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参与视域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en They Participatein a Project
DOI: 10.12677/AE.2020.105122, PDF, HTML, XML, 下载: 621  浏览: 944 
作者: 岳彩玉, 邓 凤, 向 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大学生项目参与综合素质College Students Project Particip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摘要: 大学生活中的项目参与行为是大学生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与方式。当今的信息时代也要求着大学生们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全面的发展。然而,有众多的因素在大学生项目参与过程中影响着其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参与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已然成为了大学生们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项目参与时影响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大学生高效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Abstract: Project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lif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rich themselve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o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On the premise that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a project will certain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en participating in a project,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real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participating in a project.
文章引用:岳彩玉, 邓凤, 向征. 项目参与视域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进展, 2020, 10(5): 745-75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0.105122

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进入到信息网络时代,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培养大学生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拥有更高的素养与综合素质,更全面的发展来适应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主力军,肩负着历史重任,更应全面发展。当下各高校各类活动竞相开展,大学生可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大学生项目参与行为是指大学生参与在校内或校外开展的社团协会类、竞赛类、志愿类、科研类等活动的行为。马艳艳(2019)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意愿的因素有:① 年级与专业等学生基本特征,② 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负担,③ 学生对创新实践的兴趣程度和政策的认知,④ 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经历 [1]。郭卉等(2015)认为参与过科研活动的大学生会有以下收获:①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领导合作能力等在内的7种特定技能的提升,② 对研究生教育或职业道路有了选择和准备,③ 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④ 在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心理方面和专业伙伴的社会性方面也有所收获,⑤ 对科研工作所需品质与态度有了体会与认识 [2]。田丽慧等(2019)认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研创类项目积极性的措施有:① 国家层面下达更清晰明确的文件,② 高校设立专门的学生科研部门,安排专门老师指导,落实科研项目,③ 高校聘请成功创业人士、邀请优秀校友帮助大学生,使研创项目与社会接轨,④ 高校多开展线下合作项目,培养大学生交流与协作能力 [3]。魏淑东、陈卉(2016)认为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积极性的措施有:① 明确创新项目对学生与高校的重要意义,② 重视创新实施条件和创新文化氛围的建设,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③ 重视创新项目计划实施和管理 [4]。

纵观国内文献的研究大多在某一类具体的项目类型基础上所进行,其方向主要为项目参与意愿与积极性的研究,项目参与获得研究,以及提升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改善环境的措施与建议的研究。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具体哪些因素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以期持续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大学生项目参与的基本情况,了解大学生参与项目与不参与项目的原因,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目的和最终收获,旨在研究大学生参与项目时,有哪些具体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次问卷调查被试者共有339人,男性有106人,占比31.27%,女性有233人,占比68.73%。其中,大一有96人(28.32%),大二年级有99人(29.2%),大三有86人(25.37%),大四有58人(17.11%)。同时,受试大学生中有36人(10.62%)来自高职高专类学校,116人(34.22%)来自二本院校,152人(44.84%)来自一本院校,35人(10.32%)来自重本类院校。此次调查研究对象的其中一个特点是:涉及专业较为广泛。占比较大的是经管类100人,占比29.5%,其次是理工类60人,占比17.7%,然后是文史类37人,占比10.91%。最后法学,医学,农学,艺术,教育,语言,哲学类等专业皆有部分占比(详见表1所示)。

Table 1. Subjects’ major distribution

表1. 被试大学生专业分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的运用有利于本文形成清晰的文章结构和独特的研究角度,本研究通过查阅知网等学术网站,搜集到大量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发现现有文献研究方向较为集中在大学生参与项目的原因和对大学省项目参与的环境改善上 [5] [6]。同时,在结合时期具体特点和大学生特质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具体分析,并编制维度因子表后,形成本文研究角度和行文思路。

2.2.2. 访谈法

通过访谈易于了解访谈对象的对所问问题具体的看法和想法,便于访谈者掌握访谈对象的情况和后期对访谈结果的具体处理与分析。本次访谈共有4个基本问题,基本结构是:参与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对参与项目的态度调查、对影响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调查。

2.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基于前期的文献分析法与访谈法,自编《关于大学生项目参与的影响因素的调的结构查》封闭式问卷。问卷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受调查者参与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影响其综合素质提高因素调查。在第三部分影响其综合素质提高因素的调查中,将其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列举出来,并划分5个影响等级(0代表无影响,1代表较小影响,2代表一般影响,3代表较大影响,4代表很大影响)。同时问卷中也设置了一个影响因素的简答题,用以补充其他影响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其次,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的方式,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详细调查参与项目的有关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共回收了339份为本次研究作数据支撑。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项目参与基本情况分析

3.1.1. 项目参与积极性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图1图2),近八成大学生选择会参与项目,近两成大学生选择不会参与项目。可见在调查范围内,大学生参与项目的比例较大,且大学生参与项目的欲望较强,同时,从调查结果来看,20.35%选择不会参与项目的大学生中,有44.93%的大学生认为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有36.23%和33.33%的大学生不会参加项目的原因分别是对项目不感兴趣和自己性格内向,没有勇气,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认为时间冲突或其他因素是导致他们没有参与项目的原因。这表明大学生参与项目积极性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学校等各相关主体就需对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积极性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

3.1.2. 大学生项目参与动机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由图3发现大学生参与项目的动机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动机因素的调查之中,被动性质的因素“从众心里下迫使参加”、“为获取德育分”。这两个因素占比较低,分别为24.35%和48.71%。而主动性质的因素,单是“为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一因素占比就高达68.27%,同时主动性质的因素总占比为247.24%远超于总占比为73.06%的被动因素。大一到大四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学生的想法都会发生改变,有所不同。因此,结合不同年级阶段研究发现,大一新生由于刚脱离课外活动数量少且类型少的高中生活,在大学面对各式各样且数量相对较多的时候,自己本身对这些项目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大二阶段,大学生已经对大学生活里的各种项目有一个较深的了解,这时候不管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还是培养自己的兴趣或是为以后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等等原因,也会有一个较强主动性去参加各类项目。而大学的后期阶段,即大三、大四阶段,此时大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或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以为后续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相应的基础,也有会有较强的主动性去参加各类项目。

Figure 1. Whether the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ject

图1. 被试大学生是否参加项目

Figure 2.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图2. 被试大学生不参加项目的原因

Figure 3.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图3. 参与项目的动机

图3研究发现,在参与项目的动机中,大学生们较大程度上存在对未来考量。其中,“为未来求职做准备”和“为拓展人脉,社交圈”分别占比高达48.34%和45.39%。大学是与社会接轨的一个阶段,大学结束后大学生将直接面临社会对其的选择和考验,因此在整个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尤其到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对社会有一个由浅及深的了解,基于这个了解,大学生知道并且会对自己大学的发展道路有一个简单的规划,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在面临各类项目的时候会有对现实充分的考量也会有对未来合理的规划,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会带着强烈的规划性动机去参加各类项目,以便为自己的未来提前锻炼好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储备好各种资源,获取较强的竞争优势。

3.1.3. 大学生项目参与的获益分析

其一、经过对图4的分析,发现参与过项目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以及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各方面的收获占比较为平均,即在项目参与中大学生的收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Figure 4. The benefit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图4. 参与项目的收获

其二,经过交叉分析发现(表2),首先无论是参与哪一种类型的项目,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针对单个项目类型,参与社团协会类项目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大朋友圈、人脉有较大帮助;参与学术类项目和“三创”等比赛类项目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较大帮助;最后参与志愿者类项目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操作能力以及扩大朋友圈和人脉都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可见参与项目收获和参与项目类型有较强的关联作用。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nefit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and the grade of subjects

表2. 参与项目收获和参与项目类型的关系比例分布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此次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如表3所示。仅有1.48%认为在参与项目时,对项目的兴趣不会影响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互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成员之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同时,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成员在团队中达成共识,及时有效完成任务,提高效率。根据调查,有29.52%的被试者认为这对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另有39.48%认为有较大影响。性格的不同也会在项目参与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人认为性格对参与项目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Table 3. Th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s’ facto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表3. 自身影响因素对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程度

3.2.2. 团队影响因素分析

合理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发挥个人所长,提高工作效率。如表4所示,仅有1.48%的人认为其对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影响。融洽、和谐的团队氛围会提高队员的工作效率。调查显示,有35.42%认为其影响很大;40.22%认为影响较大,有2.21%认为没有影响。项目负责人的领导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团队。在这一方面,只有4.06%认为影响很小,2.21%认为其没有影响。队友的友好程度会影响到其他队员的工作心情以及工作效率。根据调查,仅有2.95%认为其对项目参与的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影响。

Table 4. Th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of teams’ facto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表4. 团队影响因素对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程度

3.2.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参与时间若与其他课程时间相冲突,人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参与中,这会影响到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工作效率,进一步影响其参与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升。如表5所示,有28.04%认为其有很大影响;42.44%认为有较大影响。项目本身难易程度则会较为直接的影响综合素质的提升,若项目本身较难,完成后所学知识与收获也会更多。调查显示,6.27%认为影响较小;1.85%认为没有影响。学校提供的平台或帮助也会影响到项目参与时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提供平台越广阔或学校提供的帮助越多,大学生参与项目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同时大学生在项目中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就更为全面。根据调查,仅3.32%认为其没有影响。

Table 5. Th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表5. 环境影响因素对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4. 研究总结与研究建议

4.1. 研究总结

大学注重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大学生项目参与时,影响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进行具体研究,有如下结论:一、大学生自身属性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就读年级方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或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或时间等等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不同的项目参与类型,进而也导致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不同的侧重面。二、大学生参与项目的动机影响其综合素质提升。首先是积极性方面,大学生参与项目积极性越高,对于项目中各项事务的行动力也越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提升的水平也就越高。其次是规划性方面,大学生参与项目有不同的动机,有些是为了当下的大学生活,有些是为自己未来做打算,因此基于不同的动机,选择参与的项目类型与最终综合素质提升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三、从直接影响的角度看,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个人对项目的兴趣、沟通能力、性格,对其影响程度较大。同时团队影响因素中——团队分工、团队氛围、项目负责人领导风格、队友友好程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的影响程度也较大。最后,环境影响因素中,项目时间安排、项目本身难度、学校提供的平台与帮助这三个因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有较大影响。

4.2. 研究建议

大学生项目参与这一行为是大学生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肩负着祖国发展的重担。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所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充分让大学生在项目参与这一行为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大学生作为项目参与者,在选择项目时,尽可能地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所相近的,兴趣的驱动与加持会提高参与积极性,也能在项目参与中有更多的收获。其次,大学生要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可以观看节目或多倾听他人,学习他人的沟通技巧。同时自己也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去练习、提高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要与人为善,适当妥协,和队友相互配合,提高团队意识。与此同时,大学生还是要妥善处理好学习与项目参与的关系,合理地安排两者的时间,不能本末倒置,影响学业。

团队是项目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在项目参与中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影响。项目负责人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明确目标,统筹全局。要协调好各个成员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同时要制定明确、适当的分工,发挥各个成员的特长,提高工作的效率。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与发展的平台,也应承担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学校可以给学生适当灵活的学习时间,尽量避免项目参与与学习的冲突,让学生能心无旁骛地参加项目,有所收获。同时,学校也可适当创新,让项目类型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与积极性 [7]。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 马艳艳. 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的意愿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 10(4): 54-59.
[2] 郭卉, 韩婷, 余秀平, 等. 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个案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155(6): 59-66.
[3] 田丽慧, 甘婷, 何鑫. 大学生参与研创类项目的积极性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
[4] 魏淑东, 陈卉. 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积极性的措施[J]. 科技视界, 2016(27): 223-223.
[5] 雷蕾, 汪春梅, 康慕云, 等. 医学院校本科生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例[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 28(1): 135-141.
[6] 范春亚, 吝可可. 大学生参与研学项目的前景展望——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为切入点[J]. 经贸实践, 2017(12): 17-18.
[7] 张壮, 秦燕. 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体会与探索[J]. 信息系统工程程, 2017(8): 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