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
Exploration on 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Ecology Course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3.137763, PDF, HTML, XML, 下载: 297  浏览: 429 
作者: 韩秀丽*, 赵凤云, 徐恒戬, 刘 莉, 高华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关键词: 生态学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Ec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tudent-Centered
摘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本研究通过对生态学课程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从中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为宗旨,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改革。实施后学生的反馈表明,此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及生态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re the central link of moral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ecology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refined from it,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points. Taking “student as the center” and aiming at educating people in all,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way,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ecology course. 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reform not only improv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but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as well as in shaping their ecological view and values.
文章引用:韩秀丽, 赵凤云, 徐恒戬, 刘莉, 高华健. 生态学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853-486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63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而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和融入是建设和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1] [2] 。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始文明的屈从,到农业文明的顺应,再到工业文明的对立,直到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倡导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3] 。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有助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为 [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最早由德国科学家Haechel于1869年首次提出 [5] 。生态学课程思政已得到初步研究,例如OBE理念下生态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对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建议 [6] 。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建议也得到初步阐述 [7] 。但是,至目前为止,针对生态学课堂中以知识点为媒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尚未得到清晰阐述,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也未形成成熟体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和优化。

生态学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面上剖析了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学知识素养、宏观生态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里、正确生态观的树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推进方案

2.1. 课程分析

生态学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态学课程属于宏观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其从个体层面、种群层面、群落层面,以及生态系统层面对生物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引导作用;其次,生态学课程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此外,生态学知识具有拓展性,在经济、社会、农业、地理、化学等多行业均具有适用性,其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律在这些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 [3] 。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全方位育人,需要考虑两点,一是从课程知识点中提炼思政元素,二是实现思政元素进一步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依据山东理工大学“五有人才”育人的目的,知识、能力、素质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而从知识课堂到知识、能力、素质课堂的转变对生态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及后续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三大环节推进课程思政元素在生态学课堂的融入,具体建设体系见图1所示。

Figure 1. The system diagr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course

图1. 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图

依据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生态学理论课堂教学共32学时,包含基础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部分,其中,基础生态学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计24学时,应用生态学计8学时,后续的展开与实验课堂相结合。基础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学习;应用生态学主要结合基础生态学部分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对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污染生态系统进行分析。

2.2. 课程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依据课程特点和学院培养方案,本研究对绪论、基础生态学,以及应用生态学中教学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并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具体整理见表1。依据章节体系知识点的特点,及其中思政元素的特点,将学生的素质塑造、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全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目的。

Table 1.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ecology courses

表1. 生态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2.3.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

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结合教师对重难点的讲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活动展开。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2.3.1. 课堂讲授和引导

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引导环节对课堂整体教学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剖析,并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实现知识的深化做准备;二是教师需要发挥课堂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时事政策导入、实例引导,以及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环节,实现有效的教学过程。

2.3.2. 翻转课堂活动

此教学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进行完成 [8] 。活动前,教师安排具体的自学任务,并对活动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学生按小组完成自学任务,并准备课堂PPT展示活动;课堂活动时,学生按小组进行讲授、提问和回答问题,教师把控课堂节奏并对学生表现及时和积极的进行反馈;活动后,学生对此环节进行总结,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并做进一步的改进。通过此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PPT制作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集体荣誉感,以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品质和自我展示能力。此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反馈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3. 课堂讨论活动

对于特定生态学规律,例如限制因子法则,可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能力;又例如,针对生态位知识点中的国家生态位和个人生态位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4. 生态文明演讲活动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实际问题,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生态文明演讲。此活动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当下社会实际问题相联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了解当下社会实际问题的同时,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为。此外,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将来很好的融入社会及与他人沟通垫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2.3.5. 网络平台讨论活动

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开放式的作业,例如,请结合当下新冠疫情,讨论人与微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例如为了实现和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从碳循环角度对各元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等,由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当下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3.6. 课程论文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当下生态学问题,进行查阅文献和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环节包括论文内容和论文格式两个方面。论文内容的完成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并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完成论文内容;论文格式的完成需要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态度,此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后期毕业论文的完成,以及毕业后从事与之相关的科研或项目类的工作。

2.3.7. 复习与巩固环节

课后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思考题作业,一方面督促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复习,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每章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以思考导图的形式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观,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3. 生态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和考核

为了确保课堂思政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们设定了生态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考核和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考核(占比50%);二是期末综合测试(占比50%)。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表现与质量、思考题作业、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和自主讲课、课程论文写作、网络平台讨论、生态文明演讲、课程学习总结与反思。具体的评价方式、考核比例,以及考核标准见表2。期末综合测试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此外,在课程结束后,采用网络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调查。如图2所示,2023年课程结束后,39个同学的班级中,74%的学生对自我素质提升评价优秀,26%的同学自我素质评价良好;学生自我能力提升评价优秀率略低于素质方面,为59%;学生自我知识评价优秀率为54%。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可以看出,生态学课堂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生态学素养和能力,知识的自我评价虽然相对于素质和能力偏低,可能与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相关。

Table 2.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in ecological courses

表2. 生态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和考核

Figure 2. Analysis of students’ self-evaluation

图2. 学生自我评价分析

4. 结语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有助于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全面和全方位培养当代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需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从而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我们在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后续课堂实施,表明了此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塑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致谢

感谢山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项目的鼓励和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邓春生, 万珊, 程海波.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J]. 国际公关, 2020, 16(9): 120-121.
[2] 徐飞跃. 高校课程思政“六进”行动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 28(8): 58-61.
[3] 薛堃, 周宜君, 张淑萍, 等.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生态学专业建设[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1): 53-56.
[4] 王如松, 欧阳志云.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 337-345+403-404+254.
[5] 梁健. 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以生态学学科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 578(27): 21-24.
[6] 朱利霞, 常云霞, 郭婕, 等. OBE理念下生态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 51(4): 61-63.
[7] 刘鞠善, 巴雷, 李海燕, 等. 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 41(2): 89-92.
[8] 曹颖. 生态学视阈下翻转课堂教学生态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7):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