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土著居民环保演讲的和谐话语分析
A Harmony Discourse Analysis of an 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Speech
DOI: 10.12677/ML.2023.117387, PDF, HTML, XML, 下载: 209  浏览: 29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斯涵, 孙乃玲: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TED演讲和谐话语分析生态思想土著环保TED Talk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Ecological Ideology 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摘要: 气候行动和可持续性等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都离不开土著居民的传统智慧。本文以TED演讲中的一篇魁北克土著居民环保演讲为语料,基于和谐话语双层分析框架进行话语分析。微观层面上,利用UAM Corpus Tool 6.2等工具对语篇进行了及物性标注和统计并分析了语言特征;宏观上,结合和谐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假定和三个分析原则,探讨了演讲语篇中蕴含的土著居民的中心生态思想和生态观,即人类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庇护人类。同时,也验证了世界视角下不同语篇中进行和谐话语分析的可行性,拓宽了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
Abstract: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climate a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traditional wisdom of indigenous peoples. A Quebec 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speech from a TED talk was used as the corpus for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a two-layer analysis framework of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HDA, for short). At the micro level, the discourse is marked and counted with the UAM Corpus Tool 6.2 according to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and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are analyzed. At the macro level, the central ecological thought and ecological view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embedded in the speech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search assumptions and three analysis principles of the HDA, i.e., “If we take care of the land, the land takes care of us”. It also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HDA in different discourses from the world perspective and broadens the scope of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theory.
文章引用:陈斯涵, 孙乃玲. 一篇土著居民环保演讲的和谐话语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7): 2845-28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387

1. 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在全球社会都在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效应的方法时,土著居民的传统智慧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首先,土著人民比起现代大部分的城市居民来说更易因气候变化受害,也更能体察到生态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生计和福祉依赖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例如由于永久冻土的融化等问题,北极土著居民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影响。这类真实经历使得土著居民的发声也格外真实有力,振聋发聩。同时,土著居民们习得并世代相传的本地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上有相当重要的发言权。例如,生活在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牧民利用牲畜、昆虫、鸟类、树木和其他野生动物来预测天气和气候规律。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 [1] ,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分别是豪根范式以及韩礼德范式。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也称系统生态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即“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2] 。

生态话语分析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3] 。最初学者们大都是借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路径对生态话语进行分析,也被称为“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但近年来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切入点也逐渐向多元化视角转移,例如“积极”视角、“自然科学”视角、“和谐”视角等等 [4] 。

下面我们聚焦“和谐”视角。为了满足生态语言学中国本土化的目的,黄国文教授于2016年首次提出和谐话语分析的理论。和谐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新秀,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中国语境。许多学者据此理论进行了不同的实践研究。卢健和常晨光在“和谐”生态观的指导下,以功能语篇分析的六个步骤为基本方法,自行构建了和谐话语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了两首《洪湖水》的歌词 [5] 。孙莉和杨晓煜对2018年中国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中的态度资源进行了和谐话语分析 [6] 。除了中文语篇分析,也有学者对基于中国语境下的英文语篇进行了和谐话语分析。例如吴让越和赵小晶结合评价理论框架下的态度子系统对新华网中的英文版涉贫新闻报道语料进行和谐话语分析,探讨这些涉贫新闻报道对构建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 [7] 。

和谐话语分析这一新兴的生态话语分析路径不仅适用于中国语境,也可以应用到各类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中。例如赵蕊华以美国三大报纸中的北极话语为例,从生态语言学的和谐话语分析路径探讨了环境优先与环境外溢两类话语 [8] 。曾蕾和黄芳构建了历史语境视角下自然文学的和谐话语分析框架,然后运用该框架探讨美国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沙乡年鉴》中《大雁归来》的语言特点,并从历史语境视角对该语篇的进行和谐话语解读等等 [9] 。

本文选取了2022年9月TED与Nia Tero1合作召开的专题沙龙讲座中的一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土著居民Valérie Courtois的环保演讲——题为“How Indigenous Guardians Protect the Planet and Humanity”,作为研究语料,在和谐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这篇演讲的语言特征以及蕴含了土著居民们怎样的生态和谐思想,同时进一步验证和谐话语分析在其他语境中的话语分析适配性,拓宽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

2. 和谐话语分析理论

和谐话语分析理论有明确的哲学指导、理论基础、研究假定和分析原则,并且黄国文和赵蕊华等进一步阐述了这些因素间的互动关系。

和谐话语分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文化。儒家与道家都推崇“天人合一”,即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内在统一。和谐话语分析基于中国本土化的哲学观,与西方哲学观有所不同。例如在处理生态系统中“人”的问题时,与西方的“人类中心论”不同,和谐话语分析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但并不认可人可以主宰自然界,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共生的,并且接受自然界中“差等”的统一,即接受等级秩序的存在 [10] 。此外,对于和谐的定义,并不是说“和谐”就意味着“等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而不同”就提示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中各要素的关系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只要能互相尊重互相契合,就能像一台仪器上的不同零件一样正常运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

和谐话语分析深受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注重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人的智慧、仁义与道德可以让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人类的奋斗与追求进步的行为不被否认,但需要对其加以生态教育与引导,提倡有益于生态保护的行为,约束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的行为。

基于“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观,和谐话语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研究假定以及“良知”“亲近”和“制约”这三个分析原则,这也是和谐话语分析的基石。“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并不单单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不同划分层面或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的“人”都有其特定具体的含义 [4] 。“以人为本”强调的并非以人的利益为本,而是以人的问题为导向,包括人自身的问题和人造成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人类可以实现利用自然的内部价值以及协调生态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人类还应该承担起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责任。

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是和谐话语分析的三大分析原则。良知原则是以人为本的自觉条件,它是自发的、源自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人基于此塑造的生态观会外化表现为对不同生态现实的价值判断与行动 [4] 。人类的良知会促使人们考虑其语言和行为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在利用资源进行经济发展时特别注意限制,而相比之下,对于没有良知的人来说,除了法律外将没有任何规则可以阻止他们,因此他们极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影响。

亲近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指人根据与其他事物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从不同分析维度进行思考,例如生物角度、地理角度、空间角度、时间角度、认知角度、情感角度或身体角度等等,不同的维度会产生不同的亲近关系,也因此会导致不同行为的实施 [4] 。例如以人为基点,在生物角度上的亲近关系排序可能为:父母,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陌生人,非人类动物,植物,山脉等,而若是从情感角度来对亲近关系进行排序的话,则可能是:父母,非人类动物(如宠物),朋友,邻居,亲戚,同事,陌生人,植物等,当然这样的排序因人而异,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情感基准。

制约原则是对以人为本的限定,人被引导和鼓励进行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行为则会被批判或制止 [4] 。制约原则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个人制约、社团制约以及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制约。个人制约需要个人自律,它源自人类的天然良知以及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例如校园中经常举办的环保讲座和绿色行动等,其作用就是让学生明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意义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使学生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的责任,防止因粗心或无知给生态带来的严重后果。社团制约则是被某个社区群体普遍接受和认可的规则和条例,经常表现为民间习俗或社会风俗等。国家层面的制约是通过法律和行政法规等来限制人们的行为的,在三个层面中制约力最强,且最具权威性。

和谐话语分析理论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遵循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原则,推崇辩证唯物主义,采取整体论而不是二元论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11] ,这些功能通过语言系统中的若干个语义系统体现。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气体现。

和谐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语篇中语言特征的分析,阐述人的态度、判断和行为等对其他生命体或自然资源的影响。而经验功能中及物性系统的各类过程主要建构了人类的认知和行为等,因此本文主要借助及物性系统来进行语篇层面的分析。及物性系统主要将人们经验世界模式化进而将其识解成一种语义配置,借助小句刻画经验世界中的各种事件和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这些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12] 。

和谐话语分析具有双层分析框架。微观层面分析书面或口语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宏观层面则超越语言系统,将符号、社会和物质等因素纳入其中进行分析 [13] 。微观层面,即语篇层面上,语境三要素和语言三大元功能互相耦合,通过分析语篇的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主位等的特征,基于良知、亲近和制约三大原则探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资源之间以及语言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及互相作用。在超语篇层面,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查看符号、社会和物质等因素。和谐话语分析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话语分析以研究基于文本的语言功能,而是超越了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上对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进行研究,探讨语言如何介入人类的思维和活动的。在该层面,不同资源例如肢体语言、物理环境、历史遗留等的不同配合方式,也会推动和谐或者不和谐的价值观和状态 [14] 。

本文也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一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土著居民Valérie Courtois的环保演讲。微观层面上通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在语篇中的分布和实现情况,遵循一个假定、三个原则的指导思想,探讨该演讲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在宏观上探讨语篇中蕴含的土著居民们的生态思想。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文有两个研究问题,如下:

1) 在这个演讲语篇中,及物性系统是如何分布并实现的?

2) 这个演讲语篇的语言特征蕴含了当地土著居民怎样的生态思想?

3.2. 语料收集

本文研究语料来自2022年9月TED与Nia Tero合作召开的专题沙龙讲座。本次沙龙共有五位杰出的土著领袖发言,他们代表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土著居民。他们的发言强调了土著居民在气候行动等环保事宜中应有的发言权,向世界贡献了土著居民的环保智慧。本文选取的是其中一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土著居民Valérie Courtois的演讲,题为“How Indigenous Guardians Protect the Planet and Humanity”,她在演讲中强调了土著居民对于自己生长的土地的尊重与情感,以及他们为保护自然生态所做出的努力,最后呼吁大家“If we take care of the land, the land takes care of us.”(人类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庇护人类)。视频时长13分53秒。笔者下载了官网提供的演讲稿(transcript)文本,并剔除了语气词、问候词、旁白标注等无关话语后,形成了本文自建语料库,共1871个词。

4. 语料分析

笔者借助语料库标注工具UAM Corpus Tool 6.2进行了及物性标注和统计,为求准确度笔者采取了自己创建的及物性系统层系(layer)进行手动标注,并多次核验检查,最终统计后发现,参与者成分共有289个,占50.6%;过程成分有163个,占28.5%;环境成分共有118个。占20.7%。它们的分布情况分别如下表1~3所示。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s of participant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1. 及物性系统参与者分布情况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s of six process type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2. 及物性系统六大过程分布情况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s of circumstantial element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3. 及物性系统环境成分分布情况

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核心。演讲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及语义信息基本都是通过过程得以组织与传递的,因此本文也主要从过程进行分析。在六大过程中,物质过程最多,占据了54.6%的比例;其次就是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各占23.3%和12.9%;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所占比例相同且都较低,都为4.3%;因行为过程只有一处,仅占0.6%,故略去讨论。

4.1. 物质过程

Courtois在演讲中以电影《Guardians of the Galaxy》(《银河护卫队》)举例,正如电影中银河的守护者,Courtois家乡当地土著居民也是他们土地的守护者,他们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以下是其中一段:

They monitor water quality, care for Indigenous-protected and conserved areas, conduct research on climate impacts and help restore species like caribou, salmon and moose.

(他们监测水质,照料好土著保护区,对气候影响进行研究,并保护驯鹿、鲑鱼和驼鹿等物种的延续。)

“monitor”“care”“conduct”和“help restore”这些实义动词是物质过程的标志,施动者是身为土著守护者的“人”,这个长并列句的使用说明了土著守护者们所做的工作种类:监测水质,照料好土著保护区,对气候影响进行研究,并保护驯鹿、鲑鱼和驼鹿等物种的延续。“人”这个角色在这些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土著守护者们的正确生态观驱使他们利用人类特有的智慧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行补救,“人”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依赖自然资源进行发展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自然。

土著守护者们的工作内容也体现了“亲近原则”,他们评估了工作的轻重缓急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优先开展这些工作。而且正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土著守护者们才会自发形成组织来开展环保工作,体现了“良知”原则。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这个组织严格的纪律规范,每位土著守护者都认可并遵循这些规范,因此整个组织的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顺利推进,这也体现了“制约原则”中的社团规约。

除了土著守护者们的工作内容,Courtois也使用了大量含物质过程的小句,通过科学的研究,证明守护者的工作对土地、对人们的有益之处,例如以下一段:

Researchers have documented the impacts of guardian programs. They can reduce incarceration and increase health and well-being. People’s health improves on the land because they’re on the land, because they’re physically active and because they’re happy. And guardians gained increased skills, higher incomes and pride in cultural knowledge.

(研究员们已经记录下了这个土著居民守护者计划的影响。这个计划的实施,让当地土著居民们减少了与世隔绝的禁闭感,变得更加健康与幸福。他们的体质能得到改善,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这片故土上,积极劳动和锻炼,心情保持愉悦。同时,土著守护者们也提升了自己的技能,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增强了对于文化的自豪感。)

这些都呼应了Courtois反复强调的一句“If we take care of the land, the land takes care of us”,人类保护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人类。土著守护者们为了改善和挽救当地失衡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许多努力,一方面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而进行自救。土著守护者们作为“人”的角色,既作为施动者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进行相应的生态行动,也作为受动者接受了这些行动给人带来的福利。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的问题为导向,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2. 关系过程

演讲中,Courtois提到自己在传统思想与智慧中找到了新的工作方针。

It’s not a technology from a lab. It’s not a policy made in Ottawa or DC. It i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hat is expressed by our knowledge, by our elders and knowledge keepers this way: If we take care of the land, the land takes care of us.

(这不是一项由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也不是在渥太华或华盛顿制定的政策。这是我们的土著长者们代代流传的知识和智慧的简单理解:如果我们照顾好土地,土地就会照顾好我们。)

这三个关系过程说明了土著守护者们返璞归真的工作方向,不是依靠现代科技,也不是依靠政府政策,而是朴素的传统哲理“天地万物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和谐”,是人真正意识到要敬畏自然,顺应天道,形成相应的生态意识,塑造正确的生态哲学观,外化为土著守护者们对于生态保护所积极开展的相应行动,这也体现了“良知原则”。

另外,土著守护者组织中受过专业工作训练的成员们也起着监测土地的作用:

Guardians are trained experts who work on behalf of their Indigenous nations. They’re our eyes and ears on the land.

(土著守护者们是训练有素的专家,他们代表他们各自的土著民族工作。他们是我们在土地上的眼睛和耳朵。)

这两个关系过程也很好的展示了守护者们与土地间的和谐关系。前半句运用一个复合句,解释了土著守护者们的专业程度,他们是各个土著部族里受过专业训练的成员,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后半句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们的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土著居民守护者们积极在前线开展环保工作,就像人形探测器一样监察着各个地区的土地情况,他们是其他普通人或研究者们了解当地情况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为组织行动提供珍贵的研究数值。在人与土地间的关系中,人担任着主体责任,引导着土地上积极有益的环保行动。

4.3. 心理过程

Courtois作为土著居民的一员,也亲眼见过了许多由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例如:

1) Yet, we are seeing extreme changes in ice and in key species such as caribou.

(然而,我们正看着冰块和关键物种如驯鹿的极端变化。)

2) I’ve seen firsthand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in my homeland of Nitassinan and all across what is now known as Canada.

(在我的家乡尼塔希南和整个现在被称为加拿大的地方,我亲眼看到了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句(1)和(2)中动词“see”标志着心理过程中人的感觉,强调了Courtois的亲身经历,使得演讲更具说服力和有效性。这样的亲身经历也慢慢塑造了她的生态观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然后逐渐外化为与之相应的生态行为,这也是“良知原则”的体现。同时,她也能以自己为基点,理性的分辨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间的亲近关系,并明白如何行动能平和地使生态重新平衡,这充分阐释了以人为本的“亲近原则”。

3) They know that being on the land is where they are the best human beings that they can be.

(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4) …Indigenous guardians can ensure that we all have the future on this planet that we deserve and want.

(……土著守护者们可以确保我们所有人在这个星球上拥有我们应得的和想要的未来。)

例句(3) (4)中的“know”和“ensure”表示了心理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展现了土著守护者们对于环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深刻意识,也体现了土著守护者们将环保工作继续进行下去的强烈决心与斗志,这也印证了“良知原则”中个人意志、情形认知以及对于生态保护的热烈情感的展现。

4.4. 言语过程

Courtois引用了一位来自西北领地的土著守护者说的话:

As Gloria Enzo, a Ni Hat’Ni Dene guardian from the Northwest Territory says, “We are sustaining our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not only for us, but for the whole world.”

(正如来自西北的Ni Hat’Ni Dene地区的土著守护者Gloria Enzo所说,“我们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全世界维系保护我们的传统土地”。)

运用直接引语,重点突出了话语内容,即土著守护者们为环保事业做出的努力不只是为了当地的生态,更是为了全人类的生存环境,这里的“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同住地球村、命运息息相关的全人类,即守护者们的工作是以人的问题为导向的。

4.5. 存在过程

Courtois回忆自己20多年前第一次开车经过拉布拉多公路时,因为乔治河驯鹿群的横穿而不得不停留下来几个小时,那时的驯鹿群数量之众与现在的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There we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in the herd then. Now, there are only 8000 left.

这个存在过程的使用,让人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两个时间点驯鹿数量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生态失衡给动物带来的巨大影响,说明了土著守护者们正是意识到了这些才会着手行动,从逐步建立的正确生态价值观到以此为指导做出行动,这也是“良知原则”的其中一种体现。从人的角度看,人与动物的关系比起人与植物、人与非生命自然类事物(如山川、湖泊等)的关系要亲近许多,因此从“亲近原则”看来,Courtois选择了驯鹿濒危这个例子来说明其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更能引起观众的共情,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 结语

本文遵循和谐话语分析的一个研究假定(“以人为本”)和三个分析原则(“良知”、“亲近”和“制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及物性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分布和实现方式,探讨了一篇土著居民环保演讲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正如演讲人多次提到的那样,人类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庇护人类。土著居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研究假定,从“人”,即同一片地球家园上生存着的全人类的切身利益出发,并通过人的努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环保工作,人与自然有“差等”的和谐相处。全篇话语充分体现了和谐话语分析的三个指导原则,如土著守护者们对环保的生态意识良知,以人为基点从不同层面和维度分辨动植物、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亲近顺序,以及土著居民守护者组织中训练有素的秩序制约,都表明了演讲者想要传递给观众的土著居民守护者对于环保的智慧,如临其境的亲身经验讲述更是加大了演讲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同时,本文对TED平台上这篇土著居民环保演讲所作的和谐话语分析,成功验证了和谐话语分析理论在世界视角下不同语境中的适用性。此外,这也说明了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反而在世界格局逐渐向共同体方向进化的现当代仍然广泛适用,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基金项目

甘肃省厅级教改项目(2019-Y201901)。

参考文献

NOTES

1Nia Tero是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声援世界各地的土著人民和运动,以保护他们的家园免遭殖民和破坏,同时也为非土著居民提供他们保护土地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Fill, A. and Mühlhausler, P. (2001)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ntinuum, London.
[2] Halliday, M. (2007) Applied Linguistics as an Evolving Theme. In: Webster, J., Ed., Language and Education Volume 9, Continuum, London, 1-19.
[3] Alexander, R. and Stibbe, A. (2014) From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to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Language Sciences, 41, 104-110.
https://doi.org/10.1016/j.langsci.2013.08.011
[4] 赵蕊华, 黄国文. 和谐话语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1, 53(1): 42-53, 159-160.
[5] 卢健, 常晨光. 有益性话语中的变与不变: 两首《洪湖水》的和谐话语分析[J]. 外语教学, 2019, 40(5): 34-38.
[6] 孙莉, 杨晓煜.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和谐话语分析——以2018年“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为例[J]. 中国外语, 2020, 17(4): 43-48.
[7] 吴让越, 赵小晶.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和谐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研究[J]. 外语学刊, 2022, 225(2): 36-41.
[8] 赵蕊华.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环境优先与环境外溢——以美国三大报北极话语为例[J]. 中国外语, 2022, 19(5): 42-50.
[9] 曾蕾, 黄芳. 历史语境视角下自然文学的和谐话语分析——以《沙乡年鉴》为例[J]. 中国外语, 2022, 19(2): 32-38.
[10] 黄国文. 从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到和谐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 2018, 15(4): 39-46.
[11]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Edward Arnold, London.
[12]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3] Huang, G. and Zhao, R. (2021)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ing Peoples’ Problems in a Chinese Context. Language Sciences, 85, Article 101365.
https://doi.org/10.1016/j.langsci.2021.101365
[14] 赵蕊华. 和谐话语分析: 缘起、核心概念与应用扩展——黄国文教授和谐话语分析评述[J]. 鄱阳湖学刊, 2022, 76(1): 54-63,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