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Exploring Live Onlin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摘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并通过疫情期间的网络直播课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基于过程写作和主题写作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将价值塑造、写作知识传授和写作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网络直播课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on how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lass performs its role of providing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how live onlin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during the pandemic shapes students’ value, imparts writing knowledge and develops their writing compet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cess-oriented and theme-based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live online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competence and valu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刘荣君. 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5): 781-78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0.85127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深入梳理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载体的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且涉及学习的学生人数和专业范围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英语写作教师要“正确把握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关系” [2] ,强化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在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各环节,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

2.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一段渠”

实施“课程思政”,既要强化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掘高校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 [3]。大学英语课堂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课堂活动培养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了解西方社会国家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大学英语课程具有隐性思政的优势,可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教学。而且,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这段时期是大学生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重要过渡时期。作为数字土著族的现代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和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网络文化,他们容易被迷惑,出现思想上的动荡,世界观和价值观易产生倾斜。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大学英语的重要课程之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求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让学生写出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文字准确表达思想,通过作品来体现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写作主题蕴含丰富思政元素。大学英语写作一般以社会热点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为写作主题,如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等。此类话题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题写作既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活力,又能丰富英语写作课程本身的内涵。因此,大学英语写作课程隐性思政功能优势突出,教师应充分挖掘写作课程的思政元素,守好这段渠,种好这块责任田,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到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 课程思政融于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的实践

3.1. 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新冠疫情打乱了2020年春季学期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大学课程纷纷转为网络直播课。基于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直播平台的网络直播课尽量还原真实的课堂情境,具有教学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看回放、利于开展自主学习等优势,但同时也在课堂管理、学生学习效果、课堂互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根据网络直播课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与网络直播课有机融合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师面对的新挑战。

北京科技大学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英语写作”是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外语类公共选修课,每学期历时16周,每周2学时。网络直播课采用“雨课堂 + ZOOM”的技术模式,既可以利用雨课堂课件多样习题设置功能,及时回收数据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利用ZOOM的语音/视频发言、屏幕共享、分组讨论和激光笔功能,保持学生上课的专注力,增强课堂互动,满足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需求。学生通过“云班课 + 微信群”模式获取教学资源,保持与教师和同伴的实时交流。该课程采用过程写作和主题写作教学方法,前期主要讲授写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后期主要进行议论文和说明文体裁的主题写作训练。写作主题主要包括疫情间居家办公、中国文化输出的方式—争议的李子柒、美国抗战疫情、人工智能否取代大学教师、三星、苹果和华为手机销售量对比。该课程通过明确思政目标、丰富教学资源、重视写作过程等途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

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 [4]。因此除了设定知识和能力目标,大学英语写作课设定了课程的价值目标:通过写前的阅读、讨论活动以及多稿写作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写作话题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含而不漏”地融入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目标让教学活动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巧妙设计,让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承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整合教材和网络资源,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料,挖掘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包括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和媒体教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互助互动,实现协作式学习 [5]。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既包括纸质版教材,如《美国大学英语写作》、《新一代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也包括英美高校写作中心网络资源、网络写作教程,还包括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自制视频等资源。图文并茂、文字与声音共现的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注重写作过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可以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育人效果。在写作前期的阅读和讨论阶段,针对具体的写作主题,教师为学生挑选网络媒体对特定社会热点话题的报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各种文本并对其内容和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思辨。之后开展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深度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写作主题的认识,提升学生逻辑组织严密性,达到了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能力的目标。写作中,学生将前期活动的成果进行凝练,将思想具象化为文字。写作后的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及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通过文字交流,反馈活动为学生再次提供了审视自己和同伴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机会。

3.2. 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教学案例

疫情的爆发和蔓延要求教师重构教学能力以适应网络直播课的特点,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西方主流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铺天盖地,而这些报道中包含很多歪曲事实的信息。处于思想观念日趋成型时期的大学生,若对时事新闻缺乏正确的思辨能力,很容易受到西方媒体报道的冲击,思想产生动荡。因此,基于疫情资源,授课教师选择美国抗战疫情作为写作主题,精心设计写作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解读各种媒体报道,辨别报道内容和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并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清晰、逻辑地分析作为经济第一强国的美国抗战疫情失利的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感受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写作前,教师充分利用中外主流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作为语言和思想输入。网络让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授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提交2篇精心挑选的中外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然后教师从中选取4篇作为写作前的阅读资料,指导学生从中提取可用的语言和思想信息,并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解读信息,客观分析报道中的内容和观点,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基于讨论和个人理解,学生完成写作提纲。

学生独立完成初稿写作后,教学活动进入多维反馈阶段,进行2~4稿写作,最终形成终稿。反馈的方式主要包括自我修改,同伴修改和教师反馈,均聚焦于作品的语言、结构、内容和思想,主要通过WORD文档的修订和文末评论的形式进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终稿完成后,从语言、内容、篇章结构及文章传达的思想理念等角度,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优秀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批判思维。

基于阅读和讨论,大部分同学在最终的作品中能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美国抗战疫情不利的原因:美国追求个人自由的文化特点、口罩文化、美国的政治体制、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的失职和甩锅行为。比如一个同学在作品中提到:“The reasons why America is lagging behind in the pandemic war lie in three aspects — the misjudgment of the situation, its unique 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s’ lack of responsibility.” 另外一个同学提到:“But as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country, why is the United States worst affected by (the) pandemic? I attribute it to the President’s early negligence and inaction on the epidemic, and to the cultural custom of Americans who hate to wear masks to prevent infection. The feder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to be blamed for it.

3.3. 教学效果

本文从教学目标和价值目标两个方面讨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分可以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前后,授课教师分别在课堂上完成前测和后测(各限时40分钟)。教师对前、后测作品的评分(满分100分)分析可以反映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变化。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完成一份问卷,旨在调查他们在写作和思想方面的收获。调查问卷设计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5-point Likert scale)形式(5 = 完全同意;4 = 同意;3 = 不确定;2 = 不同意;1 = 完全不同意)。

Table 1. Paired T-test statistic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表1. 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统计表

注:*P < 0.05;**P < 0.01。

表1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整体写作能力显著提高(T = −7.927 P = 0.000 < 0.01)。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7.62%学生认为该课程提高了写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写作内容更加充实、篇章结构得到改善;写作前的语言和思想输入活动、同伴反馈、教师反馈、多稿写作、写作兴趣的提高、写作思维的培养都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与传统面对面的纸质写作授课形式相比,76.1%的同学认为网络直播课更高效;88.1%的学生感觉网络直播课学习过程愉悦。

Table 2. Students’ view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表2.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看法

表2可以看出,虽然只有26.1%的学生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所了解,但92.86%的学生认为写作课可以实现教学和价值双目标,92.85%的学生支持写作主题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这表明学生认同并能接受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

Table 3. Students’ views on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writing themes

表3. 学生对写作主题与课程思政融合度的看法

表3可以看出,本学期课程涉及的5个写作主题中,92.86%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与美国抗击疫情主题融合度最高,居家办公的融合度最低(33.33%)。美国抗击疫情和争议的李子柒是网络直播课期间的网络热点话题,均涉及到国家文化,讨论范围广,也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社会话题。将这两个话题巧妙得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任务设计中蕴含的国家情怀。其他三个话题的课程思政元素也比较丰富,比如,华为、三星和苹果手机销售量的对比可凸显华为的崛起以及中国的科技强国之梦,但这些话题没有引起大部分同学的共鸣。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前两个话题的时效性更强,政治文化内涵更强,影响范围大,所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与前两个话题相比,教师对这三个话题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所以在价值引领方面没有达到前两个话题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历时16周的大学英语写作网络直播课在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写作教学的各环节,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

4. 结语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6]。教师是教育教学核心中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6] ,对课程思政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专业课程特色,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思想问题和困惑,精准定位,让课程思政因专业、课程、教学对象而异。教师有必要通过培训、研修、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渠道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能做到在课程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思政元素,达到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主体意识,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避免单向灌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让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机会,给与他们话语权,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7-12.
[2] 陈冲, 汪海涵. 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9): 88-92.
[3]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4-46.
[4]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 28-29.
[5] 刘富贵, 田贵才. 信息环境下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8): 145-147.
[6] 王光彦.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1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