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教学探索与实践
The Deep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oint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CES.2023.115178, PDF, HTML, XML, 下载: 297  浏览: 49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倪晓娇: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黑龙江 双鸭山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理念真实问题情境Geography Core Literacy Deep Teaching Concept Real Problem Situation
摘要: 针对当前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地理核心素养思想和深度教学理念进行长期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认真研读课标、注重夯实基础、优选真实情境、创设新颖问题、关注学生主体、深度合作探究、强化自我反思”的深度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long-te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re literacy thought and in-depth teaching concept of geography, and put forward the in-depth teaching strategy of “carefully studying the course standard, focusing on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ptimizing the real situation, creating novel question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in-depth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strengthening self-refle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geography,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
文章引用:倪晓娇. 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教学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5): 1149-115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5178

1. 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地理知识传授和解题训练,尤其关注重难点知识,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使地理知识严重碎片化,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课堂大多具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特点,使地理教学陷入知识要点的反复操练中,学生通常只关注地理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

在这种“考试至上”理念的影响下,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天平严重偏向了地理知识与技能训练,对地理学科的生活价值和育人价值关注不够,对学生地理观念的形成关注不够,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关注不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关注不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个性发展关注不够。

2. 地理核心素养思想与深度教学理念之间的联系

2018年1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近些年,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十分活跃,各种教学模式、课堂策略和技术层出不穷,但很多教学变革仅停留在形式变化和技术应用的层面上,没能引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意义的讨论,没能引起学生情感价值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和发展 [1] 。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选择性的特征,地理核心素养思想与深度教学理念有着目标和方式上的一致性,因而普通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深度教学。实施深度教学策略是促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之一。

深度教学最早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提出来的,是我国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产物。郭元祥教授认为: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景,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符号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深入学科知识内部学习,并在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地理框架上去追求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意义 [2] 。深度教学强调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

3. 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教学策略

郭元祥教授认为:深度课堂的特征是理解不是灌输,是建构不是接受,是反思不是表演。为此,我们要着力打造理解型、建构型、批判型、反思型的高中地理课堂。长期以来,笔者致力于地理核心素养思想与深度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认真研读课标、注重夯实基础、优选真实情境、创设新颖问题、关注学生主体、深度合作探究、强化自我反思”的深度教学策略。

3.1. 认真研读课标

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教材内容与新课标对接,确立教学目标。由于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要依据“内容要求”制定精准、详细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力求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每一条“内容要求”且很好地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举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

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 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3.2. 注重夯实基础

对学生发展的终极目的来说,知识依然是教学的材料,我们需要通过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 [3] 。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话:“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告诉我与演示给我看”都只是浅层教学,而只有“让我参与”才能深刻的理解 [4] 。

我们要深入钻研高中地理教材,并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清晰而整体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建构、记忆、巩固地理知识,我们还有选择的采用地图理论、地理园设备、网络资源、生活化教学、思维导图等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1) 地图理论

地理是地图的理论,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地图册、教室挂图、教材中地图、习题中地图、中国和世界语音立体地形图等,带领学生认识地图、分析地图、绘制地图,并进行图图、图文、图表转换,让学生学会地图,在地图中建构地理知识,在地图中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我们一定要学好高中地理几张最基本的地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世界表层洋流(北半球冬季)分布图、世界板块构造图等。

2) 地理园设备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且常常较为抽象,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地理园中的各种设备,包括中国和世界语音立体地形图、太阳系模型、数字星球系统、宇宙星空演示穹顶、地理模型等,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举例:我们选择“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过程”动画,在球形屏幕上显示三维动画,设置顺时针慢速旋转功能,让学生围坐在四周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冷锋和暖锋的定义、成云致雨原因、天气特征。

3) 网络资源

我们可以结合网络资源,搜集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使地理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4) 生活化教学

有一些地理知识远离学生日常生活,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举例:先分析“登山时,越往上攀登,人感觉越冷,空气越稀薄,氧气越少,呼吸越困难”,再探究“在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密度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在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先让学生思考顺风和逆风骑自行车哪个更费劲,进而引出顺洋流航行加速,逆洋流航行减速。

5) 思维导图

由于地理知识具有纷繁复杂、难以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强化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举例:水循环思维导图(见图1)。

Figure 1. Water cycle mind map

图1. 水循环思维导图

3.3. 优选真实情境,创设新颖问题

地理学的实践性特征强调:以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深度教学理念强调:学天地人事,育价值观念。我们要创设真实情境,进行情境化、生活化、案例式、问题式教学,重视体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长期的合作学习,由被动、孤立的学习态势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相互欣赏、相互提携的学习态势。

我们可以贴近现实生活,优选真实情境材料,将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兼顾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置一些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有思维含量、有梯度、有深度、有价值、有挑战、有拓展、有层次、开放性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构建真实的、复杂的、甚至是两难的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集群式”的深度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突破规律,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进行探究,让学生具备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渗透价值观念,深入挖掘知识所凝结的思想要素、智慧成分和德性涵养。

1) 学术研究情境

学术研究情境是一种兼具真实性、学科性、开放性与不良结构的问题情境,据此设计能够体现地理研究过程中科学思考过程的问题,以达成对学生素养测评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师生关注地理思维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即以“地理的眼光”与“地理的头脑”观察与思考世界。学术研究情境包括地理学家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等。我们平时可以通过万方、知网、维普等网站查询与地理相关的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进行积累,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地理相关的著作进行积累。

2) 真实生活情境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学以致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原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知道,地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我们所选取的真实生活情境,对学生而言一定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我们通过创设一个现实的案例情境,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举例:大气热力环流可以引入的真实生活情境有:

① 为什么大连冬暖夏凉?

② 为什么滨海地区是避暑的好地方?

③ 生活中,壁挂式制冷空调和暖气片的安装高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④ “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⑤ 在玩篝火的时候,燃烧的灰烬会从火焰中飞上去,向外转一圈就又会飞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⑥ 影视片中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怎么站才能拍的最美?

3) 热点问题情境

目前高考注重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来创设情境,还要引入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比如“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和人地协调观等价值观念。

4) 影视资源情境

我们利用影视资源,挖掘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故事、歌曲、诗歌、影视剧、动画片等,并将其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创设影视资源下的情境,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同时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举例:大气热力环流可以引入的影视资源素材有:

① 诗词《夜雨寄北》(李商隐):巴山为何多夜雨?

② 歌曲《军港之夜》:你能找出《军港之夜》歌词中欠妥的地方吗?

③ 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上方谷”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④ 电视剧《延禧攻略》:魏璎珞放孔明灯,孔明灯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5) 实践活动情境

我们可以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包括研学旅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地理模拟实验、制作地图、制作地理模型、参观博物馆、参观农场等,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比如我们对双鸭山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安邦河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热力环流模拟实验、制作水循环模型(见图2)等。地理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还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Figure 2. Make water cycle model

图2. 制作水循环模型

6) 信息技术情境

由于受时间、空间、安全、经济等因素的限制,高中地理教学不能以地理实践活动为主。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去现场考察、调查。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情境、问题”教学,来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让地理实践力培养走进“日常课堂”。举例: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对情境进行模拟再现。我们可以利用Stellarium (星空软件)、Arc GIS (地理信息系统)、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等软件展示地理现象。举例:在Google Earth软件中,大西洋57˚N西海岸附近形成了苔原景观,而在东海岸附近却形成了森林景观,这是什么原因呢?

3.4. 关注学生主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课堂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做很多课前准备,从知识的构建到梳理,核心考点的确定及点拨、误点的诊断及解决,热点的搜集及知识整合,习题事无巨细,课堂密度很大。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好多教师抓狂:“我都讲过N遍了,怎么还出错!”学生也抓狂:“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是不会!”。因此,我们要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使教师在课堂上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知识结构、分清知识点的主次,然后放手让学生参与核心问题的解决,遇到难点甚至可以停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度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程度和最近发展区来设置教学内容,尤其要特别关注“角落”里思维没那么活跃的学生。我们要争取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参与感、成功感和获得感。

3.5. 深度合作探究

实施深度教学的关键在于:真实问题情境下教师的深度指导与学生的深度思考。深度教学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在师生人格精神平等的基础上,教师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强化教师深度教学与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摒弃“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课堂丰富而刻意表演”的浅层教学,引导学生克服表层、表面、表演的缺陷,进行深层、深刻、深度的探究。教师营造一种“地理思维磁场”,倡导“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倡导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真正的、有深度的对话交流。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有地理知识进行推理、筛选、重组,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鼓励生生之间交流、补充、辩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对教师的观点质疑,对同学的观点质疑,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进行适时有效指导,提出指向高阶思维的教学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情感传递和价值熏陶。

举例1:对水体有污染的工厂应如何布局?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

深度教学理念认为:工业“三废”要达标才能排放。

举例2:商业网点应如何布局?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

① 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市区中心或市内街角路口处。

② 交通最优原则: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深度教学理念认为:

① 大型商场、家具卖场等专卖店网点分布特点:同类集聚分布。

② 电商网点分布特点:租金低且交通便捷之地。

3.6. 强化自我反思

郭元祥教授认为:反思型学者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李松林教授认为:课堂反思包含回顾、归纳、追究、批判四个层次。我们一般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整节课的主要内容与其逻辑关系,却很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追究和批判。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我们要帮助学生制定日常反思计划,课反思、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季反思、年反思。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反思性学习,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课一反思”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能力、思维、素养、价值观等方面有哪些收获,并进行分享、交流、评价。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有挑战性、有拓展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继续探究和反思。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有反思就记录的好习惯,并适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4. 结语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深度教学就是点燃学生、点燃课堂的火焰。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透过这扇窗去发现无限的世界,包括发现知识、发现他人和发现自我。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自然地理课堂新样态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JB1320181)研究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重点课题“学科育人机制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YB142171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 兼论深度教学[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6): 1-6.
[2] 郭元祥. 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5): 12-17.
[3] 郭元祥. 论深度教学: 起源、基础与理念[J].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3): 1-11.
[4] 秦俏俏.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深度教学[J]. 教育现代化, 2018, 6(28): 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