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by Undergraduates
DOI: 10.12677/AE.2022.1212885, PDF, HTML, XML, 下载: 192  浏览: 1,407 
作者: 司 剑: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太原
关键词: 高校本科生评教质性研究College Undergraduate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摘要: 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目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如火如荼。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成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尝试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学生评教问题,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评教的八个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收获三个直接影响因素和专业能力、以人为本、师生互动、教学投入、师德水平五个间接影响因素,同时得出针对高校管理层提出了改进学生评教效果与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即创新评教方式,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公开评教结果。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expanding the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full sw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evalu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s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student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eacher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student evaluation, and finds that eight factors affect student evaluation, in-cluding three direct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put, learning gain, and five indirect influencing fact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people-oriente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eaching input, and teacher moral level,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y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student evaluation are proposed, that is,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ublic evaluation results.
文章引用:司剑. 关于高校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821-582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85

1. 引言

自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界一个热门议题,就是因为教育教学评价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教,其中,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部分。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截至目前,这项评价方式已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教师根据学生评教获得的大量反馈信息帮助自己了解在教学组织活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基本上能够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综合学生评教的问题以及质性研究适用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笔者试图将两者结合,尝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法探讨现行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改进对策和建议。

学生评教制度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近百年的高校学生评教的历史中,西方国家几乎所有教学和研究型大学都建立的了学生评价教学的制度,评价的信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美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评价最活跃最突出的一面,他们的评价方式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填写“教学评价效果表”或“教师评定方案表”,表中的内容包括了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 [1]。我国高等教育界最早的也是比较正规的学生评教活动开始于1984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当时,北师大在进行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统计时,进行了简单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让学生写下对该门课程教师的印象。也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陆续有大学进行学生评教实践工作之后,原国家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教育评价的专题会议和研讨,随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高等学校学生评教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学生评教纳入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环节 [2]。目前,与学生评教相关的研究论文的比例越来越大。

学生评教是笔者最初的研究兴趣,带着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对学生评教的研究文献做了回顾,并结合实践中的访谈,基本访谈内容包括他们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学生评教结果的知情度 [3]。确定了本研究具体的研究问题:学生评教到底评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学生评教实施以来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学生评教毫无意义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改变目前的现状?怎样才能保障评教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自身因素的关系如何体现?这些问题构成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通过访谈和观察,获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身学习投入和收获的衡量,同时获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识和总结,来综合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总结出使学生评教发挥有效作用的切入点及保障学生评教效果和质量的途径,并通过影响学生评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理论模型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编码介绍

本研究所采用的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第一,开放性编码紧紧依附于原始资料,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句或者逐个事件的分析,接着将相似的概念归类到一起,提炼出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本研究在进行开放性编码时采用逐句编码的方式。开放性编码要求研究者事先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能受主观观念的影响 [4]。第二,主轴编码就是重新排列在开放性编码中那些毫无规律的概念和范畴,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轻而易举的从范畴之间发现联系,会给研究者带来很多便利 [5]。第三,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炼和归纳,发现能够足够统领所有概念和范畴的核心范畴,并梳理出各个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作为建构理论的基础 [6]。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要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只有理论饱和才能够转入理论构建阶段。

2.2. 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以教育学基础课程为例,在自愿的基础上,选取30位学生,受访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普通学生和班级干部都有涉及,共30名。为了保护所有受访对象的私密,在以下成文时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用字母B、F、(无先后顺序)替代之。

2.3. 编制访谈提纲

编制高校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的访谈性提纲,现就总结出8个问题,对提出的8个问题编制成如下表1

Table 1. Interview outlin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ndergraduate evaluation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s

表1. 高校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的访谈提纲

2.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因为研究对象(学生、教师)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仅仅通过发放问卷或者从网上完成评价量表的方式并不能获取他们对教学评价的真实看法和感受。所以必须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仔细、认真地聆听他们的倾诉。而质性研究刚好从这个角度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证明了这种研究方法用在学生评教的问题上是可行的。

首先是深度访谈的方法。任何方式的访谈都需要访谈者事先拟定访谈提纲,但是深度访谈要求在真实访谈过程中根据受访者的自身情况而适当调整访谈问题。它的优点在于被访对象的观点不会受到“感染”,适用于了解复杂、深刻的问题。本研究用到的非随机抽样方法是:目的性抽样。目的性抽样的对象是那些能为访谈者提供最充足且最有用的信息量的研究对象。因为目的性抽样的数量不多,所以在深度访谈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异质性抽样即差异性抽样以涵盖不同类型的受访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覆盖、反映所研究对象的差异。

2.5. 对本研究的思考

首先是信度问题。质性研究是将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研究者个人拥有其自身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即使是就同一个问题对同一类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也有可能有所不同,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7]。因此,本文通过验证的方式保证信度问题,即将整理收集的资料和编码结果及时回馈受访者,询问是否认同并听取其建议。

其次是效度问题。面对质性研究的效度问题,首先,受访者在原始资料所陈述的感情与经验,研究者能谨慎地将资料的脉络、意图、意义、行动转换成文字数据,或抽取受访者陈述的精华部分,作为支持本研究提出论点的左证 [8]。在分析质性资料时必须运用探索、发现与归纳的逻辑程序,设法从研究发现中找出共同的型态,进而建构与诠释理论。最后,研究者以文献分析的形式来提升结果的可信性与解释效度。同时,在访谈过程中,使用录音辅助,并及时在笔记上做记录,更增加数据的真实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将3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后先进行开放式编码,共形成了80个有意义的开放式编码和一系列的范畴和概念化。

3.1. 二级编码研究结果

将开放式编码所形成的概念化和范畴再进行归纳总结,得到了8个主轴式编码。

1) 专业能力:“课堂上学生应该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思想上,理念上的,不应该是和原来一样的”。

2) 学习收获:“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的不断的进行交流,让我们讨论,这样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也慢慢的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3) 学习投入:“我们在课下要一起找资料,讨论,所以有时候一整天都在图书馆或者知网上找文献,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更好的讲白己的PPT”。

4) 教学投入:“老师讲课会以问题的形式开始,这样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然后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

5) 学习动机;“如果课堂上老师能够活跃起来,并且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也参与讲课的过程中去,我想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

6) 师德水平:“学生有提建议的,我会及时改进并且心里是感激他们的”“我认为,如果大学老师能够凭着白己的良心去备课上课,没有上不好的课,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7) 以人为本:“课堂上学生应该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思想上,理念上的,不应该是和原来一样的”。

8) 师生关系:“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的交流都比较多,他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一直在下边转悠,随时问我们的想法”“我会偶尔给老师发封邮件,问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是请假,老师回复的也很及时”对评教影响因素进行编码分析,见表2

Table 2. Frequency and level analysis of secondary coding

表2. 二级编码的频率次数和等级分析

3.2. 三级编码

对评教影响因素的二级编码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将高度相关的二级编码进行总结性分析。将相关度比较高的二级编码进行合并,总结出两个比较核心的词汇分别为:直接影响因素: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学习动机。间接影响因素:专业能力,教学投入,师德水平,以人为本,师生关系。

3.3. 信度分析

用开放式编码提取80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条目,并对其进行归类编码和总结分析,最终将其归类为8个主轴编码,然后提交了5个课题评定者条目进行综合评定,考察每一个课题研究者和每个评定者的评教一致性符合程度,得出每个评分者的评教一致性程度系数。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的主轴编码分析评分者的一致性系数,见表3

Table 3. The main axis coding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zes the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of the rater

表3. 评教影响因素的主轴编码分析评分者的一致性系数

4. 研究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高校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中既有直接影响因素,也有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分为:学习收获,学习动机,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因素包括专业能力,教学投入,师德水平,以人为本,师生关系。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教师五维度和学生三因素可以作为八个指标为高校管理层设置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和问卷时提供参考,以便更加全面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研究总结发现,学生对自己自身的学习情况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4.1.1. 学生如何评价教师教学

经过上述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本科生评教影响因素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属于学生层面的影响,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以递进的方式呈现。首先,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投入和收获的前提条件,动机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和启发;其次,学习投入是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学习行为,投入是介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收获的中间变量;最后,学习动机和投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收获和感受,因此学习收获直接影响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说,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能够客观直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学者阿丝汀在投入研究结论中表明,学习投入与收获有直接的关系;乔治·库恩也认为,学习投入被证明对学习收获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说学习投入是对于教学的过程性研究,那么,学习收获则是对其教学的结果性评价 [9]。在综合反映校教学质量方面,两者缺一不可,既有关联,又不能相互替代。皮特·尤厄尔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利用以及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所取得的各种可以测量学习结果,包括知识收获、能力收获和价值观收获。

本文研究的学习投入是在学生学习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学习行为,投入是介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收获的中间变量。教师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个人阅读量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作业,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也因此反应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善于引导学生,将学生的内部驱动力激活,变为活动状态,使其投入学习中去。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表示,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者,即渴求成功之人和避免失败之人。因为相当多数量的大学生属于渴望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使学生到达成功 [10]。

4.1.2. 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学习

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众说纷纭,比如,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还有的说法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设计能力、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 [11]。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教师教学投入,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的总和。时间、精力和情感,构成了教师教学投入的三大要素。“比如有的时候八点半下课,我可能九点半才能走,因为不断有学生过来找我问问题”、“我现在是第五年带这门课程了,第一年自己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当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也都很有热情,我们彼此感情也很好,后来听学生讲那一年收获特别多”一般说来,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其教学质量呈正相关,如果教师在时间、精力和情感上对教学的投入越充分,相应地,教学质量就越高 [12]。如果教师用在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忽略教学,教学质量是不被学生所认可的。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性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因人而异,因人施教 [1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4.2. 提高本科生评教效果的对策

首先,创新评教方式,“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根据卡尔·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应该由学生本人自己评价,因为学生最了解也最清楚自身是否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自身是否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否把之前不清楚的方面弄清楚了。这种渗透性的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发生变化 [14]。因此,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满意与否具有不可争议的话语权,并直接通过评教的形式反映出来。管理者要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质量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特征、机和自我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关注学生收获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在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时应适时转换观念,更多的从学生的“学”出发,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收益来评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增加定性激励评价。实施定性评价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管理者需要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再创新,可以设置定性激励评价。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一样,想方设法激励教师,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15]。在教师开课之前发放问卷或者开座谈会收集整理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多给予教师肯定性和表扬性的描述,比如该教师所教课程可以激发我的学习动机,学习该门课程会对我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教师能够帮助我完成我的课外作业等等,通过收集学生对教师的鼓励教学反馈可以使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同时让他们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产生期待感。在评教结束后,让学生对教师前半学期的教学情况再次进行定性激励评价,首先肯定该教师的进步,然后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要给予教师下半学期的教学期望。这种鼓励式的定性评语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在关注自己的教学,学生对自己的教学非常感兴趣,通过激励式的评价可以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

最后,公开评教结果。笔者从深度访谈中了解到,某师范高校的多数学生提到“我们每个学期末会在网上给老师打分评价,只有评价了以后才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至于结果怎么样又是怎么处理的,我们都不知道”。目前,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例行公事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学生评教的结果,被管理人员张贴在教务处办公室而非教学楼或学校公告栏等公共场合,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自己可以看到,学生在评教结束以后对其评价的结果不得而知。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要大胆公开学生评教的结果,包括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管理者可以在定性激励评价中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回答,整理后如实的反映学生提出的建议。例如,学了该门课程以后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这些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几个事例。这些评价都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选课决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只有让评教的信息公开才能让结果真正有意义。

5.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研究的主题是高校学生评教,解决的是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问题。虽然本研究的模型图给予高校管理者一些评价的指标参考,但是指标仅仅包含了学生和教师层面的内容,没有从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如果将管理层反映的问题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形成综合模型图,是后续研究中更具有挑战性的选题。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表达深切的感谢!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我的老师从论文选题,框架的拟定,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的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都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感谢对我悉心指导的老师对我提供了思想上的启发和指导,感恩之余,诚恳的要求各位加以批评和指导,使我及时的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陈德良. 学生评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 刘志华. 公约式评教理论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 杨启亮. 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 教育研究, 2012(7): 98-103.
[4] 孙晓娥. 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3): 101-106.
[5] 贾旭东.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0.
[6] 郭辉. 基于高校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学生权力保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7] 陈韬, 周菁, 等.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4): 111-112.
[8] 马如乔. 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9] 陈向明.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1): 3-5.
[10] 李宇辉, 王英利. 扎根理论视域下领导评价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J]. 高教论坛, 2012(9): 46-47.
[11] 周继良. 核心与附加指标的统一: 加拿大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精髓——以曼尼托巴大学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3(5): 28-33.
[12] 孟凡.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3] 孙沛华. 基于扎根理论的信息化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9): 47-51.
[14] 饶亦楠. 基于扎根理论的本科教学质量现状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5] 薛晶心. 扎根理论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1(6):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