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童话中性别话语研究
A Study of Gendered Discourses in Fairy Tales from the CDA Perspective
DOI: 10.12677/ML.2023.117435, PDF, HTML, XML, 下载: 187  浏览: 325 
作者: 沈 思: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关键词: 性别话语童话及物性批评话语分析Gendered Discourse Fairy Tales Transitivity CDA
摘要: 童话在儿童社会化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益于儿童建立真善美的价值观。然而,童话中所隐含的性别观,同样影响着阅读中的儿童。因此去研究童话里的性别问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白雪公主和睡美人这两篇现代童话故事中的性别话语进行了分析,试图来揭示格林童话中存在的性别话语以及这些性别话语会对读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Abstract: Fairy ta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process, but it is a pity that they are more or less tainted with gender-privileging ideas, which makes it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gender issues within them. Besides, gender studie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sociological, cultural and feminist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gender discourse in Snow White and Sleeping Beauty, which are two modern fairy tales,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gender discourse in Grimm’s fairy tales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se gender discourses on readers.
文章引用:沈思.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童话中性别话语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7): 3207-321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7435

1. 引言

本研究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格林童话中的性别话语进行研究。格林童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儿童发育时期。因此,格林童话是儿童性别角色形成阶段的主要社会功能角色之一。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格林童话帮助孩子们确立真、善、美的价值。另一方面,格林童话产生于19世纪,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受到了不利的影响。这些童话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影响着读者。因此研究童话里的性别问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白雪公主和睡美人这两篇现代童话故事中的性别话语进行了分析,试图来揭示格林童话中存在的性别话语以及这些性别话语会对读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及物性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

2.1. 及物性理论

及物性是一个基本的语义学术语,通常指在句子中描述意义的方式。它传达了如何解释世界经验以及如何将心理框架编码成语言 [1] 。费尔克劳声称,它“处理的是在条款中编码的过程类型和参与其中的参与者类型”。韩礼德将概念功能定义为说话者或作家对现实世界现象的经验表达 [2] 。及物性是韩礼德概念功能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及物性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语法中及物/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特别是,它指的是描述整个从句的系统,而不仅仅是动词和宾语 [3] 。

Halliday在及物性系统中把语言分为了六个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4] 。

Machin和May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提出,及物性是研究人们被描述为在做什么,广义上指的是谁对谁做了什么,以及如何做 [5] 。语言语法是一个“选项”系统,说话者和作者根据社会环境做出选择。因此,对子句结构的及物性分析可以很好地说明谁在该特定子句中起关键作用,谁是该动作的接受者。为了研究叙事中主要女性角色的代理,分析及物性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揭示谁采取了行动,谁接受了特定行动的后果。

2.2.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被定义为“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它对语言的使用方式持批判立场,并分析文本和其他话语类型,以确定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它试图通过分析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来揭示任何制度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利益和权力关系 [6] 。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研究话语中意识形态与权力的关系方面有着广泛的相关课题。正如Blommaert的分类,性别研究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课题 [7] 。CDA是“揭露或透明那些社会过程和机制,这些过程和机制可以使不公正、不平等、操纵和歧视以公开的或微妙的、有害的形式持续下去,以及那些促进和复制以中心主义为人生观的过程和机制,包括定义适当的行为和女性的理想属性” [8] 。

3. 研究设计

格林童话作为世界童话经典成为语料收集的首选。本文从中选取《睡美人》《白雪公主》2篇经典英语童话作为研究语料。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白雪公主和睡美人这两篇现代童话故事中的性别话语进行了分析试图来揭示格林童话中存在的性别话语以及这些性别话语会对读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4. 分析过程

“积极男性/消极女性型”话语是典型的性别话语。根据Sunderland的说法,这类话语的主要情节主线是女主人公被动地等待王子来拯救自己 [9] 。男女角色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女主人公通常被认为是被动的、顺从的、很少说话,而男性则被认为是勇敢的、有能力的和积极的。下面将通过及物性分析来识别两个故事中的性别话语,并揭示性别话语是如何对读者产生影响的。

4.1. 物质过程

表1给出了两个童话故事中每个王子和公主的物质过程分布情况。正如Machin & Mayer在《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中所提出的,对物质过程的分析可以根据其构成进一步细分为是以目标为主体的物质过程,以动作者为唯一参与者,有动作者和目标,有动作者、目标和受益人,或有动作者和范围的物质过程这五种类型 [5] 。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processes

表1. 物质过程分布

4.1.1. 以目标为主体的物质过程

目标指的是受动作影响的人或物。在这两个童话故事中,都有很多以目标为主体的公主故事。这些话语以被动语态呈现,其中可能包含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权力区分。从表1物质过程的分布可以看出,在每一个童话故事中,公主以目标为主体的物质过程数量都要多于王子。这说明公主比王子更被动。下面是一些公主处于被动状态的话语例子:

1) A baby daughter [目标] was born [物质过程] to the king and queen. (睡美人)

2) The baby [目标] had been promised [物质过程]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睡美人)

3) You [目标] have been poisoned. [物质过程] (白雪公主)

4) She [目标] had not been invited [物质过程] in. (白雪公主)

例(1)到例(4)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女性作为行动的目标。此外,运用被动语态结构,将女性角色与自主行动分离开,营造出公主们脆弱、消极、绝望、没有他人的帮助就无法独立生活的处境。

例(1)用被动语态描述睡美人的诞生,也可以改成“the queen gave birth to a baby daughter”。选择被动语态而不是主动语态,给读者的感觉是,女婴是一件物品,就像送给国王的礼物。塑造了一个被动的形象。

在发生好事的情况时,我们可以找到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例(2)表达了这个女孩被赋予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这句话中,“the baby”作为目标,没有提到行动者。目标“the baby”也可以放在行动者的位置,“the baby owns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而原句中,作为目标,公主被给予“一切”,这表明她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公主身上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被动语态。如例(3)。在这句话中,“you”是主语,也是“poison”瞄准的目标。这种以目标为主体的物质过程让人产生一种无能的感觉,因为公主中了毒,除了等待王子的拯救,她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自己的不幸。

被动语态的选择表明作者认为公主是被动的,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公主总是不幸的,处于危险之中,而拯救者王子则显得重要而英勇。

4.1.2. 动作者为唯一参与者

句子中只有一个参与者表明行动者对世界的影响很小或没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她的行动没有目标。从表1可以看出,在两个童话故事中,以动作者为唯一参与者的物质过程数量上,女性角色多于男性角色。下面是几个例子。

5) Beautiful princess who lay [物质过程] asleep. (睡美人)

6) Snow white [动作者] runs, runs and runs. (白雪公主)

7) She [动作者] tiptoed through the forest. (白雪公主)

例(5)至(7)是两个故事中动作者作为唯一参与者参与公主相关话语的句子。这些句子给人的印象是公主很虚弱或处于无助的境地。作者在创作这些话语时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女性角色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任何事情。另一方面,两个童话故事中王子的过程通常不是唯一的参与者。他们总是和其他人或物体在一起,表现出王子对人和事有影响力。因此,在这两个故事中,王子总是扮演公主的救世主,克服了许多困难。

4.1.3. 有动作者和目标的物质过程

在物质过程中存在动作者和目标,意味着动作者对目标有所作为。我们可以推断动作者是活跃的和充满活力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种过程分配给公主和王子的次数在《睡美人》中是5和7,在《白雪公主》中是6和2。我们不能得出王子比公主更强大的结论,但是在这种物质过程中,有生命的目标表现动作者的主动性,无生命的目标表现为被动性。以下是一些例子:

8) She [动作者] opened [物质过程] the doors. [目标] (睡美人)

9) She [动作者] ate [物质过程] some food off each plate. [目标] (白雪公主)

10) I (prince) [动作者] must try to awaken [物质过程] her. (睡美人)

11) The prince [动作者] married [物质过程] the sleeping beauty. [目标] (白雪公主)

例(10)和例(11),动作者王子的后面是“她”“睡美人”等有生命目标,表明他的行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1.4. 动作者与范围

在物质过程中,范围通常可以被视为环境。这类物质过程描述行动者在环境中执行动作。很多情况下,公主的行为都局限于她的个人行为,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

12) The girl [动作者] wandered [物质过程] all over the palace. [范围] (睡美人)

13) The princess [动作者] fell [物质过程] upon the bed [范围] in a deep sleep. (睡美人)

14) He [动作者] made [物质过程] right through the flowering hedge. [范围] (睡美人)

15) He [动作者] began to climb [物质过程] the narrow, winding staircase. (睡美人)

例(12)和例(13)是描述公主的话语,描述她徘徊或摔倒在床上。这些行为都是个人行为,表现了女性角色的被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限。就王子而言,示例(14)和(15)是两个表明行为者王子对范围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实例。

通过对男女角色的物质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一些性别话语,并找出这些话语是如何构建来传达“积极男性、消极女性”话语的。公主的物质过程建构包括:被动语态、更多以公主为唯一行动参与者、始终以无生命物体为目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有限。相反,对于王子的物质过程来说,没有或少有像公主一样的特征。这种话语包含着女性在能力和影响力上自然弱于男性的意识形态。

4.2. 心理过程

在心理过程方面(见表2),由于故事属于童话题材,所以心理过程的数量总体上低于物质过程。这里是部分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的心理过程,展示了主动性和被动性在心理行为上的体现。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mental processes

表2. 心理过程分布

16) (Princess)found [心理(感觉)] a little door [现象] at the top. (睡美人)

17) (Princess) imagined [心理(认知)] fierce and hungry animals. (白雪公主)

18) He see [心理(感觉)] sleeping beauty. [现象] (睡美人)

19) He looked [心理(感觉)] at her. [现象] (睡美人)

20) I (prince) want to [心里(反应)] kiss her. [现象] (白雪公主)

在心理过程中,一个有意识的存在被称为感知者,现象指的是任何被感知的东西。例(16)是公主的心理过程,“a little door”作为现象。例(17)是公主表达她对环境的恐惧的心理过程,这暗示了读者认为白雪公主是脆弱的。例如(18)到(20),王子的心理过程表明,王子是感知者,公主是现象。这种对比基于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即男性倾向于在大脑中谋划事情,而女性倾向于想象。

4.3. 言语过程

在《白雪公主》中,公主的言语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她的相对沉默。当白雪公主说话或表达某事时,只有两个例子,而王子有四个例子。

21) Snow White [说话者] told them [受话者] her sorry story.

22) Just then, she [说话者] wakes up and sat straight up, looking around and asks what happened to her.

23) “you have been poisoned,” explained the prince [说话者], “but now it looks as though you are better!” [说话内容].

在公主的言语话语中,使用的言语行为“told”和“ask”的词汇承载内容较少。例(22)建立在一个关于白雪公主脆弱的想法上,她把自己的经历描述为一个“遗憾的故事(sorry story)”。此外,“ask”这个词给读者的感觉是,她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她在要求王子解释。王子的“解释(explain)”行为比公主的“说(tell)”更有权威。

4.4. 行为过程

虽然这两个故事的行为过程数量不多,但这些话语都刻画了公主的脆弱和安静。下面是一些例子:

24) She will fall into a deep sleep. [行为过程] (睡美人)

25) She wakes up [行为过程] and sat straight up [行为过程], looking around. [行为过程] (白雪公主)

在《睡美人》中,公主的两种行为是“睡”和“坐”,王子的唯一行为是“徘徊”。考虑到睡觉和坐着都是静态行为,而徘徊是动态行为,反映王子往往比公主更活跃。在《白雪公主》中,例(25)显示了故事中的三种行为。但这只是公主被王子救出后的反应,表明公主是无知的,不知道自己的不幸,同时也刻画了公主的脆弱,被动地等待着他人的救助。

4.5. 关系过程

总体而言,在两个故事中,公主的关系过程数量远远高于王子。大多数关系过程都是属性过程。下面是一些例子:

26) She had [关系过程] a beautiful face.

27) She became [关系过程] known as sleeping beauty.

28) She [承载者] is [关系过程] so beautiful, I want to kiss her.

故事中有多次描写公主外貌,说明美丽是女性的重要特征。这与男权社会对女性美的传统刻板印象相呼应,让女性的美变得被动。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对两个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中的性别话语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证实了性别话语在所选童话中的存在,揭示了这些话语中蕴含的性别方面的意识形态,说明了这些话语对男性,女性以及两性关系带来何负面影响。分析了这些话语是如何构建从而影响读者的。基于本研究,我认为在以后的童话撰写和阅读中可运用批判性思维策略来减少性别偏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S0047404500017309
[2] Halliday, M.A.K. (1970)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Penguin Books, Harmondsworth, 140-165.
[3] Thompson, G. (2008)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4] 田海龙. 语篇研究: 范畴、视角、方法[M]. 上海: 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2009: 140-152.
[5] Machin, D. and Mayr, A. (2012) 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AGE, London.
[6] Duckett, B. (2011)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4th Edition). Reference Reviews, 25, 37-38.
https://doi.org/10.1108/09504121111114171
[7] Blommaert, J. (2005) Discour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8] Litosseliti, L. and J. Sunderland. (2002) Gender Identity and Discourse Analysi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Philadelphia.
https://doi.org/10.1075/dapsac.2
[9] Sunderland, J. (2011) Language, Gender and Children’s Fiction. Continuum,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