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文化视角下五粮液企业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liangye’s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ver Culture
DOI: 10.12677/MM.2022.1212216, PDF, HTML, XML, 下载: 304  浏览: 49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肖兴政, 沈晨辉, 张永锋, 董亮: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关键词: 江河文化视角五粮液企业企业文化Perspective of River Culture Wuliangye Enterprise Corporate Culture
摘要: 长江文明的文化属性是五粮液文化建设的重要灵感来源与载体,深度挖掘五粮液的时代价值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条件、酿酒资源、酿酒之道、经济带的发展、丰富的人力资源奠定了五粮液企业的发展基石。五粮液企业应强化治理水平,展现企业之风、坚守工匠精神,优化产品体系、注重酿酒文化,提升品牌价值、进行营销转型,形成深度运营、牢牢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格局。
Abstract: River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ulture of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uliangye culture. To deeply tap the era value of Wuliangy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nique river culture and natural conditions, brewing resources, the way of br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belt and rich human resour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liangye’s corporate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Wuliangye’s corporate cultu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level, show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stick to the craftsmanship, optimize the product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the brewing culture, enhance the brand value, carry out marketing transformation, form a deep operation, firmly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form a more brilliant and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
文章引用:肖兴政, 沈晨辉, 张永锋, 董亮. 江河文化视角下五粮液企业文化的建构与发展[J]. 现代管理, 2022, 12(12): 1663-1668. https://doi.org/10.12677/MM.2022.1212216

1. 引言

五粮液是世界最古老、最具神秘特色的食品制造产业之一。可以追诉到宋代的“姚子雪曲”酒,明洪武元年(1368年),宜宾人陈氏酿造出“杂粮液”,晚清举人杨惠泉改“杂粮液”为“五粮液”。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西南腹地的四川省宜宾市北面的岷江之滨,是一家以酒业为核心,涉及多领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其前身是50年代初由8间糟房组建的五粮液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80年代后五粮液集团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有计划的实施了“质量效益型”“质量规模效益型”“质量规模效益多元化”三步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酒业大王”的地位。1998年改制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提出第一次创业,一个以白酒酿造为主业,塑胶加工、模具制造、印务、药业、果酒、电子器材、运输、外贸等多元发展的跨行业企业集团迅速壮大,五粮液集团取得第一次创业的圆满成功。2013年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困难的一年,五粮液集团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与中铁二局共同推出“中低价位”白酒产品,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17年,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李曙光提出“二次创业”和“五粮液品牌价值回归”的口号,秉承传统工艺、传统作风、传统技能,开启全方位的深度变革,最终营业额实现大幅增长。2019年,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曾从钦带领白酒产业升级变革,进行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将宜宾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1]。

2. 影响五粮液企业价值因素

2.1. 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条件

众所周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美酒”,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五粮液。长江上游的宜宾是五粮液的产地,其整体地形、自然概貌、气候条件等形成酿造中国名酒五粮液独有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如今的五粮佳酿。首先,长江中上游的宜宾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宜宾位于云贵川交界、横断山脉边缘,市境最高点为海拔2008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最低点为海拔236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在宜宾地势阶梯交界地带落差大,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次,长江中上游的宜宾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地下河溪纵横相通的宜宾,境内共有大小河溪6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82条,是地球同纬度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1]。最后,长江中上游的宜宾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具有适应微生物共存的独有的微生物圈。宜宾属亚热带到暖湿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8℃~19℃,日照时间少,雨热同季,具有温暖湿润、阴天多的区域自然环境特色 [1]。宜宾长年封闭和湿润气候适于微生物繁衍,特别适宜各类酿酒微生物群落的生长,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条件是五粮液企业成功的基石。

2.2. 长江两岸优质的酿酒资源

“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因长江支流岷江和金沙江在宜宾城区汇合后东流大海,宜宾孕育了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顶级白酒产业。长江两岸优质的酿酒资源造就了五粮液的品质,宜宾的水、粮、土、微生物为五粮液提供物质资源。第一,水为酒之神。五粮液酿造之水取自于宜宾城区岷江中心河道90米深处的地下古河道水,水质优良、杂质少、富含对人体有益的20多种微量元素 [1]。俗话说“好水酿好酒”,长江为中国名酒五粮液提供了“血液”;第二,粮为酒之精。酿制五粮液的五种杂粮并非产自何地都可用,必须长于川南宜宾之地。这里适合种植玉米、小麦、大米、糯米、高粱等农作物,正是适合酿酒所需要的珍贵原材料;第三,土为酒之气。宜宾的土壤资源丰富,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土、黄色石灰土、黄棕壤等六大优质土壤,对于五粮液酒所需的粮食作物的生长有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其中一种特殊的弱酸性黄粘壤,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镍、钴这两种矿物质在宜宾以外的酿酒地区很少见,是五粮液酿酒生产筑窑和喷窑的专用泥;在紫色土这种土地上生长的糯红高粱含有较高的有益酒质的支链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能使酒富有独特的优雅香味,是五粮液的专用粮之一。

2.3. 长江文明诞生的酿酒之道

长江文明不仅孕育了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还诞生了悠久且深厚的酿酒历史和酿酒之道。从广汉“三星堆”的考古结果来看,出土有3000至3500年前的大量陶酒器,从酿造、贮藏到饮用的酒器应有尽有,有力说明在当时的川西地区就有了相当高的酿酒水平。五粮液的产生离不开宋代宜宾姚氏改良了传统的酿造技艺,使用五种粮食酿造出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的雏形。明代陈氏接手姚氏槽坊,在“姚子雪曲”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配方,终于酿出质量上乘的大曲酒。由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最初由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制而成,得到当时文人墨客的一致认同。

解放后,五粮液在各家槽坊的配方基础上对五种粮食进行调整形成五粮液的配比,即高粱24%,大米28%,糯米7%,荞子31%,玉米10% [1]。由于荞子放多酒尾苦涩,玉米放多酒性带燥,后来在宜宾名医的帮助下,根据医药配方原理增减配料,结合时机以及药理定量加以改进,为解决酒中微苦的问题,五粮液正式将配方中的荞麦换成小麦。又经过不断地改进,五粮液最后将配方固定为: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1]。五粮液的这五种配方经过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五种原料的科学配比,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酿制口感极好的五粮液,用智慧和双手不断实践探索、改良创新,不断总结出酿制五粮液的工艺方法,正是长江文明诞生的酿酒之道代代传承,才有了如今的五粮液。

2.4. 长江流域奠定的经济基础

自古以来,位于长江流域的宜宾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长江流域各城市的发展为五粮液企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彻底置于治下,为了恢复、提振四川经济,清政府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宜宾的商业逐渐繁荣,成为西南地区物资集散中心,沿江一带皆为码头货栈,马帮、船帮络绎不绝,来自八方的物资被运至此处,又从这里辗转至全国乃至缅甸和印度,宜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抗战时期,我国中东部重要工厂迁至长江流域复工投产,如中元纸厂、天原电化厂等,也有力的促进了长江流域等城市的现代工业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流域的宜宾因地势和资源优势而成为四川省“三线建设”重要地区,国家“三线建设”助推了宜宾城区工业企业的发展。“三线建设”军工企业内迁到宜宾,改变了宜宾工业薄弱的状况,促进了宜宾经济的发展,为宜宾现代化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宜宾五粮液的发展得到国家商业部、工业部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代表之一。

2.5. 长江两岸孕育的人力资源

长江流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也个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孕育了科学、教育、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动了五粮液企业的稳固前行。首先,长江流域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五粮液企业技术的进步 [2]。从“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开始,移民把华南地区的酿酒手法陆续带入四川。南北酿酒技术的交流融合激活了处于停滞状态的宜宾酿酒业。酿酒工艺在技术交流融合中得到提升,酿出的白酒也因此声名远扬。其次,长江流域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五粮液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宜宾逐步引入中国知名学府,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不仅为城市引来了优质人才,还刺激了五粮液企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五粮液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江河的流域性潜移默化的带动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使得宜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五粮液企业管理经验的升级。五粮液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长江流域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五粮液企业的组建一支强劲有力的团队,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五粮液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3. 江河文化背景下五粮液企业当代价值探索

3.1.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五粮液集团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五粮液集团应崇尚绿色低碳理念,遵循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 [3]。首先,五粮液全体员工应时刻牢记“生态环保,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文明思想,结合五粮液的实际,践行“山水林土江微”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行生态环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其次,五粮液集团应加强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制定节能减排的策略、加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五粮液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升级改造,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最后,五粮液集团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白酒生态酿造对于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空气、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地域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和极其严格的要求。五粮液人要积极践行“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保护生态”的信念,才能使五粮液集团奠定辉煌的根基。

3.2. 珍惜酿酒资源,强化治理水平

五粮液独特的口感,来源于长江流域的优良水质、产出的有机原材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经历千百年形成的微生物群落。因此,五粮液集团从自然中获取,也自然要回馈自然。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保护好岷江独特的水文、土壤、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等资源,就是保护好五粮液可持续发展的明天。首先,五粮液集团要自觉承担起保护岷江流域的责任 [4]。第一,作为长江流域上游的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应积极带动产业链绿色发展;第二,建立岷江水资源保护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三江流域特别是岷江的建设;第三,对受损的地区进行绿化修复,并规划五粮液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和禁建区,保护岷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其次,五粮液企业应按照污染防治规范和绿色生产的要求,积极开展污染整治、能源调整、环境保护等项目活动。第一,五粮液企业应统筹组织开展污染整治,因地制宜对产区内的污水集中处理;第二,实施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推行清洁燃料的使用;第三,对于污泥、窖泥尾料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五粮液企业文化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3.3. 坚守工匠精神,注重酿酒文化

在江河文化的熏陶下,五粮液人形成了独特的五粮液精神:“开拓创新、奋进拼搏”的工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五粮液人凭借五粮液精神不断传承发扬五粮液酿造工艺 [5]。对于酿酒行业来说,产品的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从邓子均改进“陈氏秘方”到范玉平发明“勾兑双绝”,再到刘沛龙首创“低度酒”,正是五粮液人不断创新产品成就了五粮液企业如今的辉煌。未来,五粮液应当继续秉承匠心,坚持优化产品体系,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助力五粮液集团迈向新征程。首先,五粮液企业应抓好工匠队伍建设。第一,企业要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程,不断细化、深化培养工匠精神,全方位构建培训、竞赛、晋级、奖励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第二,企业要广泛搭建劳模工作室、技能创新工作室等平台,要充分发挥师徒“传、帮、带”的优势,保证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接力延续,始终要坚持生产一流的产品,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其次,五粮液集团应注重江河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酿酒文化,从而提升五粮液品牌价值。五粮液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应多与中国江河文化结合以提升品牌价值 [5]。如五粮液集团可将酒文化与江河文化结合,一是将五粮液的“烈、甘、清、辣、甜、香、醇”融入中国江河文化,体现五粮液的东方审美特质;二是表达对江河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儒家思想的尊崇和敬仰,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五粮液可以开展一系列彰显品牌文化力的活动,以江河文化为驱动力树立品牌,让市场为之沸腾。如,可以成立“五粮液宣讲团”,使之陆续走进各个子公司、车间、单位、经销商、供应商、核心消费人群等,结合五粮液的发展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和五粮液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和实际,把“五粮液酒文化与江河文化”深入浅出的讲述给观众,以此树立五粮液品牌。

3.4. 振兴传统产业,共建“一带一路”

在过去,宜宾“陆路崎岖、水路畅通”,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之间的沟通为五粮液企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江河文化促进了五粮液企业的产业交流。五粮液集团不仅要振兴传统产业,强化国内影响力,更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以各大平台为载体讲好“五粮液”、“中国白酒”、“中国酒文化”的故事,探索布局国外市场的新路径,持之以恒的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五粮液加速“走出去”。首先,五粮液集团应与各省市区文化旅游部门签约合作协议,各方共同打造传统文化名片,并对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6]。如与各省市文化旅游景点、博物馆等开展品牌活动,让消费者对“五粮液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不再觉得“五粮液离我很远”,反而感到“五粮液与我很近”。其次,当今的消费市场和行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五粮液的市场环境正在面临新趋势和新群体,五粮液企业应在“变”中看到危机,通过分析变化,做到“准确识变”,从而“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在今后的市场营销方面可深入践行“六合营销法”,具体而言是指资源整合、数字融合、江河文化相合、品牌聚合、管服结合、创意联合六个方面。满足消费者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提升五粮液品牌形象。最后,五粮液集团应紧抓“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等历史机遇,借助在宜宾的外国留学生,走进其他国家开展高端品鉴会活动,向世界递交中国白酒名片;积极赞助对外文化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等进行洽谈、投资,传播中国白酒文化和品牌。让独具魅力的五粮液企业文化走向和影响世界,真正实现“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

3.5. 培养一流人才,传承江河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江河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长江流域的宜宾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酿酒业,离不开五粮液人的贡献。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五粮液企业更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引导,不断创新发展格局,打造多彩育人的江河文化大环境,增强五粮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首先,五粮液集团应坚持“科技兴企”的战略,依托企业内外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培养推进江河文化发展的专业、复合型重要人才,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平台开发与人才发展协同推进,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其次,企业人才是传承江河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江河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不竭动力。五粮液集团应坚持“人才兴企”的战略,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传承工艺之“形”,研究工艺之“道”,在“十四五”期间培养高级技师人才,打造五粮液人才体系和梯队,做到人尽其才,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最后,五粮液企业应在培养后备干部的过程中注入江河文化的精髓,增强管理层对江河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一流的管理人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江河文化。五粮液集团应增加在干部培训方面的投入,如开设《集团管理体系》等课程,鼓励年轻中高层干部转变思维,在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传承江河文化,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五粮液企业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按照“中国酒业标杆、国际一流园区、绿色生态发展格局、江河文化传承圣地”的标准,加速建设中国酒业发展示范区。当下,在江河文化视角下五粮液企业应秉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宗旨,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早日实现“零碳酒企”;要珍惜酿酒资源,强化治理水平,加快创建绿色、创新、领先的世界一流企业;要传承工匠精神,注重酿酒文化,讲好中国白酒故事,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五粮液;要振兴传统产业,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中国白酒和文化“走出去”,推动白酒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培养一流人才,传承江河文化,早日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为五粮液企业增添新鲜血脉。

基金项目

五粮液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CXY2021R004)江河文化对五粮液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邓雪燕. 宜宾地区酒类工业遗产之保护利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7456/d.cnki.gyndu.2020.000373
[2] 周子荑. 五粮液换帅 如何追赶茅台引关注[J]. 中国食品工业, 2022(4): 71-73.
[3] 李文. 五粮液集团: 争创“零碳酒企”, 绘就生态蓝图[J]. 环境教育, 2021(4): 36-39.
[4] 邢国忠. 从信仰视域解读中国企业文化责任——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4): 150-153.
[5] 见微. 五粮液: 从紫禁城到宜宾“匠心可鉴” [J]. 中国酒, 2021(11): 73.
[6] 筱鹂. 五粮液集团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签约[J]. 酿酒科技, 2021(12): 137.
[7] 念海仙. 中国五粮液1~8代酒内包装图像造型演变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21(21):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