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义务教育背景下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2.1212808, PDF, HTML, XML, 下载: 326  浏览: 531 
作者: 王玉东: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关键词: 乡村教师义务教育Countryside Teachers Compulsory Education
摘要: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实施,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师资经费保障、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均有提升。但是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及整体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经济文化地域的差异性等相关问题。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相关政府文件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乡村一线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全面了解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而建立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pport and degree of attention to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Rural Teacher Support Plan (2015~2020) in 2015,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six departments issued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in 2020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vel, teacher fun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All aspects were impro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uch as: unbalanced supply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serious loss of rural teachers,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gion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stud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relevant government docu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go to the rural front line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and then establish a path system for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文章引用:王玉东. 乡村义务教育背景下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320-532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0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教师在义务教育背景下具有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和国家的持续奋斗目标。然而,教育的作用在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的关键时期日益凸显,在实现全面富裕的道路上,乡村义务教育的本土师资教育资源是基本的教育保障,其根本目的是建设一支稳定提升的、合理流动的优秀师资队伍。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目前,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基本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乡村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加速培养出一批作风优异,稳定性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尤为重要。

1.1.2.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前发展不均衡,东西部地区、山部地区交通尤为不便,诸多问题仍待解决,所以,目前乡村义务教育急需一支政治站位高,思想战略认识充实的师资队伍。乡村教师存在工资普遍偏低,生活水平有限,更新知识储备条件有限、人员流动过大等诸多难题。自2003年以来,我国多部门出台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如“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留住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持续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对乡村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1.1.3.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乡村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的教育均衡逐渐显现,东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的教育被多数人所忽略,地处边缘的学校经济发展水平必然不高,交通道路不畅通,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内涵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发展的局限性,教授课程任务繁重等问题,导致乡村义务教育在优质发展的问题上处处受阻,区域性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发展现状令人堪忧,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城乡义务教育中中小学教师这一薄弱群体,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建设。为优质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寻找适合其优质建设的路径迫在眉睫。

1.1.4. 乡村教育发展阶段不放弃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家庭困难学生较多,这些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帮助孩子梳理自信心,重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困难的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得到应有的教育,并合理利用时间加强补课,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1.2. 研究动机

1.2.1. 乡村教师发展对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教育财政投入,重点偏向于发达的地区,多数教师不愿到乡村任教,虽然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以此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升,教师的数量以及整体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提升,但是我们仍然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无法实现,保障城乡教育均衡的首要条件是需要拥有优秀的教师,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教育均衡将无从谈起,把乡村教师教育均衡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了及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与现实存在的矛盾,以此加快乡村义务教育建设。

1.2.2. 教育政策对于乡村教育振兴的重中之重

研究者深知乡村教育政策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乡村教师的质量亦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完善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必然是重中之重,通过对乡村教育改革政策做出研究,给出适应社会乡村发展的建议,以此加速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使乡村学生接受公平、均衡的教育。

2. 文献综述

2.1. 义务教育发展进程

2.1.1. 义务教育

1986年7月1日《义务教育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自2018年已修订了7次,形成2018修订版《义务教育法》,在教育法的第二点明确指出,我国明确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即所有中国国籍,适龄的青少年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面向教育改革的一项跨越式的进步。因此,也需要政府、社会、公民等相关人群在政策及财政上的大力支持。

2.1.2. 《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县域内义务教育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领导下,以县为单位制定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和政策实施方案,更准确、更直接的减少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差距,最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和质量化。以县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正确把握我国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和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现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

2.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实现城乡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优量转化的过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优质均衡的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即教育成果的公平。高质量的平衡就是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优质均衡,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学校和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和薄弱地区快速发展。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平衡,政府必须增加教育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共同发展。均衡质量强调教育质量和鲜明特色发展,强调高质量和内涵发展。

2.2. 乡村教育发展历程

2.2.1. 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经济发展建设

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经济为基础,城乡教育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在部分城市教育资源总投入一定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缩短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中心城区被配置了更多优质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教学环境比郊区农村更加优化,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集中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这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差距,导致农村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质量下降。

2.2.2. 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

义务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其整体水平仍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教育经费、学校教育条件、教师水平、教育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尤为突出 [1]。张飞霞(2021)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受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束缚、国家政策的影响、自身努力不足的限制。要完善“短板”,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全面平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中小学应共同努力。

2.2.3. 加速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农村是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特殊群体。教育自然是实现缩短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有力措施 [2]。张海彬(2021)认为要夯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要确保农村残疾适龄儿童完成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一个不落。加速推进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建设,保证教育经费充足高水平的循环发展,学校建设环境要优化推进。

2.3.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3.1. 影响乡村义务教育背景下优质均衡发展之因素

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集中为现代科学技术设施不完善、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偏低、投入教育经费欠缺、教育政策不完善具体落实不足、学校的制度不到位等,内部因素为教师政治思想站位低、自身教育水平偏低、对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相关因素 [3]。阮晓磊与袁芹(2021)认为,常怀感恩之心、阳光之心,同事之间相处融洽等因素有利于促进乡村教师专业知识增长 [4]。金志峰等人(2019)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指出,乡村义务教育的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底层,要完全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彻底满足偏远山区的孩子有学可上、就近上学的实际需求,创新农村教育学校的办学模式。

2.3.2. 校长领导力师资队伍建设匮乏问题突出

不同乡村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的问题局限性较大 [5],李卫霞(2020)研究表明:校长是学校的核心领导力,在对乡村学校的决断力方面有待提升,校长是通过上级领导部门选拔任命,对地区的教育政策不熟悉,实际教育管理经验不足,对上级调派的资源不能合理运用,从而使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6]。武芳(2020)等人指出: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于学校的规模较小,师资力量是其短板,教师流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城乡教育机制是教师不愿流动的主要原因,教师更喜欢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在压力较小的地区任教更能获得幸福感。

2.3.3.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办学差距,提升乡村学校和偏远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加强专业化教师的建设,推动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确保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乡村教师任务较为繁重,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乡村教育阶段教师的授课工作繁杂,任务较多。乡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及发展空间相对于发展较好的城市,处于劣势地位,生师比严重不足,现实中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新聘教师不想来,老教师面临退休状态,农村教师使用方言较为普遍,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极大的困难,地理环境水土不服,正常的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薄弱。

3.1.2.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

研究者自小在乡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悉知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可内部操作或花钱购买,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只有中专学历,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从而出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知识能力薄弱等问题。

3.1.3. 乡村教师流动性较大

在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教师难以留住的普遍现象,教师的工资、生活水平严重失衡,乡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大,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保障教育公平,但是由于在不平等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教育公平。新进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学生成绩差,遭受家长指责,长期以此,乡村教育质量日趋偏低。

3.2. 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欠缺

3.2.1. 财政经费拨款不足

目前,我国的乡村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为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县中小学进行经费统一管理,学校质量建设如校园环境、教室、厕所、电脑设备的财政投入不足以支撑学校建设,中央财政拨款的比重规模较小,县级财政压力较大,对于乡村学校建设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2.2. 政府财政经费使用制度不完善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经费由中央财政局发放给教育相关部门,政府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以学生的人数为基数,按生均人数进行分拨,但是由于规模较小的学校获得的经费较少,一些乡村学校甚至需要募捐维持正常运转,有些地区要建立“示范性中小学”,会加大政府投入,对于部分学校而言,学校缺乏经费监管机制及经费使用机制,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1.1. 教育政策应惠及乡村各个地区

目前,中央政府在政策上对乡村教育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和帮扶,也对城乡教育均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环境、不同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惠及每一个乡村学校,让每个院校都具有最优质的师资配置,应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健全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从根源上改善乡村教育发展现状,从思想上重视乡村教育,从问题上进行妥善处理,确保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4.1.2. 各个地区对于乡村教师引进效果不一而足

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级政府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进行配套改革及政策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即要引进整体业务水平较高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的师资力量,依靠政府桥梁加强院校合作,使本地区教育质量整体上升。

4.1.3. 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数量关乎教育发展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各个地区已实现普及,但是在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老龄化日趋严重,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均在降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为乡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很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4.2. 建议

4.2.1. 加强乡村教师基础队伍建设

以教师为本位,促进乡村教育质量优质发展,重点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和成长,政府应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开展有关人才交流会议,充分利用大学的师资条件,与高等院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协议与交流机制,优先考虑乡村地区、西部地区重点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发展的思想意识亦有不同,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在各自发展阶段对教师的需求。

4.2.2. 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多措并举不断吸引乡村老师以此满足学校的整体需求,维护教师队伍稳定,提升教师综合待遇,按时发放工资,教师的工资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留住教师不断在学校任教。保障学校基础建设经费投入,设立监管部门,把教育经费的作用最大化,监督教师工资发放政策,同时惠及到每一位教师。

4.2.3. 加速推进城乡差异性发展

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办学规模上缩小城乡差异,进一步完善教育均衡的统筹发展机制,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可持续发展;要站位高,站在教育平等的角度协调发展;要重点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办学条件,重点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力量薄弱的学校,使其缩小与城市学校差距。

4.2.4. 创新教师工作机制

乡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心环节,关系到城乡义务教育的质量与速度,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能力作风强的师资队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依法保障教师的平等权益和福利待遇,对乡村义务教育建设至关重要,要强化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责任制度与考核制度。

4.2.5.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总之,我们迫切希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适龄儿童近期入学;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和待遇保障;通过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飞霞.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基于财政公平视角[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5(2): 78-83.
[2] 张海彬. 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特色教研组的作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均衡发展[J]. 时代教育: 中旬, 2021(6): 0169-0170.
[3] 阮晓磊, 袁芹.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G省H县为例[J]. 大学: 研究与管理, 2021(6): 122-124.
[4] 金志峰, 庞丽娟, 杨小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现实问题与路径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5): 5-12.
[5] 李卫霞. 新时代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 2020, 9(3): 107-108.
[6] 武芳, 刘善槐. 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突破教师队伍建设难题?——基于大国型, 先发型, 文化同源型国家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2):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