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官方改造与规范
An Analysis of the Official Trans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nglicisms in French
DOI: 10.12677/ML.2022.105156, PDF, HTML, XML, 下载: 727  浏览: 1,996 
作者: 林 韩: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关键词: 法语英语外来词官方改造并存French Anglicisms Official Transformation Coexistence
摘要: 自英语词大量涌入法语,法国民间出现了以使用英语词为时尚的潮流。为防止过多的英语外来词影响法语的使用,也为丰富法语词汇并促进法语发展,法国官方对英语外来词进行了长期系统的改造与规范。法国政府公报定期公布官方推荐用语以取代民间的流行英语词,并在国家机关实行强制推行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英语外来词仍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所以出现了对同一指代对象有英、法两套词汇表达方式并存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国官方对于法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改造与规范的解读探讨语言并存现象及其缘由。
Abstract: Since the influx of English into French, there is a trend of using anglicisms among French people. In order to prevent too many anglicisms from affecting the use of French, and enrich French vocabula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French officials have carried out long-term systematic trans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nglicisms. The French Official Journal regularly publishes official recommended terms to replace popular anglicisms among the people, and enforces their use in state organs. However, in daily life, anglicisms still have a high frequency of use, so there is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English and French lexical expressions coexist for the same refer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coexistence and its reason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rench official’s trans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nglicisms in French.
文章引用:林韩. 试析法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官方改造与规范[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5): 1172-117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5156

1. 引言

英语在20世纪崛起成为世界主导语言。为维护法语地位,捍卫法语的尊严,法国宪法在1992年确立了法语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语。法国议会在1994年又通过了《法语使用法》(Loi relative à la langue française)即《杜蓬法》(Loi Toubon),旨在保持法语活力,推广法语在法国人生活工作中的使用,尤其在教育、媒体、行政等领域。根据此法精神,为避免在各领域中掺杂过多外来术语,尤其是英语术语,法国政府在1996年重新设置并完善各类国家机构以丰富法语词汇,促进法语发展。负责该工程的是隶属文化部的法语和法国方言总署(Délégation à la langue française et aux langues de France),实施具体是在分属各部委的术语与新词专门委员会(Commission spécialisée de terminologie et de néologie)中进行,并由术语与新词总委员会(Commission générale de terminologie et de néologie),(自2015年起这个机构更名为法语丰富委员会(Commission d’enrichissement de la langue française),以下简称委员会)筛选核查,再经由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批准通过,最后由政府公报(Journal Officiel)公布。为使新词植入日常法语,法令规定自新词见诸报端之日起,国家机关必须在公文中使用规定词汇取代外来词。为了更好推广这些政府公报推荐的词汇,法语和法国方言总署在2008年建立了一个叫“法国术语”(France Terme)的官方网站方便民众查询或下载政府公报已公布的全部术语,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站的意见箱(Boîte à idées)向委员会建议新术语。

尽管官方推荐的法语标准用语在政府机关能够得到强制推广,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大量英语外来词仍泛滥在日常法语中,所以常常针对某些术语会出现英、法两套词汇表达并存的特殊状况。一方面是英语词借助输出国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在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有法国官方和民间的有识之士为保卫法语振臂高呼,这场两种语言之间的角逐早已开始,又远未结束。

2. 法国尤其是青年人对英语的接受

流行民间的英语外来词往往出现在官方推荐的术语之前,它们大多保存了语言输出国的原始状态,是第一时间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语言产物。这些英语词不仅受到商务人士、科技工作者青睐,更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因为他们向往英美国家前卫的时尚和独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英语词使用的主力军。

这些零零总总地进入民间的流行外来借词中有“必要借词”和“奢侈借词”之分。“必要借词”是指在原有法语并不存在对应表达的外来词,这有可能是语言输出国特殊的而在本国暂无对应参考的文化现象,比如英语中的cowboy (牛仔);也有可能是随时代发展的新事物、新概念,尤其是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比如我们熟知的walkman (随身听),blog (博客),smartphone (智能手机),hashtag (指社交软件推特中的主题标签功能)还有在前几年新鲜出炉的selfie (自拍)等等。而“奢侈借词”指原来法语中就已经存在对应表达方式的外来词,比如design (设计),steak (牛排),coach (教练)等。还有些英语借词不仅会干扰法语自身的词汇系统,有时候甚至会混淆法语语法,制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用法。比如媒体领域中的英语词live (直播)常与en direct混用,它有时将en direct取而代之,有时又与其重叠使用,导致出现direct live,en direct live这种既不合英语习惯又有违法语规则的混搭,造成法语表达的模糊性。

除了直接借用,法国人有时候还会将英语词进行法式改造,使外来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在coach (教练),clash (冲突)加上法语动词词缀-er变成了coacher (训练),clasher (起冲突,吵架)。又或者对英语词进行并不地道的英式改造,比如在dance,press,park,camp的基础上加英语词缀-ing (ing在英语构词规则中指正在进行的动作、某门学科、某个过程等等)生成dancing (舞厅),pressing (蒸汽熨衣点),parking (停车场),camping (野营地)。这些词汇看似是仍是英语词,但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它们在英语语境中原有的意思,即使是说英语的母语人士也常常不知其所云。

所以我们看到民间的英语外来词,具有复杂的多重特性。一方面,大量的语言输入体现了法国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有助于与国际潮流接轨,推动本国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的发展。但一部分普通民众奉行拿来主义,对英语单词来者不拒,使外来词具有非常明显的英语特色,这种英语化趋向固然有丰富法语词汇的功能,但更会损害法语的纯洁性和精准性。大量的英语词成为时尚,法语反而因为受到忽视变得疏远陌生。在这英语化的背后是更多的青年人对英美潮流趋之若鹜的社会现状。更可怕的是这种随意的语言使用会因为它的流行性波及到很大一个群体,到最后是非混淆,这种风靡实为潜在的隐性炸弹。

3. 法国官方对英语词汇的规范与改造

政府公报自2014年以来每年公布超200条术语。这些术语包罗万象,涉及到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我们以在France Terme网站(http://www.culture.fr/franceterme) 2014~2021年期间公布的部分新术语为例:

Table 1. French terms published on site France Terme

表1. France Terme网站公布的法语术语

通过表1可见这些术语包含了不少反映了时代潮流的新词。对于术语的引进条件,委员会要求须是“那些已出现的、尚未被人们熟悉但势必会传播开来的、必须要以法语释义和命名的新概念” [1]。除此之外,选择的术语还要遵循以下准则:“必要性与适时性;准确性;指代概念明晰,词条应与定义相符;须与之前公布的术语保持协调性;须符合法语的词法和句法系统。” [1] 所以对待外来词,委员会态度极为审慎,为尽量避免英语化的影响,他们首先考虑在已有的法语词库里是否存在已知的对应词,比如对照英语的tracking,法语的traçage本身就有“追踪”的意思,只不过在新冠疫情的特定背景下赋予其“借助通讯设备追踪病毒传播者轨迹”的新义。如果独立的单词无法一步到位地替换外来语,委员会会考虑用法语词构成复合新词,即根据原有术语的语素在已有的词库里分别寻找对应词,通过介词将构词各部分连接在一起,以消除外来词的痕迹。比如说street luge (街头雪橇),抓住了street (街头),luge (雪橇)两个词素,按照法语习惯在luge和rue之间加de表示有街头性质的雪橇运动。如果现存的词汇或词汇组合都不能很贴切地表达原语,委员会还会创造新词。派生法是委员会常用的造词法之一,也就是在法语原有的词根基础上加上法语的前缀或后缀形成新词。这种新词因为词根词缀都来自法语,意思往往不言自明,易被大众接受。Cyberdiplomatie使用了cyber (网络的)前缀与diplomatie (政治)的词根,与cybercafé (网吧),cybernaute (网民)等在一起并无突兀之感。又如déclinisme (衰退主义),用法语后缀isme表示…主义,在这之前早有nationalisme (民族主义),progressisme (进步主义)等例词作为铺垫,使这个新术语完全看不出任何外来词痕迹。此外,缩略构词法也是委员会常用的造词法。VTT (vélo tout terrain,山地自行车)取代mountain bicycle,courriel (courrier électronoique,电子邮件)取代e-mail都曾得到大范围推广。

除罗列新术语外,委员还会针对复杂或者易错的外来词的使用现状撰写长文条分缕析,去伪存真,推广纯正的法语。比如有时候一个外来词会衍生出一系列的表达方式,这种一呼百应式的威胁显然比散兵游勇式的大很多。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根据street (街头)衍生出的一系列运动street basketball (街头篮球),street hockey (街头曲棍球),street golf (街头高尔夫),street football (街头足球)等。在委员会的建议信里就提议用de rue代替street,于是就有了basket de rue,hockey de rue,golf de rue,football de rue。同理又如由beach (沙滩)衍生出的一系列沙滩运动,beach volley-ball (沙滩排球),beach hockey (沙滩曲棍球),beach hand ball (沙滩手球),beach tennis (沙滩网球),beach soccer (沙滩足球),beach rugby (沙滩橄榄球)等。委员会建议统一使用sur sable替代beach,就像之前已有的hockey sur gazon (草地曲棍球),hockey sur glace (冰上曲棍球),hockey sur sable (沙滩曲棍球),hockey sur parquet (地板曲棍球)那样,我们于是就有了volley sur sable (沙滩排球),tennis sur sable (沙滩网球)等。还有时下流行的coach,它原指体育界的教练,后来还在公司出现了coaching和coacher的派生用法,指对员工的专业培训,现在逐渐渗透到私人领域,有了涉及到个人发展的life coaching (生活教练)这种职业。委员会指出coach一词在体育中应表述为entraîneur (教练),在经济领域为mentor (顾问),在大学里为tuteur (导师),在医学领域为moniteur de santé (健康教练),在表演或音乐领域为répétiteur (声乐教练)。所以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单一表达方式,针对coacher一个词可以有aider (帮助),assister (辅助),conseiller (建议),encadrer (带领),entraîner (训练),former (培养),guider (指导),soutenir (支持),suivre (辅导)等一系列的动词来表达原词不同语境下的功能。同时针对英语化的语法,比如live与en direct的混用,委员会认为live有两层含义,一种是通过广播、电视或网络传播的实时转播,应用en direct代替;还有一种指在舞台上或公众前的表演,比如concert live指的是为公众表演的音乐会,应用concert en public代替。

4. 英法两套词汇并存现象缘由分析

官方推荐法语虽长期以来想借助权威力量将民间英语外来词取而代之,但并非总是无往不利。如今我们已经见证了在科技领域中由官方认证的ordinateur (电脑),logiciel (软件)在法国领土上消灭了当年风靡一时的computer和software的胜况,而在经济领域中官方推荐的discompte (折扣)和mercanique (营销)则没有取代群众基础更深厚的英语词discount,marketing,当然还有courriel (电子邮件)与e-mail同被不同群体所使用的复杂局面,所以总体形成了英、法两套词汇并存的现象。

这种并存现象或者说法语征服英语的失利首先是因为官方翻译往往具有滞后性。比如说“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在1960年就已经进入了法语,但直到1983年时任通信部长的George Fillioud才正式颁布它的官方说法remue-méninges。“同样英语词discount在1972年就已经纳入了法语,但是直到10年后,discount的法语官方词minimarge或magasin minimarge才得到官方推荐。” [2] 又例如,北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由来已久,graduate school (研究生院)早在法国已得到广泛使用,而直到2021年,委员会才迟迟公布这个术语的法语翻译。虽然在2005年后,委员会设立了紧急机制可以加速部分重要词条的颁布,但仍避免不了大部分术语的滞后效应。这些官方推荐翻译发布越迟,就越给英语词有机可乘。等到英语词已经扎根在法语词库,再想拔除是更加艰难的工程。

如果再从语言层面上讲,“这大概与语言的‘经济原则’有关” [3],官方翻译常不如原词简洁有力。既然简单的英语词可以精准传意,何必化简为繁反而可能词不达意呢?比如说委员会曾提议coach这个单词应根据不同语境翻译成entraîneur,moniteur,tuteur,mentor,répétiteur等。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既然coach可以一词多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更何况这样的词义互换并非十全十美,例如mentor在法语语境中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就少了coach的平等感和亲切感。所以coach仍在法国占有一席之地,法国电视一台(TF1)的综艺节目《法国好声音》(The Voice)中的“导师”一词使用的就是coach而非répétiteur。也正因为官方推荐术语可能在民间遇冷,委员会也曾屡次推陈出新,这样翻来覆去的变化首先让新词的推广更具难度,同时也削弱了委员会本身的权威性。比如委员会曾在2005年提议博客的说法为bloc-notes,且不说这个复合词比原有的表达blog词形更加复杂,又不具备派生出blogueur (博主)等系列词汇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区分同样译自英语notepad (记事本)的bloc-notes,这样的翻译显然无法服众。最后委员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2014年的公报中取消了自己原来的推荐用法,将其改成了blogue。相对而言这个词既形近英语原词blog,又符合法语的发音(/blog/),还方便派生出microblogue (微博),blogueur (博主)等系列词汇,明显更具生命力。此外,还比如曾在2009年被推出欲取代smartphone (智能手机)的官方术语ordiphone (电脑手机)和terminal de poche (口袋终端),虽然我们可以根据其构词推测其义,但无论如何从词义还是词形上,都不及smartphone简单明了。“电脑手机”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电脑的附属产品,“口袋终端”更与手机的概念相去甚远。为了扭转法语的劣势,委员会又在2018年取消了当初的提议,将其改成mobile multifonction (多功能手机),以区别mobile (普通手机)。与“博客”类似,这样的改动虽比原先有很大进步,但在smartphone早已在日常法语中扎根的前提下,再想“移风易俗”谈何容易?毕竟委员会的“发号施令”只适用于行政文件,而要想让这些术语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则需要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身体力行的使用。正如一些主流媒体预测的那样:“‘多功能手机’将很难取代‘智能手机’进入到日常语言中。” [4] (欧洲广播一台)

官方术语的推广困境也侧面反映了官方翻译缺少趣味性和幽默感的问题。年轻人使用外来词本来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年轻活力、与众不同,官方翻译若是在语言风格上死气沉沉,即使能填补语言的空白但也无法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半民间半官方的法语造词大赛(le concours Francomot)的出现算是一个突破瓶颈的尝试,这个比赛也引起了委员会的注意。2010年,在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处的支持下,法语造词大赛汇集了由法国电视国际五台(TV5 monde)台长、法兰西学院代表、歌手等十几位社会名流组成的评委团来评选newsletter (简讯),tuning (汽车的个性化改造),buzz (引发公众讨论的社会焦点),talk (电视辩论节目),chat (网上聊天)这5个英语外来词的最佳翻译。大赛看似多此一举,因为事实上这几个词早就有了官方翻译,它们分别是lettre d’information,personnisation,bourdonnement,émission-débat和dialogue。但不幸的是无论其中哪个翻译都没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使用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外来词。世界各地的学生通过电邮发送答案参与大赛,最终infolettre,bolidage,ramdam,débat,tchatche与éblabla并列成为这几个英文词的最佳替换词。相较而言这几个词比起官方术语明显要简明生动。以infolettre为例,不仅形式简练、意思通达,还保留了英语的复合构词法,兼具新潮的气息,远胜于冗长的lettre d’information。如果这种造词比赛能定期举办又能得到官方认可,也不失为一种发动群众参与以激发法语活力、抵制英语外来词的手段。

5. 结语

民间的英语外来词和官方推荐法语的碰撞实质上仍是法语与英语的角斗。英语的背后是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强势的政治、经济、文化后盾,年轻人喜欢用英语无非是想标榜自己与时俱进的审美品味。法语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曾经的通用外交语言,是欧洲上流社会的精英语言,也是孕育无数伟大作家的文学语言。文化自信永远是捍卫法语的最好武器。若想让法语永葆青春,它的发展必须响应社会,顺应时代,即使是国家官方的语言制定机构,也不能只闭门造车;另一方面,面对公众对外来语的盲从,需要国家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语言的自豪感,从根本上说,群众才是语言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现今有不少法国人对英语化的法语忧心忡忡,振臂高呼法语的纯洁性。法语此时的困境让我们想起中世纪时期法语的发展。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法令宣布法语为国家语言,要求行政司法文件一律使用法语,禁止使用拉丁语,这使法语在众多方言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成为法国全民族的语言。但是面对杂乱无章与不规范的流行与使用,法国于17世纪成立了法兰西学院,规范法语使用,并有了马莱伯为代表的对纯洁法语的呐喊。“马莱伯认为要体现语言的价值,就要放弃语言修辞、重复、古语、方言、混杂。他主张语言表达准确、纯正的观点一方面促进了法语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限制了法国文学的创造与生存,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如新生的词语遭到扼杀。” [5]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为了一味追求语言的纯净性对外来词采取深闭固拒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任外来词泥沙俱下,异化法语语言。委员会的推荐术语是否能全然融入法语日常用语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它至少为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多法语表达的选择空间,在规范和丰富法语词汇上起了重要、积极的作用。再者,语言掺杂现象也并非今日才有,也非法语独有。“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借用词语,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外来词的吸收遵循它自己的规律,非语言因素对借词的出现和推广有重大影响,但行政措施并不能左右借词的命运。从长远来看,合理的借词会保留下来,多余的借词会淘汰,过分担忧是不必要的。” [6]

参考文献

[1] http://www.culture.fr/Ressources/FranceTerme/Librairie.
[2] 顾珏弘. 透过法国媒体分析法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李克勇. 法语中的英语化现象剖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8): 25-28.
[4] https://www.europe1.fr/technologies/oubliez-le-smartphone-passez-au-mobile-multifonction-3546053.
[5] 王明利, 盖莲香. 法语简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49.
[6] 程依荣. 法语词汇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