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程思政在俄语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in Russian Transl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3.137656, PDF, HTML, XML, 下载: 698  浏览: 77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鞠 叶:语言文化翻译中心,伊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伊犁
关键词: 课程思政俄语翻译教学有机结合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ussian Translation Teaching Organic Combination
摘要: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紧扣课程思政,要利用课堂这一主途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密切融合,形成协同效应。而身处边疆地区,俄语翻译教学课堂将课程思政和俄语教学紧密结合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伊犁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来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俄语翻译教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
Abstract: In border area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ith Russian teaching in Russian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Yili Normal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school) will discuss how to organically combin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th Russian translation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文章引用:鞠叶. 探究课程思政在俄语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153-41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656

1.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目标 [1]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翻译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思想。因此,坚守好外语“课程思政”阵地尤为重要。

2. 课程思政在俄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各国之间不断加深联系,翻译类人才需求增多。但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翻译能力,还应该具备作为媒介的能力,既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又要宣扬国家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这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翻译功底、文学功底,同时也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因此,当今的高校不仅要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译者文化底蕴的培养。

随着“一带一路”、中俄科技年的召开等一系列的合作,中俄两国的关系愈加紧密。因此,对译者的需求和要求也更高。依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思想政治的教育与课程教学不再是“两张皮”,而是要与思政政治理论课同步发展。因此,在教授翻译技巧的同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对市场以及基本国情进行了解,使学生对传播信息和交流的主要障碍以及对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有意识的方式指导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维护国家尊严 [2] 。

高校俄语教育为发展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课程资源,帮助引导学生更好的思考生活、社会和提高自我意识 [3] 。作为外语专业,更要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时刻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了解大国外交的重要意义,了解语言和人物在树立国家形象方面的战略和定位,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营造国际贸易环境,增强文化信仰,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全方位、客观地了解当代中国,并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独特的吸引力 [4] 。

3.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俄语翻译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3.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中国不断地强大、发展,我国需要展现自己的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面对当今对翻译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翻译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时间安排、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结构具有系统性,素材力求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我校现大三学生使用的杨仕章编写的《俄汉翻译基础教程》为例。教程分为“技法篇”和“拓展篇”两个部分。“技法篇”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词汇、词组、成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课前思考”,“技法练习”。“拓展篇”是针对“技法篇”中某些具体翻译问题而展开讨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有助于翻译实践,也可激发学习者探讨翻译问题的兴趣。

在教材选择的基础上,更要高度重视俄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设计,合理定位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俄语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指导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俄语翻译课程教材的选择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之后,要能够运用到不同领域,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在我校学生使用的《俄汉翻译基础教程》中,所列举的例子范围较广,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全面:文学、经贸、政治、法律等。

3.2. 注重引导学生价值观

俄语专业的学生不应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翻译材料,更要关注当今热点问题和国际局势。我校俄语专业学生为经贸方向,所选课本当中涉及的经贸方面的翻译材料较少。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设置了“课前十分钟”和“翻译小课堂”的环节。“课前十分钟”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选定热点话题或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热点话题的俄语表达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了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翻译小课堂”主要是老师选取翻译材料,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进行翻译和讨论。翻译后,学生可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让学生练习了翻译技巧,也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了解了关于经贸、国际事务、文化等方面的实事,同时也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课前十分钟”的环节中,如当日是“国际妇女节”,大家可以围绕这个节日来展开讨论。例如,国际妇女节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在俄罗斯,“三八国际妇女节”是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在节日当天,很多女性都能收到来自家人,甚至是路人赠送的鲜花作为节日礼物。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俄罗斯人更喜欢单数,如数字“三(три)”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俄罗斯人在赠送鲜花时的数量大多数为1、3、5枝,而悼念亡者时送2、4、6枝。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双数通常被认为是吉利的数字,如“好事成双”等。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文化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 教师自身思政素质的提升

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主体首先是教师。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德育意识是课程思政品质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品德素质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师风,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政素质。教师要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教师也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空闲时间多学习国内外政治时事,增强政治敏锐度,要能迅速捕捉重点问题,寻找到能够在俄语翻译课堂教学中能和学生探讨的问题,以增强学生们的敏感度,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特别是在边疆地区,每一位教师都须守好思想阵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做好学生的政治和文化领路人,为他们提供指引和帮助。同时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当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教学的进度,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

3.4. 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当中的制度

一个完善的教学制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的教学制度不仅要包括如何实施、教材的选择,同时最重要的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反馈,也包括教师们的反馈。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调整上课的方式方法,而老师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去。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老师们更好的把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学院也可经常进行师生学习讨论会,请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讲座,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思政育人的理念。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不仅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质,学生同样也需要提升。我院经常开展各类活动来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如“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比赛,“趣配音”大赛等。让师生们全员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让师生领会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5. 丰富教学评价体系

3.5.1. 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它不仅仅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更是教学的核心,它旨在协助学生和教师完成课程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习主体而具体制定的目标。高校俄汉翻译课程俄语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每门具体的课程都应由三部分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现阶段大部分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都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略了教学目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学期间是学生价值观建立、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除了要讲授知识点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开展德育,以培养真正的价值理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加入德育,以促进学生的人格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找出合适的方式方法或者是生动形象的例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在课堂中提升了自己。

3.5.2. 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不仅仅是要选择国家规定的书目,同时也要根据本校的实际要求选择相应教材内容。教材的选择应从两点出发:1)成立教材选择小组。以院系或者教研室为单位,根据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筛选、选择相应的教材。同时要考虑该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2)成立教材考核小组。选定教材之后,在学期中期及期末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通过考试、访谈等多种考核方法对教材的适用性进行考核。

丰富教学内容的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成功实施。教学内容设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人生阅历、正确的价值观做出的设计。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应该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传播给学生。以俄汉翻译实践为例,在课堂中可以使用与经贸、实事、中华文化等相关的例句,使学生在有较强的参与感的同时,也接收到了不同的知识,以提升文化自信。

3.5.3. 评主体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而教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力量。对于教师来说,这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体,起到了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因此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设计上是否很自然的融入课程思政,是否将知识与课程思想相结合;2)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包括思政目标);3) 课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设计,本次的教学设计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现场反应度如何,以便于优化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知识的接收者。学期开始之前,学生可以自我设定本学期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在学期末时进行自我评价。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我们是否能够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4. 结语

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价值观,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石。而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取决于一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专业课教师应与思政教师紧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课堂中选择热点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基金项目

伊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俄汉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SYB20225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9).
[2] 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3] 徐继燕.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兩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J].新闻爱好者, 2018(9): 97.
[4] 乔雪, А.П.СоЧКОВА.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俄语专业《基础俄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才智, 2019(14):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