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7682, PDF, HTML, XML, 下载: 318  浏览: 3,89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建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Innovation
摘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热点,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从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国外教育方法的借鉴、当前教育方法的数字创新三个维度驱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更主动的姿态迎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Abstrac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s a hot spo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ac-tice. It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riven by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 digital innovation of current education method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nnovate and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ake a more active attitude to meet the wav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杨建萍.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325-433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682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 [1]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 。以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为背景,教育数字化是党和国家依托新兴数字技术,对推动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现代社会正朝着智慧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技术的传播无疑将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从数字层面上看,数字与数字之间似乎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关系,但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发展的崭新课题。

2. 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模式大有创新,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高等教育的技术变革。认识和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该从厘清概念着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学术界中的研究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共识,在此之前也被称为“教育数字化升级”、“教育数字化转换”等。根据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以数字优化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祝智庭等(2022)认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更亟须具备系统性理论框架来指导 [3]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学范式、组织架构等教育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技术的引进、创新和转变,以及基于此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流程或模式的变革。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互联网的出现,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数字革命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数字化的存在正逐渐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形式,形成了新的数字教育共同枢纽。基于数字的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越发“重叠”,这种特殊的数字虚拟局势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会,而且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方面,数字时代的技术手段是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存在也影响了真正的现实人类活动,使我们陷入虚拟存在的困境。

2.2.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人们作出的重要决策将日益基于数字和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抓住这一机遇,以数字化思维和方式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方式的转变,助力全域育人;通过对数字化手段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这些机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流程整体化。通过数字技术的抓取和分析,构建学生的动态教学数据库,实现教研协同、思政资源库、思政教学、思政内容多级分发,四部分主体内容串联,实现思政课教学全流程覆盖。从宏观整体上来看,通过有序合理优化的模块和形式构成,全面构建高校纵向共建、专业横向联动的思政课程体系,实现数字1 + 1 > 2的合力效果。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智慧化。在思政课堂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围绕育人目标,分析和整合教育机制中的各项信息并做出智慧响应。同时形成高校思政数据分析大屏,辅助管理者在思政管理工作上进行智慧统筹与科学决策。建设机制智慧化将有效实现各项育人工作协同协作、互通互联。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个性化。对高校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精准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思政课教学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数字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技术,诸如VR、AR以及由之催生的智慧数字课堂等联通了虚拟与现实的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个性化。

2.3.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是全新的,也是全方位的。数字网络无处不在,创造并助长着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高校学生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现实,在数字的解构和重构中去调整意识形态和行为。数字技术催生了“千禧”一代的数字原住民,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对数字技术和虚拟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任,越来越热衷“虚拟”而忽视“现实”,数字技术对生活的参与超越了其使用目的和社会终端。总体而言,在此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法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学生主体树立“数字”意识,努力加强自我教育,从而更好地打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互动式数字思政模式。线上教育、虚拟实践、元宇宙等虚拟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自制力。同时,要避免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高级黑低级红等非主流思潮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教育创新的内在机制缺乏。数字时代的教学虽然高度数字化,但事实上,在新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中,权威灌输等传统做法已经收效甚微。从学校教育的变革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要远超智慧教学机制的变化,重视硬件、忽视软件的倾向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由此可见,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挑战,不仅要形成对教育方法创新的系统性支持,也要不断对新的硬件软件进行“数字转型”。

第三,数字教育方法应用不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领域的高等院校教育,关键就在于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然而,由于教学单一、数字思维落后等问题导致针对性不强,这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痛点”。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仅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关,还与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新的教育服务和资源有关。目前,许多高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开发数字教育平台、设计虚拟仿真学习的过程中,选择与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高校本身缺乏对数字新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将导致专业性不强、技术安全性差等问题。

3.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三个维度

3.1. 纵向维度:对古代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迎接新挑战中探索推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创新发展维度。汲取在中国古代所采用的优秀教育逻辑方法,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造性发展的文化基础。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反映了培养个人思想的道德品质、坚持意识形态的人性实践,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规律。因此,即使在复杂的数字时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发挥着内在作用,提供足够的优秀资源和养分,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造性变革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播到更多的学生和教育场景中,使其在当今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古为今用”的思想传承方式,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指导下,高校正在积极吸收基于新时代现实的优越教学方法,在“承前启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横向维度:对国外优秀教育方法的借鉴

数字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教育规则,符合教育发展的价值理念。西方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的提及较少,更多的是公民教育、政治教育等。尽管不同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上都具有与高度的一致性。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相关优秀教育方法内容,做到“洋为中用”。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能仅仅应用于教育开展的表层形式。必须以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为契机,以深度学习发展为起点,促进教育的转型。当前,中国的教育和信息技术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正逐步向数字教育的阶段过渡。主要体现为:教育方式多元化,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常态化发展;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优化物理校园结构;开展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

3.3. 立体维度:对数字教育方法的创新

高校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如何有效处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新时代和新空间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已成为迫切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方法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方法,从而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数字化教育方法集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字化主要体现为:数字化理念与教育的融合;数字技术的内嵌与耦合;数字化平台与工具的开发;数字化标准与规范的设立;数字化管理与政策的出台等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实践手段,促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4.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4.1. 数字资源育人法

利用好数字资源进行育人,推进“数字 + 思政”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融通。加快全面构建高校数字思政资源体系建设工作,凸显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研究、服务、协同、交流四大功能的实效。2023年2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把教学资源研究好、把数字技术结合好,不断创造优质的思政课教学供给。通过对数字平台的数据挖掘,在数据资源中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教育过程最优化。此外,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使育人目标导向变得更加精准,促进教育评价不断优化。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以数字教育战略发展为契机,各高校在国家级、省级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的数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推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多元融合,从而打造多元化的数字资源育人方法。

4.2. 虚实结合育人法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积极研发成本适宜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4] 。虚实结合育人的方法强调通过数字虚拟空间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虚拟仿真教学中资源做得生动有趣,把虚拟学习之“虚”与现实学习之“实”有机融合起来。虚拟仿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方式的重构,不仅在时空上产生教育方法交互流变,而且借助VR、AR等技术独特的复现功能、新颖的操作方式和虚拟的学习体验给高校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例如,天津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虚拟仿真课堂,通过虚拟仿真教学,戴上VR眼镜,穿越时空与马克思等伟人“面对面”交谈,让理论“活”起来。从根本来看,虚拟学习只能是对现实学习的合理延伸和一定限度的超越。鉴于此,在数字时代,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现实的人”,在“现实的人”本原的基础上,开展虚实结合育人。

4.3. 实践教学育人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实践教学不仅仅只运用于现实教学,更延展到了虚拟时空,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虛拟实践也成为了重要课题。高校实践教学育人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充分利于数字平台去讲思政课,结合校园内外的社会实践,使社会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源头活水。打破思政课实践教学时空界限。数字技术基于多重时间线的并构与拼接构建新型数字虫洞,可随时“跳转”、“回溯”和“联结”,实践教学既可以时间倒流,也能够走向未来。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红军长征之四渡赤水虚拟仿真实验”,帮助学生重回长征时期,与红军战士一起在贵州至川南的山水间参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艺术。实践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育人要充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数字主体意识,从而真正提升“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4.4. 全领域育人法

全领域育人方法的确立,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字时代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一方面,数字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的时空。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高校层面而言,要以“大思政课”为基础,以学科思政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重点,以数字思政为支撑,发挥全领域协同育人效应。全领域育人方法旨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全面性,而且还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其功能。例如,重庆大学横向打造教室、宿舍、食堂等六大育人阵地,将工作延伸至学生主要聚集的各场域和学校各区域,打通全领域育人“最后一公里”。全面挖掘每一个领域的育人要素,最终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5. 结语

从数字时代的整体视角出发,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以提供既兼顾数字网络技术又充分利用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协调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积极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引领思政教育的进步。坚持正确育人方向,担当立德树人使命,始终把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基金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年度一般项目《数智育人:高校数字思政建设研究——以浙江省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高校为例》;项目编号:14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022-10-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2022-02-08.
[3] 祝智庭, 胡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4): 41-4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