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的路径探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Running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摘要: “双一流”建设聚集办学质量与中国特色,要求高校进行有选择、有新性、有特色的办学,那么高校就需要提升自身自主办学能力。本文针对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优化路径——首先高校应明确发展方向,确定自身特色,依托优势资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其次高校应逐渐的去行政化,重新定位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最后引入市场机制参与高校管理中,探索并建立良性的高校运作机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un schools with choice, novelty and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un schools independent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running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clea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determin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y on superio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ly, universities should gradually de-administration and repos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Finally, market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benig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翟文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的路径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2): 3319-332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2454

1. 引言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件;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科的名单;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今后将加快“双一流”建设部分,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1]。我国“双一流”工程建设与高校的自身定位、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息息相关,这就需要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不要仅着眼于“以学术研究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同质化的办学理念,要充分展现高校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基于国家发展以及社会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国家应鼓励高校依法进行自主办学,给予高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使高校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发展。本文将从高校战略定位、去行政化、引入市场机制办学三方面对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究。

2. 战略定位:依托优势资源实现特色发展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西方“大学自治”在我国的移植,是一个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也是大学本质的固有属性 [2]。德国著名教育改革者威廉·冯·洪堡就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为主张创建了德国柏林大学。这种产生于中世纪的办学主张传入我国后,对我国一直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更多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自主办学问题,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姚永强、何丽芬等教授认为地方高校应依托资源优势、找准办学定位、采取跨越式发展 [3]。明确高校发展定位、分类规范发展,有助于高等教育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的生态式发展,不仅遵循教育内在发展规律,又满足时代与社会需要,这样也有助于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能力。

高校自主办学因受限于校内外资源,在办学中纵向延伸至学校各方面很难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横向与其他高校比较更不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是每一所高校提升办学品质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双一流”建设重视办学质量与中国特色,鼓励高校向个性化、异质性自主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地方高校会以中央部属高校为目标进行发展,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在办学中更多关注办学规模,热衷于扩张学校面积以及扩大师生人数;在学科建设中跟风发展,不具特色,较为盲目的追求全学科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不少高校既没有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学科平台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无法培育出特色优势学科 [3]。所以高校应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一契机,重新审视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及缺陷不足,摒弃以往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思路,明晰高校办学历史并结合高校自身办学资源优势,发掘具有差异性的优势学科,以其为发展着力点带动高校整体的建设。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一再的强调,国家鼓励教师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也支持学校领导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3]。首先学校要找准自身办学定位,确定发展重点。这就需要学校在战略高度上进行思考,以办学理念为基石,资源配置以及优势学科为双翼将学校的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方向进行带动。“双一流”建设采用了分层和分类的建设思路,扶优扶需扶特扶新,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 [1]。每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学方式、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风格,在差异化发展中要以自身情况为重点,找到与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并提炼自身办学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为今后学校发展提供一个战略定位。其次,学科的发展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学校可以从自身具有特色学科入手来确定学校的办学优势,为今后学校资源配置和定位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向,选中赛道实行差别化发展。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正在发展的地方高校,都能够有所成就。以武汉商学院为例,在2008年创立马术学院并开创首个“赛马产业管理”专业方向,2012年武汉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马术学院又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术专业培养体系;2017年,与法国国家马业机构签署共建中法国际马术学院合作协议,同年,在英国安妮公主的见证下,与英国马会签署中英马术教育培训备忘录;2019年,成为首个学院承担世界级马术赛事——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比赛任务 [4]。武汉商学院也因此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扶持并且大大提升了学校知名度。而一所学校的特色学科的形成也并非是一时之功,这需要学校联结自身发展情况、所在区域特色、时代发展需求等方面,思古看今,做好特色学科的发展规划,聚集力量以重点学科为抓手从而带领高校的全面发展。

3. 去行政化:改变高校与政府的行政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治理”的概念也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被注意并频繁提及。高校治理通常被认为包含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内部治理主要指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在高校进行决策、执行等权力划分;外部治理则主要指围绕如何办学这一问题,政府、社会机构和大学之间所形成的权利结构关系 [5]。无论是内部治理还是外部治理,大学治理始终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而随着学术界对高等教育治理的研究,政府有关于高等教育的政策也在发生着转变,政府政策与高校治理的实践在相互影响相互变革。治理的概念正在慢慢颠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行政化关系,这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而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去行政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高校与政府之间氤氲着浓重的行政色彩,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管理体制、文化沁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与政府的行政化关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高度集权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诞生,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由此开始。就管理体制而言,我国高校的领导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并且事实上,政府对高校的统一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存在类似于人力管理、财务管理等行政部门,而是深入到了教育、教学领域,尽管学术界对“政府放权”“学术自由”的呼声一直高涨,但高校与政府的行政化关系仍是根深蒂固。对于文化方面而言,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官本位”文化,可以说是高校与政府行政化关系特征形成的观念基础。1952年夏开始的中国现代大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校体制改革(“院系调整”),在构建以单科院校为主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全面建成了一个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 [6]。私立高校对比公立高校本身具有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而这一改革将许多私立高校并入了公立高校或是撤销私立高校,而公立高校又直接受到政府管理,所以行政化关系在我国高校与政府之间普遍存在。由于我国高校长期由政府直接管理,那么在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过程中,调整大学与政府的行政关系就尤为重要。高校要增强自主办学能力,实现自我的发展,既是需要自身找好定位、发展特色的过程,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体制土壤作为支撑。2019年全国人大关于《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的报告显示,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尚未落地,其中既存在政府“放不下”的问题也存在高校“接不住”的现象 [7]。在有着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历史背景下,毅然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新中国;由高度集权、计划体制到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如今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是一个具有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精神内核的大国。在一个处处要敞开怀抱、互通的时代下,高校去行政化并形成自治已是大势所趋,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高校与政府共同努力。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高校与政府去行政化的关系模式将不断发展进步,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不断推进完善。而在打破固有模式,开辟新道路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困难阻力,但对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4. 引入市场:建立高校自身良性运作机制

高校作为输出准公共物品的组织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兼具市场性与计划性 [5]。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其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高校办学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升高校办学的活力。但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也只是政府在开放环境下的试探,令其作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的一个工具与手段,并没有将市场真正渗入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之中。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管理思维仍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权与分权并存状态高度集权统一管理模式,还没有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思维模式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机制在我国各个领域被引入发展,这使得我国公共管理也不在束之高阁,逐渐拥有了社会化的属性,与此同时,政府的管理能力相对下降。有学者提出,在公共管理社会化背景下,政府意识到“市场是国家更有效管理教育的一种工具”,市场化工具由此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工具之一 [8]。高校作为政治交流的中心、人才培养的摇篮、文化传承的基地,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政府向高校放权并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后,要警惕高校滥用自治权,在高校营造了市场竞争环境后也应对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力进行监督约束,真正让市场机制与高校自主办学形成良性竞争并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这就需要政府把市场引入到到具有管理权的法人实体之中去,促使高校对社会市场赤诚相见,全面接受社会的检验并融入到市场竞争之中,激发办学活力,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能力并与政府形成新型关系。

5. 结语

“双一流”的创建,既是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提升我国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重要契机。在高校的战略定位、去行政化、引入市场三方面中,战略定位是明确高校发展方面的总领,它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重点,构建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向高校自主办学的内核不断趋近;去行政化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必经之路,它为完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奠定了基石;引入市场是对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的保障,使高校可以进行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激发其办学动力。三方面从内部环境到外部环境、从价值逻辑到实现路径相辅相成,为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能力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姬梁飞. “双一流”创建背景下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四维视界[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 24(3): 8-13.
[2] 阮李全, 蒋后强. 高校办学自主权: 由来、要素、涵义、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8): 26-31.
[3] 姚永强, 何丽芬. 比较优势的确认与利用: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探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 23(3): 56-60.
[4] 陈苗. 武汉商学院马术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探索研究[J]. 纳税, 2018(17): 234-235.
[5] 张应强, 张浩正. 从类市场化治理到准市场化治理: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方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6): 3-19.
[6] 胡建华. 大学与政府关系70年(1949~2019)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10): 12-20.
[7] 湛中乐, 黄宇骁. 高校自主办学法解释论[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0, 23(3): 94-109.
[8] 谢丹. 高校自主办学与政府管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郑州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