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视频文本解码与其教学意义分析
The Innovative Appliance of Videos in Language Teaching—Decoding Videotexts and Analyzing Their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DOI: 10.12677/OETPR.2022.42008, PDF, HTML, XML, 下载: 322  浏览: 937 
作者: 贾晓彤: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山东 济南
关键词: 雅思视频文本解码教学意义IELTS Videotexts Decoding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摘要: 现今视频时代来临,从电影预告片,探索频道教育专栏提供的视频资源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播放平台,2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内容却可以包含生活方方面面。视频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引入和娱乐环节。但是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却可以把书本上的语言灵活生动的呈现到屏幕上。本文以电影《至爱梵高》预告片为例,对视频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时间,画面,印刷文字,声音,信息传递方式和评论进行解码和分析,结合新东方雅思(A1-B1 Level)语言授课现状为教师授课提供可行方案。
Abstract: Nowadays, the era of videos is coming. Trailers, short videos provided by the Education column of the Discovery Channel and short videos on Tiktok or Kuaishou are within 2 minutes and cover all aspects of life. The use of video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still basically confin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topic or entertainment. However,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videos can bring the language from the book to the screen in a flexible and vivid way.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as an example to decode and analyze six major aspects of videos: time code, visual narration, print, audio, tradecraft and observational comments, so as to provide feasible solu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IELTS courses of Level A1-B1 at New Oriental School.
文章引用:贾晓彤. 视频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视频文本解码与其教学意义分析[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2, 4(2): 61-68.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2.42008

1. 引言

自电视普及开来,视频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被不断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的Anderson和Field到Ellsworth,均从不同角度证明观看视频并不会使学生“僵尸化”。 [1] 声音和画面的有效配合不仅可以辅助学生激活长时记忆,而且包含意义和可理解性的画面和声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含义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1] [2] 虽然研究表明学生观看视频的注意力范围集中在1分钟左右 [1],但是不断变换的画面和声音的配合却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延长关注。然而随着视频形式的多样化和流行,人们对其商业价值的研究远多于对于其教育意义的分析,而且教师对于英语视频语言的解码技能相对滞后。 [3] 结合新东国际教育目前方针对语言级别A1-B1的学生开设的听力和口语课程发现,课程按照主题划分,如节日,艺术,科技等,而相应主题下的视频素材非常丰富。本文以《至爱梵高》预告片(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zKnyhYDQI)视频文本解码作为案例,阐明视频解码主要方面和具体方法,并将解码后内容应用于语言教学。若教师明确视频文本解码的方法和解码后内容在教学领域应用的逻辑,便可有效利用资源丰富语言教学的课堂形式。

2. 视频文本解码方法

本视频文本解码即对视频理解,分析和评估。 [4] 由于画面,声音,镜头,灯光等不同要素相互关联形成视频,其复杂性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主动的视频解码能力。 [5] 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视频之前,需要理解目标视频表达的含义,对目标视频不同元素详细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视频中的部分信息或片段可被用于课堂教学。常见的视频解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划分时间(time code),描述画面(visual narration),描述声音(audio narration),分析信息传递方式(tradecraft),记录印刷文字(print)和评论(observation comments)。

2.1. 划分时间

目前对视频进行切片的时间维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为时间划分需要服务于情节和镜头,以《至爱梵高》预告片总时长2分钟计算,时间划分维度以0.01秒为单位,依照情节和镜头需要进行调整。

2.2. 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是视频解码的关键。因为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画面信息比记忆声音信息更加牢固 [6],画面信息会降低学生理解内容时对于语言能力和前序知识的要求 [7],而且画面可以有效传达抽象概念,如情感。 [3] 所以为确保详细完整的描述画面,可以借助Wh-特殊疑问句 [3],如,谁在哪里做了什么等。

2.3. 描述声音

但要注意的是,解码画面信息需要和声音信息的理解相结合。因为声音除了描述当前画面或加深对当前画面理解的作用以外,还起到连接两个不同画面的作用。 [8] 教师可以尝试解码的声音元素主要分为两种:剧情内声音(diegetic)如角色对话(direct address)和音效(sound effects);剧情外声音(non-diegetic)包括:画外音(voiceover)和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 [3]

2.4. 分析信息传递方式

除描述画面和声音以外,分析信息传递方式也十分重要。视频中信息传递主要通过镜头组合(shots),如长焦(wide-shot),平移(panning)和特写(close-up),节奏(pacing),特效(special effects)和灯光效果(lighting)实现。 [9] 本文案例分析中主要集中在镜头,特效的解码,由于《至爱梵高》预告片中大量采用梵高的油画作品和黑白场景进行虚实结合与对比,所以,本文案例分析中的特效解码主要分析了视频中色彩的运用。

2.5. 记录印刷文字

印刷文字是指显示到视频屏幕上面的如标题(title)和字幕(caption)。 [3]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多起到强调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解码过程中进行记录。 [3]

2.6. 评论

评论是指教师使用目标语言(英语)对视频切片的外延意义(即表面描述性含义) [5] 和内涵意义(即内在解释性意义) [5] 进行评价,旨在帮助教师在解码和备课过程中更全面的理解视频所表达的含义。

以上提到的视频解码的6个主要方面和方法可利用表1进行整合,教师不仅在个人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解码全面理解视频内容并为设计课堂活动提供思路和素材,而且还可以把此解码体系和方法教授给学生,直接锻炼学生使用英语理解英文视频,描述英文视频细节以及反思的能力。

Table 1. The six main aspects of video decoding

表1. 视频解码的6个主要方面

3. 视频解码案例分析与教学应用

下文将以《至爱梵高》预告片为例,在视频解码表格中所示6个方面(表1)中选取特点最为突出的画面(visual),信息传递方式(tradecraft)和声音(audio)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利用真实案例帮助教师建构视频解码和分析体系,拓宽对于视频素材备课和授课的可利用维度。

3.1. 视频画面解码分析

在英语教学场景中,学生对于英语单词或者句子,不仅要理解外延意义,还要分析内涵意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语言技能,还可以理解语言背后承载的社会和文化信息。而视频画面在承载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方面尤为突出。 [5] 例如,我们把视频中的杯子描述成一个侧面有把手的玻璃容器。然而仅仅传达字面意义是不够的,因为语言也传达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价值观。 [5] 例如,视频中出现一只猫头鹰,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命名(猫头鹰/owl)。然而,在中国文化中该意象象征丑陋阴暗;在西方文化中该意象象征思想智慧。 [10] 可见视频画面往往既表达外延意义又表达内涵意义。而根据符号学理论,这些意义都是由最基本的传播单位符号承载。所以视频作为一个“整体”向学生传递的内容包含“物理意义”和其所指的“精神概念” [5]。例如,《至爱梵高》预告片中0.07秒出现的“黄色新月”意象的外延意义为对“crescent”在颜色和形状方面的解释,即单词基本含义:“(something with) a curved shape that has two narrow pointed ends, like the moon when it is less than half of a circle” [11]。除此之外,视频画面中的“黄色新月”被无数旋转的漩涡所包围的景象可以被理解为平和与混乱的两种精神状态在梵高内心的碰撞和对比,即揭示其内涵意义。具体视频画面和解码举例如下表2

Table 2. An example of video decoding at 0.07 in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表2. 《至爱梵高》预告片中0.07秒处视频解码举例

结合新东方A1-B1阶段的课程发现,每个单元都有不同话题组成,可结合此片段的视频画面解码分析讲解“艺术”类话题,如请学生完善上表中有关“描述画面”部分和“评论”部分的填写和讨论,查找资料分析“黄色新月”意象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除此之外,涉及“传统”话题的单元提到日本习俗“海女”(Ama divers),其服装除了呈现在视频中的白色以外,还包含海女认为白色可以保护其免于鲨鱼攻击的深层含义。

3.2. 视频信息传递方式解码分析

视频信息传递方式主要包含镜头和特效,《至爱梵高》预告片中不仅仅通过镜头承载叙述的功能,还通过使用1:1还原的油画作品和CGI演绎技术相结合,五彩斑斓的油画笔触和黑白灰的画面交叉出现,暗示两条时间线。下文讲着重分析镜头运用和色彩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2.1. 镜头运用

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也需要通过对摄像机的操控来传达的,分析摄像机的运动和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理解视频内容。每一个或几个分镜头拆开都是一套承载含义的图片。而图片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英语,还可以检测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描述的能力。

首先,从英语综合能力授课方面分析,教师对于体裁(genre)和主旨的授课可以利用视频0.12秒处的片段。视频开头使用长镜头(也被称作广角镜头)建立场景,提供了场景的整体视图。随着长镜头逐渐从天空中纵轴向下平移直到咖啡馆,设置整个故事的背景:这是咖啡馆的夜晚,并将视频的其余部分置于此背景中,一个活生生的场景逐渐显现出来。整个过程体现了故事叙述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即主旨信息。所以在语言教学中,需要老师先引导学生发现主旨,再理解和描述细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长镜头营造的氛围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描述视听环境如:(图1)。

• Visual narration: A scene of a yellow café, which is busily opening at night, appears. There is the starry night above. The dark silhouette of the buildings at the end of this street.

• Audio (non-diegetic): An old bronze bell still, continues to be tingling with the piano and it follows by a sound of cymbal.

Figure 1. Screenshots at 0.09 and 0.12 in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图1. 《至爱梵高》预告片中0.09和0.12秒处截图

其次,从教授英语基础词汇和语法方面分析,教师在解码视频时可以利用此视频中中长镜头后紧跟特写镜头的片段,加入词汇的和语法的学习。因为长镜头交代背景和环境,后接特写镜头传递细节信息:如情绪和态度等。黑白场景0.27秒处,一个长镜头描述了人物(梵高的弟弟:提奥)坐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营造出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接着通过特写镜头,可以看到他疲惫的脸和凹陷的眼睛,这表明弟弟对梵高的去世感到悲伤并暗示兄弟二人关系亲密。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此预告片的不同切片,同时教授场景词汇,如地点,颜色,外貌,服装,情绪等。具体方法如:教师根据此学段学生的目标词汇,利用视频的图像作为辅助,进行讲解。比如,设置目标词汇为sorrow (悲伤),借助梵高弟弟得知其死亡消息后独自一人坐在地上和哭泣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加深抽象词汇含义。

教师还可以挑选出所有长镜头接特写镜头的组合,剪成独立的两两成套的图片,利用环境营造的氛围和具体事物或人物体现的细节锻炼学生在故事叙述中描述人物和主要事件如:(图2)。

• Visual narration: A man sitting on the floor of a well-decorated room. In front of him, there are some empty bottles and glasses. He was looking at somewhere outside the screen (right in front of him) and tears burst out of his vacant and tiring eyes.

• Audio (diegetic): “Thats Vincents brother, isnt it?” A stranger asked this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is yes, obviously.

• Observational Comments: It seems that he is expressing his entangled feelings by whispering that he couldnt believe the tragedy of Vincents death really happened. He is too sad to hold his tears.

Figure 2. Screenshots at 0.27 and 0.28 in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图2. 《至爱梵高》预告片中0.27和0.28秒处截图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中角色动作朝向屏幕外的镜头引导学生带入身份和想象。除特写镜头,教师和学生在观看时能够身临其境的原因之一是这个预告片中的视角变化。摄像机代表观众,观众看到的是角色所看到的。 [5] 比如视频1.04秒处孩子们朝着屏幕外扔石头,紧接着就是梵高倒地的动作。此视角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作用:更关注动作发生后的结果(即动作序列),即被石头砸中后倒地;打破屏幕和现实的界限,增强观众对角色的认同,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5]。教师可以在“丢石头”的画面处暂停,引导学生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描述该场景,动作以及在此场景下视频中角色可能的内心活动和语言,如:(图3)。

• Visual narration: Kids are throwing stones towards the camera. A man (Vincent) is falling down on the ground, his hat is dropping and his painting tools are falling everywhere.

• Observational Comments: The changes of point of view signifies that audience is Vincent and get audience highly involved into the scene. The audience could hold the helpless and vulnerability of Vincent at that moment. He might be scared, astonished, furious but helpless. He might not understand why they are mocking and laughing at him.

Figure 3. Screenshots at 1.04 and 1.05 in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图3. 《至爱梵高》预告片中1.04和1.05秒处截图

最后,对话部分可以锻炼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role play)。为了达到“呈现对话”的目的 [5],本预告片采用反转式拍摄。例如,老邮递员和他的儿子(0.14~0.15)之间的对话是通过两个人的观点交换呈现的。它使这两个分开的镜头看起来更连续,因为它消除了“帧的边界”(同上),即一帧结束后通过镜头快速切换保持对话的连续性。视频中的对话内容为:黄衣男子:“Vincent Van Gogh killed himself?”;邮差:“How does a man…”教师可根据对话内容引导学生推测对话发生的原因,即黄衣男子正在调查梵高的真正死因,此处可以利用对话中的省略号激发学生的想象并预测答案,为接下来观看视频建立期待,如:(图4)。

• Visual narration: A young man in a black bowler hat and a yellow jacket is appear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creen. At this moment, he is sitting in front of a cafe table with his arms folded, and asking a question.

• Audio (diegetic): “Vincent Van Gogh killed himself?” How does a man…”

• Observational Comments: The old man is saying in a curious and uncertain voice. This scene indicates a conversation is going on. It also signifies the following story may be about how Vincent died. At this point, audience may guess it is a detective film. It seems that the background music is also creating a nervous and suspense atmosphere.

Figure 4. Screenshots at 0.14 and 0.15 in the trailer of Loving Vincent

图4. 《至爱梵高》预告片中0.14和0.15秒处截图

3.2.2. 色彩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视频情节的主要色调,如冷色调或暖色调,推断和理解视频片段想要表达的语义色彩,如积极或消极。比如《至爱梵高》预告片中颜色的使用和变化是非常突出和独特的且承载着外延和内涵意义。其中有两种主要可区分的颜色经常互换。第一,非常具有梵高个人特色的暖色调油画风格。这些明亮的颜色,特别是黄色和蓝色,使用得非常生动,这些画的线条清晰而大胆。第二,整部作品中穿插着许多黑白冷色调画面,主要是关于梵高的生前回忆。以上都是观众可以直接从预告片中读到的外延意义。

在内涵意义上,梵高本人在其与弟弟提奥的通信中曾指出:“柠檬黄是天使的颜色,蓝色是基督的颜色。” [12] 所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表达积极语义色彩的英语形容词,如energetic和devout,并使其与黄色和蓝色相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视频中的黑白图像并没有延续这种油画风格。相反,导演使用了一种更现实的方式,黑白灰代表“过去”。 [5]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表达消极语义色彩的英语从容词,如painful和hopeless,并使其与黑色相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因此色彩斑斓的想象绘画世界与黑白的现实生活的对比更加深刻和震撼。

3.2.3. 声音运用

教师在听力和口语课上可以利用带有声音的视频作为课堂话题导入,口语语料和听力练习的备选材料。因为视听符号系统的结合是视频的一个显著特征,即视频画面有了声音的参与意义才可能被完全传递。 [1] “声音可以确定图像的意义” [5],如果声音和图像是“正相关”,那么可以增强同学们对于视频和目标语言的理解。 [13] 例如,预告片0.06秒处当“水”出现在屏幕上时,会听到“bloop”声;新东方A1段听力口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新年的视频提到firework,画面马上出现“烟花”;A2段有关阿拉斯加的视频提到moose,视频画面马上出现一只“驼鹿”;B1段有关铁人三项的视频提到tough,视频画面马上出现参赛选手表情痛苦艰难完成跑步的画面。教师利用“声画正相关性”可以帮助学生在视频中捕捉到需要学习的英语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发音,并借助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除了音画正相关的情况意外,还有“部分相关”或者“不相关”的情况。教师需要在甄选用于教学的视频时格外留意并尽量避免使用带有以上两种情况的视频片段。如果声画“部分相关”,那么它就是“间接的” [13] 让学生感到困惑。例如,预告片中0.15秒穿黄色夹克的绅士是伦敦口音,老邮递员在0.35秒处用爱尔兰口音说“儿子”,这使得老邮递员和“儿子”之间的关系被质疑,干扰对人物关系的理解。如果声画“不相关”,就会混淆理解。 [13] 例如,在预告片1.18秒处,两个男人牵着手的场景与画外音不匹配,观众可能会混淆“他们”在这里的意思。但不排除这是预告片为了提高观众的兴趣而设置悬念等“商业目的”。而在实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剪辑调整实际需要的授课片段。

4. 结论

本文以新东方教授A1-B1阶段的雅思语言教师为目标人群,通过利用解码视频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时间,画面,印刷文字,声音,信息传递方式和评论为视频信息解码。利用《至爱梵高》预告片作为案例分析,为教师教授基础内容和综合能力课程提供创新的授课手段。

但是本文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且尝试为教师利用视频授课的准备阶段到实操指明方向,但是其中的分析部分如时间维度的划分以及对视频内容的评论等,内容相对主观。虽然单纯对于镜头等展开的研究有很多种,但是与语言教学结合后,视频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适应性不是我们当前环节可以解决的,可以作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Kozma, R.B. (1991) Learning with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179-211.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061002179
[2] Livingstone, S. (1990) Making Sense of Television: The Psychology of Audience Interpretation. Pergamon, Oxford.
[3] Gruba, P. (2005) Developing Media Literacy in the L2 Classroom. Macquarie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dney.
[4] Aufderheide, P. (Ed.) (1993) Media Literacy: 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cy. Aspen Institute, Aspen, CO.
[5] Turner, G. (1988) Film Languages. In: Turner, G., Ed., Film as Social Practice, Routledge, London. Reproduced in: Graddol, D. and Boyd-Barrett O., Eds., Media Texts: Authors and Readers, Multilingual Matters, Clevedon, 119-135.
[6] Levie, W.H. (1987) Research on Pictures: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In: Willows, D.M. and Houghton, H.A., Eds., The Psychology of Illustration (Vol. 1). Springer-Velag, New York.
[7] Wetzel, C.D., Radtke, P.H. and Stern, H.W. (1994)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of Video Media. 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 NJ.
[8] Buck. G. (2001) Assessing Liste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9] Armes, R. (1988) On Video. Routledge, London.
[10] 顾世民. 从动物名词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意象砍文化移情[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5(3): 60-62.
[11] Cambridge Dictionary.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chinese-simplified/crescent
[12] 文森特∙凡高[荷]. 亲爱的提奥: 凡高自传[M]. 北京: 南海出版社, 2010: 75.
[13] Cross, J. (2011) Comprehending News Videotexts: The Role of the Visual Cont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15, 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