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视阈下的网络表情包现象研究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Emoticons under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
DOI: 10.12677/ML.2022.1011333, PDF, HTML, XML, 下载: 226  浏览: 426 
作者: 曹健英: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网络表情包原型范畴下义层次意象图式Cognitive Linguistics Network Emoticons Prototypes Hyponymous Level Image Schema
摘要: 网络表情包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形义结合的符号。网络表情包由图像直接表义具有较大的多义性,通过添加符号元素提高表情包的质量,能够使表情包按照交际主体的意愿传递具象化的信息,缩小使用范围的同时也使得表情包得以增殖。表情包通过提高质量实现数量增殖能够反映交际主体认知结构中范畴化下义层次的建构,认知结构中以现实体验为基础形成的意象图式是网络表情包得以运作的关键。
Abstract: Network emoticons express a certain meaning through a certain form, and it is a symbol that combines form and meaning. Network emoticons have great ambiguity in the direct representation of images. By adding symbol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oticons, emoticons can convey concret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the subject of communication, and while narrowing the scope of use, it also makes emoticons more effective.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realiz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emoticons, it can refl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ategorical and hyponymous levels i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communicative subjects. The image schema formed on the basis of real experience i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the operation of network emoticons.
文章引用:曹健英. 原型范畴理论视阈下的网络表情包现象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1): 2435-244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1333

1. 引言

回溯历史可知,汉语符号系统起源于古人的绘画记事,由图画到象形,体现的是人类早期发达的形象思维和诗性智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人类逻辑思维的抽象思辨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反映在语言符号层面就是绘画象形因子的衰退、抽象表意因子的增强 [1]。语言符号系统简化、抽象的发展趋势符合信息交流的经济性原则,也是佐证人类智慧文明发展的必然。而网络表情包违背了一般符号由形象到抽象的前后发展势态,反其道而行之,成为当代网络言语交际中的独特景观。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网民的创新思维一拍即合,使当前网络言语交际符号中出现了一种“返祖”现象,一种符号体系的返璞归真 [1]。网络表情包即是一种交际符号体系的“返璞归真”,是视觉时代下依附于网络交际语境产生的具象性符号。网络语境依托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科技条件,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网络交际,但是,是否使用网络交际方式、使用何种网络交际符号以及如何使用网络交际符号是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主观选择的结果,网络交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交际符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2. 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现实–认知–语言

“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再进一步详细分析,可将“认知”这一过程更细致地分为互动性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这样,上述简单的公式可细化为:现实–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语言 [2]。在这个认知公式中,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概念、意义在认知过程中实为“三位一体”的关系,概念对应于一定的范畴,在获得概念的同时,也就获得了意义。而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体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范畴化赋予世界一定结构,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依照认知过程的经济性原则,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倾向于将相同的或相似的事体进行概括和分类,经过范畴化等一系列认知加工过程,形成范畴和概念。

维特根斯坦将范畴化的产物——范畴比作家族,认为范畴中的成员与家族中的成员一样,彼此之间都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如何相似以及相似的程度不很一样。从家族相似性的角度来说,范畴化要最大化同一个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同时最小化不同范畴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基于家族相似性原理对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体系,“原型范畴”即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原型”即范畴内部具有无标记性的典型代表。原型范畴论者认为,范畴并不建立在同一范畴内全部成员都具备的所谓共享特征上,而是建立在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之上,没有任何一组特征能够准确无误地概括出某个范畴内的所有成员,也不可能制定出具有充分必要条件的识别标准来判断是否隶属于某个范畴。

范畴化既然是一种心智过程,那么它们便像心智能力一样具有体验性、规则性、无意识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3]。范畴化主要基于身体经验、依据一定的规则形成范畴,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新的范畴会不断产生,老的范畴也会不断扩展;而说其具有想象力,则是因为范畴和范畴化过程运用了隐喻和意象图式等方法。来自现实的互动和体验通过心智加工形成意象图式,标志着由现实世界向认知世界的第一步跨越,它们是形成原型、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基础。

3. 可研究的语言现象:网络表情包是一种形义结合的符号

作为一套意义表达与交流工具的符号系统,表情包不是简单的面部表情的视觉经验再现,而是根据一种模式结构对社会文化的重新建构,属于布雷德坎普所说的“图像行为” [4]。像言语行为中的词汇一样,图像也会产生内在的、功能方面的联系,形成共同的注意力和共同的意向,从而成为可以被理解的交流符号 [5]。作为一种网络交际的符号,网络表情包也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就网络使用实际来看,网络表情包有图像式表义和文字 + 图像式表义两种表义形式。

3.1. 图像式表义

网络为网民群众提供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际平台,而表情包的诞生则丰富了网络交际的形式。图像是视觉直观感受的信息资源,网民在交际中采用符合表达需要的图像表情包来弥补网络环境下缺失的非语言交际效果。例如聊天软件中QQ的emoji系列表情,能在互动交际中直接表达主体意愿。吉益民(2012)将QQ中的该类表情包称为通过描摹客观事物实体形貌产生的摹像符号,具有较强的直观临摹性。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许多视觉形象感知元素发展起来,形成了能够体现网络交际主体特色的摹像符号。例如聊天软件腾讯QQ的企鹅系列表情包、视频软件bilibili的“小电视”系列表情包等与软件本身的形象定位相呼应,体现企业文化集体特色的同时,反映出了交际主体的形象思维由“以人表人”向“以拟人表人”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络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及其对交际模式视觉化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相较文字,表情包更存在多义性,其复杂的意义生产过程,是由编码者和解码者共同完成的;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是一对编码与解码的关系 [6]。即使是能够进行直观表义的表情包,其解码过程也受到交际主体的主观能动影响。例如表情包“☺”直观描摹心情愉悦时的五官状态,用以表达友好与关心,而年轻网民却将其解读为表示冷嘲热讽时的讥讽表情“呵呵”,由此与中年网民的解读方式和解读结果产生的偏差反映了年轻网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直接表义的图像表情包造成的群体影响。

3.2. 文字 + 图像式表义

直接运用图像进行表义的表情包实际上可以表达多重意义,这既与编码者生产表情包的初始用意有关,也与后继解码者利用能动性的主观解读有关。一般来说,表情包的符号元素越简洁,其解读域越宽泛;同时,当交际主体需要传达更为具体形象的信息时,通常会对表情包的符号元素进行拼贴。某一表情包的符号元素越复杂,所传递的信息越具体。当拼贴进入表情包的符号元素为文字时,表情包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会呈现出大幅度的具象化。文字符号元素之于表情包的作用在于具象化其传递的信息内容,根据文字符号在表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可以将文字 + 图像式表义方式细分为文字辅助表义和文字主导表义。当表情包中文字符号所传递信息与图像传递信息高度一致(即图文呼应)时,文字即作为表情包表义的辅助手段;当表情包中文字符号所传递信息与图像传递信息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即图文不符)时,文字符号对于转变表情包意义或生产新的意义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表情包所用其余符号元素退居辅助位置,文字符号居主导地位。

4. 认知过程中下义层次范畴的建构:网络表情包数量质量双增殖

原型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范畴具有开放性,这也反映了人类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所谓“原型范畴”,主要就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即含有原型和非原型的范畴 [2]。因此,自然原型在范畴的形成和学习的各个阶段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王寅先生对学者们关于“原型”的解释作出了派别划分:一是指范畴内具有无标记性的典型代表,二是指范畴成员概括性图式的表征。这样,人们就可能有两种基本的范畴化方法:依据原型代表进行范畴化,或依据图式表征进行范畴化 [2]。

原型范畴理论对于网络表情包的增殖现象有着很大的解释力。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的。范畴化的基本层次可以体现出范畴成员之间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它是人们认识事体、理解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的最有力工具。以基本层次为参照层,向上可经由概括抽象程序得到上义层次,向下可细分得到下义层次。因此,处于上义层次范畴的属性更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同时也是下义层次范畴衍生的基础;下义层次范畴的属性相较于上义层次范畴更加具体,既体现区别于上义层次范畴以及同层级范畴之间的独特之处,同时也继承上义层次范畴的一些基本属性。形形色色的网络表情包出现在网络交际中,上演着产出、流行、过气、淘汰的生存链。表情包的表义方式实际上对应着其数量增殖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图像直接表义的形式截取新兴视觉资源实现表情包的数量增殖。诸如新兴影视电影、动画作品、厂家商标、企业形象等新视觉形象的产出,能够为表情包制作提供新的直接使用资源;二是通过拼接已有的符号元素,提高原表情包的元素质量,新产出的较高质量表情包与原表情包同时使用,在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以提高质量为途径提升数量,实现表情包数量与质量的双增殖。

以网络聊天中常使用的微笑表情“☺”为例,通过图像直接表义的微笑表情处于范畴化的基本层次,位于第1层下义范畴的“汗颜”通过“☺”拼贴摹像符号水滴构成,又通过拼贴文字符号“你没事吧”构成第2层下义范畴的成员。“汗颜”表情是微笑表情“☺”的下义层次,同时也是拼贴文字符号后表情包的上义层次。对于处于基本层次的“☺”来说,文字符号表情包可以看作是更深层次的下义层次范畴。自上而下,属性越来越具体,符号元素越来越丰富,质量递增;质量递增的同时,数量同等递增。三者之间的上下层次关系见表1

Table 1. Emoji smiles, smirks, “you’re okay” level category relationship table

表1. 表情包微笑、汗颜、“你没事吧”层次范畴关系表

以某个图像符号为基本层次构建的下义层次会随着层级的递增拼贴数量和质量更高的符号元素,某一层级的范畴成员不唯一,成员之间一般是相互并列的关系。互为上下义层次关系的范畴成员除却具有抽象概括与形象具体的属性区别,还有认知顺序上的先后关系。上义层次范畴成员的产生和使用是下义层次范畴成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下义层次范畴成员寄生于上义层次范畴成员的认知基础之上。以图1中以“微笑”表情为基本层次建构的下义层次范畴为例。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level category based on the basic level of the “smile” expression

图1. 基于“微笑”表情基本层次的下义层次范畴建构示意图

表情包的使用对个人来说虽然只是情感的传递,但对群体而言,却是集体性的情感转换 [4]。图中处于基本层次的“微笑”表情与其衍生出的下义层次范畴成员之间有着明显的色彩转换,基本层次的“友善、友好”之意在年轻网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下转换为“讥讽、嘲笑”之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数量和质量均平稳上升的下义层次。由此,“微笑”表情相对于处于第1层的“汗颜”更具概括性,它能够根据语境条件和交际主体的需要传达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反之,“汗颜”表情在形式上通过拼贴“水滴”符号元素将存在于“微笑”表情中的负面意义提取出来,更直接、具体地进行表达。同时,“汗颜”表情与“微笑”表情相比,使用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如果不考虑由于年龄造成的代际影响,“微笑”表情仍然在中年群体的网络交际中代表积极的友好之意,同时在年轻群体中转变为负面的嘲讽之意,而“汗颜”表情无论如何只能表达相对负面的意义,与前者相比使用范围较小。

因此,处于第2层的范畴成员较第1层和基本层次的成员拥有更具体、独特的属性,且其属性寄生于上义层次范畴。第2层成员经第1层成员拼贴文字符号元素形成,负面的讥讽、嘲笑之意由基本层次分化得来之后,沿着下义层次范畴的层级序列向下延续。与第1层的成员比较起来,第2层的成员传递的语用色彩更强烈,使用范围由表示“讥讽、嘲笑”的情绪缩小到表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物具体如何不满。理论上,每一个处于第2层的成员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以不尽相同的增殖方式进行质量增殖然后实现下义层次的数量增殖,由此层层递增,形成以基本层次为顶点、已有的底端层次为底的“金字塔”状衍生序列。数量与质量随着层级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正比函数关系;而范畴成员的使用范围与其所处的层级之间呈现的是反比函数关系,向下衍生的层级数量越多,该层级范畴成员的使用范围就越小。

5. 由认知到语言:视觉时代下网络表情包的意象图式

范畴化以人们通过现实和互动体验形成的意象图式为基础,处于基本层次的范畴成员与其上下义层次的范畴成员都与一定的意象图式相关联。现实交际活动能够成功运作依仗于交际双方、时间、空间、语言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等因素的化合作用,意象图式作用于(但不仅作用于)言语交际活动之中,言语交际反映人们无形之间形成的意象图式。人们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意象图式,它可根据心理学常讨论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来解释,这三者的递进关系就表示了人们认识世界初始阶段的一般规律 [2]。意象图式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同时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发现新的事体,可以产生新的意象图式;而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某个事体认识程度的加深,也能够对基本的意象图式进行融合产生更复杂的意象图式。来源于客观世界的意象图式通过隐喻、转喻机制的扩展和转换,可以形成更多的、更抽象的范畴和概念,也由此获得了更先进的抽象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2]。

表情包作为人们利用主观认知能力加工现实互动中获得的身体经验而衍生的产物,既有现实客观的衍生依据,也体现着交际主体的主观想象力。以“☺”为基本层次建构的下义层次范畴为例,人们在网络交际中使用“☺”处于初始阶段时,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感觉阶段,表达最基本的“微笑、友好”之意。而随着人们对“微笑”产生新的认知或者加深对其的认知程度,“☺”也随之发生了意义表达上的转变和分化,产生了“表里不一”的“讽刺、讥讽”之意。当然,这样的认知结果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的身体经验,当下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在内心打抱不平时依然要维持表面的基本礼仪,因而对已有的表情包产生了新的认知与理解。而相对于时间上较为先进的身体经验在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后,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常规性的认知结构——意象图式(见图2),以某个意象图式为基础,能够制造创作出结构稳定的、新的表情包。

Figure 2. Derived schematic diagram based on “two faces” image schema

图2. 基于“表里不一”意象图式表情包衍生示意图

处于抽象层面上的意象图式能够以类推的方式来建构我们的身体经验,还可以通过隐喻来建构我们的非身体经验,可帮助我们理解无限的事件,这一环节的基本程序可以表述为“感觉–知觉–表象–意象图式” [2]。对于基本层次和第1层下义层次的范畴成员来说,“微笑”表情表示积极的友好意义相当于使用该表情包的感觉阶段,而其逐渐在客观的身体经验和主观的认知加工下产生了新的表示消极的讽刺意义,则意味着“微笑”表情的使用阶段便进化到了更深层次、更先进的知觉或表象阶段。“微笑”表情衍生到第2层下义层次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能产性的“无语事件 + 无语表情”的上下结构。

“☺”在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产生新的意象图式实现数量增殖,也可以通过融合不同的意象图式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当需要消极意义的使用语境越来越多,也即身体经历的“无语”经验越来越多,就会促使交际主体发挥能动想象力运用隐喻、转喻等一系列手段来将其他意象图式融合应用到“无语”系列的表情包中去。第三下义层次中的“雨越下越大了”在继承上义层次范畴核心概念意义、色彩意义的前提下夸大语用效果是通过双重隐喻实现的,其一是语音隐喻:“下雨”的“雨”和“无语”的“语”具有完全相同的发音条件,“雨越下越大了”暗示着“越来越无语了”;再是感官隐喻:人们能够通过感觉器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下雨,而无语时“满头大汗”实际上是一种非身体经验,以基本的动觉意象图式“物体随重力往下坠落”为相似性基础,将“下雨”的雨滴隐喻为“无语”的汗水。随着下义层次范畴的层级数越高,所运用、融合的意象图式越丰富,反映出网络交际主体对某个处于基本层次的范畴成员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因此,质量元素较低的表情包往往靠近基本层次范畴,而质量元素多且丰富者往往处于层级数较高的下义层次范畴。

6. 结语

网络表情包是一种交际符号体系的“返璞归真”,是视觉时代下依附于网络交际语境产生的具象性符号。作为一种网络交际的符号,网络表情包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网络表情包有图像式表义和文字 + 图像式表义两种表义形式:图像式表义具有较强的多义性,通过符号元素质量的增加能够进行数量增殖;文字符号元素之于表情包的作用在于具象化其传递的信息内容,根据文字符号在表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又可以将文字 + 图像式表义方式细分为文字辅助表义和文字主导表义。

网络表情包的衍生增殖与范畴化的上、下义层次关系有着适配的解释关系。表情包数量增殖的方式实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图像直接表义的形式截取新兴视觉资源实现表情包的数量增殖。二是通过拼接已有的符号元素,提高原表情包的元素质量,以提高质量为途径提升数量。网络表情包的增殖运作是以交际主体身体经验所抽象概括出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交际主体的主观认知能够转变、分化或强化处于基本层次和层级数较低层次范畴成员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语用色彩)。在表情包增殖的过程中,质量元素越丰富的表情包往往融合了两个或多个意象图式,表情包的数量、质量增殖反映着人们对其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

参考文献

[1] 吉益民. 网络变异语言现象的认知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00-101.
[2]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7: 112+116+171+174+175+177.
[3] Jackendoff, R.S. (1985) Semantic and Cognition. MIT Press, Cambrige, 86.
[4] 屈济荣, 李异平. 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 符号、修辞与话语[J]. 编辑之友, 2018(10): 45-50.
[5] 霍斯特∙布雷德坎普. 图像行为理论[M]. 宁瑛, 钟长盛,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6: 39.
[6] 彭兰. 表情包: 密码、标签与面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