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A Study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ranslation
DOI: 10.12677/ML.2023.117379, PDF, HTML, XML, 下载: 276  浏览: 871 
作者: 杜雨晴: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公示语三维转换Ecological Translation Theory Public Signs Selecting and Transforming on Three-Dimensional Principle
摘要: 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视野,也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中外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景点公共标语的翻译质量对于外国游客的体验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误译会导致外国游客错误理解公示语含义,影响整个旅程的体验感。所以,对景区公告语进行准确、清晰、简洁地翻译就可以让外国游客跨越语言障碍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通过调查,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对旅游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公示语的误译情况展开研究,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并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broadened the horizon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deepen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world culture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 translation level of public signs of scenic spots is very crucial for foreign tourists’ sense of experienc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directly affects foreign tourists’ impression of scenic spots, culture and even our whole country. Therefore, accurate, clear and concise translations of scenic spots announcements will allow foreign tourists to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 and better understand local culture. Through the survey,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s’ public announcement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announcements of tourist attraction, studies the mis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and analyzes and guide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y applying the three-translation theory of ecological translation,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文章引用:杜雨晴.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7): 2794-279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379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日益发展,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吸引众多外国游客前来游览。同时,来中国工作、学习、交流、旅游的外国人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旅游市场深受各国民众的喜爱,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球的旅游者。

旅游景点公示语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国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一座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英语是目前全球通用的语言,各种旅行手册、行程表、以及公告语中都有英语。目前,在我国的旅游景点中,已经存在大量中英文公示语的翻译。准确的公示语翻译可以方便外国游客的出行,对本地的旅游发展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国的文化。

然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甚至相当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在早期这种特殊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译者不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导致大量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中国作为国际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在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做出的相关翻译需要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更加舒适和友好的中国文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1] 。

本研究的相关信息来源于大量文献和期刊杂志相关内容,以及网络资料并整理文字资料为研究获取更多资料,同时本文也从实例出发,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了分析。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景点公示语目前英译的状况,并探讨了公示语英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保证公示语的公共性。促进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地缘政治性,促进文化和经济的互利和谐发展。

2. 公示语概述

公示语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2] ,是特定人群为达到某种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是一种公开面向所有群众,帮助人们生活出行且具有实用意义的文体形式。公示语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旅游者所到之处,凡涉及饮食、出行、游玩、娱乐、购物的场所都会出现公示语标识。如街道上的路标、广告牌、商店标志、警告标志、标语牌、旅游介绍等。作为交流工具,公告中会采用简单的词汇、简单醒目的示意图、或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将有用的、必需的资讯传递给大众,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大助力手段 [3] 。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公示语在使用中的功能不同,所展示的信息状态既有“静态”也有“动态” [4] 。因此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把公示语分为“静态”公示语和“动态”公示语。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日常生活设施中,常表达出的是具有“静态”意义的信息,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例如“紧急出口Emergency Exit”“售票处Tickets”而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经常出现在公共场所或紧急救援中,传达有关提示、警告、限制类信息,使用表达“动态”意义的词汇。例如“禁止停车No Parking”“远离火源Keep Fire Away”。

在中国,许多学者也对公示语进行了定义。他们将公共标志定义为向公众开放的文字和图形,旨在向人们告知、指示、指示、警告或标记信息。本文对国内多个城市进行考察,对不同种类的景区进行游览观察,包括自然景区,生态景区、历史遗址景区等,总结了景区公示语出现的错误并针对错误进行分析改正,旨在提高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3. 生态翻译学概述

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生态翻译是在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正在兴起的新的翻译理论,由胡庚申于2001年在其发表的作品中首次提出。其关于生态翻译学的代表性著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对生态翻译学做出了全景式的描述与诠释。

生态翻译是跨学科翻译研究,它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经过一些改变和不断地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在胡庚申的书中,他从生态翻译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完整的翻译概念和翻译方法,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纵观翻译的研究范式” [5] 。当代生态翻译学在认识论意义上将翻译定位于三大核心理念,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选择适应”以及“翻译即生态平衡” [6] 。从胡庚申对生态翻译学做出的最新系统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生态翻译学的理念是生态整体主义,并且以“适应、选择”为理论基石。也就是说,翻译是一种选择性的、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必须在“和谐”和一些基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则是多个方面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除此之外,在构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过程中,胡庚申还提出了一系列术语和概念作为研究要点,如关联序链、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 [7]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方法主要为“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8] 。

随着二十年多来的发展,关于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继续深入和完善,许多学者在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和创新的同时,也将生态翻译学应用于实践中指导翻译。刘明舒针对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9] 。李冬花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医药文化外宣英译原则,在英译外宣过程中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现生态翻译学理论价值内涵,有助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 [10] 。束慧娟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研究,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公示语翻译,并以此解读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的翻译 [11] 。

4.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析景区公示语的英译

在中国,大多数公共标志都是双语的,景区的公共标志也是如此。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外国游客和中国游客的满意度相差甚远。有问题的公示语损害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辜负了游客的热情,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本节中,作者将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探讨景区公示语英译中的问题,并试图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建议。总的来说,汉英公示语的误译主要有:语言上的错误、文化上的错误、语用上的错误。然而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可以通过三维转换理论来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使景区公示语翻译更准确。

4.1. 景区公示语的误译

首先,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无误的单词拼写以及正确的语法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译文就能传递出更容易被读者理解的正确信息。公示语中语言层面所出现的问题就是最基础的问题,英译公示语在语言层面的错误主要有单词的错误拼写、中英文不对照、大小写不规范、标点误用或缺失、用词不当、译名不统一、错误的语法结构、词句搭配不当和机械对等等。拼写错误、大小写不规范的情况在景区公示语中会经常出现。例如某生态公园中的道路指示牌上“四方新城”的译文为SiFang New citg。很明显该译文将City错误拼写为citg,且也没有将这个实词的首字母进行大写。在某山区景区会有安全警示公示语“当心跌落”被译为WARNING Fall Hazard,其中Fall为动词,Hazard为名词,在这里动词修饰名词属于语法错误,译出Hazard也是多余的,因此应改译为Danger Falling。

其次就是文化上的误译,文化对公示语的翻译有重要影响,因此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转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外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受教育模式不同,其文化差距明显。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词语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文化转换的失败。文化层面的误译包括文化误解、表达不清晰以及文化空缺。同一句公示语的表达由于文化差异在中文和英文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某生态公园中会出现例如“禁止入内”、“禁止踩踏草坪”这类警示、限制类的公示语,汉语中多用祈使句表达,分别被译为Forbidden to Entry和Forbidden to Tread on Grass。但这些译文会显得生硬,让外国游客感到不友好,难以接纳,所以可以将其分别改为No Entry和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这样表述语气会更委婉,会更加礼貌。在英美国家“洗手间”经常表达为Restroom,然而在我国“洗手间”经常被译为Toilet,这种表达虽然能让外国游客理解其意思,但会让外国游客感到不礼貌。

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是在某种适当的场合下,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想要传达出的意思,以达到交际目的。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不同导致说话人不能够得体的使用他所知道的语言结构规则,即译者在表达特定意图或实施具体语言行为时,不能使用原语句在相同场合使用的语言结构。语用上的误译会比语法上产生错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对中外沟通交流产生不良影响。在语用层面上,主要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错误翻译:中式英语、直接以汉语拼音替代英语及非常规表达等 [12] 。有些公示语直接用拼音代替翻译,例如某城市的道路的指示路牌“西华大道”译为Xi Hua Da Dao,这是绝对是错误的拼音译法,对此应将其改为Xi Hua Avenue。中式英语的主要特征就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例如在某些山水景区,登山时会出现“小心碰头”的公示语,被译为Meet carefully,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应改为“Watch Your Head”。

4.2. 根据三维原则进行选择和转换

为解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但对于景区公示语的误译情况,此部分将基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我国景区公示语英译的完善提出相对应的指导性建议并且对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提高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4.2.1. 语言层面的选择与转换

旅游翻译的工作是为国外的游客进行推广和宣传国内景区或文化,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要遵循英语的思维方式,力求简洁,然而中国的景点介绍通常会使用文化色彩浓厚、辞藻华丽、较为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景点的形象。翻译时应从国外游客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出发,综合考虑英语的表达习惯、语言组成方式和修辞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换,以保证翻译语言的连贯和恰当。

某自然景区的公示语会写着“上下悬梯,小心行走,请勿拥挤”,英文翻译为“Be careful and do not rush and push on the hanging ladder”。这里的公示语翻译脱离了语言维的角度,没有把汉语的篇章结构按照境外旅游者的语言进行切换,所以即使语言顺序进行了调整,但是英文并不直观通俗,信息的准确性也出现了偏差。如译文中的“不要拥挤”,翻译成了“rush and push”这个连贯动作不合适;再如译文中把“悬梯”翻译成了“悬挂着的楼梯”,这样造成的误解有时候不仅仅是语言维的误解,甚至可能让外国游客放弃游览景区,使他们错过一些壮丽的景色。应根据景区的天险和境外旅游者的用语习惯,在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中将汉英进行选择转换,英译为When you go up and down the stairs on the edge the cliff, please walk carefully, don’t be crowed [13] 。

4.2.2. 文化层面的选择与转换

从旅游翻译的角度来说,在文化维度上进行适应性转化,应该把景区所包含的文化历史以及其中深意传达给国外的旅游者,让他们在欣赏到当地的风景和传统风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应首先进行汉语的语内转化,使其充分体现出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以语际转换来“忠实”地表现出原有的文化所要传达的真实意义,使外国游客和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景区所包含的中华文化、习俗、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涵和人文景观,从而提高外国人对在中国旅游的吸引力。

从文化维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景区牌示进行英译,使景区公示语英译更加准确。如庐山的五老峰湖被译为Five Old Men Peak,这就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13] 使翻译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4.2.3. 交际维度上的选择与转换

在进行旅游翻译过程中,交际维的适应性转化要密切关注旅游译文的传播意图,译文要能被外国游客所理解,能够与目标语言的文化相结合,并能使译文在一定程度上“达意”,以实现对旅游活动的宣传和推广,进而引起旅游者的兴趣。由于在旅游翻译过程中,任何不能传递信息的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尽可能地采取删节、精简等恰当的变换,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目的。因此,对于汉语中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不现实直接的词汇,在英文中要化虚为实,摒弃冗长的语言辞藻,以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实现高效的沟通与交流。

如在某历史遗址景区中的“红色放映室”牌示英译为Red Television Room,这种脱离了交际维的翻译,达不到最基本的交际效果,不仅无法反映红色革命文化,而且还会让境外旅游者产生误解,如果这样的错误牌示比比皆是,境外旅游者甚至会把红色革命文化当成单纯的颜色“red”,红色放映室的含义应是红色革命纪录片放映室,所以应根据生态翻译环境,对英译进行交际维的选择转换,英译为“Video Room Revolutionary Documentary” [14] 。

5. 结语

公共标识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旅游业发达的今天,景区公共标识的使用十分普遍。只有正确和恰当的公共标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传递准确的信息,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综合考察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核心理论三维转换应用到旅游景点翻译中,对公示语中的所出现的错译现象进行分析和改正,为的是追求更准确又符合景区公示语原文含义的译文文本,我国对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重视程度关乎到我国历史文化根源的弘扬和发展。

生态翻译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可行的指导,同时,其理论框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本研究中的案例只是从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展开分析,所以并不够全面和成熟。然而目前景区公示语出现的问题低级且频繁,体现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不重视,建议各省市旅游部门对此加大关注,及时改正误译情况,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管理,译者及相关研究者应继续深入总结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景区公示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规范地运用生态翻译理论来进行景点标识、公示语英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这还有待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群芳.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荆州市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2019.
[2] 戴宗显,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 中国翻译, 2005, 26(6): 38-42.
[3] 程爱丽.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北竹, 单爱民. 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5): 76-79.
[5]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6] 胡庚申, 王园. 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 定位、内涵与特征[J]. 外语教学, 2021, 42(6): 1-6.
[7] 王君. 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19(2): 53-54.
[8] 丁萌飞.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南宁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8.
[9] 刘明舒. 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 2023(6): 5-7, 20.
[10] 李冬花. 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医药文化外宣英译原则[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 14(4): 54-56.
[11] 束慧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 上海翻译, 2010(2): 39-42.
[12] 郝宁宁.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19.
[13] 龙婷, 龚云, 刘璇. 江西5A景区牌示英译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J]. 上海翻译, 2018(6): 21-25.
[14] 郑笑蓉. 生态翻译学框架下的公示语英译方法探究——以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