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育人目标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
Exploration and Classroom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Based on Three Educational Goals
DOI: 10.12677/AE.2023.136600, PDF, HTML, XML, 下载: 379  浏览: 5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子奇, 李 红: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课程思政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摘要: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对于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意义非凡。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个育人目标,暨南大学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的有益探索。一是要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做到自然融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二是思政育人元素要多元化,从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到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育人。
Abstract: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as well as an exam course for thei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this course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ocusing on the three educational goals of “knowledge impart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value guidance”, the teaching team of this course at Jinan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 the classroom. One key point i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points in order to naturally integrate and imperceptibly educate. Another key point is the diver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hat comprehensively educate students, ranging from patriotism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to perspectives on life and values.
文章引用:王子奇, 李红. 基于三个育人目标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778-37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600

1. 引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党中央也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育人目标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育人目标具体体现为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突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高尚思想品质。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发展既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2] [3] [4] 。《材料科学基础》既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它承接先修的高数、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5] 。我校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学府,《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不仅包括内地学生,还包括港澳台等地区的外招生。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育人目标,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首要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思政元素如何自然融入课程教学。思政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实践,要避免拼凑、强制与形式化,因为这违背了教育规律,不仅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还有可能影响基本的知识传授过程。所以,本课程改革首要探索如何将思政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如何细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如何采用灵活、分散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化整为零到课程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2) 如何挖掘具备中国国情、时代特性的思政元素。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是思政育人的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科技、文化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思政元素的挖掘也要结合当今国情、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色,不能仅局限于类似于“四大发明”等老祖宗的东西。这就需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课程知识内容,全面了解、发掘我国当代科技、人文领域引以为傲的进步点并作为思政要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课程团队近年探索实践中总结的部分案例教学方案,目标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养成相统一、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知识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的现代课程模式。

2. 思政育人机制下的授课内容及特点分析

我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依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等著)设计,并选其作为配套教材。全课36学时,授课内容为前八章,主要包括晶体结构和缺陷、原子扩散、塑性变形、金属和合金凝固理论以及相图等几个知识板块。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强,教师对课程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是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的关键。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二年级材料类专业的学生,是其首门专业课程。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点较为陌生,难与之前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要紧密结合知识点,还要避免增加学生课程学习负担。此外,本课程同时涉及材料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社会重要产业工程问题,思政资源丰富、全面。因此,本课程可作为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

3. 思政元素挖掘与具体实施方案

《材料科学基础》内容多,知识体系完善,各章知识点关联紧密,课堂教学无法拿出大块时间专门讲解思政教育内容。因此,必须采取灵活、分散的方法,将思政案例与章节内容融合,使教学自然顺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涉及科学、工程,因此优先从前沿科学、我国科技成就以及我国灿烂历史文化引入思政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索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民族气节等优秀德育品质;同时,利用一些知识点描述的自然现象规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真理、人生哲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完善健康的人格,助其从容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

为了全方位育人,融入的思政元素应注重多元化。我们将《材料科学基础》中的思政教育部分主要分为四类:(1) 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教育。绪论部分介绍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时,融入中华文明材料发展史、夏朝青铜铸造工艺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二元相图章节讲到陶瓷相图时,引入我国灿烂的陶瓷文化介绍。(2) 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原子扩散部分及铁碳相图部分教学,融入我国世界领先的锂电产业以及钢铁产业现状简介;区域熔炼知识点和多晶材料高温蠕变知识点,介绍我国芯片产业和飞机发动机制造方面的短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报国热情。(3)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培养。以课中涉及的基本规律,如晶体缺陷热力学上不可避免、位错运动需要应力等,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正视自身缺陷与缺点,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4) 科学素养、创新探索精神教育。结合课程中准晶结构和结晶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引入准晶的发现和我国牛胰岛素蛋白晶体的合成等科学历史;可肯达尔效应及二次再结晶部分引入前沿科技文献,展示基础知识服务科技前沿案例。其中,第四点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课的开展体现了三个育人目标中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前三点则体现了“价值引领”。表1列举了本课程各课次部分思政元素及其知识点融入案例。

Table 1. The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knowledge points in each course

表1. 各课次思政元素及其知识点融入案例

以上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堂融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 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点、融入自然。《材料科学基础》内容涉及材料领域科学与工程,与前沿科技和国民生产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优先结合我国在材料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如钢铁、锂电、光伏和半导体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忧患意识。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思政元素不会显得突兀,能够自然融入教学,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2) 思政育人元素全面。本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是多元化的,思政元素除了包含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自豪感培养,还将结合前言科研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同时,利用一些知识点描述的自然现象规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真理、人生哲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完善健康的人格。通过多元的思政元素融入,努力实现三个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促进。

4. 结语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中对本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通过本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育人目标。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了暨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22024)和四新实验教学课程改革项目(SYJG202220)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许明月. 高校课程思政三大体系构建[J]. 高教学刊, 2023, 9(5): 181-184.
[3] 刘睿媛. 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 职业技术, 2023, 22(3): 16-22.
[4] 吴佩育, 张艳青.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探析[J]. 衡水学院学报, 2023, 25(1): 61-64.
[5] 赵丽, 沈曦, 董兵海, 吴聪聪, 李矜, 李静. 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2, 12(2): 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