts and Troublesome Knowledge (2): Epistem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49, 373-388.
https://doi.org/10.1007/s10734-004-6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