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OI: 10.12677/VE.2021.102014, PDF, HTML, XML, 下载: 467  浏览: 2,491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李亚杰, 陈英葵*: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学校现状趋势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Status Quo Trend
摘要: 课程思政近年来备受关注,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对于中职学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梳理,认为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mphasizing that all kinds of courses should 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hich hav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re analyzed through relevant literature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needed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李亚杰, 陈英葵.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职业教育, 2021, 10(2): 86-92. https://doi.org/10.12677/VE.2021.102014

1. 引言

从2004年以来,中央就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改革;2010年之后,国家更加注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14年之后,将德育纳入教育的综合改革中,不断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2016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重点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中职学校对于课程思政研究相对较少,并不是中职学校不需要,而是中职学校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将有利于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改善中职教育的困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概况及课程思政的内涵

2.1.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概况

本文以“中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检索到92篇相关期刊论文及会议,时间节点为2021年3月20日。从中发现2019年之前是没有相关研究的,2019年进行相关研究的有12篇文献,2020年有68篇,2021年目前只有6篇,还相对较少。总结来看,关于写数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关于文献综述类的文章较少。

2.2. 课程思政的内涵

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对于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的界定,本文将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归纳如下(见表1)。

Table 1. The connotation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表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加工整理。

综合国内学者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解读,本文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既要上好思政课程,也要进行专业课与思政课结合起来,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进行全方位的育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3.1. 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

3.1.1. 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王丹丹 [9]、侯雨欣、侯建东 [10] 等人认为很多青年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冲击,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载体,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使其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出精益求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使其能够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使其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以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中职学校把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于培养出新时代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1.2. 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管延菊 [11] 等人认为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整个思想教育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有利于解决专业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对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发展意义非同凡响,这显然可以增进中职学校专业课对于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人民生活的适应性,培养出新时代国家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实现中职学校的立德树人,进而促进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3.1.3. 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素养的形成以及能力的提升

潘莉萍 [12]、李菁 [13] 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通过平常的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秦署 [14] 等人认为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促进自身职业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人格方面更加健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毕竟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的时间较早,通过良好的思政课程的教育与启迪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现实。总之,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3.2. 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存在的问题

3.2.1. 中职学校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保障机制

刘嘉琛 [15] 等人认为课程思政推行正在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已经推行相对较久,但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认识还不到位,中职学校的管理层对于课程思政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职学校在进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性,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忽视了育人方面的培养,中职学校的教育落后,只关注自己本专业的课,对于其他专业的课以及学生的生活不闻不问;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存在一些学校就是单纯的完成上级的要求,形式主义色彩严重。中职学校保障机制也不够完整,缺乏一些制度以及硬件设施的保障。总体来说,中职学校仍然未能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使之不能与家庭教育融合,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没有完整的制度保障,各方面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也没有相关的平台支撑。

3.2.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够完善,专业课未能与思政课有效结合

刘玉川 [16] 等人认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够完善,专业课教师不注重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所讲的内容可能与国家要求的思政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将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专业课中挖掘思政方面的元素难度较大,从专业课入手,与思政课相结合,找准专业课与思政课衔接的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职学校没有把专业课、实践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起来,这将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在内容上缺乏亲和力,内容上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很容易造成“假大空”的现象;还存在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没有融合、课程的内容没有与社会资源整合等问题。思政课程对于各类课程没有达到统一的要求,或者要求并不明确。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够完善,专业课未能与思政课有效结合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2.3. 教师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常国泰 [17]、李小燕 [18] 等人认为教师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即使认识到位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理念的陈旧,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主任没有形成一个合力,不能达到协同育人的作用,教师存在一些误区,教师认为只要把专业课教好就行;“课程思政”学校内并没有达到思想共识,学校管理者,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以及思想政治课的专业教师都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教师的角色需要进行转化,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储备思政方面的专业素养,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老套,没有新意,并且教师的教学并没有与实践活动相关联,教师所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具有吸引力,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有待加强;总之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是影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推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3.3. 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对策

3.3.1. 中职学校要引起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完善保障机制

高艳 [19] 等人认为中职学校要引起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优化考评机制,通过德育因素的融入程度以及融入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对师德的评价,以更加具有综合性得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的道德评价,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教师,运用专业课和思想政治两种课程进行评价教师,也要采用多种途径来进行评价学生,比如日常观察,实践活动等,不能以分数为重。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中职学校还要建立良好的思政激励体系,适当的奖惩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更要完善思政教育责任机制,形成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优化思政教育提升机制,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增添动力,再次要创新思政教育考评机制,激发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活力,此外中职学校要提高思政教育治理能力,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领导要引起重视,加强管理,教研室以及各个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还要注重明确教师的职责。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思政思维,使教师成为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育人驱动力;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学校方面应该进行统筹规划,加强“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以更高的要求进行“课程思政”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还要以课程为载体,注重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中职学校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改进教学培养方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材的建设,重视“课程思政”课题的研究,进行“课程思政”体系的创新。要建立好保障机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领导进行相互配合,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总之,中职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都要引起对课程思政的重视,还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3.3.2. 中职学校要完善课程思政的内容,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

侯东方 [20] 等人认为要结合专业课来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以课程为载体,把重点集中在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挖掘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再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更加完善,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受到思想方面的启迪。教师可以挖掘专业课中以及专业技能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把这些整合的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课堂的重要功能,以专业课知识以及技能为载体,提练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相关精神,找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从细节入手,而不是生搬硬套,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3.3.3.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素养

陈文娟 [21]、林晶 [22] 等人认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教师具有思想政治方面的相关能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以及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材的建设以至于更好的促进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因为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应该做到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使教师在专家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所教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方面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应该善教乐教,诲人不倦,承担思政教学的相关责任;刘多文 [23] 等人认为教师应该合理制订教学目标,中职教师在深刻了解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后,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注重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丰富思政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更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堂更加的有效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政治与生活以及专业课的距离越来越近。教师要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爱与责任,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此外还要注重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思想政治的氛围,校园文化也是一种观念体系,它能营造特定的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好的启发作用和感染力,通过校园文化这种隐性课程来焕发学生的生机与活力。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关键看教师,教师要不断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思想,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基础的同时,增加综合素质方面培育的内容,还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注重发挥好“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关键作用,还要重视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方面的教育,实现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

4. 结语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到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研究中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对于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都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课程思政作为新提出的教育理念,还未成熟,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究,正如文中所述,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的研究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较多,从教材和课程的角度分析较少,很多学科的研究还尚未涉及,以及存在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数据分析少,研究方法和手段较为简单等问题。所以要从多个维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中职学校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建设点项目(教高厅函[2019]46号)。

参考文献

[1] 田梓腾.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分析[J]. 职业, 2020(34): 83-84.
[2] 陆丹丽. 在中职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2): 112-113.
[3] 万文艳, 王丽娜.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J]. 职业教育研究, 2020(10): 66-69.
[4] 文学. 中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三种策略[J]. 广西教育, 2020(22): 55-56.
[5] 李虹.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以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4): 34-35+39.
[6] 郑长青.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的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6(4): 258-259.
[7] 谢晶星. 广西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对策[J]. 广西教育, 2020(14): 13-14+26.
[8] 苏晓辉.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向课程思政的转变[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 北京: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9: 3.
[9] 王丹丹.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5): 46-51.
[10] 侯雨欣, 侯建东. 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中职思政教育——从大国工匠培育视角出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10): 100-105.
[11] 管延菊.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师范大学, 2020.
[12] 潘莉萍.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2): 69-73.
[13] 李菁.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1): 135-136.
[14] 秦曙. 中职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途径研究——以“旅游心理学”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33(9): 96-97+102.
[15] 刘嘉琛.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J]. 福建茶叶, 2020, 42(2): 175-176.
[16] 刘玉川. 中职学校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政课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5): 69-70.
[17] 常国泰. 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20(17): 114-115.
[18] 李小燕.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促进中职学校思政课堂有效开展[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8): 22-23.
[19] 高艳. 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中的应用探微[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7): 154-155.
[20] 侯东方. 疫情背景下对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20, 19(10): 25-27.
[21] 陈文娟. 新形势下中职商贸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融合研究[J]. 营销界, 2019(25): 258+260.
[22] 林晶. 关于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以福建理工学校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15): 74-75.
[23] 刘多文. 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9):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