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Police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in China—Based 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DOI: 10.12677/ASS.2023.126469, PDF, HTML, XML, 下载: 190  浏览: 90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董伟涵, 李 浩:郑州警察学院公安管理学系,河南 郑州
关键词: 警察公共关系CNKI知识图谱CiteSpacePolice Public Relations CNKI Knowledge Graph CiteSpace
摘要: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协调警民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工作效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活动。本文借助CKN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警察公共关系领域374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系统梳理发文时间与发文量、代表学者等时空分布特征,归纳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现状;基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与主题路径,可视化分析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演化,并且可以预测未来研究的前沿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Police Public Relations is a quite important management activity for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coordinate police and public relations, establish a good image, and enhance work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help of CKN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 we used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ping visualization method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374 papers in the field of police public relations through CiteSpace software,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ime of publication and volume of publication,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etc.,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police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 based on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and topic path,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police public relations, and predict the frontier trends of future research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文章引用:董伟涵, 李浩.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3428-34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469

1. 引言

警察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是公安机关为塑造警察组织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引导涉警舆情、提升执法效能的一种特殊公共关系 [1] ,在现代警务活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通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为人们塑造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增进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正确引导公众对涉警舆情的认知与判断 [2] ,优化执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治安现状,掌握危害社会治安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更精确地执行治安防控措施,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机构,如何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化解引导涉警舆情,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好诸类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警察公共关系进行研究,主要从理论定义、警务模式、危机应对等角度出发,少有对警察公共关系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因此本文借助CKN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3] 。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由于其信息含量丰富、覆盖范围广泛、更新速度迅速及时、检索服务功能齐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了搜索资料重要的途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专业性等特点 [4] 。本文选取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警察公共关系”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经过样本清洗与筛选,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74篇。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的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处理,通过对文献时空分布特征 [5] 的梳理,了解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的基本现状;结合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以及主题路径演化分析,提炼研究热点,探究警察公共关系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3. 文献计量分析

3.1. 研究现状

3.1.1. 年度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文献产出时间与发表数量的分析,可以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与发展走向。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警察公共关系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产出时间与发表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Figure 1. Literature publication and time

图1. 文献产出及其时间

图1可知,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2年~2002年,该阶段处于起步阶段,从文献数量来看没有太多学术成果,关于该领域研究多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以内涵界定为主,这说明警察公共关系的起步较晚,学科体系并不完善;第二阶段为2003~2008,该阶段处于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整体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并在2008年(33篇)达到顶峰,原因可能在于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在本阶段中,对于警察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第三阶段为2009~至今,该阶段处于深化阶段,文献年产出量整体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对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角不断拓宽,在该阶段,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不在停留于理论层次,而是向课程建设、实践应用等视角进行探索与研究。

3.1.2. 作者分布分析

通过分析发文作者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及团队合作情况。通过CiteSpace软件的作者共现分析功能,可以得到作者分布和他们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谱中共有355个节点,93条线路,网络密度为0.0015。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其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比关系,节点大代表该作者发文量越多。在警察公共关系领域中,柯键(7篇)、宋福娟(6篇)、刘海中(5篇)、曹礼海(5篇)等是主要作者。从作者合作网络来看,合作密度为0.0015,这表明作者多独立发文,相互之间的合作研究不强。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国际国内会议偏少,虽然部分院校会开展各自的学术研讨会议,但是缺乏影响力大、层次高的学术论坛和会议。这也导致现有的网络中,成员多来自同一单位,跨单位合作的团队较少。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and networks of collaborators

图2. 作者分布及其合作网络

3.1.3. 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机构在该领域所处的地位和不同研究机构之间联系。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研究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图谱中共有223个节点,2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2。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机构文献产出越多,节点越大。节点从深色到暖色的变化表示该机构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研究机构发文来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文量最多(35篇),其次是吉林警察学院与江苏警官学院,说明这些高校近年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就研究机构的类型而言,大部分研究是在高校中进行的,这表明高校是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的主要力量;从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来看,0.0012的网络密度表明我国在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主要就集中在机构内部,而机构间的合作缺乏紧密联系。此外,跨学科、跨院校、跨区域的合作机制 [6] 尚未形成。

3.2. 研究热点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挖掘该领域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并揭示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设置为节点类型,阈值项选择“Top N”并设置为50,时间期限选择1年,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图谱中共有366个节点,621条线路,网络密度为0.0093。

Figure 3.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ooperative networks

图3. 研究机构及其合作网络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点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其共现强度 [7] ,连线越粗,共现强度越大。节点颜色是的深浅表示出现的年份的远近,关键词的中心高度越高,节点出现的位置就越靠近图谱中心。红色圆圈表示关键词突现,关键词突现的强度越大,红色圆圈就越大。

图4可知,公共关系、警察、公安机关等关键词对应的节点最大,虽然出现的年份较早,但处于图谱中心位置,说明目前仍是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警民关系、新媒体作为突现词,也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同样需要重视。此外,图谱的网络密度较低,说明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方向发散,值得深入拓展研究。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了解关键词的词群划分,发现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内在逻辑。运用CiteSpace软件,利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在聚类分析中,一般认为Q值(聚类模块值)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当S值(聚类平均轮廓值) > 0.5时,表示这个聚类是合理的,而当S值 > 0.7时,则会令人信服。如图5所示,Q = 0.8645,S = 0.9072,说明该聚类的结构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通过人工修剪谱图,去除聚类中显著性不强的部分,最终得到11个大类。由图5可知,在“警察”、“公共关系”、“公安机关”的研究基础上,“危机公关”、“对策”、“新媒体”等也是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研究的热点。可见警察公共关系正从学科理论向着实践应用方向发展,以理论服务实战,以实战创新理论。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图5. 关键词聚类

3.3. 研究趋势

通过对主题演化路径的分析,可以梳理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变轨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的timezone功能,生成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6所示。根据谱图,对警察公共关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归纳整理,并做出如下研究综述。

Figure 6. Keyword time zone

图6. 关键词时区

1) 起步阶段(1992~2002年)。这一时期属于警察公共关系的起步阶段,学术成果较少,学者的研究基本是围绕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与内涵展开的。例如,孙娟等认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公安管理相结合的过程 [8] 。马翠琳 [9] 、董放 [10] 认为,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善警方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裴锡章认指出,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在于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11] 。王蓓则认为,在现代公安管理中,警察公共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公安管理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12]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还未从公共关系中脱离出来,警察公共关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

2) 发展阶段(2003~2008年)。2003~2008年是警察公共关系研究的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学术成果快速增长,研究主题更加广泛,危机管理、媒体、警察形象、警民关系等主题开始活跃起来。2003年广东的“孙志刚事件”对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构建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余平等认为应从提升民警素质,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文化建设,加强公关活动 [13] 等方面出发,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杨巨洪、向梦龙以执法理念的角度出发,从四个方面构建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 [14] 。王嫱认为警察与媒体之间应加强联系,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15] 。赵光辉认为建设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要从“八个方面”着力 [16] 。有学者结合警察形象问题 [17] 进行分析;有学者对警察公共关系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18] 进行具体论述;还有学者从警民关系入手,通过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19] ,达到构建良好警察公共关系的目的。在此阶段,警察公共关系逐步从公共关系中分离出来,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的内容不断成熟,呈现以实用性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学科体系建设发展更加完善。

3) 深化阶段(2008年至今)。这一时期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有所下降,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学界的研究主题转向新媒体、涉警舆情、课程建设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使得警务工作进一步暴露在社会的聚光灯下。这对公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存在瑕疵或者不当,便会引发网络舆情,从而影响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应从警察组织自身出发,保持与媒体的信息畅通,通过增强多警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善后风险评估水平 [20] 。高婷 [21] 结合公共关系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对新媒体背景下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有学者从课程建设出发,以需求分析 [22] 、OBE理念 [23] 等为视角,着力优化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实现新形势下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还有学者结合地方公安工作实际,从具体方面讨论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问题 [24] 。整体来看,本阶段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更加多元化、深入化,各地公安机关逐渐结合本地公安工作实际,将理论运用于实战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警察公共关系研究更加倾向于涉警舆情的处置、新媒体背景下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警察公共关系也从理论体系朝着学科建设、实战应用不断转化。

4.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与文献计量学对警察公共关系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学者和机构发文情况及其合作状况、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关键词时区图的分析与梳理,得到以下结论:1) 文献产出与时间来看,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献产出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状况。文献产出在2008达到峰值,文献产出虽然逐渐下降,但文献数量依然相对较多,说明警察公共关系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挖掘。2) 从学者及机构的发文情况来看,仍柯键、宋福建、刘海中等学者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吉林警察学院、江苏警察学院等机构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从学者及机构的合作情况来,目前学者、机构之间的网络密度较低,整体上相对零散,说明合作、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学者和机构应该加强交流,提升合作意愿,为警察公共关系领域创造更多学术成果。3) 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与聚类分析,“公关关系”、“警察”、“公安机关”等是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聚类图谱可知,“新媒体”、“危机公关”、“对策”等方向是目前较新的研究内容,学者同样需要重视。4) 从关键词时区图来看,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可以划分为起步、发展、深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不同。起步阶段主要是对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的定义与内涵进行研究。发展阶段主要是对警察公共关系的拓展,主题更加丰富,研究更加深入。深化阶段聚焦于警察公共关系的课程建设、实战应用与理论丰富等方面。

4.2. 研究展望

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主题缺乏创新性,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均是从理论、建设、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的模式相对固定,多是对已有的成果进行简单重复,缺少创新性的内容。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者基本多采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如定量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罕有涉及。三是研究成果实用能力不足。警察公共关系是一门以公安实战为导向的学科,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更偏向于理论层面,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实战性。四是总体而言,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的讨论多集中于单一研究领域,缺乏对其学科间交叉性与耦合性的相关研究。

对于未来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笔者从以下三点进行展望。首先,随着社会的动态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与外延也将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此相关主题的研究内涵必须进行适时的改变和创新。同时,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应在体现时代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战转化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最后,应当不断拓宽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相互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与模型。

理论应用于实战,理论服务于实战。对于未来警察公共关系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善警民关系,增加警民良性互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执法者的公安民警很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警务活动也很容易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这种情况下,警方需要更加重视公共关系的建设,积极与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传递信息、回应疑虑、解释情况,尽可能减少误解和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警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和民主参与,促进执法公正和合法性的维护。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满意度,及时了解公众态度。人民群众作为公安机关工作最广泛、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是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重要力量。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公安机关工作的成效。通过精准分析和预测,警方可以及时发现公众对警务工作的态度和看法,帮助警方更好地了解社会舆论和民意,掌握公众对警务工作的需求和期待,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警务工作,提高公众对警方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度,此外,还可以使公安机关掌握民众对涉警舆情新闻的看法,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化解公关危机,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最后,对于不同文化、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交融、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这要求我们公安民警不能“一刀切”,要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有指向性的开展工作。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群体,他们会因环境、年龄、认知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群体,针对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公安机关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实现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例如,针对外来人口多的地区,可以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对公安机关的认知和信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用多语种宣传方式,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深入了解他们的诉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对青少年可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对老年人则开展反诈骗宣传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提升公安机关在不同群体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推动公安工作更好地发展。

致谢

在此鸣谢李浩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同时也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队长以及同学,最后感谢舍友对我的支持与鼓励,105YYDS!

基金项目

本项目受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铁路公安派出所自媒体建设与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2212735014资助。

参考文献

[1] 闫丽萍. 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公关心理研究[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9(4): 60-64.
[2] 卢晓婷.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防控的路径选择——基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视角[J]. 新闻知识, 2022(8): 42-47.
[3] 张浩, 苗尹庆新. 网络舆情视角下的警察公关危机对策研究[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22, 42(1): 50-57.
[4]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7: 8.
[5] 涂佳琪, 杨新涯, 王彦力. 中国知网CNKI历史与发展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9, 39(9): 1-11.
[6] 赵志磊. 我国公安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及趋势预测[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0(1): 81-87.
[7] 金雪涛, 刘怡君.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进程——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20(8): 108-122.
[8] 孙娟. 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形象战略[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12.
[9] 马翠琳. 警察公共关系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厦门大学, 2001.
[10] 董放. 警察公关礼仪与警察形象的塑造[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2): 104-106.
[11] 裴锡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 公安研究, 2002(8): 10-12.
[12] 王蓓. 浅谈警察公关在现代管理中的功能[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4): 60-61.
[13] 余平, 干航. 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4(1): 32-33.
[14] 杨巨洪, 向梦龙. 论执法理念变迁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5): 54-58.
[15] 王嫱. 警察与媒体关系之我见[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 10-13.
[16] 赵文辉. 谈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之路[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5): 33-36.
[17] 刘宏波. 新时期我国警察形象定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08.
[18] 杨永生, 杨炯. 浅论新时期警方公共关系之新闻发言人制度[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5(6): 34-38.
[19] 房丽. 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和谐警民关系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 20(2): 83-85+105.
[20] 曾贞. 全媒体时代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25): 10-12.
[21] 高婷. 新媒体背景下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以Y市公安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东南大学, 2021.
[22] 康蕊, 彭文静. 需求分析视角下《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探析[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 21(1): 113-116.
[23] 袁馨媛. 基于OBE理念的《警察公共关系》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4): 85-88.
[24] 邹锐. 新媒体时代珠海市警察公共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