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真实灵动课堂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 and Smart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Qualities
DOI: 10.12677/AE.2022.1211698, PDF, HTML, XML, 下载: 268  浏览: 1,871 
作者: 张容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山东 日照
关键词: 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真实灵动Students’ Core Qualities Chinese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Real Smart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此课程理念,应立足小学语文课程特点,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内在逻辑,从情境真实、情感真挚、目标明确、方法朴实、教学方法灵活丰富、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跃动等方面构建真实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Abstract: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requires that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hould be aimed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qualities. Based on this curriculum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and following the law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al logic of core qualities formation of pupils, a real and smar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al situation, sincere emotion, clear goals, simple methods, flexible and rich teaching methods, vivid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laxed and vibrant classroom atmosphere.
文章引用:张容颜.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真实灵动课堂构建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563-45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698

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作为语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评价的“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起了诸多小学语文研究者的关注 [2] [3]。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育势在必行。语文课堂是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载体 [4],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始终将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巧妙地处理各种课堂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符合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由“新课标”中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阐述——“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可以看出,语文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5] [6]。在“新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进一步强调“创设真实且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真实语文学习情境中构建“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语文课堂,即真实语文课堂构建。根据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的界定,可总结出真实语文课堂主要体现在情境真实、真挚感情、目标明确且教风朴实等方面。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真实语文课堂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灵动语文课堂的构建过程。“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和与实践机会”、“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过程实现离不开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即灵动的语文课堂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核心素养强调语文课堂“教真”,也提倡语文课堂“教活”,“教真”与“教活”两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7]。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须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语文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真实情境和真挚情感中创设真实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本文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从情境真实、情感真挚、目标明确、方法朴实、教学方法灵活丰富、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悦动等方面研究真实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2. 语文课堂中的“真”与“实”

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起到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1]。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遵循本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内在逻辑 [8],创设情境真实、情感真挚、目标明确、方法朴实的“真实”课堂。

2.1. 情境真实

“新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1]。创设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形成或发展语文学习能力 [9]。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既有经验,基于学生的真实认知需求,将文本与师生的真实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建立联系,模仿与贴近小学生的日常交际情境与生活情境,配合学生真实学习需求,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情境与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内容和任务都尽量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和完成。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给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效率。

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与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重复性机械语言“操练”和单向性语言知识灌输,而是被充分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对语言与文化的好奇心、求知欲,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逐步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语言运用”核心素养。

2.2. 情感真挚

“新课标”指出,围绕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是“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1]。在对祖国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科技之美、真理之美。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与文本的深情对话,使教师、学生、作者“三情”共振,开启学生感情的闸门 [10]。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沉浸其中,再三品味,才能真正感悟语文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获得个体化的审美体验,由此“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11]。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能力。

课堂需要情感,就像需要用情感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真情,只有真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真情,只有真情,才能使教学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我们追求用真情去催发生命,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2.3. 目标明确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目标明确。“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要从培育核心素养出发,设立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1]。立足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指向人的发展,聚焦于本学段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境化运用、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相应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的形成,“是一种具有整合性、情境性、实践性、反思性等特征的课程目标形态,需要学生在做事中来实现和达成” [12]。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在深度理解教材与全面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重点明确,整合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策略,将目标转化为清晰、可操作性的情境化语文学习活动。让课堂真正回归语文,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切忌面面俱到、焦点模糊,避免因教学目标泛化造成的教学环节繁杂与教学效果不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目标真实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将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指引下,课堂的包容性及教学张力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内容充实,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断获得思维的发展与认知的提升。而对于教师而言,目标真实明确的课堂使教学任务的编排更加合理,教学节奏鲜明,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优化了教师的职业体验。

2.4. 方法朴实

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对学校教学关注度的提高,某些表面化、热闹、浮夸的倾向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上。这可能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收获与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等就不容易得到保障 [13]。为迎合某些不合理的评价标准,在部分语文课堂上,教学也难免包含了“做秀”的成分,过度使用“科技含量”高、新鲜花哨的教学方法,刻意追求表面的热闹气氛和浮夸的教学效果。为但真实有效的课堂往往并非是华丽、时髦的,有时反倒是质朴的,厚重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运用“读–画–读–画”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到一步一步深入课文,把对课文的理解画出来;然后再读课文,通过进一步理解,使画面更具体、准确。这种教学过程简单朴实,却不失轻松自然,教学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教学效果上佳。

3. 语文课堂中的“灵”与“动”

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依托具体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语文实践活动 [1]。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灵活,教学活动生动有效,充满趣味,让每位学生都沉浸其中并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3.1. 灵活的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策略多样的要求。核心素养目标必然会引领和驱动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综合性 [14]。教师应深度整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学情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为例,教师先与学生一同欣赏有关录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教师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教师趁着打铁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种“激趣”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2. 生动的教学活动

旨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是情境化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应基于明确的课程目标与实际的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情,贴近学生经验,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活动过程应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在读到“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一句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展开想象,以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有的孩子可能读出了肆虐,有的孩子可能读出了愤怒,还有的孩子可能读出了山洪的急促……有的抓“咆哮”,有的抓“狂奔”,学生们的既有经验与阅读兴趣被极大调动起来,读得情感充沛,各有千秋。在讲到“你认为该怎样读‘他是一座山’”时,老师可以循循善诱,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中,以不同的情感,读出老汉山一样的沉着、冷静,面对洪水临危不惧;读出老汉山一样高大的威信,受全村人的拥戴;读出老汉山一样严峻,对儿子严格要求。生动的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3.3. 悦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要使学生深度参与到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并获得独特有效的学习体验,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轻松愉快、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有助于课堂整体气氛的和谐、融洽,有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学习思路的打开。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学生自我认同感。再次,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化,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利于营造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让教师客体与学生主体进行平等的精神对话,最终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实现当代语文教学现代化与审美化的完美融合” [14]。最后,教师应善于运用自身教学智慧,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沉浸于语文的学习与文化的熏染,向往学习、享受语文,获得充实而美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真实灵动课堂构建过程中,应用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氛围,加强情感倾注,全面升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涌动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智慧。在当下,立足于培育学生语文课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真实灵动课堂构建中,既要追求语文课堂的灵动,更要不失语文教学的真实和本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皮连生. 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论[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 42(2): 4-11.
[3] 苏敏. 小学全科教师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建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0): 99-102.
[4] 程红兵.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明德样本[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 12-19.
[5] 孟亦萍.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10): 12-16
[6] 刘勇.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路径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2): 46-52.
[7] 黄玉红. “真教”, 助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精准落地[J]. 人民教育, 2019(13): 103-105.
[8] 邢秀凤. 强化汉语思维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变革新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7): 97-104.
[9] 孙凤霞. 小学语文课程统整: 内涵、目标与设计思路[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4): 96-101.
[10] 赵鑫. 课程文本理解的情感逻辑和育人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8): 143-151.
[11] 郑国民. 强化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取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四个重要变化[J]. 人民教育, 2022(13): 21-23.
[12] 刘飞, 黄伟.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重建——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2, 23(4): 1-6.
[13] 张建国. 适合小学语文“活动导学”的本真追求[J]. 教育探索, 2017(5): 42-45.
[14] 张志强. 教师语言艺术的特征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 语文建设, 2017(3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