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1.102043, PDF, HTML, XML, 下载: 441  浏览: 838 
作者: 罗芳芳: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肖 琪:成都工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Labor Spirit Cultivation Path
摘要: “勤俭、奋斗、创新、奉献”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核心,作为高校育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著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途径可从以人为本、理论培育、实践教学、优化环境、领导机制五个方面着手。
Abstract: “Frugality, struggle, innovation and dedication” are the core of the spirit of labor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labor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way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labor spirit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five aspects: people-oriented, theoretical cultiv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leadership mechanism.
文章引用:罗芳芳, 肖琪.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2): 290-29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2043

1. 引言

重视劳动精神培育是我党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思想,着重强调将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重要指标,进而要求务必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劳动精神。当前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本质的体现,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招,还事关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和可靠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事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重视劳动精神培育是我党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

众所周知,我国的唯一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力量、人的最基本存在方式都离不开劳动这一实践活动。同时马克思还鲜明指出:“为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人“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1],主张:“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1],即教育与生产劳动必须紧密结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热爱劳动,勇于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作为优良传统的最坚定的传承者、发展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中国共产党自然担负起将马克思教育思想转化为中国的时间和空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教育、生产、劳动实际相结合,充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马克思教育思想中,开创与我国民族特点、文化特点、时代特点等紧密相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创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学生等的“劳动观念”,号召他们积极投身于生产劳动实践中来;同时还着重强调大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新中国成立后,开国领袖毛泽东及其重视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强调“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讲了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3],毛泽东还根据新中国建国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的现实状况,要求在全国上下尤其是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教育青年学生,让他们从情感上深刻体会到新中国建国之初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从行动上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任何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不良行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立即作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明确规定,将生产劳动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式必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邓小平,不仅传承、丰富、完善和创新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更是开宗明义指出“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样的优良传统 [5],强调“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求“青年学生要虚心地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群众和社会服务” [6]。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邓小平还强调一定要杜绝青少年精神被污染,指出我们党不能只抓经济发展,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尤其是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发扬我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政治优势。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劳动教育思想,又结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新阶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新局面,旨在通过在广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让千万大学生意识到人和人类社会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要通过劳动实践要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深感“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深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劳动” [7]。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教育论述,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立即指示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明确主张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8],目的在于通过劳动实践教育让千万大学生逐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劳动精神和劳动精神面貌。

3.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中的价值

“勤俭、奋斗、创新、奉献”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核心,作为高校育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著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理论支撑——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理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科学的劳动理论武装头脑,大学生就不能自发地形成正确的劳动理论,更不能树立坚定的劳动理念甚至在劳动价值、精神等方面亦不能作出正确抉择。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自然是高校育人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实际行动中将这些理论进教材、进课堂通过系统讲授这些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真正从实际行动中让这些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从而让学生准确理解、区分我国劳动观与西方社会劳动观的本质区别,并进一步在头脑里形成正确的劳动理论,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 [9] 的劳动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唾弃一切不会劳动、不愿劳动、讨厌劳动、贪图享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等一切不良社会劳动现象,为进一步建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做强有力地理论支撑、理论引导。

3.2. 价值引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千万大学生要成为当代合格的、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价值观。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当代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只有通过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精神,大学生才能具备正确的价值甄别力和抉择力,进而在劳动观方面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统一”,确立“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10]、“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2] 的劳动价值观。不具备这样的劳动价值观大学生不可能真正认识到劳动对个人、社会、国家甚至民族的价值所在;不可能让“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入脑、入心 [11];更不可能克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如怕脏、怕苦、怕累、偷奸耍滑、拈轻怕重、拒绝或逃避劳动、贪图享乐、投机取巧等错误劳动价值观;更不可能激发劳动兴趣、培养劳动创造动机,自觉做具有“勤俭、奋斗、创新、风险”劳动精神面貌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3.3. 实践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面貌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不同时代主题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的主要途径,这不仅是千万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关键一招,也事关合格和可靠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的养成。大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从而具备时代新人要求的劳动精神面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过程中有着显著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认知导向、行为导向等重要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理论灌输从而影响、调控人的个体行为。通过这些功能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将劳动理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能动地转化为个人的自觉遵循,从而调控个体的劳动行为,进而养成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劳动精神面貌。

4.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

研究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不仅要认识和解决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更要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进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实践发展。

4.1. 以学生为本是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主体原则 [14],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育如何坚持这一原则?首先需要研究新形势、新政策、新思潮和社会生活对大学生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的影响;其次需要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性新特点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劳动精神现状;最后在结合前面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探索生动的、有说服力的因势、因地、因校制宜的培育途径。具体而言对大学生要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不同出身(城市或农村等)、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等确定不同的劳动精神培育重点和要求。同时要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社会的新变化,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培育方式和培育项目来培育劳动精神。

4.2. 理论教育是关键途径

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 [14]。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教学课程中应加大对马克思劳动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教育,加深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真理性意义的教育,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认知、认同,进而能从情感认同上将这种主观能动地认识和内化从而转化为自我意识,自觉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并以这样的劳动精神面貌积极参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来。

4.3. 劳动实践是根本途径

实践锻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4],理论总是要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其真理性作用,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实干”精神。在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也要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做到“知行合一”。如果离开劳动实践如何造就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劳动精神面貌的新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专业、个人成长成才等角度出发找准劳动实践内容、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能够至少一次参与到与劳动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来。只有通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式、磨砺式教育大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感受并认可“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作为自己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从而激发劳动激情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以更加积极的劳动心态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大业中来,这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那又怎么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 [5]

4.4. 优化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环境

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同辈群体等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优化这些大环境。第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构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大氛围,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风气,营造家庭、学校、社会等“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倡“勤俭、奋斗、创新、奉献”为核心的劳动精神的大氛围和小氛围。第二,重视网络媒体的优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热衷于观看诸如今日头条、抖音、火山、B站等新媒体,甚至会将一些“网红”如李子柒作为自己的偶像,偶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新媒体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对其崇拜者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一定要营造风清气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网络环境。具体而言,在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网络新媒体来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育,挖掘我们身边的学生榜样、教师榜样、网红榜样如李子柒、劳模等示范事例,将他们的事例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并推送,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良好劳动精神的魅力。最后,重视课程思政这一校内协同或隐性途径。在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过程中可充分合理借用如创新创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等创新创业、互联网+等比赛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这些劳动实践中,只有参与到这些劳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认识到在现实的劳动过程中哪些是应该坚持和发展的,哪些是应该坚决去除的,哪些是应该适时调整和变革的,从而根据习近平提出的时代新人的劳动精神面貌要求来塑造自己的劳动精神面貌。

4.5. 常态化的领导机制是制度保障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这并不是高校某个学院、某个部门容易做到的。因此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力劳动育人的优势,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统筹、协同、调配、整合校内外资源的作用。这就需要构建学校党委牵头,各学院、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常态化制度保障体制,只有建立常态化的制度体制才能更好地从上到下形成齐抓、齐创、齐建、共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有利校内大氛围,“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 [5] 都来关心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五种途径,以学生为本是前提,理论培育是先导,劳动实践是根本,环境是外部保障,领导机制是制度保障,只有五大途径形成合力,才能提升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实效性,进而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劳动精神的信仰者、传承者、践行者,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以积极的劳动心态自觉投入、敢于投入、乐于投入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来。

基金项目

2020年成都工业学院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创新研究——以成都地区高校为例(S202011116051)研究成果之一;2017年成都工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新型工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9年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新时代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SZQ201905)阶段性成果;成都工业学院2019三类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200, 557.
[2] 习近平.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3-4, 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M]. 北京: 中央文献, 1992: 341-396.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N]. 人民日报, 1958-09-20(01).
[5]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05, 108, 105-106.
[6] 李德芳, 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编[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464.
[7] 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座谈会上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4513774618646338077&item_id=4513774618646338077, 2020-03-26.
[9]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s://www.xuexi.cn/869fb06a0425c379566305147ffa9b57/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2013-04-28.
[10] 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9.
[11]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 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EB/OL]. https://www.xuexi.cn/7d883f4483c324a95bc57b8b1d270b18/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2014-04-30.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8.
[13] 习近平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指示[N]. 人民日报, 2015-08-26(01).
[14] 张耀灿, 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58-169, 17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