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对话中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现象研究
A Study of Mother-Initiated Repair in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
DOI: 10.12677/ML.2020.84072, PDF, HTML, XML, 下载: 438  浏览: 761 
作者: 马晓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会话修正母亲发起修正他人发起修正启动形式亲子对话Conversational Repair Mother-Initiated Repair Other-Initiated Methods Parent-Child Dialogue
摘要: 会话修正是日常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现象,也是会话分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国内对会话修正现象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堂话语、影视对白、医患对话、庭审话语等领域,对亲子对话中会话修正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20篇3岁男孩与母亲的日常对话为语料,聚焦母亲一方对男孩发起的会话修正现象,研究发现母亲发起的修正多于儿童自我发起的修正,且具体分析了母亲发起修正的语言形式分类分别为语音修正、词汇修正、句法修正、语义修正以及语用修正。本研究还发现母亲对儿童发起修正的启动形式包括无明显启动形式、重复上文式启动、问句启动、重述型启动及否定型启动。
Abstract: Conversational repair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existing in daily conversation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research. At present, mos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on conversational repair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s of classroom discourse, film and television dialogue, doctor-patient dialogue, courtroom discourse, etc. There is still a large room for developing the study of repair in parent-child dialogue. The study uses 20 daily conversations between a 3-year-old boy and his mother as the corpora, focusing on the conversa-tional repair initiated by the mother.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other initiated more repair than the child self-initiated, and specifically analyzed the language form of the mother-initiated repair. The categories are phonetic repair, word repair, syntactic repair, semantic repair, and pragmatic repair.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e methods of the initiation, including no obvious signal initiating, repeating the above initiating, questioning initiating, restating and negating initiating.
文章引用:马晓晴. 母子对话中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现象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0, 8(4): 526-5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4072

1. 引言

会话修正(conversational repair)现象在我们日常对话中十分常见,同时也是会话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 (1977 [1])指出修正是指在会话过程中,主要解决会话者在听、说及理解方面出现的问题或者错误。会话修正分为他人发起和自我发起。他人发起自我修正是指听话者发现了谈话中的问题,说话者解决了问题;他人发起他人修正是指听话者自己发现了谈话中的问题并解决了问题(Liddicoat, 2007 [2])。

吴惠强(2003 [3])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定义为亲子对话。在亲子对话中,会话修正现象较为普遍。Norrick (1991 [4])发现在亲子对话中,由于家长语言能力相对更强,因此家长更倾向于对儿童进行纠错。Forrester和Cherington (2009 [5])以及Morgenstern,Leroy-Collombel和Caët (2013 [6])均发现儿童在亲子对话过程中经常被他人修正。国内的会话修正分析大多被运用到课堂话语、影视对白、医患对话、庭审话语等领域,但也有少许研究与儿童会话修正现象相关。卢爱华和谭业升(2008 [7])对儿童自我修正的现象进行分类描述。王沛洁和王晓燕(2011 [8])发现学龄前儿童大多被成年人修正。

由此可见,亲子对话的修正现象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采用以汉语为母语的亲子对话语料,对一名3岁中国男孩与其母亲日常对话中会话修正现象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索母亲发起修正的语言形式分类及启动形式。

2. 会话修正语言形式分类及启动形式研究概述

关于修正的分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Levelt (1983 [9])将修正分为不同信息修正、适宜性修正、错误性修正等。其中,错误性修正主要包括词汇错误修正、句法错误修正以及语音错误修正。在Levelt错误性修正分类的基础上,杨石乔(2010 [10])研究汉语医患会话时,将会话修正类型从语言形式上分为语音修正、词汇修正以及句法修正。朱娅蓉和吴洁(2013 [11])将教师启动修正的阻碍源从语言形式上划分为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四类。刘佳音(2016 [12])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会话时,新增语用修正这一类别。

由于亲子对话中成年人与儿童语言能力以及信息不对等,这与医患对话以及课堂话语有共同之处,因此在本研究中,对于修正语言形式上的分类也多参考以上所提及的文献。通过结合本研究所用语料,笔者发现男孩的言语表达单位常以单词和小句为主,且其语言理解及思维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母亲经常帮助其更准确地认知理解和表达概念的内容,对男孩的语义层面也进行了修正。本文最终将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类型分为五类,分别为语音修正、词汇修正、句法修正、语义修正以及语用修正。

他人发起修正的形式也有许多种。于国栋(2008 [13])将他人发起修正的技巧总结为使用疑问词;对修正源所在话轮进行部分重复再加疑问词;部分重复问题话轮的内容;“You mean”加上会话人对前话轮内容的理解等。Laakso和Soininen (2010 [14])同时观察5对芬兰母亲与3岁孩子的互动,发现母亲通常会对孩子从笼统地问“什么”到提出具体的疑问,或者提供候选答案引导其进行修正。朱娅蓉(2011: 66 [15])将教师启动修正手段分为“无明显启动方式、修正话语标记语”等共七种。刘佳音(2016: 112 [12])将他人启动形式分为“重复修正源、疑问句、反问句、否定分句”等。

结合本文使用的母子对话语料,笔者将母亲启动会话修正的表现形式分为无明显启动形式、重复上文式启动、问句启动、重述型启动及否定型启动。

3. 数据

3.1. 语料来源

本次研究所用话语语料的会话者为一名中国男孩与他的母亲,这位母亲是一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均为英语专业,2018年年龄为30岁。男孩当时在读幼儿园,2018年年龄为3岁。语料采集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采集时段多为下午从幼儿园放学后至睡觉前,地点在家中。本次所选取语料共20篇,编号为01-20,语料总时长为63分48秒,单篇平均时长约3分钟,最短时长为57秒,最长时长为4分53秒。语料字数共计约16,945字,单篇平均字数约为847字,字数最多为1489字,字数最少为228字。

3.2. 语料分析

根据四种不同的会话修正途径,本研究将20篇语料中所出现的会话修正现象进行严格识别和区分,共计75例。其中,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次数为65例,所占比约为86.7%。本研究对这65例由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3.2.1. 母亲发起会话修正的形式分类与分析

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y of mother-initiated repair

表1. 母亲发起会话修正类型与频次

表1展示了母亲发起会话修正从语言形式上的分类及频次。从以上数据来看,在本文使用的语料中,语义修正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词汇修正和句法修正,并无语用修正。

由此,笔者尝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三岁男孩的语言逻辑、认知思维等能力都在发展,母亲有能力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和修正;二是男孩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字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句子层面涉及较少,相对应地句法修正所占比也较少;三是所选语料有一定局限性,参与者只有母亲与男孩,且男孩年龄尚小,对于社会文化方面参与度较低,因此并无语用修正。

3.2.2. 母亲启动会话修正的表现形式与分析

Table 2. The form and frequency of mother’s initiating

表2. 母亲启动会话修正的表现形式与频次

表2列出了母亲启动修正的表现形式与频次。从表中可得,问句启动所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无明显启动方式、重复上文式启动以及否定型启动,重述型启动所占比最少。

笔者认为,母亲更偏向于用问句的形式以及重复上式启动对男孩进行修正,这说明了母亲在男孩语言能力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更偏向于积极修正。其次,由于男孩尚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有效修正自己的话语,因此母亲会采用无明显启动形式对其进行直接修正。但是,母亲对于男孩的话语进行修正时,具有一定的说教性,需要男孩明白孰对孰错,因此,否定型启动也占据一定比例。

4. 母亲发起会话修正的类型和启动形式

4.1. 母亲发起修正的类型

母亲发起会话修正的类型从语言形式上划分为四类,分别为语音修正、词汇修正、句法修正以及语义修正。

4.1.1. 语音修正

语音修正包括发音和语调两个层面的修正。在母子对话中比较常见,在本研究语料中占比为13.8%。男孩处于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避免不了会有发音不清或者语调不准的情况。

例1所展示的是男孩由于发音不清而产生的语言问题,被母亲及时发现并执行修正。

例1:(背景:母亲与男孩闲聊时,问男孩沙堡是如何做成的)

母亲:沙子是怎么做成城堡的呢?

男孩:弄铲子弄桶桶

母亲:用铲子和桶桶啊?

男孩:嗯 (—04)

在这里,男孩本来想回答“用铲子用桶桶”,但是由于发音不清,将“yòng”发音为“nòng”,随后母亲将其改为正确的发音“yòng”。

例2所表现的是男孩因为对语调把握不准而产生了阻碍源,被母亲予以修正。

例2:(背景:母亲与男孩交替列举交通工具)

男孩:瓦掘机

母亲:挖掘机 (—06)

男孩对语调把握不准,将“挖掘机”的阴平“wā”发音为上声“wǎ”,随后母亲将正确语调发出来对其进行了修正。

4.1.2. 词汇修正

相比较而言,词汇修正在亲子对话过程中所出现的更为频繁,在本研究语料中所占比为27.7%。在会话过程中,词汇是会话内容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孩的语言知识正处于发展期,因此其对词汇的识别、使用和掌握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例3主要体现了男孩对词汇的认知不足出现的问题。

例3:(背景:男孩在与母亲进行识图认字的活动)

男孩:草原什么的呀

母亲:这个是稻草人他叫

男孩:稻草人 (—04)

男孩将“稻草人”称作是“草原”,明显是对两个词的词义分辨不清,母亲发现后将其进行修正为“稻草人”。

例4展示的是男孩对词汇的掌握和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

例4:(背景:母子闲聊时,母亲问男孩坐过几次火车)

母亲:那你总共去坐过几次火车呀?

男孩:二次

母亲:那叫两次

男孩:两次 (—12)

一般量词前面一般多用“两”而不是“二”,男孩对“二次”“两次”的掌握和使用不够熟练,母亲对其回答进行了修正。

4.1.3. 句法修正

句法修正是在句子这一层面上所进行的修正(杨石乔,2010 [10])。在本研究语料中,占比为7.7%,所占比最少。这一类型的修正集中体现在男孩不能将量词正确使用在句法结构中。如例5所示:

例5:(背景:男孩与母亲闲聊休息天数)

男孩:……第九是休息二十,二十一百天

母亲:什么叫二十一百天啊?到底是二十天还是一百天?

男孩:二十天 (—08)

男孩由于对句法表达不熟悉,因此出现了“二十一百天”这种不符合句法的表达。因此母亲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及时将其改为“二十天”这样一个确切的符合逻辑与常识的表达。

4.1.4. 语义修正

语义修正表现为母亲纠正或引导男孩在会话过程中由于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问题。此类型在本研究所采用语料中占比最高,为50.8%。

例6所展示的是男孩表达疏忽从而出现的问题。

例6:(背景:一家人为男孩过生日,母亲问他餐桌上少谁)

母亲:还少谁啊?

男孩:姥爷姥姥

母亲:啊?姥姥也少吗?

男孩:还少姥爷 (—01)

男孩起初回答少“姥爷姥姥”,但是当时姥姥在而姥爷不在,因此母亲引导男孩进行修正。

例7所展现的是男孩由于逻辑能力不足从而出现的问题。

例7:(背景:母亲让男孩在书中指出佩奇爸爸开车行驶的路线)

母亲:对,怎么到达终点啊?

男孩:嗯,绕一大圈就行了

母亲:得从里面走,你不能从外面走,外边都是墙都封着呢,挡着呢过不去,从里面走 (—03)

男孩的回答并不准确,母亲显然指出了外边的路线不能走,只能从里面行驶,这是对男孩语义层面所进行的修正。

4.2. 母亲启动会话修正的表现形式

母亲启动会话修正的表现形式分为无明显启动形式、重复上文式启动、问句启动、重述型启动及否定型启动。

4.2.1. 无明显启动方式

无明显启动方式是指“修正机制简化为阻碍源—修正执行”(朱娅蓉,2011: 72 [15])。也就是说母亲对男孩会话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直接修正,因此直接修正启动和执行是同时进行的。如例8所示:

例8:(背景:母亲问男孩他的年龄时多少)

母亲:噢,那你多大了啊?你也是一岁吧?

男孩:我三岁

母亲:你三岁半了已经

男孩:嗯 (—11)

男孩的回答并不精准,因此母亲将其直接进行修正,发起和修正同时完成。

4.2.2. 重复上文式启动

重复上文式启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部重复,如例9所示:

例9:(背景:母亲问男孩自行车的英文是什么)

母亲:自行车是?

男孩:Bicyto

母亲:对,Bicycle (—04)

男孩由于发音不清,回答是“bicyto”。母亲给予肯定,并对单词进行重复,从而完成修正。

另一种是部分重复加疑问词或疑问句的形式。

例10:(背景:母亲问男孩在沙土堆里用什么样的铲子挖了个大沟)

母亲:什么样的铲子啊?

男孩:就是那种小铲子

母亲:小铲子啊?

男孩:大铲子 (—02)

男孩回答用“小铲子”,母亲部分重复了修正源并使用了疑问叹词“啊”从而达到引导男孩修正的目的。

4.2.3. 问句启动

问句启动是除去部分重复加疑问形式之外的问句启动。在本研究中,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反问句等。

例11:(背景:母亲和男孩一起看图,通过数数字在图上找对应的小孩,男孩起初找错了)

母亲:(……)他是几号呀?

男孩:6号

母亲:你再数一数,有几个?

男孩:9号 (—20)

母亲就通过疑问句型对男孩进行引导,并且使得男孩成为了修正的执行者。

4.2.4. 重述型启动

在本研究中,重述型启动是指母亲将男孩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进行重述,从而启动会话修正,促使修正的完成。如例12所示:

例12:(背景:母亲问男孩喜欢涂了颜色的图还是不涂颜色的图)

母亲:为什么喜欢没有涂颜色的呢?

男孩:我我我涂啊涂啊涂不不涂了,涂啊涂啊不涂了

母亲:你不是说——你喜欢这种没涂颜色的。妈妈理解你的意思就是,这些没有涂颜色的,你就可以去涂了,对不对?

男孩:嗯 (—19)

男孩回答母亲的问题时表述不清楚,母亲试图把男孩的回答重述出来并启动修正,通过向男孩进行确认,男孩也给予肯定回答,从而达到修正的目的。

4.2.5. 否定型启动

刘佳音(2016 [12])提出否定分句指包含否定词的分句。在本研究中,否定型启动是指母亲对男孩的回答先进行否定,之后再对修正源进行修正。如例13所示:

例13:(背景:母亲和男孩在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母亲问男孩问题)

母亲:13块钱贵还是12块钱贵?

男孩:12块钱贵

母亲:不是,13大,所以13块钱贵…… (—07)

母亲首先使用“不是”这一否定标记,对男孩回答启动了修正。

5. 结论

本研究主要对在母子对话中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现象进行探究,在本研究所选取的亲子对话语料中,母亲发起的会话修正明显多于男孩发起的会话修正。母亲在会话修正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且处于主动地位。

根据母亲发起修正的形式分类,可推断出儿童的语言掌握与运用、思维认知和逻辑表达能力等都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母亲也比较侧重儿童在思维认知、词汇掌握以及准确发音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本研究具体分析了母亲启动修正的表现形式,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问句启动形式占比最大,为33.8%;否定型启动占比较少,为18.5%。由此,可推测母亲对儿童的修正更偏向积极引导性。另外,由于男孩尚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有效修正自己的话语,因此母亲也会采用无明显启动形式对其进行直接修正。

本研究尝试从语言形式上对修正现象进行分类以及对启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今后深入探究家长在亲子对话中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亲子对话语料只是局限于一名中国男孩和母亲,且会话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都受限,因此本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 Schegloff, E.A., Jefferson, G. and Sacks, H. (1977) 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53, 361-382.
https://doi.org/10.1353/lan.1977.0041
[2] Liddicoat, A.J.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Conversation Analysis. Continuum, London, 173.
[3] 吴惠强. 论亲子对话的实质与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10): 56-59.
[4] Norrick, N.R. (1991) On the Organization of Corrective Exchanges in Convers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16, 59-83.
https://doi.org/10.1016/0378-2166(91)90005-I
[5] Forrester, M.A. and Cherington, S.M.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Related Conversational Skills: A Case Study of Conversational Repair during the Early Years. First Language, 29, 166-191.
https://doi.org/10.1177/0142723708094452
[6] Morgenstern, A., Leroy-Collombel, M. and Caët, S. (2013) Self- and Other-Repairs in Child-Adult Interactio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Pragmatic Abilitie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56, 151-167.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12.06.017
[7] 卢爱华, 谭业升. 一项关于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的个案研究[J]. 语言研究, 2008(3): 77-85.
[8] 王沛洁, 王晓燕. 学龄前儿童会话修正模式探究——基于湖南工业大学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会话的一项实证调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2(1): 149-150.
[9] Levelt, W.J.M. (1983) 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Speech. Cognition, 14, 41-104.
https://doi.org/10.1016/0010-0277(83)90026-4
[10] 杨石乔.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70-100.
[11] 朱娅蓉, 吴洁. 教师启动的修正启动方式[J]. 文学教育(中), 2013(11): 84-85.
[12] 刘佳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课堂会话修正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6: 59-124.
[13] 于国栋. 会话分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125-155.
[14] Laakso, M. and Soininen, M. (2010) Mother-Initiated Repair Sequences in Interactions of 3-Year-Old Children. First Language, 30, 329-353.
https://doi.org/10.1177/0142723710370534
[15] 朱娅蓉. 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