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选修课为切入点探究课程思政的开展——基于《文科物理》课程的探究
Taking the Elective Cour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Civics—Research Based on the Course of “Liberal Arts Physics”
DOI: 10.12677/CES.2021.96316, PDF, HTML, XML, 下载: 269  浏览: 406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李 慧: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孟凡明*, 马晓凡: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课程思政选修课教学方法Curriculum Civics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国民的思想教育愈加重视,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教育,号召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文章结合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文科物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深度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在充分考虑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教学方法,最终使得课程思政有效开展。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tate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all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Physics”,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ep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On the basis of full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it makes the curriculum civics work effectively.
文章引用:李慧, 孟凡明, 马晓凡. 以选修课为切入点探究课程思政的开展——基于《文科物理》课程的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6): 1895-189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6316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又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再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所有学科当中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1]。在当前的情形下,思政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思政类课程了,课程思政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将以《文科物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开展。

2.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可行性

2.1. 《文科物理》课程简介

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今天的物理学不仅在实用技术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延伸,而且在人文精神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淀。如果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注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髓,能实现一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一体化教育的新模式,培养出全面的、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科物理》就这样应运而生,它是大学的选修课,选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老师会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发现以及相关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介绍,充分展现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突出了物理学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满足了文科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需求,同时提升了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的意义

2.2.1. 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结合课程内容深度挖掘思政内涵,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中,最终将融合了人文和情感因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这意味着课程内容的丰富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同时,开展课程思政时使用的诸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程丰富度和参与积极性的协同作用下,课程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2.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其核心内涵是:教育工作中应该将专业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尤其要突出中国特色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积极健全并符合国情价值的思想道德 [4]。在前文中提到,《文科物理》的授课模式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去介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缓慢而持久地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去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 《文科物理》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2.3.1. 授课模式的优势

《文科物理》是一门通识选修课,具有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和灵活多变、教育形式多种多样等特点。课堂的教学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且都易于理解,不会出现文科学生或者理科学生不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因此课堂整体氛围是比较轻松的。《文科物理》的这种定位决定了它可以运用多种、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自然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5]。同时,选修课老师的要求不会像专业课那般严格,学生们在课堂上会比较轻松,能够在较为愉悦的环境中汲取老师融合了思政元素的知识。

2.3.2. 思政素材的优势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且以实验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理念与思政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谋而合,同时《文科物理》的授课内容不局限于物理知识,更多的是对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科学家事迹、精神的介绍。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文科物理》的授课过程中能够较为容易地找到融合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思政教育开展地更为顺利。

3. 《文科物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3.1. 精神内涵

《文科物理》课程中会大量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而这些事迹是科学家品质的高度反映,蕴含了丰富的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匹配。同时,物理学具有丰富的实用性,能够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异可以用物理学发展差异来解释,这些差异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唤起学生的危机感与使命感。这些精神内涵正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点。

3.2. 哲学思想

《文科物理》课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不断运动”这一基本原理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没有无运动的物质”这一认知殊途同归。同时,课上涉及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发现过程也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诸如万有引力的发现就是牛顿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认识而后形成新的认识,这一认识过程佐证了哲学思想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 思政元素融入《文科物理》的教学方法探究

4.1. 课堂“双主体”共同参与,感悟人物事迹中的精神内涵

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互动参与程度 [1],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教师自上而下的引领和学生自下而上的内化两种机制的运行。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个体的独立学习并不能使所有任务或问题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协作来进行知识意义的共同构建 [6],因此可以考虑引入小组式学习,实现个体的共同学习。这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考虑到《文科物理》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上对一些科学家事例进行简要介绍,而后退居幕后,让学生在所处小组中就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讨论,在与成员的讨论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最后在全班范围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一实施过程保证了两种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还使得学生在高度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对人物事迹中精神内涵的感悟。

4.2. 在接龙式的发言中感悟物理原理中的哲学思想

前文中提到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而对于哲学的掌握,关键在于感悟,对哲学有独特见解的叶秀山先生也曾说过,“要知道哲学是什么,必须要自己去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师传统口述式的教学很难帮助学生内化这些哲学思想,结合《文科物理》选课学生的跨专业性,在这里可以考虑采取一种学生内部的接龙式的发言来帮助学生逐步领悟哲学思想,即在教师抛出一个物理学原理后,了解此原理的学生对原理进行解释,而后发表自己从原理中获知的哲学元素,接着对哲学有过了解的学生对此哲学元素进行具体解释,同时对上文提到的物理学原理与哲学元素的联系表明自己的态度。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发言中,学生对原理中蕴含的哲学元素进行不断的思考,最终实现对哲学思想的领悟。

5.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完成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本文以《文科物理》课程为例,在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学生高度参与下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内化思政元素中的重要思想。

基金项目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证书编号:2020130772)《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20jxtd014)“文科物理教学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波.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8): 140-144.
[2] 蒋逢春. 浅谈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及意义[J]. 教育与职业, 2007(3): 127-128.
[3] 王玲芝. 浅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J]. 科技风, 2019(34): 75-76.
[4] 张加驰. 文科物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研究[J]. 物理与工程, 2021, 31(3): 97-101+107.
[5] 孟中能. 课程思政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中的应用思考[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 37(4): 109-112.
[6] 吴爱萍. “协同”•“配合”: 高教课程思政社会建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 38(2):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