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绿野仙踪》为例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DOI: 10.12677/ML.2021.92066, PDF, HTML, XML, 下载: 550  浏览: 1,332 
作者: 申丹阳, 张 允: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品《绿野仙踪》文体学翻译策略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Stylistic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摘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孩童的成长、思维的形成、价值观的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读物《绿野仙踪》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喜爱。陈伯吹先生的译著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也保留了原文本的文化特色。本文在文体学理论指导下,从音韵、词汇、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对陈伯吹的《绿野仙踪》译作的翻译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Abstract: Excellent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ork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forma-tion of thinking and shaping of values.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a children’s book, has attracted many readers. The translation work of Chen Bochui i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retain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ylistic theory,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Bochui’s The Wizard of Oz from four aspects of phonology, vocabulary, syntax and rhetoric, so as to summariz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uitable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文章引用:申丹阳, 张允. 文体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绿野仙踪》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1, 9(2): 474-47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2066

1. 引言

美国童话作家弗兰克·鲍姆(L. Frank Baum)的《绿野仙踪》是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儿童读物,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品一直备受学者重视,译本也是丰富多样,但还远远无法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译者在其翻译思想上要与时俱进,语言上要雅俗共存,风格上要贴切原文。目前,翻译界诸多学者已经着手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英语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如有从顺应论视角上进行儿童翻译研究 [1]、有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英汉翻译 [2]、有从翻译风格上看儿童文学翻译 [3] 等等。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入手,重点分析英语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探究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目的语读者。

2.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是一门以语篇为中心,研究语言在使用中出现的语体风格的学科 [4]。随着文体学这门综合性学科的发展,文体学的研究对象已不仅仅局限在对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的研究上,还涉及到对原作品的翻译方面,也就是说,由文体学领域扩展到了翻译领域。文体学与翻译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两者相辅相成。文体学通过研究各类文体的特点和风格来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而翻译过程中也涉及到文体的选择以及文体特征的考虑。翻译既要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又要根据文体特征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保证译文与原文在文体特征上和谐一致。文体学作为一种与翻译关系密切的重要理论,为翻译界透彻分析英语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和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5]。

3. 《绿野仙踪》及儿童文学翻译特点

不同的阅读群体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不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作品来引导,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在基于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及审美倾向上进行深刻认识。

3.1.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作为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之一,到目前为止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并以动画片、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博得小朋友们的青睐。它讲述了一场梦幻的探险之旅,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和她的小狗因一场意外来到神奇的奥兹国,为了回家,他们一路上经历了重重艰险,并遇到了新的伙伴,有想得到脑子的稻草人,想得到一颗心的铁皮人以及想获得真正胆量的狮子,他们一路相伴,患难与共,喜悦同享,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奇特经历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虽然鲍姆创造的文字是以简单著称,但徐德荣(2004)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实际上绝非易事 [6]。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陈伯吹先生翻译的《绿野仙踪》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典范,也是学术界研究最多的一个版本,陈先生译本的语言生动有趣,内容简单易懂,利用汉语中丰富的语言艺术手段对原文进行了巧妙的处理,成功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特点 [7] (p. 25)。

3.2. 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8]。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有一般文学的基础特征,也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基于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要从内容、形式以及表达手法上尽可能符合儿童的语言、认知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让孩童在理解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获得与原文类似的感受、启发和教育 [5]。陈伯吹先生(1956)曾说过:“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须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 [9]。所以,儿童文学的译作也要具有可读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形象性。

4.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儿童了解外国文化的方式主要是靠译作,而译文质量的高低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进行研究。陈伯吹先生通过艺术性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把译作内容传达给了小读者,从而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教育作用 [10]。本文选取陈先生的译本,以文体学为理论指导,从案例上具体分析文体学在音韵、词汇、句法、修辞层面上应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4.1. 音韵层面,注重节奏,富有韵律

押韵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它能通过创造富有情趣和节奏的语音效果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刺激儿童的听觉感官,具有音乐性和童趣性。鲍姆在作品中就利用了尾韵这一韵律手段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陈先生的译文也契合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和特点。尾韵的使用,使语言更具有了诗性和韵律,给人一种和谐与凝重之美 [11] (p. 117)。以《绿野仙踪》中的尾韵为例:

The Clown put his hands in his pockets, and after puffing out his cheeks and nodding his head at them saucily, he said:

“My lady fair,

Why do you stare

At poor old Mr. Joker?

You’re quite as stiff

And prim as if

You’d eaten up a poker!” [12]

小丑把他的手插在衣袋里,鼓起了他的脸颊,顽皮地向他们点点头。他唱到:

“我那美丽的姑娘,

为什么你对着可怜的老乔克先生呆望?

你这样僵硬而呆板,

好像你吞下了一根拔火棒!” [13] (p. 163)

这是一首民谣,在儿童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它的押韵节奏给读者带来了许多乐趣。陈伯吹先生将原来的六行译成了四行,仍然保持着韵律和节奏。原文中的“fair”和“stare”,“Joker”和“poker”,“stiff”和“if”这三组构成了尾韵,加强了语言的音乐美,使语言结构对称,整体平衡。在译文中,陈先生也配合了尾韵,运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和形式,将其译为以“娘”,“望”和“棒”中的“ang”为韵脚的歌词,达到了与原文相通的阅读效果和审美效果 [2],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这不仅引起了儿童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而且还较为成功地体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所以,在翻译带有韵律感的句子时,可采用异化策略,保留原文风格,增加音韵美,从而通过节奏感感染儿童。

4.2. 词汇层面,选词鲜明,用词形象

儿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语体和文体特征。在词汇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做到形象感强、色彩感鲜明、动态感突出 [14];另一方面要简洁明了,口吻纯真,能引起儿童的共鸣。叠词、拟声词等有明显的儿童语体色彩,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考虑到儿童读者,陈先生的译文就使用了大量叠词,既平衡了语言结构又增强了画面感,给儿童读者可视、可闻、可触摸的强烈感知,触发他们的想象 [1],例如:

The Winkies said that they would be delighted to do all in their power for Dorothy, who had set them free from bondage … They traveled that day and part of the next until they came to the rocky plain where the Tin Woodman lay, all battered and bent … The Winkies lifted him tenderly in their arms … and the Lion looking sober and sorry. [12]

那些温基人说,为了多萝茜,他们愿意欢欢喜喜地努力去做一切事情,因为她把他们从奴役中解放了出来……走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他们才来到了岩石很多的原野,看见铁皮人躺在那里,浑身被跌得凹凹凸凸、七扭八歪了……那些温基人,轻手轻脚地把他扶起来……狮子看了,也忧愁地呜呜咽咽的 [13] (p. 96)。

这几句话是对温基人、铁皮人和狮子的描述,陈先生使用“欢欢喜喜”“轻手轻脚”描述了温基人解放后难以掩饰的欢乐,以及对待受伤严重的铁皮人的友好;之后又使用了“凹凹凸凸”和“呜呜咽咽”这两组AABB的叠词,极力呈现出铁皮人挨打的惨状和狮子忧伤的情感,节奏感慢,画面感强,一悲一喜,表达的感情深刻,使小读者易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在翻译叠词时,可采用直译策略和重复技巧来突出其形象性、确切性、艺术性的特征,加重语气,增加情感,给小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1]。

4.3. 句法层面,句型精炼,简单易懂

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要注意词汇的选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英汉句式是完全不同的,原文中使用了大量的长难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型,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多样。而翻译成汉语时,要在考虑儿童读者知识面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句型精炼、简短易懂、易于理解,使句子具有灵活性和可读性。陈先生对这些特殊句型均进行了处理,以被动句为例,如:

The Winkies were not a brave people, but they had to do as they were told. [12]

“Your commands shall be obeyed,” said the leader. [12]

这几个温基人都不是勇敢的人,但是他们接受了命令,只能去干。 [13] (p. 86)

“完全遵从你的命令。”猴王说。 [13] (p. 88)

这两句是温基人和飞猴对坏女巫下的命令的服从。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结构,而汉语中多为主动语态结构。为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陈先生将原文中的被动语态“they were told”和“shall be obeyed”转换为主动语态“接受命令”和“遵从……”,运用意译的翻译策略调整了原句的语序,降低了阅读难度。若将被动结构直译为“他们不得不去做被告知的事情”和“你的命令将被遵从”,这样的译文就很生硬,不仅不符合汉语的地道表达,而且给儿童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不利于他们语言思维的形成。因此,陈先生将被动语态处理为主动语态,使译文通顺自然,简单易懂。所以,在翻译不同的句子类型时,要注意句子结构,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思维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

4.4. 修辞层面,增添文采,画面感强

修辞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技巧,灵活运用修辞可以给译文增添文采,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儿童文学翻译也不例外。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单调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使故事更有欣赏性和趣味性。《绿野仙踪》就使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更形象生动,例如:

The Wicked Witch was so angry when she saw her black bees in little heaps like fine coal that she stamped her foot and tore her hair and gnashed her teeth. [12]

这个坏女巫愤怒极了,当她看见黑蜂们像一小堆上等的好煤似的死了时,便跺着脚,揪着头发,咬着牙齿。 [13] (p. 86)

为阻止多萝茜一行人的到来,坏女巫相继派出凶猛的恶狼们、野乌鸦们以及蜇人的黑蜂们去对付他们,但却没料到他们都在战斗中死去。在看到黑蜂们也全部战死后,她愤怒到了极点,从而做出一系列的动作。这句话虽不长却采用了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和排比。从译文中可看出,陈先生遵循了原文的句子形式,保留了原文中的修辞。一是比喻修辞的运用,文中把成群死亡的黑蜂比作一小堆上等的好煤,运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对原文修辞进行了简单直白的翻译,把小读者生活中不常见的黑蜂变成具体的、常见的事物,看似无关的两个事物,通过“黑”这一颜色和“一小堆”这一形状联系到了一起,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增加语言的修辞感和趣味性,使译文更加亲切生动。二是排比的运用,结构和意义对称。陈先生把原文中“and”连接的三个动作翻译为“跺着脚,揪着头发,咬着牙齿”,动作描写连贯,使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坏女巫气急败坏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排比句的节奏感和紧凑感。原文和译文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看似简单,读起来却富有趣味性,能让儿童读者在轻松地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感受修辞带来的魅力。所以,在翻译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要在形式和意义上保持一致,用直译和归化策略突出修辞效果,使儿童便于理解和接受。

5. 结论

鲍姆的《绿野仙踪》流传百世,是儿童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为方便儿童阅读,译者灵活地采用了直译、意译、重复、归化、异化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很好地把握了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语体风格,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场景画面栩栩如生,极富儿童情趣和道德寓意,让孩童收获了智慧、勇气和爱。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以儿童为中心,一方面要关注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和道德培养,达到教育和娱乐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作品的文体特点和风格,使用韵律优美、生动有趣的艺术语言吸引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译者需要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来使译文再现原文情趣,符合儿童语言习惯,让小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易学、易读、易懂、易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宋松岩, 黄娟. 顺应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 语文学刊, 2010(8): 80-82.
[2] 吴玉玲.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绿野仙踪》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 王雨. 从翻译风格论看儿童文学翻译: 以《绿野仙踪》为例[J]. 海外英语, 2018(9): 128-129.
[4] 丁岚. 从上到下的视角——浅论文体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外语, 2005(4): 58-61.
[5] 程秀芳. 从文体学角度看英语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 28-29.
[6] 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 中国翻译, 2004(6): 35-38.
[7] 冉倩. 孩子的奇幻旅程——对童话《绿野仙踪》中译本的文体分析[J]. 北方文学, 2010(11): 25-26.
[8] 陈子典. 新编儿童文学教程[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陈伯吹. 儿童文学简论[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56.
[10] 林梦洁. 陈伯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11] 潘卫民, 毛荣贵. 语言的音韵美及其翻译再现[J]. 中南大学学报, 2006(1): 116-120.
[12] Baum, L.F. (2005)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3] 弗兰克•鲍姆, 著. 绿野仙踪[M]. 陈伯吹, 译.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9.
[14] 渠天花. 顺应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以《绿野仙踪》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3):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