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for Higher Order Thinking Development
DOI: 10.12677/CES.2022.103090, PDF, HTML, XML, 下载: 422  浏览: 73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荣坤: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高阶思维语文教学阅读策略思维五步法Higher-Order Think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Five Steps to Thinking
摘要: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亦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是当前高阶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大部分研究都仅止于概念性的阐述与论证,没有真正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深入分析高阶思维的内涵,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价值,并以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为理论基础,为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可行之策。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igher-order thi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as an effective way of Chinese teaching, 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is the general trend.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studies on higher-order think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re only conceptual elabo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without really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rie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and the value of cultivat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Dewey’s “five-step thinking method”.
文章引用:赵荣坤.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3): 547-55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3090

1. 引言

数字化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空前挑战。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合理应对复杂现实世界的高阶思维,成为当下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虽然当前高阶思维在语文领域的应用如火如荼,但当前高阶思维在小学语文的大部分研究还未落地生根,诸多研究都仅止于概念性的阐述与论证,而没有真正解决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让语文学科既立足自身需求,又能通过教学真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尝试深入分析高阶思维的内涵与理论基础,探索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有益价值,进一步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可行之策。

2. 高阶思维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高阶思维的内涵

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纳依据认知的复杂程度,把人的认知思维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其中“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级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级思维。史密斯和路易斯在布鲁纳的基础之上对高阶思维的内涵进一步做出了阐释,认为高阶思维是指个体为在复杂的环境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将接受到的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旧信息相互联结和重新归纳,进而对原有认知中的信息进行延伸 [2]。林琳认为高阶思维的发生,主要是主体的逻辑运演随着逻辑的动态运行 [3]。鉴于这一解读,本文认为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知识层次的划分和不断进阶的需要,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复杂思维过程。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高阶思维强调个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借助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就语文学科而言,高阶思维主要是指学生以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在语文学习的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系列活动中,灵活使用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所表现出来的高水平思维品质 [4]。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高阶思维是具有隐蔽性和生成性。隐蔽性表现在它虽然渗透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却又隐而不显。生成性是指语文高阶思维非常强调学习情境的营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激活语言与知识的活力,焕发审美与思想的力量,形成有机的语文素养。

2.2. 高阶思维的理论基础

从古至今,有诸多国内外学者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在已有研究中,以杜威的思维理论最具代表性。杜威的思维理论认为,思维活动的产生主要是学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基于当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需要学习者将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旧信息相互联结,重新归纳。这与高阶思维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思维五步法”是杜威基于思维理论中的反省思维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广受认可。“思维五步法”分为联想、问题、假设、推理、以外表想象的活动验证此假设五个步骤,随着学者对此理论的不断研究和优化,教育界将其调整为以下几个环节:

1) 澄清问题,是指个体通过对问题深入考查之后,最终在头脑中还原出真实而完整的问题。这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因为面对复杂的任务情境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问题界定,从而确定问题本质。

2) 分析问题,是指把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拆分为若干个细小的问题,确定影响这个问题的系列因素。此环节需要学习者不断利用已有认知去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对情境问题的合理推断,厘清事物的发展方向。

3) 提出假设,是指个体针对分析过程所得出的问题,通过假设推断找到关键因素,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假设推断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批判思维,基于当前的问题情境不断质疑,确定出其中最为合理的假设。

4) 验证假设,是指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验证,进而确定解决问题关键的假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直接影响问题的成功解决。因为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依靠现有知识结构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灵活迁移已有经验,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

5) 提出解决方案,是指依据假设验证过程中找到的关键问题,来确定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不断利用元认知对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调节,此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也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3.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价值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将其作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方式,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必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与鉴赏、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与探究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高阶思维训练平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高度、促进其他学科学习。

3.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只是机械的讲授单一的知识内容,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层思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而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重要任务,就会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如此一来,就会重新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满堂灌”,即教师一直喋喋不休的讲,而学生则一直被动的听老师讲;另一种是“满堂问”,即教师不停的对学生抛出问题,但这些问题都非常琐碎,层次性不强,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实质作用 [5]。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考,只能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语文阅读教学则不同,它不仅能克服“满堂灌”和“满堂问”的弊端,而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心智活动,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3.3. 促进其他学科学习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提高的各种能力,可以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阅读课堂,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这些思维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有益,同样有助于学生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习。如数学需要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则需要创新思维,而这些思维都可以通过语文阅读课来实现奠基。因此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培养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是由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高级思维组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仅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而且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杜威指出,高阶思维不是学生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困惑、混沌、怀疑所引发的一种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为学生创设疑难,引发学生的困惑、混沌、怀疑,从而达至思维下潜。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要刻意加大知识的难度,也不是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核心就是利用阅读教学中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来充分挖掘知识和文本的思维潜质,激活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以“思维五步法”为基础,梳理出以下几种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4.1. 创设学习情境,澄清问题——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这既可以让学生立足文本上,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抽象的教条式讲解,不仅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概念化的阅读,而且还容易矮化学生的阅读格局。反之,如果教师采取灵活创设问题情境的这一方式,则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头脑去深入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毛主席强忍着失去爱子的悲痛和巨大的矛盾,最终做出将爱子安葬在朝鲜的艰难抉择,表现了毛主席伟大的胸怀。在阅读教学中,想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并不难,但是让五年级学生对毛主席做出这一伟大抉择的巨大矛盾感同身受却很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认为毛岸英的遗体应该安置在朝鲜还是运回国内?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明缘由。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能够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并且学生最终也能领悟,为什么说把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体现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实现学生的深度思辨,十分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2. 借助思维工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相应的思维工具,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受其当前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很难有效的分析问题,特别是在课文阅读中,学生常常面对的是许多篇幅较长的课文,很难准确的归纳文章主旨,这时就需要借助相应思维工具,来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段落大意。例如思维导图和图示支架就是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直观的呈现其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快速的梳理文章线索,从而归纳出文章主旨,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进一步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一课中,为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发展的脉络图,将文中的三个故事概括为三个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是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所做出的功劳,被封了官,且位居廉颇之上才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后来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这个故事绘制成波峰波谷图,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再到和的发生,发展过程,也就是故事情节中的低潮和高潮通过“峰”和“谷”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故事的内容。

4.3. 鼓励大胆质疑,假设问题——锤炼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假设问题,这也是锤炼学生批判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思维五步法”中,假设问题的这一环节,是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找到适宜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假设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洞察文本语境,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其能就语料的关键之处勇敢的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在《冀中地道战》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地道战真的没有缺陷吗?”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之后,再给出最终答案。这样设计的用意在于,学生通过系统资料查询之后,对文中的这条“神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深入了解之后便会知道这条“神道”也存在致命的缺点,如地道战中有许多空洞,非常容易被炸弹炸毁,进而导致地道坍塌,所以这条“神道”并非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神”。通过有意识的质疑训练,便可以打破学生心中教材即真理的刻板印象,让学生明白教材中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真理,即使是现在被我们认可的真理,未来也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被不断改进和更替,因此学会以批判性的眼光看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4.4. 巧设开放作业,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开放作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思维五步法”中,解决问题的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关键,因为高阶思维统领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概念讲解,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以情境式的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灵活迁移与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作为高阶思维的重要思维,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这一思维的培养,但需注意的是追求创新,并非就要一味苛求学生作业的原创性,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创作即可。

如教师在上完阅读课之余,除了布置一些基础作业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如此一来既避免了教师垄断课堂的整体状态,又能充分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时,其中有大量关于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语言动作描写,如果仅仅通过课堂来让学生复述故事,未免有些枯燥无趣。反之,如果给学生留一份基于课文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刻理解,达到趣味复述的教学目标,还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如,在《冀中地道战》一课中,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地道取胜的原因”,学生在回答此问题时,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既可以结合地道的结构,也可以深入思考,如“人民的团结抗敌”,“党的英明领导”等。

基金项目

重庆师范大学校级基金项目“成渝地区城市关联网络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1XWB037)。

参考文献

[1] 马淑风, 杨向东.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合作推理式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 41(24): 64-73.
[2] Lewis, A. and Smith, D. (1993) Defin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2, 131-137.
https://doi.org/10.1080/00405849309543588
[3] 林琳, 沈书生, 李艺. 谈设计思维发展高阶思维何以可能——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8): 22-29.
[4] 潘庆玉. 论语文学科高阶思维的培养[J]. 语文建设, 2021(23): 4-9.
[5] 李冲锋. 焦点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培养[J]. 语文建设, 2021(1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