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基础教育教学古诗词ou、iu、u韵母通押现象探究
On the Rhyme Phenomenon of Finals of ou, iu, u in Ancient Poetry in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DOI: 10.12677/ML.2023.114240, PDF, HTML, XML, 下载: 367  浏览: 461 
作者: 陈李茂: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语文古诗词押韵ou、iu、u韵母Chinese for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Poetry Rhyme The Finals of ou iu and u
摘要: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一些古诗词常存在ou、iu、u韵母通押现象。实际上,此三个韵母的发音有较大差异。在此,相关概念被界定。相关的韵脚字在中古时期往往属于流摄的同一个韵或相邻的韵。其在中古所属有流摄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路径有所不同。其从中古至今演变为三个不同韵母。这导致一些古诗词难以通过普通话来识别其押韵。此外,押流摄韵的古诗词往往与借景抒情有关,常常表达作者对家国或人生际遇等的感慨。
Abstract: There are the rhyme phenomenons of the finals of ou, iu and u in som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Chinese textbooks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In fact, the pronunciations of these three final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is regard, the relevant concepts are defined. These characters often belong to the same rhyme or adjacent rhyme in the middle Chinese. They all belong to the rhyme liu in middle Chinese. I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has evolved into three divisions in Putonghua. This i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rhymes of som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Putonghua. In addition, ancient Chinese poetries with the rhyme liu are often related to lyrical scenes, often expressing the author’s feelings about his country or life.
文章引用:陈李茂. 语言学视角下基础教育教学古诗词ou、iu、u韵母通押现象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771-177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240

近年来,古诗词在基础教育语文教材里的比重越来越大,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师生们往往会碰到一起押韵的韵母不是同一个,而是分别为ou、iu、u。为何此三个韵母经常通押呢?本文以中学语文为例进行讨论,尝试回答“ou、iu、u韵母通押”问题。本文所探讨的古诗词均摘自中学语文教科书。

在现代普通话里,能押韵的两个字,一般要求其韵母完全相同,或韵腹与韵尾相同,韵头不同,如an、ian韵母,ang、iang韵母,ian、uan韵母可以通押。两字能通押,只要求韵母相近即可,不像古代那样押韵对声调也就有要求的(要求平声韵与平声韵押,入声韵与入声韵押。平声韵一般不与仄声韵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不过,现代普通话里的ou、iu韵母虽然都含u,但ou、iu、u韵母的实际发音其实差异较大。

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多创作于唐宋时期,在汉语语音史上属于中古音范畴。即使是于近代所创作之诗词所依据的韵也多为平水韵,也源于中古音的分化或合并。故为便于讨论,本文主要依据中古音。下文可能会涉及韵摄的概念。“韵摄”的“摄”是“统摄、统领”的意思,是一个比韵的范围更广单位。每个摄里包含数目不等的韵。如:流摄,包括“尤、侯、幽”系列韵部。“尤、侯、幽”系列韵是以平声韵代表上、去声韵,如:“尤”代表的是“尤(平声)、有(上声)、宥(去声)”3个韵,俗称“以平赅上去”。接下来,我们先看:

峨眉山月歌 [1]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上诗的韵脚是“秋、流、州”。“秋、流”能放在一起押韵,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因为在普通话里“秋”读qiū,“流”读liú,两者韵母相同,然而“州”读zhōu,韵母与“秋、流”两字并不相同,为何能押韵?其实,“秋、流、州”三字在中古音里都属于流摄尤韵平声。此三个字同韵,当然可相互押韵。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生了演变。“秋、流”走了同一个演变方向,而“州”走了另一个方向,但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三者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要切换成作者创作当时的语音才能更好地理解。

再如:

咸阳城东楼 [2]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在上诗中,韵脚为“愁、洲、楼、秋、流”。在普通话里“楼”读lóu,“秋”读qiū,“流”读liú,“愁”读chóu,“洲”读zhōu。在中古时期,“楼”字属于流摄侯韵,“秋”字属于流摄尤韵,“愁”字属于流摄尤韵,“洲”字也属于流摄尤韵。尤韵与侯韵均为平声相邻的韵部,可以通押。在中古,尤韵常被用来表达忧愁、对物是人非、人生际遇的感慨等冷色调的意境,如:朱敦儒《相见欢》、许浑《咸阳城东楼》均押尤韵字。

类似的还有:

登岳阳楼 [3]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上诗里,韵脚为“楼、浮、舟、流”。普通话里的“楼”念lóu,“浮”念fú,“舟”念zhōu,“流”念liú,韵母为分别ou、u、ou、iu。正如上述提到的“楼、流”属于流摄字,而“浮、舟”亦属于流摄尤韵,故“楼、流、浮、舟”可以通押。

以上是流摄字一韵到底的押韵状况。其实,在一些诗作里,流摄韵也可是换韵其中的一种。如:

李凭箜篌引 [4]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在上诗中,开始部分的韵脚“秋、流、愁、篌”属于流摄韵。“篌”在古中属于流摄侯韵,侯韵与尤韵为相邻的韵,同属于流摄,此两韵里的字可通押。而另外的韵脚“光”属于宕摄平声唐韵,其反切为古黄切。此字在中古有两个来源,另一个来源是宕摄去声宕韵,反切为古旷切。在本诗里,“光”的音韵地位应为前者。“皇”在中古属于宕摄唐韵。在此,已换韵,换成了唐韵。“处”属于遇摄御韵,“雨”属于遇摄遇韵,“御韵”与“遇韵”同为去声,为相邻韵部。“妪舞树兔”亦类似。此外,王维《山居秋暝》的押韵亦与此相似。

类似现象亦见于词,比如:

相见欢 [5]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上词的韵脚为“楼、秋、流、收、州”。在普通话里,“楼”读lóu,“秋”读qiū,“流”读liú,“收”读shōu,“州”读zhōu。“秋、流”押韵容易理解,因为两者韵母相同。然而,“秋、流”如何与“楼、收、州”押韵呢?在中古,“楼”属于流摄侯韵;“秋”属于流摄尤韵;“流”属于流摄尤韵;“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有二:一是“式州切、流摄尤韵”,另一是“舒救切、流摄宥韵”,在本词中,应为前者。

可见,其实“楼、秋、流、收、州”在中古,都属于尤韵字,同一个韵部的字,当然可以通押。再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作品的韵脚为“州、楼、悠、流、休、手、刘、谋”,其中“州、楼、流”已论述。在中古,“悠、休、刘、谋”属于流摄尤韵,“手”属于流摄有韵。而尤韵与有韵为同一韵系(即:尤、有、宥),能通押也属正常。此外,还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该词的韵脚为“楼、愁、休、秋”,其道理与上述同,不赘。由上,可发现,从现代普通话来看ou、iu、u韵母通押类型,常用字多为:“楼、秋、愁、流、州”,可见其中并非杂乱无章,亦存在规律。那么,这些通押的ou、iu、u韵母是如何分化而来的?且看:

中古流摄至现代普通话韵母演变路径图

如上图所示,中古流摄字到了现代普通话中韵母已经分化为不同的3个,故创作于中古的诗词流传到了现代汉语,在普通话里会出现韵母不一致现象。

由上述诗词,亦可见,中古流摄字被用作韵脚时,常常与景物描写有关,往往是借景抒情或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表达作者某种情感,比如:李白《峨眉山月歌》流露了对家乡山水的依恋情思。许浑《咸阳城东楼》通过景物描画表达对衰败家国的深深感慨,杜甫《登岳阳楼》表达的则是作者睹景有感,对家国及人生际遇的感慨。李贺《李凭箜篌引》体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表现为对乐师李凭的技艺精湛的独特刻画。朱敦儒《相见欢》表达的是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浓烈愿望及爱国之情。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的是收复中原的强烈情感以及对当地偏安一方朝廷的失望之情。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朱敦儒《相见欢》所表达的主旨相近,两词的韵脚字中,都用了“州、楼、流”。这与作品主旨的表达存在一定的联系。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则蕴含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究其缘由,因为流摄常被用来押韵的字,如:“楼、州、流、秋、愁”等,其常常能与一些景物意象融合起来。古人往往喜欢登楼远望,在此过程中,常常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成作品。这是其的重要根源。而在李贺《李凭箜篌引》里,流摄字的押韵只应用于开头的几句,到了中间和尾部,作者换了韵,故流摄字押韵效果对此作品主旨表达的效果有所减弱。

总而言之,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结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纯语言学研究的层面,应着眼于怎样与语文教育结合 [8] 。事实上,音韵学、诗词格律与中学语文古诗词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这里面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空间。光是在古代能押韵,而在现代普通话里却不押韵的现象就存在多种类型。本文所讨论的仅为其中之一种类型。别的类型,有待另行撰文探讨。

项目资助

本文得到“岭南师范学院燕岭优青计划”(编号:YL20200101)资助,并为教育部项目(编号:18YJC740008)、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22ZDJS074)、湛江市社科项目(批准号:ZJ22YB20)、广东教育学会项目(编号:GDES14076)、岭师校级项目(编号:ZW2021021)、岭师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203L03)、省级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Access数据库的《东盟国家礼仪与民俗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校级教改项目“基于Access数据库的《东盟国家礼仪与民俗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岭师校级一流课程项目《东盟国家礼仪与民俗文化》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七年级上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63.
[2]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九年级上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42.
[3]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九年级下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141.
[4] 温儒敏, 总主编.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126.
[5]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八年级上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149.
[6]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九年级下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138.
[7] 温儒敏, 总主编. 语文(九年级上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43.
[8] 陈李茂. 基于语言学视角的文学语言学反思[J]. 黑河学院学报, 2021, 12(7):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