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前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Epidemic
DOI: 10.12677/AP.2022.1211460, PDF, HTML, XML, 下载: 266  浏览: 50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葛宁, 胡春梅*: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重庆
关键词: 疫情防控常态化心理健康状况大一新生The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ntal Health Status Freshmen
摘要: 目的:调查新冠疫情前后重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重庆市某高校四届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测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数据。结果:疫情前后大一新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疫情前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比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疫情前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 = 49.088, P < 0.001),疫情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93.0%)低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9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OR = 1.481, 95% CI = 1.309~1.675)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的保护因素。结论:大一新生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比疫情前好;高校应该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具体情况,为大一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in Chongqing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epidemic,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reshmen. Methods: Using cluster sampling, we selected the data of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from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all freshmen in four grades of a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21.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CL90 factors and total scores of freshmen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epidemic (both P < 0.001), the scores of SCL90 factors and total scores before COVID-19 epidemic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ntal health pass rate of freshmen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epidemic (R2 = 49.088, P < 0.001), the mental health pass rate before COVID-19 epidemic 93.0% was lower than 95.4% in the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gular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R = 1.481, 95% CI = 1.309~1.675)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of the qualified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in the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better than before COVID-19 epidem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reshmen in the light of the regula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文章引用:葛宁, 胡春梅 (2022). 新冠疫情前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学进展, 12(11), 3801-380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11460

1. 引言

2020年初,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和安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爆发,我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隔离管控措施,青少年由线下教学转为居家隔离线上教学,学习和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刘佳佳等,2021;刘玉娟,2020)。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后疫情时代”,指出通过中国政府和群众的努力,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大一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问题(符丹,2016;张晓京等,2020),了解其疫情影响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维护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新冠疫情爆发期,大学生在疫情冲击和隔离防控措施影响下,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正常时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上升(马骊等,2020;昌敬惠等,2020)。那么,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本研究对疫情前后(2018~2021年)重庆市某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希望为提高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重庆市某高校2018~2021年四届大一新生19,340名。

2.2. 方法

2.2.1. 抽样方法

通过重庆市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系统,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018~2021年所有大一新生的SCL90普测数据,被试均于当年入学后的10月份内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生心理普测。心理普测在实施前获得所有新生的知情同意。

2.2.2. 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汪向东等,1999),共90个题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维度,采用5级计分,为“没有、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分别计“1、2、3、4、5”分,因子分为每一因子的题目总分除以题目数,总分为所有题目分之和,各因子分及总分得分越高,表明因子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根据SCL90总分平均分将心理健康分为三组:健康(<1.5分),一般(1.5~2.0分),不合格(>2.0分),合格 = 健康 + 一般(王晗宁,王晴,2022)。本研究中量表的各因子分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2、0.846、0.848、0.896、0.853、0.786、0.775、0.757、0.817、0.700,总分一致性系数为0.975。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情况和学生完成心理普测的时间,将2018和2019级编码为“疫情前”(赋值1),2020和2021级为编码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赋值2)。

2.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了解不同特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情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的影响。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19,340名大学生中,女生10,649人(55.1%),男生8691人(44.9%);文科生6026人(31.2%),理科生10,211人(52.8%),艺体生3103人(16.0%);2018年新生4523人(23.4%),2019年新生4766人(24.6%),2020年新生4969人(25.7%),2021年新生5082人(26.3%);平均年龄(20.50 ± 0.97)。

3.2. 不同特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大一新生的SCL90因子分及总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新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极其显著(均P < 0.001),女生9个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比男生高;不同专业新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极其显著(均P < 0.001),艺体学生躯体化因子分比文、理科学生高,文科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比理科及艺体学生高,文科、艺体学生敌对、偏执因子得分比理科学生高;疫情前后新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极其显著(均P < 0.001),疫情前新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生高。见表1

Table 1. Differences i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表1. 不同特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备注:“1”代表“疫情前2018~2019年”,“2”代表“疫情防控常态化2020~2021年”。

3.3. 不同特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的比较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专业、年份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差异均极其显著(均P < 0.001),男生(95.5%)明显高于女生(93.2%),理科生(95.1%)明显高于文科、艺体学生(93.1%、93.4%),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生(95.4%)明显高于疫情前的新生(93.0%)。见表2

Table 2. Difference of qualified r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表2. 不同特征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的差异

3.4.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与疫情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性别(1 = 女,2 = 男)、专业(1 = 文科,2 = 理科,3 = 艺体)、疫情前后(1 = 疫情前,2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为自变量,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情况为因变量(0 = 不合格,1 = 合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专业的情况下,疫情防控常态化(OR = 1.481, 95% CI = 1.309~1.675)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的保护因素。见表3

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eligibility of freshmen and epidemic situation

表3.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与疫情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中,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比女生低,且心理健康合格率均比女生高,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比女生好;文科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总分比理科、艺体学生高,文科、艺体学生敌对、偏执因子得分比理科学生高,艺体学生躯体化因子得分比理科生高,而理科生的心理健康合格率比文科和艺体学生高,说明理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比文科和艺体专业学生好。可见,高校在开展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结合不同性别、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在开展普适性教育的同时,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方差分析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一新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得分均明显比疫情前低;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合格率比疫情前高,这些结果说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比疫情前好,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奥登等,2020;张本钰等,2020)。那么,为什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疫情爆发前好呢?这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第一,疫情爆发期,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教育力度加大,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1) 政府层面,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及建议等,有效推进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自2019年12月~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先后引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21a);《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教育部,2021b),地方教委颁布《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督促中小学、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各级妇联、卫计委、家庭教育学会等部门、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电话等线上途径持续推出了公益课堂、短视频、援助热线等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中国妇女报,2020a),指导民众开展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维护,有效缓解了家长和子女的负性情绪、改善了亲子关系(中国妇女报,2020b)。2) 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维护,通过网络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张婕等,2021),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提高了学生抗疫积极性。3) 家庭层面,疫情使家长和孩子有了同一屋檐下最长久的陪伴,正是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的契机(王颖,2020)。家长在社会和学校的引导下,在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关注子女心理健康维护,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培养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子女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科学认识、积极面对疫情,降低子女发生负性情绪、问题行为等的发生率,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政府在疫情爆发期及防控常态化阶段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增强了大一新生的国家认同、社会支持感和安全感(贾永堂等,2021;龚顺,叶茂鑫,2021)。大一新生分批次、有序完成疫苗接种,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抗疫的正面、积极信息,这有助于增强其国家信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其社会支持感,使新生在疫情冲击下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各项防疫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新生的心理状况也渐趋平稳,疫情带来的负性情绪、问题行为等也逐渐淡化(昌敬惠等,2020;奥登等,2020)。

第三,随着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大一新生面对疫情从应激反应阶段进入积极应对阶段。研究指出,疫情爆发初期,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转变导致人们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在抗疫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积极变化,实现创伤后成长(甄瑞等,2021)。大一新生从祖国的抗疫措施和疫情防控成效中获取了安全感和控制感,从社会、学校、家庭中获得了积极支持,这会使他们采用积极策略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廖文娜等,2022)。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一新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比疫情爆发前好,这和政府、学校、家庭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心理健康维护有关。高校应该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1) 通过心理普测、辅导员谈心谈话、舆情监控等途径动态掌握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问题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完善心理线上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疫情突发封闭情况下的线上心理援助;2) 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从环境、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从高中向大学的转变;在适应教育中,要加强寝室人际关系、线上学习、心理调适策略等内容的辅导,使新生能够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中的各种变化;3) 面对新生持续开展新冠疫情健康知识教育,加强抗疫正面信息的宣传和学习,引导新生科学认知新冠疫情,增强战役信心,积极地应对疫情。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三维协同”心理育人工作机制探索》(22SKSZ068);永川区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永川区青少年危险行为筛查预警及积极干预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Ycstc2020cc1301);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危险行为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200203)。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奥登, 王振杰, 唐婧(2020). 新冠疫情下北京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人口学因素分析. 人口与发展, 26(5), 122-128.
[2] 昌敬惠, 袁愈新, 王冬(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40(2), 171-176.
[3] 符丹(2016).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基于大一新生不良适应现象.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0), 80-81.
[4] 龚顺, 叶茂鑫(2021). 新冠肺炎疫情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青年研究, (3), 53-62.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49359512453216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 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12/t20191230_414011.html
[7] 贾永堂, 商守卫, 陶鹏, 等(202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现状与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 42(7), 92-98.
[8] 教育部(2021a).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3_546389.html
[9] 教育部(2021b).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1/moe_1789/202109/t20210926_567095.html
[10] 廖文娜, 罗向晗, 叶增杰(20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 控制感与回避型应对策略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6), 914-920.
[11] 刘佳佳, 阙建宇, 张安易, 等(2021). 新冠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科技导报, 39(18), 20-24.
[12] 刘玉娟(2020). 新冠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中国特殊教育, (12), 89-96.
[13] 马骊, 王兴, 廖启云(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康研究, 40(3), 257-260.
[14] 汪向东, 王希, 马弘, 等(1999).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增刊), 31-35.
[15] 王晗宁, 王晴(2022). 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38(5), 403-407.
[16] 王颖(2020). 如何面对被疫情放大了的家庭教育问题. 人民教育, (3), 6-7.
[17] 张本钰, 叶源, 金君敏, 等(202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 41(12), 1896-1899.
[18] 张婕, 刘宇, 杨偲琪, 等(20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视频团体辅导过程-效果研究. 科技导报, 39(18), 34-40.
[19] 张晓京, 张作宾, 刘广昕(20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入学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大一新生的调查. 中国高教研究, (8), 72-77.
[20] 甄瑞, 李璐, 周宵(2021). “新冠”疫情下青少年社会孤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成长的影响: 心理需要满足与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9(5), 967-972.
[21] 中国妇女报(2020a). 湖北“爱家学院”上线4个月服务家长280万人次. http://www.women.org.cn/art/2020/7/8/art_23_164610.html
[22] 中国妇女报(2020b). 为决胜战“疫”而筑牢家庭防线. http://www.women.org.cn/art/2020/2/28/art_23_163926.html
[2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 https://xlzx.cqnu.edu.cn/nr.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546&wbnewsid=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