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SLA’s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o English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3.137775, PDF, HTML, XML, 下载: 185  浏览: 444 
作者: 王 瑞: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英语教育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English Education
摘要: 对于二语的学习,是否处于“关键期”这个问题,学界争论颇多,但至今仍无定论。“关键期”学说的拥护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愈早愈好。到了一定年龄,就再也没有超越母语水平的可能;然而,反对这一观点的人却认为,年龄对于二语习得并不重要,而且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二语习得中所占的优势也不尽相同。无论这类问题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应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有益因素,才能更好地发展语言。本文从何谓“关键期”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外学者对“关键期”这一研究结果的异同,希望能为中国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启示。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ther there is a critical period has been a hot topic among the researchers, and there is still no exact conclusion. Supporters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hold that the earlier a second language is learned,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acquire it. It is not possible to reach the level of the mother tongue beyond a certain age; however, opponents argue that age is not a decisive factor in SLA and will not adversely affect SLA.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ages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Regardless of the conclusion of this issue, we should reasonably absorb the favorable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what i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firstly, and then compares different research results at domestic and abroad,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to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文章引用:王瑞.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937-49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75

1. 引言

在语言学习方面,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激励点,语言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2~13年是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这一理论就产生了,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二语习得。从那以后,关于这个假说的研究就越来越多,有无数的支持者,也有无数的反对者。也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外语学习者的优劣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以及语言环境,与学习者的年龄不成比例。并不是说你越早学习,你的水平就越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关键期理论,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确保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质量,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基础。唯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育才能得到切实的改善。但是,我们知道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此外,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情感,认知和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心态、知识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只关注年龄对外语知识水平的影响。

1967年,ErikLenneberg首先提出了“关键期假说” [1] ,并将该假说应用到二语习得中,开创了“关键期假说”的先河。该研究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也有很大的影响。英语教育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其提供有效的文化教育,从而使其英语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英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 关于“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又称“关键期假说”。该假说认为,在人类大脑成熟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阶段,第二语言可以像母语一样毫不费力地习得。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大脑就不再具备这种处理语言输入的能力了。

一九五三年,美国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珀金奈德就指出,因为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跟他们的脑部发育密切相关的,所以,孩子的语言学习有一个“最佳年龄”,就是十岁以下。自那以后,一直有一种观点,即有一种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而且是在10岁之前。后来,Eric Lenneberg在1967年提出了“关键期假设”,并把这一假设的成功归功于其生理基础,即大脑在两岁到十岁(10~12岁)这一时期。

在此之前,儿童在他们的脑中有一种获得语言的机制,因此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语言。在这一阶段,两个零点五的孩子都做过语音训练,他们更易于理解和运用汉语。进入青春期后,因为大脑偏侧性,人类处理并掌握语音的脑部构造逐渐成熟,周围神经系统活动也不再灵活,所以儿童的语音习得机制也就渐渐失去功能。此外,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的不断发展,幼儿的口语训练也日益困难。

从其产生到现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争论的焦点是:1) 临界期在什么时候出现?2) 有无临界期?这个临界期是什么意思?3) 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4) 有无临界时期?

3. 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调查研究

3.1. 关键期假说的支撑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一起,就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狼孩”案 [2] ,“狼孩”是一种被狼抱着、养大的人类儿童。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找到了十多只小狼,最著名的两只是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座小村庄里找到的。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大约8岁左右,名字叫卡玛拉;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叫阿玛拉,只有两岁。两个孩子随后被寄养在美国的辛格牧羊人的孤儿院。可惜阿玛拉在孤儿院呆了两年就去世了,孤儿院根本没办法培养她的语言能力,也没办法培养她的生活习惯。

卡马拉只活到1929年。在孤儿院的第一年,她是一只狼。她不能像人一样说话、有情绪或进食。他们每天都和人类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变化速度很慢,而且智力也比同龄人要低得多。第二年,卡马拉学会了用膝盖走路并从椅子上站起来,并开始呼唤辛格的母亲。就这样,经过三年多的磨练,她独立了,任人打扮,逐渐适应了人的生活。当辛格太太旅行回来时,她也很高兴。到四年级时,她的智商已经达到了一岁半儿童的程度。当你吃东西时,你会说出一个“米”,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六岁时智力水平相当于二岁半的儿童,能说三十个字。七岁的卡玛拉现在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她的想法。觉得不好意思,她开始收拾自己的衣服,不再光着身子出门了。卡玛拉因尿毒症在医院住了九年就死了,她的智力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美国心理学教授J·阿舍尔(J·Asher)和R·加西亚(1969)对美国古巴移民英语的语音进行了研究 [2] 。这项调查显示,六岁之前来到美国的71%的古巴移民说出了和美国人类似的话。而居住在美国的古巴移民,其与英语的同音率仅为17%。经过这次调查研究者从语音学的角度证实了关键时期的存在。柯蒂斯(Curtiss, 1977)深入调查追踪了Genie的案例。Genie从1.5岁到13岁这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任何语言的输入。在一次检查中,她的语言技能明显欠缺,但五年的集中教育与辅导,却使她的情况大为改观。然而Genie有严重的语法问题,她的语言能力和21个月大的婴儿差不多。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了“关键期”的假设,即青少年是“关键期”。Long (1989)在实验中发现,大部分6岁之后开始学习外语的被测验者(少数在12岁之后)都不能精确地把握好口语,而在6岁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测验者中,大部分人对语法和句法的掌握能力都比较差。他们无法与地道的母语学生一样,这一实验也有效地支持了关键期假说这一原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早期成长确实存在一个关键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行为、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那么学生的进展将会非常迅速,他们将会事半功倍,获得成功。因此,在二语习得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

当然,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年龄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因素。以上案例只是说明早启的学习者比起晚启的学习者情况稍好,仅此而已。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后,因此,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其它有关因素也不可忽略。

3.2. 关键期假说的反对性研究

C.Snow和M. Hoefnagel-hohle (1978)通过实验证明第二语言习得不存在关键期 [3] 。他们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对讲英语的荷兰语学习者进行了纵向研究。被试者被分为8~10岁,12~15岁,15岁或15岁,3次。研究表明,在刚开始学荷兰语的时候,少年学生取得了最大的进展,而成年学生则在字汇和句法的理解上仍有显著的优势。一年之后的追踪与试验结果显示,在荷兰语水平上,以幼童与少年两个年龄组为最佳。

很多学者都对二语习得中的关键期问题进行了详细而细致的研究。得到了如下说法:就二语习得速度而言,成人儿童在初学者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尤其是在词汇量上。在句法方面尤为明显。但这通常是指在相同的自然交流环境(例如在母语国家居住和两种语言环境)和相同学习条件下的习得。在发音习得方面,幼儿学习能力强于成人学习能力强。只有孩子们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他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发音。就文法学习而言,文法学习的关键期比语音学习的关键期要晚。一些成人学习者也可以在15岁左右成功掌握母语口语和写作技能 [4] 。Krashen就是其中一位坚决反对“临界时间”说的学者。他在“输入假说”中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易懂”的输入与“情绪筛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如果能达到这两个条件,他们就能熟练掌握一门语言。但是,对于这一假设,在我国却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

在对关键期进行回顾后,刘振谦教授通过对“关键时期”的研究,总结出“关于第二语文存在‘关键时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证明这一点。此外,也有反对者认为,那些对关键期持支持态度的研究者,他们的理念太片面了,忽视了许多真实的因素。如年龄稍长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其语言学习的速度和效率等,都未曾考虑过。关键期理论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环境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在第二语言学习风格、关键期出现的时间上,儿童与成人之间有什么质量上的区别。

4.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视角下的外语教育启示

4.1.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否存在尚无定论

“学一门语言,越快越好”的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操作来看,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最好的情况下,这只是一种还没有被证明的假说,不能被当作一个理论。

4.2. 儿童在外语学习上没有绝对的优势

儿童在二语学习中的优势表现为其大脑的高度可塑性,特别是在学习自然语音方面。在听力、词汇和语法上,青少年占优势;在学习过程中,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往往比孩子强,这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关。所以,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各不相同 [5]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门语言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在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年龄仅仅扮演了一个角色。但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4.3. 外语教育的起点应在掌握母语之后

要想学会一门外语,首先要确定自己已学会了一门外语。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掌握一门外语 [6] 。瑞典语言学家马尔姆伯格曾有一篇关于母语在孩子启蒙中所起到的作用的文章,他说:“母语对一个人的文化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在母语环境中进行”。如果早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不可能为他们将来掌握官方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社会、文化等,都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与个人生理因素有关。尽管中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但在教育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不足,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存在不足之处。关键期假说和多重关键期假说对于中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要重视英语的语音教学。在英语技能方面,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及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在中学阶段,应该在兼顾语音教学的同时,同时也应重视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的教育教学。从当前来讲,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读写为主要内容,以听、说为辅助。但是,目前关于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设”还仅仅是一种假设,尚未被证明。因此,我们不能把其功能夸大了。在语言学习中,关键期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引导他们理解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在观念上接受这一事实约束,对英语充满信心,拥有良好的语言习得态度 [7]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多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5. 结语

虽然当前人们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但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项技能。“关键期假说”在理论上仍有很大的争议。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人们对其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年龄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影响连结的因子。而学习一门外语就其自身而言,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记忆和巩固的能量,虽然学习一门语言的时间和效果是不同的虽然速度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因为人们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得越早,未来的进步就越大。实力也会变得更强。

年龄虽然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但是每个人的最佳学习年龄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握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关键期并不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唯一因素。本文通过对“关键期”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语言习得,本文仅涉及比较有影响的关键期理论。通过相关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造福于我国社会的高水平学生,优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Wiley, New York. https://doi.org/10.1080/21548331.1967.11707799
[2] Curtiss, S. (1977) Genie: A Psycholinguistic Study of a Mod-ern-Day “WildChild”. Academy Press, New York.
[3] Gould, J.L. and Marler, P. (1987) Learning by Instinct. Scien-tific American, 256, 74-85. https://doi.org/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87-74
[4] Johnson, J.S. and Newport, E.L. (1989)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ognitive Psychology, 21, 60-99. https://doi.org/10.1016/0010-0285(89)90003-0
[5] Krashen, S.D. (1982) Child-Adult Differ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bury House, Massachusetts.
[6] Oyama, S. (1978) The Sensitive Period and Comprehension of Speech. WorkingPapers on Bilingualism, 3, 25-40. https://doi.org/10.1080/08855072.1978.10668342
[7] Lenneberg, E.H.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Wiley, New York. https://doi.org/10.1080/21548331.1967.1170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