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研究演变历程
Evolution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in China
DOI: 10.12677/ORF.2022.122024,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265  浏览: 494 
作者: 李鑫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企业年金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展趋势Enterprise Annuity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研究的演化路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发展我国第二支柱养老保险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企业年金为主题,对2000年~2021年核心期刊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目标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文对1195篇有效文献分析可得:我国企业年金研究发文量逐年稳步增长,在2021年达到目前最高点,预测未来发文量仍然持续上升;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经管、保险与金融学院及科研中心。结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以国家政策导向,不同时期研究主体与热点不同。预测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企业年金研究将会在其制约因素、运营及监管等方面。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ath,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pillar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Methods: With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and enterprise annuity as the theme, the core journals from 2000 to 2021 were searched, and th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target documents were visually analyzed by citespace software.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195 valid documen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on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in China has steadil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reaching the current peak in 2021,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will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of insurance and finance and research centers.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annu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predicted tha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annuity will focus on its restrictive factors,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etc.
文章引用:李鑫鑫. 我国企业年金研究演变历程[J]. 运筹与模糊学, 2022, 12(2): 232-240.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2.122024

1. 引言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6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18.7%,随着中国老龄化进入加速期与高原期,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1]。国际上养老保险主流为三支柱,我国基本框架已基本建立,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广覆盖,但现在面临主要问题为我国二支柱与三支柱发展落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关于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是我国政府界和学术界的所关注的焦点与难点。近年来诸多学者聚焦第二支柱养老保险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研究现状与不足、提出展望,构建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平衡发展有积极意义。

通过CNKI数据库的检索发现,2000年~2021年中,与企业年金相关的文献高达6446篇,若采用传统文献阅读,较难全面概括出某一个领域的关键内容与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陈超美学者开发的软件Citespac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特定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我国企业年金研究演化路径与知识转折点,并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来探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预测性的经验参考 [3]。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通过高级检索的方式,检索词为“企业年金”,为保证期刊的权威性期刊类型选择为“核心期刊”,时间设定为“2000~2021年”。共检索到1395条文献,通过人工删除无作者文献、咨询、公告等不相关内容后得到1195篇有效文献用于可视化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将中国知网文献中研究企业年金的核心期刊导出Refworks格式后转化为Wos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V5.8.R2软件,设置Time Slicing、Term Source、Node Types、Pruning等参数,对文献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3. 企业年金态势分析

3.1. 年度发文量统计

我国企业年金领域的文献在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1991年我国国务院首次提出“补充养老保险”,1993年第一次使用了“多层次”的概念,1995年12月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劳动部发[1995] 464号),由于初建时期存在诸多不足,在企业缴费、运营监管、税收、投资产品等方面还存在空白。企业年金文献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本文选取2000年为研究时间起点。

2001年,辽宁省成为首个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试点地区,随之有关于企业年金的文献发表,但此阶段研究力量薄弱,未达到10篇。2003年,国务院肯定试点经验并推广全国,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正式颁布,企业年金获得学者关注,相关核心文献较之前有所增长,但数量仍然不多。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文献保持稳步增加的趋势。2018年《企业年金办法》颁布,以及我国人口严重老龄化和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提出,核心文献数量较之前有明显的增长,数量高达一百多篇。随着国家政策导向,2021年达到目前最大值166篇。根据近二十年左右发文数据对比,研究文献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预测未来将有更多学者关注企业年金,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多元化发展。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literature from 2000 to 2021

图1. 2000~2021年企业年金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

3.2. 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统计研究样本,绘制表1所示发文量前10的机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文量最多,均超过10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紧随其后,发文量均为7篇。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中心,高校主要分布在经济、管理、保险与金融学院。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2000 to 2021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5)

表1. 2000~2021年企业年金研究机构分布(发文篇数 ≥ 5)

3.3. 研究作者分析

为突显作者之间合作联系,设置slice length = 5,对作者分布进行可视化得到图2,最终共生成238个节点,70个连线,密度为0.0025,我国企业年金研究领域作者之间共现网络密度较低,表明作者间的合作程度较低。高产作者刘昌平、邓大松,以及其他作者也有不同程度合作,形成合作节点。存在部分独立研究的高产作者,如节点较大的郑秉文与其他作者间没有形成关系网络。表2为发文量前20名的作者,2000~2021年发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作者共16位,其中仅有三位作者发文在10篇以上。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图2. 企业年金研究作者分布

Table 2. High-yield authors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表2. 企业年金研究高产作者表

3.4. 关键词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企业年金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得到图3,其节点大小表示共同出现频次的强弱,直接体现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连线表现为共现的强度。由图3可得,企业年金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和“个人账户”等主题开展研究。表3为排名前20名的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在图谱网络结构较重要,本文关键词中心性最高为企业年金(0.66),表明该关键词基本上与其他关键词都有共现关系。

Table 3. Statistics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表3. 企业年金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Figure 3. Keywords

图3. 关键词

3.5. 关键词聚类

本文在Citespace中运用将高频关键词聚类的功能,将样本中有明显特征的词汇作为聚类对象,挖掘发现此领域在时间跨域中的热门领域,为使图谱清晰,设置Clusters中Show the largest cluster = 9得到图4。Citespace聚类分析得到的Modularity值为重要指标,一般认为Modularity即Q值 > 0.3时就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ilhouette值衡量网络同质性,一般认为Silhouette即S值 > 0.5时表明聚类结果合理。由图4可得本文聚类后Q = 0.8647,S = 0.9824,则说明聚类结构显著且结果合理,聚类表详细信息见表4

图4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形成了#0企业年金、#1个人账户、#2养老保险、#3受托人、#4会计处理、#5养老金融、#6养老金、#7税收优惠、#8会计核算。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研究主要围绕以上聚类展开。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enterprise annuity research

图4. 企业年金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Table 4. Enterprise annuity keyword clustering map

表4. 企业年金关键词聚类图谱

根据表4聚类图谱,可大致四类研究内容:第一类主要为企业年金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聚类#0企业年金和#2养老保险,主要关键词围绕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多层次等,如彭雪梅提到我国于1991年就已提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面较窄,需要对企业年金的重新定位 [4]。第二类为企业年金治理主体,聚类为#3,主要关键词包括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委托人,邓大松、刘昌平提出完善与健全的基金治理主体能较好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受益人权益,不断有学者持续关注此领域 [5]。第三类为制度设计,包括聚类#1个人账户和#6养老金,主要关键词有个人缴费、年金监管与运营,企业年金采用个人账户制,年金基金归属于个人产权,为保障员工权益,对年金投资与运营阶段加强监管力度 [6]。第四类为企业年金会计问题,包括聚类为#4会计处理和#8会计核算,主要关键词包括会计准则、会计主体等,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基金数额随之增加,要合理把握会计处理与核算问题,如制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加大对会计财务信息的披露,涉及诸多金融经济与会计领域 [7]。第五类为企业年金演化过程中新发展,包括聚类#5养老金融和#7税收优惠,主要关键词为养老产业、税收政策等,我国人口老龄化带给养老产业较大发展空间,但其资金缺乏,而企业年金商业化运作可以投资养老产业促进发展 [8]。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诸多学者在分析其原因中都会涉及税收优惠力度不够,从而制约了企业年金的发展。而我国目前没有颁布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税收优惠政策仍为企业年金研究的方向 [9]。

3.6. 关键词突现图谱

不同时期企业年金研究领域有所不同,为追踪了解不同时期的前沿动态,本文在对关键词聚类后设置Burstness参数,得到图5的10个排名靠前关键词突现图,较直观的看到每个关键词在时间进程中的显现、持续与消退。

根据突现图谱以及演变趋势,在时间层次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2005年)主要为企业年金基础性探讨,我国企业年金成立与研究起步时间较晚,2000年之后才逐渐有学者关注此领域,主要内容为会计处理的基本准则与核算,企业年金治理主体主要为受托人、保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在企业年金早期给予借鉴与参考意义 [10]。第二阶段(2006年~2011年)企业年金概念性探讨,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此时研究热点聚焦于此 [11]。第三阶段(2012年~2021年)企业年金新问题讨论,2018年《企业年金办法》的颁布使其在制度与法规较完善,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负担加重,对养老金融和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关注持续至今,目前仍然为学者研究热点 [12]。

Figure 5. Keyword emergence graph

图5. 关键词突现图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情,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完善企业年金,可以有效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 [13]。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二十一年国内企业年金研究领域相关文献梳理可得,企业年金研究发文量呈缓慢稳步上升趋势;研究机构也呈现出多元趋势,不仅有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还多集中于高校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学院;研究作者之间合作较少,没有形成较强的网络合作关系,多为独立研究;发文期刊不仅仅限于中国社会保障、保险研究、中国金融、财会通讯与经济研究参考等,多集中于社会保障、财会、经济与金融;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从借鉴企业年金较发达的日本、美国的经验,逐渐到对我国现状的阐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研究方式目前大多数以定性为主,阐明企业年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4.2. 研究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第二支柱要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而针对当前发展较不平衡的养老保险体系,如二三支柱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对企业年金还有诸多研究。在国家政策倡导下,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提高,以及老人对安稳养老的诉求等诸多因素,给企业年金带来发展机会。借鉴国外成熟的企业年金成果,结合国内企业年金经验,综上所分析,未来我国企业年金研究可从以下内容继续探索:

一、研究企业年金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面对企业年金长期发展缓慢这一现状,可以展开深入探究原因,研究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企业年金广度与深度。比如建立门槛较高、账户管理不完善、缴存动力缺乏、未能构建有效投资管理,投资优势未能达到最大的有效发挥等 [14]。诸多学者共同指向的制约因素有税收优惠力度不足,政策落实不清晰不明确,执行有难度 [15]。在上述关键词图谱与聚类图谱中均有显现,目前仍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考虑税收优惠的同时要去科学测算政府可以承受的优惠力度,一味降低费率超过政府承受能力也是不可取的。

二、研究企业年金资金的运营。养老金基金数额较大,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资金投资过程中如何运营,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保障老年人权益。研究明确的会计准则与规范,制定长期投资目标,扩大投资工具范围,加强投资产品的组合,投资风险分散机制等诸多内容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16]。

三、研究企业年金的监管。企业年金的受托人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基金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进行基金托管、投资运营、账户管理等,此模式容易生成多层次代理关系,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 [17]。因此,增强财务信息披露,既可降低市场监管的成本,又可防范违法、违规事件发生。中介介入的外部监管机制,这是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必不可少因素,其市场与社会监督作用是其他监管形式无法比拟的 [18]。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监管机制也会为未来研究内容。

5. 本研究的不足

本文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如本文检索对象仅为中文文献,缺乏对权威外文文献的分析;本文研究对象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但只涉及对企业年金的分析,缺少对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关注,这些都为今后需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 乔晓春. 从“七普”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变化和现状[J]. 人口与发展, 2021, 27(4): 74-88.
[2] 贾丽萍.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国际架构与中国治理实践[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4): 229-239.
[3] 宋秀芳, 迟培娟. Vosviewer与Citespace应用比较研究[J]. 情报科学, 2016, 34(7): 108-112+146.
[4] 彭雪梅. 对企业年金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定位的再认识[J]. 财经科学, 2004(2): 112-115.
[5] 邓大松, 刘昌平.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治理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04(3): 4-9+92.
[6] 段国圣, 段胜辉. 年金投资管理: 评价、问题与建议[J]. 保险研究, 2020, 384(4): 3-15.
[7] 郭宏. 关于现行企业年金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5): 117-119.
[8] 宣华, 郑晓瑛, 赵晨. 企业年金与老年健康产业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 9(10): 72-78.
[9] 邓大松, 刘昌平.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经济评论, 2003(6): 70-74.
[10] 蔡崎峰. 企业年金基金治理结构研究[J]. 上海金融, 2010(5): 32-35.
[11] 裴勇.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J]. 中国金融, 2017(7): 71-72.
[12] 董克用, 孙博, 张栋. 从养老金到养老金融: 中国特色的概念体系与逻辑框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 46(6): 15-23.
[13] 章芡. 企业年金的发展问题与改革方向探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7): 157-159.
[14] 高庆波.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探析: 约束与选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5(3): 38-47.
[15] 王佳林.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探析: 现状、挑战及建议[J]. 南方金融, 2020(5): 90-100.
[16] 张英明.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探析[J]. 学术交流, 2011(9): 99-103.
[17] 陈秀霞. 我国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0): 50-55.
[18] 崔陈晨. 美国企业年金监管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59):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