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n Firms’Innovation Performance
DOI: 10.12677/ORF.2022.124155, PDF, HTML, XML, 下载: 208  浏览: 4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李 欢, 许为宾: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差异化战略政治关联创新绩效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Political Affili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摘要: 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差异化战略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并将政治关联作为调节变量纳入整体框架,考察其对差异化竞争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政治关联会抑制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样本组中更显著。
Abstract: A sample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n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firms. Political affiliation is also included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 in the overall framework to examine its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political affiliation inhibits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o firm performance. Further study finds tha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y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private firm sample group.
文章引用:李欢, 许为宾. 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运筹与模糊学, 2022, 12(4): 1475-1484.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2.124155

1. 引言

20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变幻局势下,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税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压力的减轻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创造的良好条件,有利于创新的科技政策,也刺激了国内企业参与创新的热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之下,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不确定性。

现有研究表明,对于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来说,其外部环境比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1]。这意味着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差异化战略更有可能帮助企业提高环境适应性。差异化战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为企业维护稳定的垄断地位来保持其竞争领先地位 [2]。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促使公司不断提升自身创造力。拥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得到更多或更有利的条件后,可能会增加投资支出,甚至可能过度投资 [3] [4],从而导致投资效率降低,增加无效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降低企业创新成果产出。

本文的目的是将战略导向、创新绩效和政治关联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首先,探讨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其次是两者之间政治关联的作用。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差异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品牌和技术创新来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技术创新成果的有形差异、无形差异或持久差异等。其中有形差异是指消费者从物理方面对创新成果感知到的差异。该差异主要受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为了保持其产品和品牌持久的辨识度,提升与竞争对手的区分度,企业只能不断增加创新投资,以保证其市场领先地位,而差异化的战略导向鼓励企业在创新方面进行更多投资 [5]。

为了应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出现的众多模仿者,企业只能通过创新来保证自身的发展。创新是对传统智慧的背离,强调对新知识的检验 [6],其目的是满足现实市场或潜在市场的客户需求。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公司以开发新产品或使用新技术,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并寻求创造独特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因此,他们愿意更多地投资于创新创造,尝试新的想法,探索新的领域,并尝试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差异化战略可以刺激创新研究和发展。

使用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公司不仅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获得市场份额,而且还通过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和风格,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特定客户群的特定需求。因此,差异化竞争战略刺激了创新投资,提高了公司的创新绩效。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差异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 政治关联对差异竞争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政治关联是指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某种有利于企业从政府获得经济利益的关系 [7]。政治关联主要衡量方式是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是否曾担任政府官员、人大或政协代表 [8] 以往的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引发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 [9],过度投资水平增加 [10],从而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关联可能会诱发企业的寻租行为而忽视创新;二是政治关联可以缓解市场竞争对企业产生的负面作用,因此导致企业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治关联更有利于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现金流更充裕,可能引发高管的过度投资,不利于企业创新投资;四是当前对于各地方官员业绩的考核主要是经济指标考察,所以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为了迎合地方官员而主要关注于能够短期内获利的投资,不注重长期的发展 [11]。政治关联会导致企业谋求更多的政治关系,从而无法专注于生产管理 [12],不利于企业创新。

根据以上逻辑,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政治关联会负向调节差异竞争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总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剔除非正常交易的公司;剔除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7986个样本观测值。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平台(CNRDS)及CSMAR数据库。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均进行了缩尾处理。

3.2. 变量定义

1) 因变量:公司创新能力(Patent、Invent、Cite)。现有研究大多用企业的研发投入(R & D)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但研发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并具有风险性,因此,用研发投入进行测量可能会高估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此,相比研发投入,企业的专利申请数据更能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公司创新能力指标测量方式是对公司专利申请总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专利每一年年底累计他引次数分别加1取自然对数(Patent、Invent、Cite) [13] [14] [15]。考虑到创新产出具有时间滞后性,本文对所有被解释变量均作滞后一期处理。

2) 自变量:差异竞争战略(Differ)。本文借鉴Tang et al. [16] 的方法测度公司竞争战略差异度指标。首先,以广告和宣传投入、研发投入、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管理费用投入和企业财务杠杆构建度量企业的竞争战略。其次,将以上六个指标分别减去年度行业均值,与年度行业标准差相除,并取绝对值。最后,计算公司六个指标偏离行业程度的平均值,得出公司总体竞争战略差异度。

3) 调节变量:政治关联(PC)。参照已有研究 [17],根据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曾经或当前是否担任过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职务设置政治关联虚拟变量,用PC表示,是为1,否则为0。

4) 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增长率(Growth)、总资产净利润率(ROA)、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董事会规模(Board_size)、独立董事比例(Idpt)、两职合一(Dual)、公司年龄(FirmAge)作为控制变量。为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衡量公司创新能力的三个指标(Patent、Invent、Cite)的均值分别为2.540、1.765、3.087,标准差分别为1.218、1.162、1.664,说明差异竞争战略不同的公司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差异竞争战略(Differ)的均值为0.439,标准差为0.237,表明不同公司的差异竞争战略有所不同。另外,通过对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结果显示差异竞争战略与公司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这初步验证了假设H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ain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系数

4.2. 统计结果检验与分析

本文采用OLS回归方法对假设H1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3中第(1)、(2)、(3)列是加入控制变量但未控制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的结果,可以看出,差异竞争战略(Differ)与公司创新绩效(Patent, Invent, Cite)的估值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第(4)、(5)、(6)列是控制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以及控制变量后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差异竞争战略(Differ)与公司创新绩效(Patent, Invent, Cite)的估值系数分别为0.132 (t = 2.299)、0.219 (t = 4.004)、0.197 (t = 2.791),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竞争战略差异度越高,公司的创新绩效就越好,假设H1得到验证。

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of differential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nd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表3. 差异竞争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回归结果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1, **p < 0.05, ***p < 0.01.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H1,本文在检验了政治关联对差异化竞争战略与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第(1)、(2)、(3)列是具有政治关联样本组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在有政治关联的样本组中,差异竞争战略(Differ)与公司创新绩效(Patent、Invent、Cite)的估值系数分别为−0.243 (t = −2.356)、−0.230 (t = −2.359)、−0.325 (t = −2.498),在5%水平上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在有政治关联的样本组中,差异化竞争战略对公司创新绩效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假设H2得到支持。

Table 4. Impact effects of political affiliation

表4. 政治关联的影响效应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1, **p < 0.05, ***p < 0.01.

考虑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产权异质性会影响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本文进一步分析检验了产权性质对差异化竞争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检验结果见表5。第(4)、(5)、(6)列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样本组中,差异竞争战略(Differ)与公司创新绩效(Patent、Invent、Cite)的估值系数分别为0.143 (t = 2.088)、0.297 (t = 4.526)、0.301 (t = 3.548),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差异化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样本组中更显著。

Table 5. Further tests: the effect of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表5. 进一步检验:产权性质的影响效应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1, **p < 0.05, ***p < 0.01.

为保证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将因变量滞后一期加以控制。创新结果的产出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因变量滞后一期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创新绩效。结果如表6所示,从第(4)、(5)、(6)列可以看出,差异竞争战略(Differ)与公司创新绩效(Patent、Invent、Cite)的估值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之前的结论是稳健的。

Table 6. Robustness tests

表6. 稳健性检验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1, **p < 0.05, ***p < 0.01.

5.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几点:1) 差异化竞争战略会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企业创新绩效;2) 政治关联会负向调节差异化竞争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差异化战略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创新投资的因素,将企业战略与创新绩效联系在一起,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企业战略导向对创新行为存在较大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企业高层进行战略决策,还揭示了战略决策在创新绩效方面的经济影响,并为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选择创新模式提供参考框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62006);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8;2018-5781);贵州大学文科研究一般项目(GDYB2021019)。

参考文献

[1] 王文华, 张卓, 蔡瑞林. 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的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2): 64-74.
[2] Miller, D. (1988) Relating Porter’s Business Strategies to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 280-308.
https://doi.org/10.2307/256549
[3] 蔺雷, 吴贵生.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07(6): 103-113.
[4] 甘静娴, 戚湧. 双元创新、知识场活性与知识产权能力的路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1): 2078-2091.
[5] 袁建国, 后青松, 程晨. 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 管理世界, 2015(1): 139-155.
[6] Williams, A., Singh, M. and Zaldokas, A. (2016) Do Corporate Taxes Hinder Innov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24, 195-221.
https://doi.org/10.1016/j.jfineco.2017.01.004
[7] 张雯, 张胜, 李百兴. 政治关联、企业并购特征与并购绩效[J]. 南开管理评论, 2013, 16(2): 64-74.
[8] 姚德权, 郑威涛. 政治关联、融资渠道与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 34(6): 132-141
[9] 杨其静, 杨继东. 政治联系、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基于政府补贴的视角[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24(2): 54-61.
[10] 余明桂, 潘红波.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 管理世界, 2008(8): 78-85.
[11] Deichmann, D. and Ende, J. (2013) Rising from Failure and Learning from Success: The Role of Past Experience in Radical Initiative Tak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25, 670-690.
https://doi.org/10.1287/orsc.2013.0870
[12] March, J.G. and Shapira, Z. (1987)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 Management Science, 33, 1404-1418.
https://doi.org/10.1287/mnsc.33.11.1404
[13] Jennings, D.F. and Lumpkin, J.R. (1992) Insights between Environmental Scanning Activities and Porter’s Generic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8, 791-803.
https://doi.org/10.1177/014920639201800411
[14] Cemal, Z., Esin, C. and Tugba, K. (2015) Linki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o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10, 358-367.
https://doi.org/10.1016/j.sbspro.2015.11.381
[15] 连燕玲, 叶文平, 刘依琳. 行业竞争期望与组织战略背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 管理世界, 2019, 35(8): 155-172+191-192.
[16] Hautz, J., Michael, C.J. and Mayer, S.C. (2013) Ownership Identity and Concentration: A Study of Their Joint Impact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British Journal Management, 24, 102-126.
https://doi.org/10.1111/j.1467-8551.2011.00792.x
[17] Xu, F., Yang, M., Yang, X.L. and Li, Q.Y. (2020) Long Term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Heavily Pollut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9, 2251-2264.
https://doi.org/10.1002/bse.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