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加工与产出: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Input, Processing and Output: The Model of Social Work Embed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DOI: 10.12677/ASS.2021.105189, PDF, HTML, XML, 下载: 438  浏览: 5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郑莳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健康管理系,贵州 贵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吴雪丹:六盘水市民政局,贵州 六盘水
关键词: 信息加工理论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Social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rvice Mode
摘要: 人脑如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得过程,可将其分为价值单元“输入”、价值图式“加工”、实践行为“产出”三个阶段。结合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构建起知情意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输入”阶段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助人关系;在“加工”阶段融入微观社会工作方法,推动学生认知变革;在“产出”阶段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最终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与学生思想政治的获得感。
Abstract: The human brain is like a computer’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quisit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value unit “input”, value schema “processing” and practice behavior “output”. Combining with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social work,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of knowing and feeling is constructed.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introduce the value concept of social work in the “input” stage and establish a good helping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In the “processing” stage, micro-social work methods are integrated to promote students’ cognitive reform; in the “output” stage, a practice platform is set up to promot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mong students,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文章引用:郑莳雨, 吴雪丹. 输入、加工与产出: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5): 1376-138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5189

1. 引言

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保持观念一致、实现价值认同、促进社会整合、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当前形势,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多元文化思潮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在价值认知、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方面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大学生认知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业与就业问题日益复杂化,迫使各领域的学者不断思考如何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1]。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身重新建构思想和情感世界的认知过程。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加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形式化,最终出现大学生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因此,通过信息加工的视角去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认知系统,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知识,搭建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模式。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降低学生逆反心理,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精神,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改善和恢复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一门学科和职业 [2]。社会工作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1)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这类研究普遍认为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类似,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两者的工作目标均可以是大学生,在工作内容上有交叉性;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受助者为根本出发点,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在核心内涵上具有一致性。2) 社会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入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对高校大学生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 [3]。李童童在新疆高校思政工作中运用心理社会模式、社会目标模式和地域发展模式,阐述了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 [4];樊英分析了治疗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支持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介入的可能性 [5]。对社会工作三大服务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介入策略,为评估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结果提供的实证依据。3) 介入成效反思与建议。学校的制度建设、市场的需求和社工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服务成效,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资金保障、促进社工能力提升能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唐勇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社会工作融入思政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焦点放在预防问题上,落实社会工作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定位以及多重因素衔接和层次性的问题 [7]。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不成熟,社会工作者在学校的地位被边缘化,以及人事编制的问题都导致专业优势难以发挥,最终成为形式主义的工具。

可见,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比较零散,理论和实务研究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理论研究过于单薄,侧重对嵌入的契合性及可行性的探讨,没有形成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急需建立符合大学生思想认知机制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实务领域研究过于松散,虽体现了各种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但缺少归纳和整合,不成体系。本研究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构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师开展工作奠定的理论基础。

3. 信息加工理论与价值观念的生成

信息加工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范畴。该理论把人脑类比计算机,将人脑看做电脑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关注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存储与提取,尝试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做出统一的解释。这种比较是站在行为和机能水平的,而不涉及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等硬件方面的差异,用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模型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在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方面,Newell和Simon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人和计算机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需要操纵符号 [8]。符号可以是文字、语言、动作、记号等具体客观事物,他们代表或者标志着外界,也可以标志信息加工操作。信息加工系统包含了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9]。人的思想系统可以类比计算机进行符号的输入、存储、编码、输出及迁移等过程。这一系列过程可以简化为“输入–符号操纵–输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人的认知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能否达成既定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社会培育合格的有志青年,取决于知、情、意、行之间的统一。可以体现为价值单元的“输入”,价值图式的“加工”和实践行为的“产出”三个阶段 [10]。

3.1. 价值单元的“输入”

单元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是构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价值单元,通过思想系统影响着个人行为。人的思想系统是一个流通的心理结构,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交互,碰撞和融合。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理解能力都会影响着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当外界信息,比如文字、语言、色彩、观念等符号信息刺激感受器。大脑的加工器尝试接受这些符号的内容和意义,大脑将面临对信息单元的认知和选择。选择到合适的信息后,学生的思想系统就转为非平衡的状态。系统内各子系统开始发生碰撞和矛盾,出现混沌的判断和感受,甚至出现自我怀疑,否定过往或者激活心理防御机制来说服自己坚持原来的想法。人的认知和选择遵循着过滤原则,是一种有选择的注意过程,注意起到哨兵监管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具有鲜明的价值特征,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屏蔽,自动过滤掉不符合自己原有价值观的信息。只有符合自身期待的信息才会得到进一步关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输入方式、传递载体、信息密度同样也会影响这种过滤机制,导致原本符合学生个人需求和价值观的信息不能被信息加工系统所容纳。相比个人主观、主动的过滤,这更像是一种信息模糊或传递方式不佳引起的被动过滤。提高接收率,降低排斥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对外在信息维持着感知和了解的状态。这个阶段思想系统并没有发生改变,需要进一步生产和接纳适宜的新信息。

3.2. 价值图式的“加工”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是一个相对定型的、有组织的、可反复提取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影响着信息加工过程和信息选择机制。通常表现为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头脑中已有的一套准则,忽视与图式不一致的信息。价值图式是由图式演变过来的,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价值观念、价值单元进行整体性、意象性建构的过程,是一种专门性的知识结构,其受到个体的情感状态、经验背景、知识水平的影响 [11]。不同的价值图式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取向。对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筛选、阐释、导向和整合的作用。当外界价值信息通过价值图式的筛选后,就会进入到思想系统内部,引发思想系统内部结构动荡,输入信息会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结和耦合,产生价值倾向性,推动思想境界的深化和革新。实际上这里包含了同化和顺应两个阶段,同化是内化外界信息到已有认知结构,起到丰富和充盈的作用。而顺应是更新已有的价值观,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发生质变。让新的价值单元嵌入到价值图式里面,是一种螺旋式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阶段,人的思想系统逐渐变为新的有序状态,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阐释性、意义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凸显了价值认识活动的主体能动性。这时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处理得当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3. 实践行为的“产出”

通常新观念和新认知不会保持太久,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和转化,才能稳固下来。马克思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念随着时代的更替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需要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才有说服力。通过价值单元的“输入”和价值图式的“加工”,这时候新的价值认知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只是一个暂时被接纳,没有被验证的观点。说服力、持久性、满足感都不会太强。因此,进行实践转化去验证那些不确定的新观念。主动观察、运用和分析,不断总结新思想的与旧思想的差异,实践行为的“产出”才算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加工过程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偏差的可能性,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产出”环节通过重新审视信息传递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以符合自身的价值期待和心理预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期待更为合理,重新建构新的心理模型,使矛盾的内部子系统恢复到平衡状态。这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真正深入人心,进入到学生的思想认知结构中。学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有了正向性的改善,形成稳固的、清晰的价值图式。

4. 社会工作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策略

4.1. 输入阶段:嵌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识特征。在信息加工初期,如果外界价值单元与学生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符合,一开始就会被学生的认知系统屏蔽,起不到任何效果。只有当客观的道德要求为学生所需,并与学生内在的道德状态和思想结构相矛盾时,才能构成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矛盾,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包含了接纳与尊重、个别化,自觉与保密等原则。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期就要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任何举措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人情况,与学生建立起常态化的“朋友关系”。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改变过去只关心事务,忽略关注学生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心理“同行”,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问题,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扩展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和觉察这些新思想。这在总体上就避免学生产生辅导员是刻板的,冰冷的和事务性的认知,降低他们对接受服务的阻抗和叛逆。也避免师生地位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套上“为你好”的帽子,犯越俎代庖的错误。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改变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高姿态,打破了主客体对立关系,建立平等联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和学生接纳程度。尊重学生多元价值观,从集体主义本位向个人主义本位转变。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被真真切切的关怀,把老师当做有着丰富阅历的朋友,共同解决问题。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下,学生愿意说,愿意和你交流,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交往过程中的抵抗情绪,学生心理防御机制未被过度激活。亲密关系建立后,学生会更多的自我暴露,把生活中点点滴滴主动告知老师。信息畅通,学生不去主动屏蔽价值单元,顺利实现输入过程,学生的认知开始从混沌转为平衡。

4.2. 加工阶段:运用微观社会工作技术

“加工”阶段外界信息经过价值图式的筛选之后,进入到“思想工厂”加工。这时候混沌与平衡是反复出现的,直至形成有序的新认知结构。这个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自我建构的过程,社会工作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发生能动转化。微观社会工作是改变认知,减少压力,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是以个人、家庭和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能够协助个人改变以适应环境,达到个人与场境的适应性平衡。通常个案工作的心理社会模式、危机干预模式、家庭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行为问题,改变学生不良的认知,塑造良好的行为、培育健康的人格。

4.3. 产出阶段:搭建实践平台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不是消极的对待外界价值刺激,而是积极作用于环境。通过对价值单元的接收、内化,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个体道德社会化。大学生参与到他人、他物、他事的互动中,亲自审视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能够塑造积极、乐观、知行合一的自我意识。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深刻理解它们蕴含的高尚情操和社会道德,巩固道德主体已经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坚定的思想道德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引领下的品行和习气。最终更好的感悟生活,产生合理的向往和追求。“产出”阶段教师需要培育支持性社会环境,整合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本和外在支持系统,便于服务对象进行社会学习。内隐心理活动是外显行为产生的源泉,而外显行为促进了价值图式的形成。教师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联系家庭、社区和社会,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街道治理和文艺汇演,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服务与锻炼,在服务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针对不同的思想道德问题,教师也可以联结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价值图式”验证场所,对刚建立的新价值图式进行检验、论证和反思。帮助学生整合自我,塑造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

5. 社会工作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构建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包含两条路径:认知路径和服务路径。认知路径是按照价值单元“输入”、价值图式“加工”、实践行为“产出”来进行的。经过输入环节,符合其自身需要、期待和价值观的价值单元得到进一步加工,思想系统在信息流的影响下处于矛盾状态,矛盾不会一直存在,经过多次同化、顺应、平衡后,思想系统会重新建立起有序的认知结构,而实践环节能验证新思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促成新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稳定,反馈强化给认知系统。这是一个双向调节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可以是知情意行的过程,也可以从行的训练开始。因为大学生心理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每个学生品德发展也存在差异。针对缺乏行动力的大学生,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行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分析和领会,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条路径是服务模式。每一个信息加工环节都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社会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嵌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体而言,“输入”环节,教师应融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把自己当作倾听者、支持者,为后续服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加工”环节,侧重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心理弹性,修正不良认知和行为,塑造积极乐观的自我意识;“产出”环节注重知行合一,联结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在做中学,做中悟,实现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互促进。

基金项目

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2020QN052)。

参考文献

[1] 朱淮沂. 谈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4): 118-121.
[2]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赵志君, 魏纪林.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以社会工作介入式为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 193-198.
[4] 李童童. 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8.
[5] 樊英. 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嵌入[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 张栗.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7] 唐勇, 刘伶俐. 社会工作模式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路径[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5): 65-68.
[8] Newell, A. and Simon, H.A. (1961) Computer Simulation of Human Thinking. Science, 134, 2011-2017.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34.3495.2011
[9] Newell, A. and Simon, H.A. (1972) Human Problem Solving.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0] 何旭娟, 张星星.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6): 1-5.
[11] 闫闯. 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图式的建构[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6):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