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及其高分策略
Practical Texts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ir High Score Strategies
DOI: 10.12677/ASS.2023.127539, PDF, HTML, XML, 下载: 345  浏览: 51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钱 婷: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李先锋*: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关键词: 新高考语文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考点高分策略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Test Questions Utility Class Text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Center High Score Strategy
摘要: 由于近年来新高考的实施,高考实用类文本分值占比越来越大,在文体选择以及题型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的调整,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得分率偏低。对此,本文利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研究2018年~2022年高考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分析得出新高考实用在文体选择上倾向于科普文、非连续性文本以及多文本、知识性读物类上升。在题型上出现了论证类新题型以及论述题和探究题的新组合。针对新高考的变化趋势,本文依据新课标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明确科普文考点、突破论证类新题型和加强非连续性阅读指导三个方面提出高分策略和教学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ext score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as increased, and major adjustment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choice of style and question types, resulting in a low score rate of students in the reading part of practical text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data statistics method to study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 and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 from 2018 to 2022, an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ends to rise in the genre selection of popular science texts, non-continuous texts, multi-text, and knowledge books. In terms of question types, new question types of argumentation and new combinations of essay and inquiry questions appeared. In view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igh-score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clarifying popular science examination points, breaking through the new question types of argumen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non-continuous reading guidance.
文章引用:钱婷, 李先锋. 高考实用类文本及其高分策略[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7): 3950-396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7539

1. 引言

由于新高考的实施,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新高考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文体选择以及题型方面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但由于学生对新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命题趋势不清晰,对于考点不明确,以及平时课堂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得分率不高。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现实用类文本以一个独立的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出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其后实用类文本阅读成为必考题,科普文章以及非连续文本考频越来越高,能力考察等级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1] 。本文将2018年~202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研究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在文体选择、题型、分值上的变化趋势,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的分析发现新高考实用类文本分值比例明显提高且在文体选择上呈现科普文地位上升、传记访谈边缘化、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并重、由单一非连续性文本转向多类型非连续性文本、知识性读物类逐渐超越新闻传媒类的趋势 [2] 。在题型上出现论述题和探究题的新组合、论证类新题型出现。针对新高考实用类文本出现的新趋势,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明确科普文考点、突破论证类新题型、加强非连续性阅读指导的高分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2. 文献综述

高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为国家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而实用类文本作为高考的重要载体必然也承担了选拔人才的重任,高考作为全国性考试,其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2017版课改实施以后对中学语文教学以及高考的命题趋势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对高考实用类文本的研究较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研究试题材料、设问,找出高考命题的命题趋势并提出备考建议。例如余树财在《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转向及备考策略》中,通过研究高考实用类文本的选文类型分析、价值取向和能力考察三个方面,阐述了2020年~2021年全国高考卷的命题趋势,从而提出了夯实文体基础知识、提升基本阅读素养和关键技能的备考策略 [3] 。

研究新高考实用类文本的新变化以及应对措施。例如谢赛楠和高春燕在《新时代视域下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窥探》中,分析了全国卷的命题依据、命题特点进而提出了教学建议 [4] 。

研究高考实用类文本的答题策略。例如赵缘在《高考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答题策略探究》中基于考试实际追溯问题本源,解析典型试题探究出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5] 。夏侯畀春在《高考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的训练策略》中针对学生阅读习惯和答题得分的学情进行研究,聚焦阅读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答题水平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6] 。

总体而言,国内关于高考实用类文本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实用类文本研究也逐渐深入,但对于新高考的文体选择变化趋势以及题型的变化趋势以及如何贴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鲜有涉及。因此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上,针对于新高考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2018年~2022年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的选文变化趋势是什么?

2)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变化趋势是什么?

3) 如何针对新高考变化趋势来反哺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以及备考?

3. 核心概念鉴定

3.1. 新高考

新高考是指改变原有的高考模式,形成了“3 + 3模式”,前面的“3”为语文、数学、外语,剩下的科目改为自选,打破文理分科界限。个别地方形成“3 + 1 + 2”的模式,前面的“3”仍然为语文、数学和外语,“1”为物理和历史改为必选,其余科目为自选。考试招生“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7] 。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级来获得分数。新高考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3.2. 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是与文学类文本相对而提出的概念,凡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及需要的文章都可以称为实用类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任务群中将实用性阅读学习内容进一步分为“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三类 [8] 。一是社会交往类,主要包括会谈、讨论、纪要、面对大众的演讲、面试的内容等等。二是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的五大文体,新闻、报告、访谈、传记、主持、电视演讲以及网络新文体等。三是知识性读物,如科普文、社会科学类读物等。由于新高考的实施,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融合为信息类文本成为与文学类文本相对的新概念,选文出现了社科论文、文艺评论等,并且均注重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9]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实用类文本与信息类文本同义,专指除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文学类文本以外的所有文本。

3.3. 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指通过阅读文字、数据、表格、清单、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非连续性文本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特点是直观、简明,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更高 [10] 。

3.4. 多文本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两篇或两篇以上带有一定特点和规律的文章或文章片段,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并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 [11] 。

4. 研究目的

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以及文学类文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实用类文本更注重功能性。新课标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实用类文本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有其他文本不可比拟的优势。学习新闻类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在客观事实面前能够以批判性视角分清是非曲直,学习科普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科学家严密且理性的逻辑思维。实用类文本的出现不仅是基于人才选拔的需要,更是呼吁理性、呼吁客观、呼吁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需要。学习实用类文本有助于受教育明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该说什么样的话,提高受教育者的表达交流水平;有助于受教育者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坚持正能量,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有助于受教育者在严谨、准确的语言中感受真实的场景表达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并以此来减少“功能性文盲”,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对实用类文本的偏好度较低,教师更倾向于对文学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的讲解,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讲解较为简单并且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实用类文本兴趣的培养。近年来由于新高考的实施,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融合,实用类文本由原来的选考改为必考,分值也由12分逐步上升到17~19分,由此可见实用类文本在高考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实用类文本,更为了贴合新高考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以求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取得高分。本文以2018年~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为研究对象,其中全国卷13套,新高考卷6套,运用文献法、数据统计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探究新高考实用类文本在文体选择以及题型上的变化趋势,并针对新高考的变化趋势,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三个维度从而提出确科普文考点、突破论证类新题型、加强非连续性阅读指导的备考策略,帮助教师促进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5. 高考实用类阅读选文变化趋势

由于新高考的实施,高考实用类文本发生了新变化,2020年新高考将传统的论述类文本以及实用类文本融合为现代文阅读,并将其称为信息类文本,注重信息的整合与筛选 [12] 。2019年之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代替考试大纲成为高考试题的命题指南。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3方面构成,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对传统实用类文体如新闻、等不再提及。近年来,由于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在新旧高考同时使用的情况下,高考选文出现了以下趋势(见表1)。

Table 1. Practical stylistic statistics of Chinese test papers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表1.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卷实用文体统计

5.1. 科普文地位上升,访谈、传记淡化

从考频和文体内容上看,2018年~2022年近五年间共19套试卷,其中新高考共有6套试卷。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见图1):

Figure 1. The frequency of questions in various genres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图1. 新高考各文体出题频率

新高考在文体选择上倾向于科普文、新闻类文章,科普文考频最高。通过表1可知在近五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新闻5次,科普文5次,报告3次,访谈1次,新闻和科普文考频最高,访谈考频最低,传记文本在近五年高考卷中并没有涉及。由图1可知,在2020年新高考落地之前,新闻和报告考频最高,2020年之后科普文共出现4次、新闻出现3次,科普文考频最高甚至超过了新闻。

5.2. 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并存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又称“间断性文本”,它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等内容。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在结构和语言上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因此它比叙事性文本更能够直观的表达编者传递的基本信息,具有概括性强、醒目、简洁等特点。

Figure 2. The form and frequency of presentation of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图2. 新高考材料呈现形式及次数

表1可知,2020年之前,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材料形式均为非连续性文本,2020年之后,连续性文本出现,例如2020年新高考II卷选用了科普文埃德·扬的《我包罗万象》。由图2可知,新高考中非连续文本出现10次,连续性文本出现3次,新高考仍然以非连续性为主,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并存。

5.3. 由单一非连续文本向多文本转变

表1可知,2020年新高考实施之前,非连续文本的文体选择多为单一文体,例如2019年全国卷II中,选文中的三则材料均为新闻。新高考实施之后非连续性文本出现多类型文体融合趋势。例如2022年新高考I卷则选用了演讲与论文两种文体,2021年新高考I卷选用了文艺评论和书评。

5.4. 知识性读物类逐渐超越新闻传媒类

2022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实用类文本分为了三类,即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以及知识性读物类。

Figure 3.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actical text category is rendered

图3.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类别呈现次数

表1可知,2020年新高考实施之前高考语文试卷以新闻传媒类为主导,其次为知识性读物类的科普文。由图3可知,2020年之后,新闻传媒类出现4次、社会交往类1次、知识性读物类9次,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高考的实施,社会交往类出现,知识性读物超越新闻传媒类占据主导地位。

6. 高考实用类文本题型分值变化特点

6.1. 基于旧题型组合,出现论述题和探究题

从题型组合而言,2018年~2022年题型上大多为“选择题 + 简答题的模式”,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在题型上有了新变化,除了“选择题 + 简答题的模式”还有“选择题 + 简答题 + 论述题”以及“选择题 + 论述题 + 探究题”的模式,相比于全国卷而言,新高考的题型组合更加多样化。

Table 2.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practical text question type

表2. 近五年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题型

从题量来说,新高考题量为3~5道,题量更大。由表2可知全国卷多年来保持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的模式,自2020年新高考实施之后,试卷多为五道题,选择题多为三道,主观题两道,也出现过四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的情况。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全国卷实用类文本固定在三道题,共计12分,多年来保持不变,而新高考实用类文本比重上升,2021年新高考II卷实用类文本有17分,2021年新高考一卷则是达到了19分,总体看来实用类文本在高考中的分值趋于稳定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也反映了实用类文本的重要性程度在不断提升。

6.2. 基于旧问题设计框架,出现论证类新题型

从题型设计框架来看,全国卷与新高考卷在选择题的提问设计上较为相似,上多表现为“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或者“根据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此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文本分析能力以及原文转换能力,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细读分析、判断和归纳。

全国卷的设计框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分析理解题,二是归纳概括题,三是评价鉴赏题。分析理解题多为分析原因或者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点句段的含义,此题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要求与当下生活相联系。以2020年全国高考一卷第六题为例:“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归纳概括题以2020年全国卷二第六题为例“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此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不仅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同时还要根据材料抓取关键信息,紧紧围绕问题寻找答案,并将零碎化的关键语句融合为完整的答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第三类评价鉴赏题以2018年全国二卷第六题为例“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此类题型多会对语言特色,表达效果、人物品质和精神等进行设问,此类题型相较于前两类题型来说,难度有所增加。

Table 3.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practical text question type

表3. 近五年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题型

表3可知,新高考卷的问题设计框架不限于文本加分析、文本加归纳、文本加评价三种,还出现了文本 + 逻辑论证的结构,问法更新,新高考在客观题设计上增加了新题型,即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总体来说,实用类文本试题难度和能力层级呈现阶梯式上升。

7. 高考实用类文本高分标准探究

7.1. 高考实用类文本学生失分原因总结

高考实用类文本在高考中占比较大且分值呈现上升趋势,但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却不尽人意。在实习期间通过对乐山市嘉定中学高三(2)班、(3)班共计150人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失分原因:

7.1.1. 审题不清、曲解文意

高考实用类文本前3~4道题均为选择题,且设问模式基本延续了前两年的风格,设问均为选择“正确项”或者“错误项”,但由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清,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下意识地会选择“错误项”,而忽略了题干要求选出“正确项”,除此之外学生还往往会曲解文意导致失分。

示例1:2021全国乙卷第5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 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 “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 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参考答案:D

学生易错项:B、C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对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B项中选项为安义县江下村着重改变村容村貌。根据材料二可知,江下村的侧重点不仅仅在于改变村容村貌,还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C项中的“斗笠田”是形容产量低而非形容地形地貌。学生错选B、C两项均是对原文内容的错误理解。

7.1.2. 基础知识欠缺、考点不明确

2020年出现了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糅合而成的现代文阅读I,并且出现了论证类新题型,学生不适应此类题型,甚至于不知道如何去答此类题型。

示例2:2021年新高考1卷第4题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① 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

② 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诗画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和概括文章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论证结构是什么,是并列式、层进次、对比式还是总分式,其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还是其他论证方法,最后再结合材料中的论据分层次答题,答题格式注意使用首先、再次、最后等连词使答案逻辑清晰。

7.1.3. 概括不全、答题逻辑混乱

高考实用类文本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客观题的分值来看,客观题答案基本为3~4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总是想把所有找出来的关键信息全都写在答题卡上,但由于答题卡有限,因此学生在归纳时往往会忽略某些关键信息,造成答案残缺。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仍然缺乏分点作答的意识,致使答题逻辑混乱。

7.2. 高考实用类文本高分标准

2017版课标实施以后对中学语文教学以及高考的命题趋势有较大影响。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高考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分析、推理判断、鉴赏评价等内容为考查重点。”通过对真题的分析以及总结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原因,我们可以对高考实用类文本的高分标准做出探究。

7.2.1. 标准一:紧扣文题、忠于原文

选择题要注意审题,看清楚题干要求是做“正确项”还是“错误项”,整体浏览所有选项,划分选项中的关键点信息。例如,划出“过于绝对”的用词、因果逻辑的词等等。再次对选项与原文的转换进行判断,看选项是否与原文符合,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必须要将划分出来的信息点带入原文,找到原文中的对应处,仔细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的问题设计多为“主体对象+关键词+答题要求”,在做主观题时,学生应仔细审题防止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有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由于没有看清答题要求,致使答题方向错误,题干中有些要求“概括”,有些要求“分析”,有些要求“说明”等等,不同的答题要求规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在“主体对象”与“关键词”这两个要素,它们组合在一起规定了答题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文中找到与“主体对象”与“关键词”相应的对应点,整理答案规范作答。答案的组织也要根据原文内容,切忌对作者观点的主观推测。

示例3:2021全国乙卷第6题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参考答案:① 立足本地区耕地实际,因地制宜,解决地块零散等问题,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③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造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该题的“主体对象”为“临朐县与安义县江下村”,“关键词”为“促进粮食增产”和“相同经验”,答题要求为“概括说明”。因此学生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为两者在促进粮食生产的相同经验,再找到原文的对应处,对原文进行筛选和归纳进而得出答案。

7.2.2. 标准二:筛选得当、理解全面

筛选信息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许多学生在初读材料时会划出很多的关键句,但往往由于想要选取的信息太多而找不出关键信息,导致形成答案时出现疏漏。同样以示例3为例,在找到“主体对象”“关键词”“相同经验”后学生就要在原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将具体信息化为抽象信息。本题要求归纳相同经验,就是要看他们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的相同做法,将相同的筛选出来,然后分条概括,最后形成答案。材料二中“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材料三中“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从这两段话中可以归纳出一个答案,即两地都注重水电道路等涉及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7.2.3. 标准三:逻辑清晰、分点作答

同样以示例3为例,在进行抽象概括后,注意答题格式,最好分点作答,从该题的分值来看,答案为2~3点内容,这2~3点内容必须要精准概括,不能是找到的信息都往上面写,一是延误答题时间,二是答题纸张有限,三是机械地摘录原文也会造成答案不完整。答案语言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可以适当使用连接词。

8. 高分备考策略

8.1. 明确科普文考点,提升实用文本阅读素养

科普文是指将人类科技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公众所理解的用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到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普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二是科学小品文。通过表1可以发现,命题人在考察实用类文本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新闻以及科普类文章,并且科普文的考频逐渐上升且与新闻持平,因此明确科普文的考点至关重要。只有在明确考点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操作性阅读取得高分。

表4可以看出,科普文主要考察科普文的标题、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手法,考察角度较为简单。科普文的标题主要有三个关注点。首先科普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与思想,因此分析标题需要与文章内容进行联系。其次要多关注标题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要结合说明对象侧重分析。最后是观众的接受性。科普文语言主要考察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科普文的语言要和文体特征相联系,科普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知识,因此科普文必须具备严谨、准确的特点,同时科普小品文文学性较强,经常还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往往具有生动性,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辨明方向。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手法是重中之重,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等,学生需要在阅读时标注出来,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其次对于修辞手法也要关注,分析其对说明对象有何作用。由于科普文考频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科普文章,提升学生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素养。

Table 4.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opular science and literature test point dialysis

表4. 高考科普文考点透析

8.2. 突破论证类新题型,发展思辨性思维

从老高考向新高考转变的风向中可以看出选材偏向社科、题型稳中有变,整体考察辨析、筛选、概括、理解和探究,凸显对学科素养的考察。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在科学思维部分要求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

自2020年新高考实施之后,论证类题型出现,由上文表六可知,相比于全国卷,新高考卷虽然在问题设计框架上基本遵循“文本 + 分析”“文本 + 归纳”以及“文本 + 评价”的模式,但新高考卷在选择题和主观题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如选择题出现了关于论据、论点的选择判断,主观题出现了行文思路、论证结构、论证特点之类。新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思维以及创造性的考察。论证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考察难度较大。

Table 5. Argumentation question type thinking angle and answer test paradigm

表5. 论证类题型思考角度及答题范式

表5可知,论证类题型考察多样,主要有分析论证特点、梳理行文脉络、梳理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方法、概括分析论据的作用五类。论证题原本是出现在论述类文本中,由于新高考的实施,便将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融合成现代文阅读I进行综合考察。因此必须掌握论证类题型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中获得高分。论证结构主要有并列、层进、对比、总分四种。论证方式有立论、驳论、驳立结合三种。

论证方法有举例、比喻、对比、道理论证等。论证语言主要分析修辞手法以及语言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并辅以解题方法以及技巧的传授。

8.3. 加强非连续性阅读指导,提升信息获取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指出:“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13] 除此之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信息获取”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因此,高考实用类文本备考首先要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中包括图表等,但图表与文字材料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教师不能忽视文本之间的联系点,要强化对非连续性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示例4:2021年全国乙卷第4题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 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 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 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B选项强加因果,“可见”二字存在明显的因果推理,但由材料可知,B项前后两句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表1可知,该题所选取的材料呈现形式为非连续性文本,题中的三则材料彼此意义不连贯但都指向粮食安全话题。因此在初读材料时要勾画出每则材料的关键句,特别是作者观点之类。其次要注意材料中的图表,往往图表信息会转换成文字出现在题目选项之中,例如示例4中的A、C、D项均可以与材料一中的三幅图标相对应。再次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明确示例4中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题目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迅速锁定原文中答案有可能出现的区间,将选项与原文区间逐一比对,确定正确答案。由于将题干选项与答案进行比对时有可能会跨越多则材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选择最优选项。通过对该题的解析可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8.3.1. 细读材料,把握大意

实用类文本大多为非连续性文本,多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个话题,彼此之间故事不连贯。阅读此类文本首先要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文中每一段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归纳每则材料意思,对归纳话题主旨有重要作用。其次找寻材料中的关键句,关于作者态度、立场、观点、反映深层次内容的地方要尤其注意。可以选择勾画观点句、论据句、材料中反复强调的词语、有助于理解题干提示文章内容的句子。再次,注意材料中的图表内容,往往图表材料内容会进行文字转换放入选择题选项之中,对做题造成干扰。

8.3.2. 审读题干,明确角度

题干蕴含着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答题思路,因此读懂题目至关重要。实用类文本选择题多为选择“正确项”和“错误项”,主观题多为“主体对象 + 关键词 + 答题要求”,要仔细审题防止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不同的答题要求规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8.3.3. 回归文本,锁定区间

由于实用类的阅读量较大,对于学生信息抓取和归纳能力较高。命题者往往会在题干中进行提示甚至将答案限定在材料中的某一句某一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题干的限定区域,认真揣摩文意,准确把握答案关键信息以及关键句,大多数答案可以从原文中直接获取。非连续性文本中有图表等形式,往往有些信息需要对图表内容和研究结果进行文字转换,将“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8.3.4. 比较分析,得出答案

题干问什么就答什么,首先要对关键句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再次分点作答,体现答案的逻辑性与层次性。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特别是课本中的综合单元,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图表等,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使用贾府的人物关系图、林黛玉进贾府的拜访顺序等等,激发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积极地探索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地新路径,坚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信息获取与概括能力。让课堂服务于学生能力地提升。

9. 结语

自2020年新高考实施以后,实用类文本的分值在高考中增加,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科素养更为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的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比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梳理了新高考卷实用类文本在文体选择、题型以及分值的变化趋势,进而从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三个维度提出明确科普文考点、提升实用文本阅读素养、突破论证类新题型、发展思辨性思维、加强非连续性阅读指导、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的高分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基金项目

乐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分“级”作战(项目编号:2021XJ112)、教学改革项目——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开.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 2019(12): 21-26.
[2] 吴逸秋.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与《美国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20.
[3] 余树财.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转向及备考策略——以近两年高考全国卷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28): 32-35.
[4] 谢赛楠, 高春燕. 新时代视域下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窥探[J]. 经济师, 2022(9): 177-178.
[5] 倪玉菁. 近十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应对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6] 夏侯畀春. 高考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的训练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 2020(2): 75-77.
[7] 周欢. “素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9] 陆语淳. 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9.
[10] 罗刚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路径与指导[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9): 33-34.
[11] 汪倩文, 刘世玉. 为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而教——谈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J]. 语文建设, 2018(30): 4-8.
[12] 郝若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以新闻类文本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2.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