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都地望考辨
Research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Capital Xiang”
DOI: 10.12677/CnC.2022.103015, PDF, HTML, XML, 下载: 443  浏览: 808 
作者: 江昊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关键词: 洹北商城相都地望河亶甲居相盘庚迁殷 Huanbei City-Site Capital Xiang Location He Danjia Located in Xiang Pan Geng Moving the Capital to Yin
摘要: 洹北商城位于洹水之北,殷墟之东北部。自1992年被发现以来,其性质广受学界之议论。1998年,化名文雨的先生撰文指出洹北商城或为河亶甲所居之相;1999年唐际根、徐广德先生创造性指出洹北商城或为盘庚所迁之殷都;本文从洹北商城之地望方面推论洹北商城是为河亶甲所居之相。
Abstract: Huanbei shangcitysit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Huan River and northeast of Yin Xu.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92, its nature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academic circles. In 1998, Mr. Wen Yu wrote an article pointing out that Huanbei shangcitysite may be the residence of Hejia; In 1999, Mr. Tang Jigen and Mr. Xu Guangde creatively pointed out that Huanbei shangcitysite might be the Yin capital moved by Pan Geng; this paper inf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anbei shangcitysite that Huanbei shangcitysite is the residence of He Danjia.
文章引用:江昊然. 相都地望考辨[J]. 国学, 2022, 10(3): 84-88.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2.103015

1. 引言

洹北商城发现于1999年。该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南邻洹河,往西约19公里即进入太行山东麓,北面为低丘,东面和南面则是开阔的冲积平原。地势总体平坦,但略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洹北商城平面略呈方形,方向13度,与殷墟遗址略有重叠,其南北向城墙基槽长约2200米,东西向城墙基槽长约2150米,占地约4.7平方公里。经过10多年的工作,洹北商城兴衰过程逐渐清晰。洹北商城经历了“先建邑,后营小城、再造大城”的过程。

洹北商城作为商代中期都邑,其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关于洹北商城的性质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认为该遗址“虽不排除有盘庚、小辛、小乙所居的可能,但其早期是河亶甲所居之相的可能性似乎更大”;其二认为是盘庚所迁之殷,盘庚小辛小乙居于此,而武丁时期才迁至洹南;第三种看法是认为前两种说法都有可能,甚至存在先后续存的关系;第四种看法是洹北商城内较早建筑是盘庚迁殷前所建,大城等建筑是迁殷后续建。

如果洹北商城在洹北花园庄早晚期被用作都城,那么显然已经超过了一王所都的时间,如此一来超过了一世之都的相;若是作为盘庚迁殷,武丁迁至洹南的话,则:1) 在文化面貌上应当与白家庄早期存在缺环;2) 在洹北商城小城和大城营造完成的情况下,为何要舍弃反而去洹南另辟新都;而若是作为“先后续存”的河亶甲居相与盘庚迁殷的话,一地隔数里而两名的情况也存在,但是是否成立也仍需商榷;目前学界诸位先生们对洹北商城的性质仍处于讨论之中,因此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讨论洹北商城的性质在目前仍很重要。

因此,洹北商城的性质研究仍需投入大量力量。而目前随着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等前沿问题探讨愈加火热,商文化研究似乎在近期缺乏关注。但是商代是夏代研究的基石,对商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进行研究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认识夏代文化。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商城、洹北商城作为商代早中期的三座都城,进一步研究他们的性质也很是重要。

2. 学术史回顾

杨锡璋、唐际根先生在1998年8月的“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委婉地表达了洹北花园庄遗址可能与河亶甲居相有关的观点。同时并未完全排除盘庚迁殷的可能。同年,俞伟超、李伯谦等先生在“殷墟科学发掘”70周年学术纪念会”上一致认为该遗址对探索“盘庚迁殷”、“河亶甲居相”等问题有益;孙华先生更倾向于将该遗址与河亶甲居都相联系。1998年,化名文雨的先生撰文指出洹北商城或为河亶甲所居之相 [1]。1999年唐际根、徐广德先生认为,洹北花园庄遗址虽然更可能是河亶甲的相都,但并不能排除它是盘庚殷都或者一处普通大型邑聚的可能性。2000年,杨锡璋、徐广德、高炜等先生根据新发现的洹北花园庄遗址所获,并结合古史记载,认为盘庚迁殷的地点很可能与洹北花园庄遗址相关,并重申了洹南小屯遗址系武丁及其以后的商都 [2]。2000年,唐际根先生发文重申:虽不能排除该城为盘庚殷都,但河亶甲相都的可能性更大 [3]。2002年,在关于商史编年的论述中唐先生再次强调洹北商城对于重新审识河亶甲居相的重要意义 [4]。2002年,朱光华先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梳理古代史料,并结合考古发现所见的洹北商城早晚期之间紧密相连、晚期与殷墟一期紧密相连、早期与二里岗四期尚存缺环等考古学证据,认为洹北商城主要为盘庚、小辛、小乙所居,而与河亶甲相都无关。2004年,在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发掘资料公布后,杜金鹏先生将其建筑性质与年代等相关问题相结合,认为洹北商城是盘庚所都,一号宫殿基址建于盘庚之后、武丁以前,属于宗庙性质的宫殿基址。2010年初在洹北商城2005~2008年的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公布后,学界对洹北商城性质的探索又见新高。2010年,范毓周先生梳理了考古学界、甲骨学界对殷墟文化的分期并加以整合得出,洹北商城阶段的遗存与盘庚、小辛、小乙三位商王对应。2011年,何毓灵、岳洪彬先生在对洹北商城研究状况、考古发现梳理研究之后重申他们所持盘庚殷都说的观点 [5]。2017年,谢肃先生整理了二里头、洹北商城、殷墟等遗址的考古学年代与性质,认为殷墟可能是盘庚之殷,洹北商城的性质则有待于新材料的考证 [6]。2019年,侯卫东先生结合了洹北商城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提出洹北商城的始建与“河亶甲居相”可能存在对应关系 [7]。

3. 洹北商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洹北商城位于今太行山东麓、洹河以北、漳河以南,与殷墟隔洹河而相望。史书存在大量对河亶甲居相之记录。《太平御览》引《竹书纪年》曰:“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尚书·咸有一德》云:“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史记·殷本纪》曰:“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书序传》曰:“河亶甲居相”。由此可见,史书不乏对河亶甲居相之记载,因而可知河亶甲居相之事应为史实。然而,目前相都之所在学界仍为广受争议之事。汉人张衡《西京赋》云:“商人屡迁,前八而后五”,在历“比九世之乱”中,由于政治单位相互竞争,各个团体的精英在迫于各方面压力而屡迁都城继而推进不同团体政治力量的崛起。

4. 相都所在之论证

目前,已知关于河亶甲所居之相都有四种说法,按其具体地望,分别有相都于沛县、临漳、西河、内黄之说。

4.1. 沛县说

丁山先生根据孙星衍先生之《尚书古文注疏》认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之“征蓝夷,再征班方”。之中的蓝夷、班方均在东海郡,又据《水经注》等有关睢水过相县南之记载推论相即沛郡相县。陈梦家先生认为:“河亶甲所迁之相,即睢水注所说汉沛郡的沛县,今符离集西北九十里”。即今徐州市西北、济宁市东南一带。然而邹衡先生认为沛郡相县说很难成立,如今于沛县处于滕州市西南。早于河亶甲之中丁即“征于蓝夷”;而河亶甲再“征蓝夷”,可见于中商阶段,蓝夷是商王朝即便处于“比九世之乱”亦要首先克服的外忧外患,蓝夷实力依旧不可小觑。然河亶甲之后鲜有与蓝夷之战,至于帝辛,三伐人(夷)方,几乎殆尽了东夷部族在东方力量。方辉先生具体考证了帝辛十年、十五年征夷方进军路线由鲁北开始延溧河南下达到了鲁东南的莒县一带 [8]。而考古学亦论证商文化在中商至晚商早期在枣庄一带徘徊不前无法突破。中商文化在中商一期于前掌大建立大规模军事据点是为中丁伐蓝夷之考古学体现,滕州在枣庄以北、沛县又与枣庄隔微山湖而相望。以郑州小双桥势力为代表的中丁商文化在中商一期东进,进而从具有浓厚下七垣文化属性的漳河东南、鲁西北位置综合先商力量,在鲁北区域南下,并在今滕州前掌大位置建立军事据点,并与在熊耳山西南麓的岳石文化力量隔山相望;河亶甲即位以后,商文化既已在岳石文化腹心区域落脚,何必迁于沛县牵制岳石文化力量?而整个中商时期,商文化被牵制于今滕州–泗河一线未能东进且与岳石文化东西并峙,商夷文化矛盾剧烈。而沛县居于商夷对峙前线,退一步来讲,假使河亶甲居相是为了牵制东方岳石文化,那么为何同样处于战争一线并且在中丁时期已被经营的的滕州前掌大不是迁都之选呢?其次,商王朝在河亶甲时期处于“比九世之乱”的高潮,内忧尚且犹存,商王会放弃伊洛–郑州之核心腹地而迁都处于“边疆”区域的沛县吗?由以上三点疑问可推证,有中兴之资的河亶甲应当不会择都于沛县。

4.2. 临漳说

临漳说见于清代文献记载。《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〇九引清《彰德府志》:“河亶甲故城在临漳县西南五十里,今孙陶集及其故址”。《大清一统志》、清《临漳县志》具有此说法。然,临漳县是为古邺城,齐桓公于此立邺城,秦一统又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至于东魏,始称临漳。故而临漳记载应出于邺县。《史记集解·项羽本纪》:“瓚曰:……《汲冢古文》曰:盘庚迁于此汲冡,曰殷墟。南去邺三十里”。《尚书正义·盘庚》:“《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史记索引·项羽本纪》:“《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州三十里”。《通鉴外纪》卷二:“《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既然临漳为邺县故城,史书既然以邺城为坐标点记载相都所载,可论证邺城与相都必不为一地,因此,临漳说或为误解史书所载相都与邺城关系,临漳相都说也必不成立。

4.3. 西河说

西河一说,最早见于《北堂书抄》卷一三帝王部“启征西河”。《存真》、《辑校》皆有记载“二十五年,征西河”。《吕氏春秋·音初》:“殷整甲徙宅西河”。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方诗铭注:“是西河即相,今之河南安阳,与观相近”。又有《汲冢书》曰:“胤甲居于西河……”。高诱注:“《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元年自嚣迁于相即其事也”。刘起釪先生说:“这是古文献中有关夏代之河的遗存材料,其河西指安阳,则河在安阳东,与后来殷卜辞之河相合”。张光直先生亦认为西河位于今安阳市,继而推断相都或为于今安阳市。

4.4. 内黄说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河北道一“相州”曰:“后魏孝文帝于邺之相州。……盖取内黄东南故殷王河亶甲居相所筑之城为名也”。《太平寰宇记》卷五十四河北道三魏州内黄县有:“故殷城,在县东南十三里。殷王河亶甲居相,因筑此城”。然而《大名府祠庙考》内黄县有:“商中宗庙在内黄西南二十里冢上……”、“汤王庙一在内黄天一村……”明朝之前不见内黄亳都说,唐以后混淆故殷城及故亳城从而得出内黄亳都之论 [9]。而商中宗庙及汤王庙共处一地又作何解释呢?依照《尚书序》之说,中宗大戊时“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吕氏春秋·制乐篇》又云“成汤之时,有谷生于庭”。继而使后世混淆成汤及大戊。而河亶甲居相又与此有何关联呢?河亶甲乃中丁之弟,中宗大戊之子。在所居之相都,必然有祭祀大戊之行径,现虽根据甲骨卜辞记载知,商王对先祖先妣尽皆有祭祀,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位可能不仅是父子关系维持,但传至后世为后人所曲解,因此内黄应当亦为相都,而内黄位于今安阳市,所以推断,相都或为于今安阳市。

5. 比较分析

从四处推断来看,内黄说与西河说受到古史学与考古学的验证,相都之地可推断位于今安阳市。

河亶甲所居相是现存为学术界已认可的观点,商人屡迁之因由也被认为是“九世之乱”所诱发,可是“九世之乱”的因由又是从何而来呢?

笔者在阅读张光直先生的著作《商文明》《商王庙号新考》之后,试提出:是否由于“乙–丁制”所诱发,造成两组王祖继承系统崩溃进而造成商王世袭内部矛盾,从而屡迁都城?由此,笔者试分析。首先,依据张先生之说将十个天干分为乙、丁两组,A组(乙组):甲、乙、戊、己;B组(丁组):丙、丁、壬;庚、辛游离于两组之间;癸可暂定于B组。现今认为“比九世之乱”开始于中丁时期,结束于盘庚时期,可以将这九代商王组类标示出来:

根据张光直先生的推断,当王位仍被A组(或B组)成员连续继任时,新继任者与前任商王在辈分上必须相同;相反如果王位传给另一组:A-B或者B-A,新继任者辈分一定要比刚退位者低一辈。由图可知,河亶甲、祖乙、南庚、盘庚都是变革之继任者,也恰好对应迁都之王。

盘庚时期受制于伊洛–郑州势力,《一切经音义》引《三苍》云:“悦也”言民不悦新邑。洹北商城之都城规模既已在中商二期时段存在,至于盘庚之时,何来新邑一说?因此,笔者推测,此“新邑”是对于居于伊洛–郑州之子族之民来讲的。而《殷本纪》所载:“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河北之都当有两解:一是南庚所迁之“奄”,二是河亶甲所居“相”。

6. 结论

因此,“奄”和“相”应当是河北之都的两种可能性。而复亳之后,史载“殷降大虐”,商之民众“荡析离居,罔有定级”。张国硕先生推断此“大虐”当为洪水灾害,亳都一带生态环境趋于恶劣,造成一时之间,民不聊生。然而迁都之举之事也十分困难。朱光华、潘付生、魏继印三位先生认为商代后段应有盘庚、小辛、小乙三王都亳,而小乙自亳迁殷也不一定发生在其继任之初。自小乙迁洹南后、武丁于此真正兴盛,从而“更不徙都”。而洹北商城的大火毁迹已经大都之相初成便舍弃费用也亦能印证“盘庚复亳”的突然性,因此,洹北商城为河北之都的可能性很大,而地望所考的相都恰巧处于安阳,因此,洹北商城是河亶甲居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绪, 雷兴山. 洹北花园庄遗址与河亶甲居相[J]. 文物世界, 1999(4): 18.
[2] 杨锡璋, 徐广德, 高炜. 盘庚迁殷地点蠡测[J]. 中原文物, 2000(1): 15-19.
[3] 朱光华. 试论中商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 中原文物, 2012(2): 35-41+47.
[4] 唐际根. 商王朝考古学编年的建立[J]. 中原文物, 2002(6): 50-59.
[5] 何毓灵, 岳洪彬. 洹北商城十年之回顾[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12): 6-19.
[6] 谢肃. 从卜辞看洹北商城一号宫殿的性质[J]. 中原文物, 2004(5): 20-25.
[7] 侯卫东. 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J]. 东南文化, 2012(6): 79-86.
[8] 陈旭. 关于“盘庚迁殷”问题的一点想法[J]. 中原文物, 2011(3): 24-27+62.
[9] 邹衡. 内黄商都考略[J]. 中原文物, 1992(3):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