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Net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DOI: 10.12677/VE.2022.116118, PDF, HTML, XML, 下载: 205  浏览: 2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昱瑾*:四川开放大学,四川 成都;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罗惠中: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新文科高职院校网络文学课程教学改革New Liberal Ar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 Literatur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摘要: 从新文科建设角度看,高职院校网络文学相关课程建设离不开对新文科理念及对网络文学课程教学的把握。本文从多个层面探讨了当前网络文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期望对新文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学相关课程建设有所助益。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the building of net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rofound grasp of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teaching of online literature cours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net literature courses from multiple aspects,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文章引用:李昱瑾, 罗惠中. 新文科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职业教育, 2022, 11(6): 765-77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6118

1. 研究综述

1.1. 新文科概念提出

2017年10月,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提出在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加强学科交融,培养跨文化综合性人才 [1]。2018年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指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新文科、新商科建设。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正式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并发表《新文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新时代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此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如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考察时)分别提到要利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与传统文科建设着重于专业培养来看,新文科对科学技术给予充分尊重,着重推进人文社科领域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新兴科技的交融碰撞,启发新思维,创造新内容,推进新课程,建设新科目。

1.2.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自“新文科”理念提出以来,国内学者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经验对文学类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多创新想法。如刁生虎、高泽伦(2022)对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重构 [2]。卢美丹(2022)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更新到结合思政育人、提升教育主体人文素养等方面,谈到了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3]。王美芸(2022)对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改革路径进行了研究 [4]。姬广超(2022)对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转型发展做了探讨 [5]。

在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建设要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就需要对文学类课程教学进行深度剖析,开展广泛调研,创造性地将文学类课程建设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受教育对象的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受教育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

2. 网络文学相关课程设置与高职院校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关系

2.1. 网络文学概念

1959年,德国数学家特奥·吕茨和语言学家马克斯·本泽将卡夫卡《城堡》的标题与主词输入数据库,编程重组为随机文本,这是西方最早的关于数码文学、电脑文学的实验,之后数码诗歌大为盛行。20世纪70、80年代,智能叙事、超文本作品逐渐兴起。90年代开始,布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开设数字文学创作课程。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了研究,如Michel Hockx就在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 (2015) [6] 一书中以网络文学为核心,详述了当代中国这种新的文学样式。Zhange Ni (2020)则以修真小说为例,探讨了当代网络文学中的科学、宗教与魔幻小说 [7]。李强(2021)就当代文学变革与网络作家的崛起 [8] 进行了分析。实际上,网络文学就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撰写并发布、传播的文学或类文学文本。

2.2. 高职院校设置网络文学相关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首先,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发展步伐加快,题材不断优化。如果说早期网络文学是市井文学、通俗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延续,那么新时代网络文学则开始由边缘文学、草根文学向主流文学、严肃文学发展,网文主题从单一的仙侠、玄幻、言情、历史向现实主义优秀题材转向的趋势明显,一批优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复兴之路》《朝阳警事》《奔腾年代——向南向北》等相继产生。其次,针对网络文学作家群体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各地网络作协相继成立,新文艺群体及网络文学创作的职称评审工作稳步推进,网络文学作家作为一个新兴的文艺工作群体逐渐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第三,网络文学全产业链专业化发展速度加快。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 [9];网络文学产业规模达358亿元,网络文学的IP全版权运营更是影响了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合计约3037亿元的市场 [10]。以网络文学、付费数字阅读为核心,辐射发展的泛文娱产业规模越来愈大,促成了网络文学产业甚至是泛文娱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从阅文集团发布的《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来看,2021年阅文新增作家80%是95后(占比达36%),而四川则是网文作家最多的省份 [11]。当一名网络文学作家,或者从事与网络文学产业相关的工作,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选择。

在网络文学主流化、网络文学作家群体管理规范化、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专业化,尤其是在四川网络文学蓬勃发展,“Z世代”逐渐成为当前影响网络文学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的主要群体之一的当下,巨大的产业需求需要一批懂网络、懂文学、懂新媒体的专业人才去满足。高职院校为相关产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为人才培养提供网络文学课程教学就成为了必然。

2.3. 网络文学相关课程设置与高职院校新文科建设的关系

根据《高等教育法》(2018)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随时代进步和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始终围绕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其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个目标服务。

从新文科建设的本质来看,就是要将哲学社会科学与新兴科学技术结合,推进学科交融,培养跨学科性人才。网络文学课程的开设基于网络文学及相关产业发展基础,本身便代表着文学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与其他传统文学类课程相比,网络文学课程更利于将文学与科技相结合,比其他课程更利于切入新文科建设。高职院校以网络文学相关课程为基础,开展新文科教学工作改革,既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以高职专科教育为例,可以考虑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 [12] 为参考,根据各自院校专业配置、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如下专业中设置网络文学相关课程(见表1)。

Table 1. Suggestions on setting up a professional list of net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表1. 建议设置网络文学相关课程的高职专科专业一览表

3.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长期以来,网络文学被认为由于其快餐性及缺乏优质代表作品,被传统学界及教育界忽视。但结合当前社会阅读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及新文科建设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网络文学》确有必要,正逢其时。本文在此仅以开设过本门课程的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情况为例。

3.1. 差异化教学设计不足

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安排,应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层次及学科类别有所区分。课程教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托,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差异化设计。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江西师范大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文学与文化》为例,该课程计划学时2~3小时,详尽地介绍了网络文学与文化的特征、涵义,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分类别介绍了成长小说与青春文化、玄幻小说与网游文化、女性小说与影视文化、网络语言与汉字文化。作为网络平台开放课程,从计划学时、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本门课程主要作为大学通识课在讲述。同时,由于教学团队的专业配置以古代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欧美文学等传统文科为主,故采用了传统文学课程的授课思路,即从概述–发展史–类型分析–文本分析进行知识传授。第三,由于教学团队隶属于师范院校,故本门课程若同期线下开展,面对的主要授课群体为18~22岁本科阶段青年女学生,她们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及可能,在初步了解网络文学理论及相关文化概念后,再根据专业需求或自身兴趣进行自发地深入学习。可以看到,江西师范大学本门课程的开设,虽以线上教学形式开展,但其课程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十分细致与严谨的研究,符合其教学对象的学科层次、专业类别,符合其人才培养目标。

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未经过认真研究、科学分析、系统论证,盲目利用类似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既不符合本学科层次、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也浪费了教学资源。

3.2. 实践教学工作成效不佳

一从网络文学课程属性来看,它仍旧隶属于文学类课程体系,其与文学写作、创意写作、应用文写作或文案策划类具有较强实践色彩的课程不同,网络文学课程的基因中便带有较重的理论色彩。因此,不管是在高职教育的专科还是本科,抑或是应用型研究生阶段,教师在授课环节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理论讲授为主。

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虽然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如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在1:1或实践教学环节所用课时大于理论教学环节所用课时,但在网络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却时常出现以下问题,如:对网络文学实践教学理解不够,未对网络文学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合理设计,致使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成效欠佳;教师本身缺乏网络文学创作或批评的实践经验,无法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工作,也无法对学生实践活动给予正确评价;缺乏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文学创作、批评、研究的实践环境或条件,致使实践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等等。

三从高职教育学制来看,以发展相对比较完善的高职教育专科层次为例,高职专科一般采取“2.5 + 0.5”或“2 + 1”的学制进行人才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探索“2 + 0.5 + 0.5”的学制1。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学制,最后阶段的实践教学或者顶岗实习一般是为本专业综合实践设置,无法专门为某一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这就意味着要想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网络文学课程相关理论,只能靠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课后自学与手操实践。

3.3. 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就网络文学课程教学实际来看,除部分院校的影视传媒专业、创意写作专业(或研究方向)较常与网络文学作家群体或网络文学产业联动外,如上海大学与阅文集团合作共建网络文学方向创意写作硕士培养点。七猫中文网与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联合成立教育实践基地。浙江传媒学院成立网络文学和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与浙江省作协共建浙江网络文学院,聘任网络文学作家,每年选拔相关方向本科生进行培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文创产业研究院则在院长夏烈(其同时为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带领下,以网络文学创作及批评大赛、网络文艺讲坛论坛为抓手,促进浙江省,尤其是杭州网络文学重镇的形成。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较常采用邀请网络文学作家、评论家及其他专家学者或从业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的形式来推进大学生对网络文学的认识。

但从本质上来讲,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网络文学课程教学在内容、形式、过程方面,应当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和应用型特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上好相关课程。然而遗憾的是,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如普通本科教育、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学课程教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举措较少。

4. 从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看高职院校新文科建设工作

新文科建设提倡人文学科与新兴科技交叉融合,重点在“创新”,一方面要思维理念创新,一方面要方式方法创新。以网络文学相关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新文科建设的切口,把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好,就离不开文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字科技的思维方式,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还要具有数据分析、测试、编码译码的能力。

4.1. 以创新为动力打造高职金课

新文科背景下开设网络文学相关课程,应高标准、严要求,以打造高职金课为目标,推进网络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创新。首先,因材施教,差异区分,创新推进学科交融。以国家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依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来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积极推进网络文学课程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或概念)的融合,将网络文学理论与其背后的程式、算法、数据挖掘、运营策略结合,挖深讲透。其次,正确引导,三全育人,创新推进课程思政。当前网络文学世界良莠不齐,高职教育需要利用好教学课堂,在新时代构建“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格局,课程设计上,需要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生分辨网络文学中的精品与糟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价值引领。最后,特色打造,不断总结,创新构建“金课”体系。特色化网络文学课程的打造,需要教师团队的精雕细琢,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式教育,践行翻转课堂相关理念,强调协同合作,在独立课程建设后,应考虑课程的延续与扩展,如通过核心课程《网络文学理论与实践》 + 衍生课程《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网络文学编辑》《网络文学运营与管理》等的打造,创新构建网络文学“金课”体系。

4.2. 以技能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

首先,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技能型教师是强化网络文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支柱。当前开设了网络文学课程的高职院校,多由从事传统文学研究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常采用理论阐释、案例教学形式授课。新文科背景下推进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应选择具有网络文学及相关产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包括并不限于从事过该领域教学、科研、创作、批评、运营的专业化人才,从实践角度重构课程,以实践实训为重点推进项目化教学。

其次,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基本资源配置是强化网络文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学校、学院、专业群应为相关课程开设提供必备的资源条件,如符合实践教学与实训需求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或者多功能教室(理论教学使用)、网络文学实训教室(实践教学使用),教学与实践时网速达到使用要求,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充足等。

最后,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提升的核心在于不断推进“岗赛课证”融通。新文科背景下,网络文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应围绕产业岗位设置、各级各类各平台网络文学比赛、1 +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媒体融合运营、融媒体内容制作、新媒体编辑、互联网内容风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全力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岗位需求。

4.3. 以交融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

网络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其核心就是网络文学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介入。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持,无法促进高职阶段网络文学产教融合纵深发展。首先,以网络文学课程建设为代表的新文科教学改革,需要挖掘与该课程相关的各方共同利益与需求,从顶层设计上探索搭建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新形态。其次,高职院校新文科教学改革,应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内容研发上、标准确立上,尊重行业企业发展实际,使专业对接产业,探索构建产教研学用一体化发展的新文科课程体系。最后,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不管是采用现代学徒制,还是产业学院模式,合作各方应紧密对接,深化合作内容,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团队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

5. 结束语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高职新文科应当如何构建成为文科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和新商科、新工科比较起来,新文科由于其较为浓重的理论色彩,往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跳脱传统文科的授课方式,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应当精选部分课程进行创新建设,将文学理论与实践实训结合,将文学理论与产学研用结合,将相关课程与岗赛课证贯通,才能更好地使新文科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于职业、产业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电大区域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2017~2018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四川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研究”(编号:KTQY2017002Z)阶段性成果;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22~2023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文学属性研究”(编号:KY2022004Z)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NOTES

*第一作者。

1“2.5+ 0.5”学制指的是两年半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半年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 + 1”学制指的是前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2 + 0.5 + 0.5”学制指的是前两年在校学习,第5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 王慧. 一场新文科的尝试[N]. 北京日报, 2018-09-19(019).
[2] 刁生虎, 高泽伦. 交融、综合、创新——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多维重构[J]. 教学研究, 2022, 45(5): 57-63.
[3] 卢美丹.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 32(3): 141-143+148.
[4] 王美芸.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改革路径探索[J]. 教育评论, 2022(9): 134-138.
[5] 姬广超.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J]. 文学教育(上), 2022(9): 175-177.
[6] Hockx, M. (2015) 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7] Ni, Z.G. (2020) Xiuzhen (Immortality Cultivation) Fantasy: Science, Religion, and the Novels of Magic/Supersti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ligions, 11, Article 25.
[8] 李强. 当代文学变革与网络作家的崛起[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1(6): 93-102.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NMediaFile/old_attach/P020220721404263787858.pdf, 2022-10-27.
[10] 赖名芳. 版权意识不断觉醒, 完善行业原创生态[EB/OL].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79682, 2022-05-27.
[11] 阅文集团. 《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发布: “95后”占比最多增长最快[EB/OL]. http://sh.xinhuanet.com/2021-11/23/c_1310326373.htm, 2021-11-23.
[12] 教育部.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 [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zdzyxxzyml,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