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及代际传递状况
Parents of 80s’ Attitude towards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DOI: 10.12677/AP.2021.115128, PDF, HTML, XML, 下载: 435  浏览: 735 
作者: 王婷洁, 夏东芳, 刘在田, 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亲子关系教养方式体罚态度代际传递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Parenting Style Corporal Punishment Attitud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摘要: 目的:调查八零后父母教养中对体罚的态度及其代际传递状况。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选取6位八零后已有上小学子女的受访者进行访谈,关注教养方式中体罚使用状况及其早年受到体罚的情况,及对体罚的效果和危害性的认知等。结果:八零后父母对体罚的合理化程度较高,而对其危害性则认识不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存在代际传承倾向,但如体罚程度减轻等现象也是对代际传承一定程度的超越。结论:八零后父母对体罚的认知、态度和其教养方式有待反思和提升。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 towards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in the parenting of parents of 80’s. Methods: Adopting in-depth interview, a sample of 6 respondents who were born in 1980s and had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 focus on issues of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parenting style, the situa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early years,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effect and harmfulnes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Results: Parents of 80’s largely believe that corporal punishment is justified, but they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ts harm. Parents’ corporal punishment for children exist between generations, but the phenomenon such as reducing the punishment degree is also a certain degree of transcendence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Conclusion: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parents of 80s’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ir parenting style should be reflected and improved.
文章引用:王婷洁, 夏东芳, 刘在田, 易春丽 (2021). 八零后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及代际传递状况. 心理学进展, 11(5), 1139-114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1.115128

1. 引言

体罚是指父母为了阻止儿童重复某种行为,纠正儿童的行为或教育儿童而故意引起儿童身体的疼痛的行为。体罚是亲子教养研究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赞成体罚的研究者认为体罚在建立儿童行为边界的同时不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后果,而反对者则认为体罚与儿童的道德内化、侵犯、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等都有密切关系(丁丽红,焦瑶光,2005)。总体而言,虽然体罚对于孩子的行为约束上具有一定效果,但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如有研究表明父母体罚会对家庭亲子关系造成损伤(田云龙等,2018),也有研究展示了体罚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影响,其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还与儿童的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关系紧密,因而体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周士英,2010)。

而在对体罚的态度上,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邢晓沛,王美芳,2009),即当父母更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体罚合理时,则更容易出现对孩子的体罚行为。体罚普遍存在于我国家庭的父母管教中,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总体而言,我国父母对于体罚持有认为其基本合理的态度(王美芳,邢晓沛,2012)。正因如此,推测父母双方对体罚孩子持有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有调查表明,父亲与母亲对青少年的惩罚方式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其中也包括对于体罚使用的一致性(纪林芹等,2006)。此外,当父母双方对体罚态度不一致时双方如何处理,是否会采用体罚的方式完成对孩子的管教,也十分值得关注与探索。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严厉管教方式可能存在代际传递倾向(邢晓沛,王争艳,2015),因而体罚这一教养方式也可能如此。所谓代际传递,就是父母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的行为、认知方式、关系模式等传递给孩子,影响到孩子的其他人际关系,并且未来孩子会在组建新的家庭关系时将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不自觉的带到新生家庭中使用(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2004)。此外,代际传递的程度受到父母对体罚态度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邢晓沛等,2011),即当父母降低对体罚的合理化倾向,更多地认识到体罚的危害性时,就更可能打破从原生家庭继承体罚的教养方式的传递,这也再一次印证了父母对体罚态度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针对父母自身对孩子的体罚行为、认知及其早年受体罚的状况,采访了6位八零后父母,旨在了解其对儿童体罚的态度及体罚这一教养方式的代际传承状况。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对象

以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了6位八零后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受访者,同时养育者性别遵循配额抽样原则,分别选取3位父亲和3位母亲,且均为已婚已育一胎。更加详细的受访者基本信息将在结果部分进一步呈现。所有受访者均获得了50元报酬。

2.2. 研究材料

本次调研采用深度访谈法,主要针对与父母体罚相关的内容。参考前人研究,拟定了涵盖体罚方式的代际传递、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家庭成员对体罚态度的差异等内容的访谈提纲。其中体罚的代际传递情况主要考察父母自身体罚孩子的方式及父母早年受其养育者体罚状况之间的对照,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则主要包含父母对体罚效果的评估,对体罚是否影响亲子关系的认知,是否考虑改用其他教养方式,而家庭成员对体罚态度的差异则包括父母间和晚辈与长辈间的差异。

2.3. 访谈过程

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用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并适当追问。访谈时长大约在1小时左右。

访谈者与受访者在约定好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见面,访谈开始前,访谈者向受访者解释访谈内容仅用于科学研究,对其个人信息将予以保护,并告知受访者访谈将会全程录音,征得其同意。

2.4. 资料整理与访谈编码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誊录成文本并校对,采用类属分析和现象学呈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结果

3.1. 受访者基本信息

与本研究有关的受访者基本信息呈现在表1中。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3.2. 体罚的代际传递状况

父母体罚自己孩子的方式、早年受父母体罚的方式及二者程度的比较呈现在表2中。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current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earlier exposure to corporal punishment

表2. 当前体罚使用与早年受体罚情况的比较

在直接被问及早年受父母的体罚与现在对孩子的体罚或批评教育有何差别时,5位受访者(BCDEF)明确表示了现在自己对孩子体罚程度相较于父母有所减轻。

(B-爸爸)

受访者:那差别可大了。那我那时候挨打,可比她狠多了。

(C-妈妈)

受访者:我这体罚孩子还算轻点的,我爸爸削我的时候比较狠。

(D-妈妈)

受访者:因为我们这一辈孩子也多,老人家懂得的知识也少,不可能给你细讲道理,就是以打为主。

(E-爸爸)

受访者:(方式)没差别,基本的,但是现在对这孩子都是宝,体罚的都少。

(F-爸爸)

受访者:(小时候父母)能让你深刻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会改掉这种。

3.3. 父母对体罚的态度

父母对体罚有效性的评估,体罚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的认知,以及在同样的情境下是否有意愿变体罚为其他教育方式的情况呈现在表3中。

Table 3. Comparison between current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earlier exposure to corporal punishment

表3. 当前体罚使用与早年受体罚情况的比较

3.3.1. 对体罚效果的评估

体罚效果的评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可能包括对孩子行为约束的效果和对孩子性格、心理的影响。

所有受访者均谈及了对孩子行为约束的影响。其中4位受访者(ABCD)认为体罚效果比较明显。

A-妈妈谈到体罚与说教是结合起效的,难以单独判断体罚的效果。

受访者:在我们通过语言教育来说,他完全不听,那我们就会出手,所以这种情况来说呢,不能说是单纯的说打有效果,还是说教有效果,所以肯定是一个整套的,可能最后是通过打来结束,让他认清楚这一点这件事情才算结束。所以说,打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就是50%左右吧。

C-妈妈谈到了体罚对于孩子行为约束的持久性。

受访者:把他打一次,他就记住了下次不犯,这样错误就很少再犯了。

D-妈妈谈到了体罚与其他教育方式效果的比较。

受访者:她(孩子)实在不听话的话,我就让她在墙根旁边站着去。站个几分钟,问她你想明白了嘛,她说她想明白了。我就跟她说,你该干嘛就干嘛,她就去写作业了。感觉对于她来说,应该体罚就有效果,反正是大声嚷,应该是没什么太大的效果。

而2位受访者(EF)认为体罚对孩子行为约束的效果不明显。

E-爸爸虽认为一些体罚方式可能有效,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

访谈者:哪些体罚类型有效果?

受访者:我让他罚站或者扫地什么的,但是他不干,嘿嘿。

访谈者:哪些没有效果?

受访者:打呗。

访谈者:那有效果的那些方面就是保持的时间长吗?

受访者:反正都效果甚微,主要是大人的教育方式还是有缺陷。

F-爸爸认为体罚效果的持久性不好。

受访者:(体罚)当时有效果,之后就没有效果了。一般来讲,如果一周的话,她可能会持续到这个周的周末。如果是属于连续犯错误的时候,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记住。

仅有2位受访者(BF)谈及了体罚对于孩子的性格、心理状态可能起反效果。

(B-爸爸)

受访者:我们看了好多东西也就不建议这样,这样的话容易使孩子叛逆心提早,再加上可能也会让她心理有一定阴影。

(F-爸爸)

受访者:因为毕竟小孩嘛,你如果发脾气或者声音高一点儿,反而让她感到更恐惧。

3.3.2. 对体罚损害亲子关系的认知

有3位受访者(CDE)认为体罚可能对亲子关系有一些影响。其中仅C-妈妈谈到了相对具体的例子。

受访者:按道理来说应该多少会有点影响。有一次我打完她,当天她就不愿意理我了,第二天才主动和我说话。

2位受访者(BF)则认为体罚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B-爸爸)

受访者:还好吧,因为我们虽然有时候会打她怎么着,可不是很经常,可能有时候拍一下屁股就过去了,不会是那种打起来没完没了,所以说我闺女跟我关系还可以。

(F-爸爸)

受访者:如果会有体罚这种现象,我想是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她会很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是在犯错误,而且被罚了,我认为她会自己在心里会记住这件事。

另外1位受访者A-妈妈则表示体罚当时会影响亲子关系,但长期来看没有影响。

受访者:这个是有时间性的吧,如果我们体罚的当时,体罚的当时肯定是会有影响;但是之后孩子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不会计较这个体罚。

3.3.3. 是否考虑改用其他教育方式

在对孩子有体罚的5位受访者中,2位(CE)表示如果在原先的情境中不用体罚,会考虑改用其他方式,不过总体而言表达较为笼统,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替代方案。

(C-妈妈)

受访者:孩子老打也不行,该教育了也得教育。

(E-爸爸)

受访者:会(改变),因为现在对孩子教育方面有欠缺,体罚效果也不怎么明显,有好的推荐的方法我会改变一下。

另外3位受访者(ABD)表示在相似的情境中不会改变原先对孩子体罚的教育方式。

(A-妈妈)

受访者:不会(改变)啊,因为我觉得你不去采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现在他可能(问题)更严重了。

(B-爸爸)

受访者:可能还会采取(体罚)。毕竟父母肯定一边学一边做,有的时候当然是很多方法也不对,有时候我也是这样,我打她屁股,她哭了,其实过后我肯定会跟她道歉。我说呀,我说爸爸着急了,我说我没控制好自己,打你不好。不过我跟她道歉的时候我也会说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今天打你屁股了,我会让她自己去说。我不对的地方我向你道歉,那你不对的地方,你是不是也应该向我保证不再犯。

(D-妈妈)

受访者:不会采取别的方法,就是她如果不听话的情况就是让她罚站。

3.4. 家庭成员对体罚态度的差异

父母间及父母与长辈间对体罚态度的差异总结呈现在表4中。

Table 4.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and treatment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mong family members

表4. 家庭成员对体罚态度的差异及处理情况

3.4.1. 夫妻间对体罚态度的差异及处理

有3位受访者(ABF)对于体罚的态度与其配偶较为一致,因此不涉及冲突处理。其中B-爸爸虽然表示与妻子对体罚的态度有差别,但仅仅是侧重于不同方面,而非对体罚是否支持。

受访者:其实也有一些小差别,她妈不能容忍的就是学习不认真,就是在这方面是一点都不能容忍,我可能就跟她,有些危险东西,,比如说有一次,他玩火我就特别生气,当时真的很急或者嚷嚷声音很大。

而另外3位受访者(CDE)对体罚的态度与其配偶存在一定分歧,其中普遍的模式是“爸爸唱红脸,妈妈唱白脸”。而当出现分歧时,受访者均未提及与配偶间如何沟通并试图达成一致。

(D-妈妈)

受访者:她父亲的意思就是不让体罚呗,意思是就让我好好说;但是我感觉如果好好说,说不通的话,你就该让她罚站,没准让她站一会儿,没准自己就想明白了。

3.4.2. 夫妻与长辈间对体罚态度的差异及处理

在5位会体罚孩子的受访者(ABCDE)的家庭中,与其同住的长辈均不支持对孩子的体罚行为,这与夫妻的管教方式存在一定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长辈均会试图阻止父母对孩子的体罚。

(C-妈妈)

受访者:他们(长辈)肯定不让体罚呗,惯着,惯的厉害,小孩说什么就是什么。

其中4位受访者(ABDE)表示来自长辈的阻止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轻自己对孩子的体罚。

(A-妈妈)

受访者:一般我们会互相避开吧。如果到了这个需要体罚这个程度,那肯定是要避开的。

访谈者:那如果老人在的情况下?

受访者:啊,那不会动手。

(B-爸爸)

受访者:(对体罚的态度)不一致的话,(长辈)就可以阻止体罚呗。如果你要是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还要硬气的处罚孩子,大人也生气,孩子肯定体罚得更重。所以如果要是意见不统一的话,自己也没准,老人一说,自己也就消了气儿了,也就不体罚孩子了。

(E-爸爸)

受访者:(孩子)平时不听话的情况下,父母(自己的父母,即长辈)主要是怕你体罚重,就关心孩子呗。

另外1位受访者C-妈妈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体罚不会受到长辈阻止的影响。

访谈者:如果(和长辈)态度不一致,会采取什么行动?

受访者:我说了算呗,该体罚了体罚,嗯,该打一顿了就打一顿。

访谈者:能举个例子吗?

受访者:嗯,打一顿不行,那么就,接着让他去外头站着去了,就不让他进屋了就。

访谈者:老人有阻止吗?

受访者:阻止呗。

访谈者:那结果呢?

受访者:最后还是打他一顿呗。

4. 讨论与建议

4.1. 父母对体罚的态度

从访谈的情况来看,所有受访的八零后父母对于体罚的态度都比较支持。他们普遍认为体罚产生的效果较好较持久,且目前没有比体罚更直接且有效的惩罚方式来对孩子的行为及时进行约束;与此同时,他们则很少考虑这一行为可能对孩子性格与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这也成为了体罚被受访父母普遍使用并一直沿用的主要原因。此外,半数受访者也都认为体罚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这些信息表明,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因其对孩子行为的约束改变起到作用而将其合理化,并忽略了对体罚的潜在危害性的关注。也正因如此,多数父母对于用其他方式替代体罚的意愿不强。

值得关注的是,有父母已经注意到了孩子在受到自己体罚后的情绪和对父母态度的变化,如C-妈妈提到,孩子挨打之后会当天不理她,第二天才愿意沟通,这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孩子发出亲子关系受损的信号;然而这些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反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反而通过忽视体罚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维持体罚合理的信念,而这种对孩子情感体验的忽视也将可能进一步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与此同时,父母双方对体罚的态度一致性不尽相同。半数家庭父母中一方均支持体罚而另一方不支持。而在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更多的情况往往是双方按自己的理解各自行事,而少有对此的沟通与协调。有研究已经证实了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孩子社会性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如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对小学生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龚晓敏,2018),因此父母对体罚的不一致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将不利于孩子成长。

4.2. 体罚的代际传递倾向

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父辈一代还是子辈一代,家庭教养中的体罚是近乎普遍存在的。所有受访者均在儿时受到过父母的体罚,而其中5位也会体罚自己的孩子,这也一定程度印证了体罚的代际传递倾向。同一家庭连续两代的教养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父母粗暴的教养方式通过影响孩子对体罚的态度导致代际间的传递(杨涵舒,程文红,肖泽萍,2019),儿时受过父母体罚的个体在其教养过程中更可能将相似的方法运用到自己教养方式中。而在这5位受访者中,多数父母在各个维度上对体罚相对支持的态度也一定程度提示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对于体罚代际传递的中介作用。

然而,体罚的代际传递并非不可打破。首先,并非所有经历过儿时体罚的个体在成年后都会体罚自己的孩子,如F-爸爸就没有重复自身父母体罚的教养方式。其次,4位受访者均表示他们自己小时候被父母体罚比较狠,而自己的体罚相比则程度减轻或者频率降低,由此可见,家庭教养中的体罚固然存在代际传递,但体罚程度的减轻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代际传递倾向的打破。

此外有趣的是,虽然受访者的父母(即孩子的祖辈)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常用体罚,但所有家庭的受访者在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的时候,祖辈反而在对孩子体罚的态度上更倾向于“唱红脸”,并试图阻止受访父母对孩子的体罚以保护孩子,由此可见,隔代参与抚养中对祖辈对孩子的疼爱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断体罚代际传递的作用。

4.3.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建议

父母教养方式的改进有赖于对自身的反思与改进。如果父母对自己的教养行为改进意愿充分,则会让家庭建设日益完善,进而增加孩子的幸福感(马军,2018)。因此,父母应充分认识到,对体罚效果的评价也应考虑到其对孩子心理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危害,慎重考虑对孩子的体罚,同时对自身教养方式的反思也仍需加强,并将其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中,促进与孩子亲密感的建立,提升亲子沟通的质量。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影响也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的调节(贾高鼎等,2016),因此在判断是否该使用体罚方法、如何使用上,也不能一概而论。父母需要明确体罚并非目的而只是手段,父母应多了解孩子的特征,根据其年龄、性别、性格特质等因素,找到适合于孩子的特定教养风格。但无论如何,父母面对儿童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各种问题时应先保持自身情绪稳定,尽可能避免不合理或者冲动过激的体罚出现。

参考文献

[1] 丁丽红, 焦瑶光(2005). 父母体罚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 当代教育论坛, 20(6X), 46-48.
[2] 龚晓敏(2018). 论父母教养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新课程(综合版), (12), 218.
[3] 纪林芹, 张文新, 董会芹, 李芳(2006). 青少年早期父母惩罚的特点. 心理科学, 29(5), 1237-1239.
[4] 贾高鼎, 曾明, 王爱平, 杨子京(201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独特贡献: 儿童气质的调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3), 535-539.
[5] 马军(2018). 孩子的幸福始于父母的自我反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 79-80.
[6] 田云龙, 喻承甫, 林霜, 叶诗敏, 张晓琳, 刘毅, 等(2018). 父母体罚、学校参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4), 461-471.
[7] 邢晓沛, 张燕翎, 王美芳(2011). 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 体罚态度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6), 827-829.
[8] 王美芳, 邢晓沛(2012). 小学儿童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 229-232.
[9] 邢晓沛, 王美芳(2009). 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体罚行为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6), 756-758.
[10] 邢晓沛, 王争艳(2015). 父母严厉管教的代际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141-147.
[11] 杨涵舒, 程文红, 肖泽萍(2019). 父母教养方式的代际传递特点及成因. 中国学校卫生, 40(10), 159-162.
[12] 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2004). 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1), 53-55.
[13] 周士英(2010). 国外关于体罚危害的研究. 早期教育: 教师版, (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