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学留白艺术的价值与运用技巧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Skills of the Teaching Blank A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efigurative Culture
DOI: 10.12677/AE.2023.137700, PDF, HTML, XML, 下载: 139  浏览: 221 
作者: 宋梦迪: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关键词: 后喻文化教学留白艺术价值技巧Prefigurative Culture Teaching Blank Art Value Skill
摘要: 当下社会后喻文化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受影响,具体表征为教师知识权威的式微,学生主体性的张扬及师生代际鸿沟的拉大。教学留白艺术作为一种虚实结合的教学行为、一种张弛有度的教学策略和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智慧,在充斥着后喻文化的课堂中具有维护教师知识权威,拓展教师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缩小师生文化差异,弭平师生代际鸿沟的价值。但教学留白艺术价值的发挥需要一定技巧,一是机智留白,捍卫教师知识权威;二是知识留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及时补白,增进师生代际关系。
Abstract: The prefigurative culture is booming in the present societ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s deeply influ-enced in this era background, which is specif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line of teachers’ knowledge authority,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the widening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rt of teaching blank space, as a kind of teaching behavior of combining virtuality with reality, a kind of relaxation teaching strategy and a kind of teaching wisdom that silence speaks louder than sound, has the function of safeguarding teachers’ knowledge authority and expanding teachers’ knowledge reserve ; stimulate students’ desire for knowledge and respect students’ subject position; narrow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level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wever, the artistic value of teaching blank space needs certain skills. First, leave blank space tactfully to defend teachers’ knowledge authority; Second, knowledge is left blank, highlighting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The third is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ime and enhance the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文章引用:宋梦迪. 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学留白艺术的价值与运用技巧[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451-44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00

1.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身处一线的不少教师发现自身的知识权威身份“不保”,学生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古怪问题“刁难”自己,回答不上学生问题的现象俨然成为常态。从文化视角审视这一现象可以窥得一丝缘由。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和无处不在,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网络先知课堂知识,接触海量的信息资源,甚至他们了解的内容要远超教师的知识储备,并能在某些方面向教师反哺知识,这就是典型的后喻文化。后喻文化充盈在当下社会的每一处角落,更是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不满足于只做文化的接受者,教师的知识权威面临挑战,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必然要进行改变,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的价值就此凸显。

2. 后喻文化与教学留白艺术的内涵理析

泛在的后喻文化影响着课堂教学,呼唤着留白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留白艺术在后喻文化背景下的课堂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但在此之前有必要对后喻文化和教学留白艺术的内涵进行梳理和分析。

2.1. 后喻文化的含义及其时代特征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区分了三种文化类型。“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1] 二战后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原本稳定封闭的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出生在社会变革前的老一代难以适应已然陌生的世界,他们“就像开拓新大陆的先驱们一样,缺乏应付新的生活环境所必需的一切知识”, [1] 先前掌握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在新时代“失灵”;而出生在社会巨变后的年轻一代则能轻松自如地应对新生活的挑战,他们不需再受长辈们既有知识、经验等的限制,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他们在自我探索中寻找着安身立命之本;在全新的历史时代老一代因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逐渐落伍,年轻一代则抓住机遇,占据了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出现断裂。

由上归纳后喻文化的三大时代特征:一是老一代的知识权威式微。丧失传喻价值的他们不再是年轻一代模仿的楷模,曾经的权威身份悄然消解。二是年轻一代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在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支配下年轻一代“相对长辈和理性知识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无从体现,情感、意志等主体人格也处于被压制状态”。 [2] 而后喻文化背景下年轻一代从长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彰显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三是代际鸿沟拉大。老一代面对新生事物的因循守旧与新一代急于摆脱长辈控制的“反叛”心理不可避免地拉大了两代人的鸿沟与差异。

2.2. 教学留白艺术的缘起与意蕴

“留白”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旨在通过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而更好地表达主题。 [3] 留白艺术起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创作,讲求黑白相生,虚实相衬,有意以画中空白之处引发欣赏者的遐想和思考,从而创造一种“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意境美。如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人们却能在虾的形态中感受到水的充盈,虾以实出,水自虚生,虚实之间虾在水里游的一幅流动着生命韵律的作品跃然纸上。随着人类艺术文明的发展,留白手法被文学、书法、戏曲、电影、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无论是哪一领域,留白的使用都是为了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4]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留白手法,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加教学的美感。教学留白艺术是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富含美的教学实践活动,它的意蕴是多层次的。首先,教学留白艺术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讲授为“实”,学生的自主为“虚”,一虚一实的和谐统一正是教学留白艺术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学留白艺术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教学策略。“张”指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学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达到高潮;“弛”则指的是高潮后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出回味课堂问题、内化所学知识的余地。因而教学留白是在紧锣密鼓的课堂教学后进行的短暂停歇,是使学生在一张一弛的教学节奏中领悟知识的教学策略。再次,教学留白艺术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智慧。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发生各种出乎意料之事,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灵活机智地运用留白艺术,抓住时机把问题抛给学生去探究冥想,就可以顺势转“意料之外”于“情理之中”,创设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氛围。

3. 后喻文化背景下的课堂运用教学留白艺术的价值

深受后喻文化影响的课堂教学也显现出三项特征,即教师知识权威的式微、学生主体性的张扬和师生代际鸿沟的拉大。教师知识权威遭受挑战以及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课堂会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知识权威的失落和师生代际鸿沟的加剧,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后喻文化背景下的课堂运用教学留白艺术的价值如下。

3.1. 维护教师知识权威,拓展教师知识储备

在学习资源唾手可得的信息社会,教师拥有的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容易遭受知识面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问难。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的“见多识广”会想尽办法提问刁钻问题,质疑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被问住不知如何答问的情况屡见不鲜。面临窘况的教师如果利用自身权威压制、责骂“刁难”自己的学生,只能一时掩饰自己的无知,保住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形象,而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就会渐渐发现这种教师的真实面目,在内心产生不服,教师的权威性也会消失殆尽。

当学生的诘问触及自身的知识盲区时,真正聪明的教师会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抓住学生的提问时机,适时留白,把“烫手的山芋”抛给学生,留给他们去探索、思考,针对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当堂解决问题或课后经查阅后下次课分享答案。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在学生面前维护了自身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化险为夷;还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或课后查阅资料中拓展知识储备,弥补不足。可见,一个巧妙的教学留白会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3.2.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后喻文化时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他们追求个性,渴望自由,极力挣脱教师的管控和束缚。传统意义上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者,父兄也”的师生关系被打破,逐渐形成了“我–你”的主体间关系。时代的更迭和师生关系的演变要求教学方式的改进,全然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摒弃,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被边缘化,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心理。

在后喻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学会使用留白艺术,一节合格的课堂应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新的时代学生们的独立意志更加强烈,学习知识的效率也更为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保留重要内容不讲,有意识的留下知识空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活跃的思维和利用课外习得的知识填补空白,在这个过程中依靠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因而,课堂上虚实结合的教学留白可以激起学生补充空白的欲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庇护。

3.3. 缩小师生文化差异,弭平师生代际鸿沟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之大之深令人咋舌,尤其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大网络平台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抖音、微博、知乎等等。这些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没有年龄限制、信息多样化、内容庞杂,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想知晓的任意内容。在如此开放的信息大环境下成长的中小学生想法奇特、观念前卫,形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独特的认知和行为特质。倘若课堂上教师只是机械地传递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单纯地按照课标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教学,忽视在课堂外已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学生的内在建构,就容易加剧师生的文化差异和代际鸿沟,造成师生关系的淡漠疏离。而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留白艺术,可以使教师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达到共鸣。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学中,一位语文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的“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中“紫色”这个词汇有着不同的感知体验。有的学生认为紫色是高贵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高尚灵魂的赞颂;有的学生则认为紫色是冷色调,阴冷凄凉,传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怜悯。此时教师如果按照既有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忽视学生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师生之间的知识鸿沟就会越来越大。但这位教师关注到了学生们的独特认知,直接从“紫色”入手,将问题抛给学生:“灵魂是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呈现你__色的灵魂”一行字,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己灵魂的颜色。 [5] 教师对“灵魂是什么颜色”的留白,不仅完成了对课文主题的教学,还掌握了学生们对颜色丰富独特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有利于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一代的文化特质,打破师生之间的文化樊篱,对师生跨越代际鸿沟、连接两代人的文化断层大有裨益。

4. 后喻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运用留白艺术的技巧

在饱受后喻文化影响的课堂中教学留白艺术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但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留白艺术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是需要技巧的。

4.1. 机智留白,捍卫教师知识权威

发挥教学留白艺术维护教师知识权威的价值的前提是教师要学会灵活机智地留白。在学生提问刁钻问题问难自己或质疑自己讲课内容时,要抓住时机巧妙布白,缓解无法正确回答学生问题或讲错知识的尴尬局面。机智留白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有很大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留白意识。当前中小学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不愿意留白,认为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即使自身权威面临质疑时也会利用强权压制学生,导致整个教师队伍的权威性逐渐消解。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留白的重要性,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留白艺术,不断增强和巩固运用教学留白艺术的意识。其次,教师需要提高运用留白艺术的能力。进行留白时应该做到自然流畅,生硬僵化的留白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反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留白艺术理论的学习,只有对教学留白艺术的内涵、价值、原则、展示策略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内化于心,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外化于行,自如地应用留白,发挥留白艺术的艺术价值。最后,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在面对课堂突发情况时,具有敏感性的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及时有效地运用留白艺术,化解意外,顺势提高教学效果。所以缺乏教学智慧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观摩优秀教师处理意外事件的行为,强化教学智慧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关键时刻应用留白,展现留白艺术的意外之美。

4.2. 知识留白,凸显学生主体主体

后喻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更强,发挥留白艺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价值,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对知识留白,保留部分内容不讲造成知识的断裂,受格式塔学派“完形理论”影响的学生急于填补知识的空白,就会主动探索,其主体性自然得到凸显与尊重。在进行知识留白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留白不是随意的,而应是在充分掌握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留白内容的设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学生们能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之上通过独立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的。不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意留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带来反面效果。其次,要把握留白的“度”,即留白的难度、长度和频度。留白内容太简单,学生能够轻易掌握,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太大作用还会浪费时间;留白内容太困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无法获取答案,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降低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留白时间太长,会造成教学时间的压缩,拖慢教学进度;留白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无法达到理想的补白效果。留白还需注意次数,留白太频繁,会造成教学内容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没有留白,教师的讲授占据全部教学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也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课程理念。综上,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的留白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分寸的设计。

4.3. 及时补白,增进师生代际关系

教学留白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时间上的留白、空间上的留白、知识内容的留白、语言的留白、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留白等,有的留白是占用课堂时间的,有的则需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留白,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及时补白,没有补白的留白是毫无意义的。在补白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留白内容的想法与观点,也可以就自己的不同见解与学生展开讨论,师生两代人的思维在同一时空碰撞交汇,代表老一代的教师向年轻一代即学生请教新观念。师生之间不是你尊我卑的关系,而是像米德所说的“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对话” [1] 的关系,通过补白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对话,师生代际鸿沟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弭。

5. 结语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年轻学生较比年长教师在运用新技术、接受新事物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自下而上的文化传递方式即后喻文化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受其影响,课堂教学出现危机,教师知识权威逐渐式微,师生代际鸿沟也在拉大。但是教学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纾解后喻文化课堂出现的问题,具有维护教师知识权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缩小师生代际鸿沟的重要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机智留白、知识留白和及时补白等教学留白技巧,将教学留白艺术的价值在后喻文化背景下的课堂中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 周晓虹, 周怡, 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 7, 10, 12.
[2] 赵永勤, 靳玉乐. 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J]. 教师教育研究, 2003, 15(6): 34-39.
[3] 刘波. 巧用留白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 山东教育, 2016(18): 35-36.
[4] 李如密, 孙龙存. 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J]. 教育科学, 2003, 19(1): 35-37.
[5] 冯雪燕. 后喻文化视域下师生代际鸿沟的弥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37(35):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