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安桥头村为例
Language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Anqiaotou Villa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3.114198, PDF, HTML, XML, 下载: 160  浏览: 54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倪 婷, 沈妍斐, 张雨柠, 张潇月, 吴楚嫣, 陈诗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浙江 绍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优化策略语言发展Rural Revitaliz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Language Development
摘要: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一,而语言的发展具有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语言的现状是当代乡村发展程度的真实写照,要使乡村得以发展,发展乡村语言亟不可待。绍兴市安桥头村作为乡村振兴实验村庄之一,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良好人文发展。本研究团队将从乡村语言规范化程度、乡村语言文化产业以及乡村语言资源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提出优化策略,使语言发展作为坚实的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hemes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is the basi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erms of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valu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use in rural areas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ural areas. To make rural areas develop,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language. As one of the experimental villag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qiaotou Village of Shaoxing City has certa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This study carries out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language resources in this village, and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o make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solid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倪婷, 沈妍斐, 张雨柠, 张潇月, 吴楚嫣, 陈诗云. 语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安桥头村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478-148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198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5年以来,党和国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毫不懈怠,努力前进。绍兴市安桥头村作为乡村振兴实验村庄之一,是一个发展中的文旅性质待振兴村庄,也普遍代表了绍兴市待振兴乡村。在新的历史阶段,怎样发现语言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意见,通过语言发展助力安桥头村全面振兴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2. 乡村语言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乡村语言的经济价值

语言对于乡村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剖析前人研究,可将语言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流成本、提高劳动收入、提高就业率 [1] 三个方面。宏观层面而言,本国现代化工业发展飞速,也预示着乡村农业的科技化高水平发展。因此,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沟通成本,例如使用全国推广的普通话,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分配率,让乡村民众摆脱文盲的标签,打破各地区语言交流的障碍,稳促乡村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微观层面而言,语言能力作为特殊存在的人力资本,影响着广大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许多乡村人口想方设法要摆脱的贫困标签,实现中等收入,就需要投身于人才市场,寻找就业的突破口。而语言作为的交流工具会潜移默化的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劳动力流失,合理利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使个人收入增加,社会贫困人口减少。所以,从语言的经济价值来看,发展乡村语言建设,推进乡村语言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乡村贫困、收入渠道单一、物质匮乏等问题。

2.2. 乡村语言的文化价值

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乡村语言的发展打破了文化交流的次元壁。首先,当地村民普遍具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片土地上遗留的传统历史文化需要被守护也需要被看见。提高乡村语言发展的水平无异于唤醒村民们沉睡的文化血脉,让其争做文化的传承人,保护好当地文化。换言之,乡村语言的发展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高了效率。其次,文化的发展需要以语言为依托,文化要面向世界必须要语言为其铺路。故而,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语言的建设,做好乡村语言的建设工作,排除乡村地区的语言障碍,才能彰显文化价值,提升文化自信。所以,从语言的文化价值来看,提高乡村地区的语言能力,打造良好的语言文化形象,能够解决村民精神匮乏的问题,引领村民建立文化自信,使当地文化不至于湮灭。

2.3. 乡村语言的社会价值

乡村语言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价值。其一,从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而言,乡村语言的建设有助于村民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村民之间文明沟通交流的良好风气和塑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其二,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语言和谐能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环境 [2] 。言下之意,语言将全社会成员连接在了一起。乡村虽然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上与城市相去甚远,但是在语言上和城市连结起来的可能性最高。语言水平的提升可以让乡村意识到其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保留原真特色的基础上,优化乡村语言发展,增强民众凝聚力。所以,从语言的社会价值来看,只有挖掘乡村语言优势,塑造良好语言氛围,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进而实现社会团结。

3. 乡村语言发展的现状

本研究团队采用选取个案研究方式。经过调查和筛选,我们了解到绍兴市安桥头村是绍兴市乡村振兴实验村庄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语言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安桥头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西部,是世界闻名的鲁迅先生外婆家,村内的朝北台门,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属于古村落的缩影之一。

3.1. 语言规范化程度

语言可以发展,源自语言与教育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信息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人和互联网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人的能力和机会的密切关系 [3] 。语言不仅要传达外在事物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传达人类自身的信息,一种可构造性的类性存在的信息。而发展语言对安桥头村当地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中,规范当地语言使用,有着处高临深的作用。

研究团队在对安桥头村进行调研后发现,当地村民交流以地方方言为主。村民表示,能够听懂部分普通话,但对使用普通话有一定抗拒,认为用当地方言交流更便利。在排查过该村各家各户后,老年人中不会说普通话的比率较高。安桥头村本身为旅游景点,游客若是与当地村民交流,可能会发生沟通障碍的情况。

在当地语言规范化的问题中,一方面,对于未与当今普通话接轨,仍然处于当地方言交流的安桥头村村民来说,他们对当地语言发展的认知和理解有限,对语言资源、语言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语言规范化程度仍不够高。村民们表示,大家不觉得习以为常的传统风俗习惯、交流互动方式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更谈不上将其上升到产业发展的角度。因此,民族文化向文化产业转化发展的可能性极大受限。另一方面,受限于村民对外传递信息的能力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民族文化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缺少了必要的媒介。语言因素导致信息传递能力弱,语言发展价值体现未发挥出应有之义。

综合调查结果得出,安桥头村的语言规范化程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安桥头村村民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认同度很高。第二,安桥头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学校教育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三,本民族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该地区已受到局限,对当地村民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事业产生不利影响。

3.2. 语言文化产业

安桥头村中有一家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的书店“大众书局北新书站”,整体设计以鲁迅的生平重要事迹为出发点,融合绍兴地方特色元素,入口处铺着一块地毯(见图1),上面写着鲁迅的经典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门左手边偌大的书柜上,陈列的全是鲁迅文学作品和与鲁迅相关的书籍(见图2)。这一“站”,既是大众书局与鲁迅的北新书屋跨越百年踏尘而来的交汇站点,也是供广大来访者在鲁迅外婆家旅途中休憩的文化驿站。因此书店一楼设有咖啡吧,以供游客享用。众所周知,安桥头朝北台门是鲁迅外婆家故居,目前完成了由普通陈列馆向融入数字化应用的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的完美蜕变,一共分为民风旧俗、童年游戏、水乡社戏等七个篇章,书信手稿、大灶、旧时香炉、桌椅等百余件具有年代感的物件在馆中述说着历年来的发展变迁。由此可见,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具有观赏性功能和购买性功能,却没有很好体现语言功能性和文化传承性。“鲁迅外婆家”文创产品寥寥无几,周边景区较少,只有“鲁迅故里、鲁镇”两大王牌景区“鲁迅外婆家”接轨串联,说明当地的语言文化产业稀缺,文旅结合不紧密,优质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Figure 1. Entrance carpet

图1. 入门地毯

Figure 2. Bookcase

图2. 书柜

3.3. 语言资源

安桥头村因作为鲁迅外婆家而闻名,在自身的语言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语言资源涉及语言本体、语言文化和语言生活三类 [4] 。语言本体是指语言本身,就是乡村本地方言。通过对安桥头村的调研发现,该村庄在发展当地方言方面有所欠缺。在已建设的动态语言景观和虚拟语言景观上,都未曾体现出当地方言的特色,对景观的介绍主要使用汉语和外语。这一现象,不利于当地方言的传播,甚至会使当地特色方言逐渐走向没落。语言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独特的村史、名人故事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安桥头村的语言资源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化方面,下面将对语言文化资源现状做重点阐述。

3.3.1. 村史文化资源

每个村庄的村史都是独一无二的,安桥头村建立了自己的村史馆(见图3),其村史内容主要包括村情概况、村史变迁、鲁迅外婆家、民情风俗等。村史馆的建立,可以让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更好地了解本村历史,达到村史文化传播的目的。鲁迅外婆家这一特色是安桥头村的重要文化资源。根据这一特色该村庄利用幕布,电子显示屏,动画展板等动静结合的形式,生动全面的向游客展示鲁迅儿时在外婆家的生活状态,以此更加深刻的了解安桥头村的特色所在。该村史馆,在对村史介绍方面,内容较为完整多样,但是在语言使用方面有些缺失。调研发现,在对村史的描述中,只使用了汉语一种语言,并没有外语翻译或体现方言特色,没有构建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公共语言服务体系并不完善。这对外国游客了解村庄文化造成了不便,不利于吸引外来游客。

Figure 3. The history of Anqiaotou Village

图3. 安桥头村史

3.3.2. 文学资源

除了独特的村史,安桥头村最出名的是他的名人故事。众所周知,该村庄是鲁迅的外婆家,这一特性也成为了安桥头村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化。该村利用这一特色,建立了以鲁迅文学作品为主题的图书馆,名为“大众书局”(见图4)。该书局很好地利用了文学作品这一语言文化资源,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达到了传播的效果。根据调研可知,图书馆的书籍以鲁迅的文学作品为主,其他类文学作品为辅。为方便当地村民及游客的游览和借阅,图书馆内使用电子借书机器,简单便利;同时提供了阅读的座位,为满足游客需要还在图书馆内开设了咖啡店。图书馆、咖啡店等作为语言文化的衍生品,是为了适应当地文学资源而发展出来的。图书馆的建立,很好地利用了文学作品这一语言文化资源,具有提高当地村民文化素质,加强乡村道德文明建设的作用。该图书馆在传承文学文化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村村民文化程度不高,过于高档的图书馆与当地村民真正需求不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Figure 4. Dazhong bookstore

图4. 大众书局

3.3.3. 民情风俗资源

语言文化包括其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戏曲、地方文化、民俗仪式等 [4] 。安桥头村的祝福广场,由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得名,在该作品中提到了不少绍兴的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祝福祭祀礼。“祝福”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祝福祭祀礼”入选浙江省重点安排的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活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安桥头村带去了特有的风俗文化,该村庄对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了发展传播,举办了首届“鲁迅外婆家”祝福文化节。文化节的举办,传承了当地的民

Figure 5. The theatrical performance in the water town

图5. 水乡社戏

俗文化,并且能够有效地扩大村庄的影响力,用文化吸引更多外来游客的目光。除此之外,水乡社戏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安桥头村举办了2022年第一届水乡社戏(见图5),吸引了许多游客及文化爱好者的到来,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该村庄在舞台周边,建设了不同的语言景观,用以向村民游客介绍社戏,积极传播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振兴乡村文明。虽然安桥头村举办了不同的文化活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介绍还存在不足,缺少详细介绍文化内容的实体景观,村民和游客无法更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4. 语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4.1. 促使语言规范化发展

乡村振兴事业目标长远,任务艰巨,其必须落脚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长效发展。语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 [5] ,通过提高贫困人口语言应用能力,帮助该村在实现语言景观发展的前提上,实现语言文化与经济价值上的双重脱贫。

提升乡村语言文明,规范语言文字文明使用是传递权威正确、健康积极信息的前提,是促进乡村治理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在语言形式上要增强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意识、语言规范意识和语体意识;在语言内容上要使用礼貌健康的语言,杜绝遗风陋俗,抵制谣言恶言,培育文明乡风民风,规范生活用语。实现语言发展,需对当地村民用语进行规范化。

第一,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吸纳各类语言人才,开展语言志愿服务,组织全安桥头村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普通话周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安桥头村语言能力与规范化程度。同时,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整合资源、提升质量,打造优秀安桥头村语言文化传播品牌,积极开展各类语言活动,在整个安桥头村营造出浓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为了吸引当地村民积极性,可以大力挖掘民族地区历史语言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鲁迅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来进行宣传,发展旅游和艺术文化产业。将当地语言景观,鲁迅精神与旅游、美术、音乐、影视创作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充分与本土文化相适应的语言文化与语言景观,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精神需求,且能吸引外来游客目光,从外部原因来促进当地语言规范化程度提高。

第二,在当地举办免费普通话培训机构。在进一步强化当地村民普通话培训的基础上,帮助安桥头村村民通过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建立更有效、更长效的语言景观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在规范当地语言的同时,传承、发展当地语言文化,把本地的语言文化资源推向公共视野空间。

4.2. 大力发展乡村语言文化产业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1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这是发展的基础。乡村发展领域非常广泛,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语言文化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大力提升乡村语言资源的传播力。通过举办“讲好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等群众性语言文化活动,以及发放问卷、走访、语言景观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民众对乡村语言文化的知晓度。其次,依托乡村语言文化资源,从语言文字入手,构建出具有时代特征、乡村特点、文化底蕴的语言消费符号,为乡村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包装的创新设计、广告宣传和景观文化宣传发挥作用,提升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语言文化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例如,天津民间工艺品店老板将“干嘛”、“犯嚼情”等天津方言运用到包装上,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最后,安桥头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语言产业发展现状,多渠道开发乡村语言资源,借助俗语、标牌等方式或以地方性语言为载体的越剧、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向游客展示饶有趣味的语言景观,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产业 + 文化 + 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努力让乡村环境“靓”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通过文化旅游结合的全域旅游,将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使农民真正了解当地语言文化的价值,从而主动保护和传承母语文化 [6] 。

4.3. 加强乡村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加强乡村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维护人类文化“生物多样性”,留住乡土社会中集体记忆、情感归属,催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6] 。

4.3.1. 增加语言多样性

语言作为信息载体,具有传播有效信息的作用。针对村史馆语言环境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村史内容增加外语翻译,便于在解说、宣传时及时的传递正确的信息。同时在村史馆内,设置电子显示屏,用“视频 + 方言”的表现形式,向当地村民和游客介绍村庄的历史,既能生动体现当地方言的特色,又是对语言本体资源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方言文化。通过增加语言多样性的方式,在展现方言特色的同时,保护好当地方言,传承方言文化,也让更多人理解当地特色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促进乡村文明振兴,讲好乡村故事。

4.3.2. 深度开发文学资源

对安桥头村的文学资源进行教育型开发,将语言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可以在图书馆开设以鲁迅文学作品分享为主题的教育小课堂,吸引各地的鲁迅文学作品爱好者,扩大文学作品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开发不同的小课堂,例如“写家训”、“传家风”小课堂,既传扬了当地优秀文化,又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基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对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感不强,为了满足当地村民的需求,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可以在图书馆内加设电子阅读屏幕,开展文化问答活动。通过视频等活动方式,让当地村民、游客沉浸式的品味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独有文化,以“文化问答活动+奖品”作为奖励机制,可以激发村民们的学习热情,在提高村民个人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3.3. 加强民俗文化传播力度

在发展民俗文化资源时,要让当地村民游客对民俗文化做到耳濡目染。仅仅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会略显单薄,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文化的语言景观建设,让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在社戏舞台旁可增设电子屏幕,播放水乡社戏的介绍和社戏作品,让人们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加设民俗文化介绍标牌,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体系,加大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乡村文明振兴。对语言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发民俗文创产品,借助短视频平台,拍摄民俗文化视频,加强当地文化的传播力度,吸引各地游客,发展文化旅游。将语言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动力,充分利用语言文化资源,展现当地文化特色,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乡村文化对当地村民和游客的影响力,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5. 结语

语言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价值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各方面规范乡村语言,推进乡村语言文化产业的建设,以及传承并发展乡村语言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在这过程中,需要政府和村民协同合作,将问题以及策略相对应落实,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形成可实行、可完善的优势,使语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言绘景 智系乡村”(项目编号:202212792027);第一批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路径探究”;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三进”专项)示范课程《综合英语》。

NOTES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参考文献

[1] 李桃. 语言扶贫中语言资源的价值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5(1): 123-129.
[2] 陈丽湘.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4): 44-51.
[3] 李宇明. 修筑扶贫脱贫的语言大道——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 北京: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8: 5-7.
[4] 银晴, 田静, 苏新春. 语言何以助力乡村振兴[J]. 语言战略研究, 2022, 7(1): 25-35.
[5] 王海兰. 深化语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09-11(003).
[6] 李冬青, 付妮. 语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以广西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22(9): 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