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座位问题及解决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in the Sea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DOI: 10.12677/CES.2023.117297, PDF, HTML, XML, 下载: 128  浏览: 195 
作者: 苏 坤, 孙幸荣, 王子怡: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中学班级班级管理班级座位秧田式Middle School Class Class Management Class Seats Rice Paddy
摘要: 中国现存的中学教学方式为班级授课制,班级是教学的基体,因此教学管理很大的成分就是班级管理。座位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一直被关注与研讨,基于现有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座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安排座位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运用多模式,交叉安排位置,尊重学生民主意见;及时小调整,定时更换;教师提高关注,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学生自我调适”的建议。
Abstract: China’s existing high schoo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lass teaching system, the class is the basis of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s a large component of clas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at manage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eats,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Using multi-model, cross-arrangement of positions, respecting students’ democratic opinions; timely small adjustment, regular replacement; teachers raising concern, treating all students fairly;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guidance, students self-adjustment”.
文章引用:苏坤, 孙幸荣, 王子怡. 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座位问题及解决[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999-200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7297

1. 引言

目前在中小学校最为常见的座位安排方式是“秧田式”座位安排,但是,对于这种模式的利与弊,研究者们众说纷纭。秧田式座位确实可以很明显地解决现存的学生基数大、班级额数大等问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讲授和对课堂活动的有效监控,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系统知识,满足班级授课制的高效率要求 [1] 。但缺点也是确实存在的,比如教育不公平、边缘生被忽视、单一模式或长时间不换座位等。因此我们对现存的座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2. 座位安排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不公,直接影响学生学习

大部分教师安排座位时首要的第一反应都是成绩,永远是以成绩为基础再去考虑一些其他的元素。但是座位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如果安排的时候做不到公平对待各种影响因素,那么就会造成教育不公、学生的信息获取机会的不公、教师交往不公等 [2] 。从视觉与听觉规律上也可以理解,中间与前方位置比起后方与边缘位置学习效果要很好。Sommer与他的同事研究中将位置分为“活跃区”和“公共区”,前排与中间“活跃区”的学习效果明显要好于后方与侧面“公共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而更多的教师也会将成绩偏上的学生安排在活跃区,将存在感低学生以及问题学生安排在公共区,这样一来会更加加剧教育不公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差距。当面临成绩与其他因素有所冲突的情况时,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心态,比如某学生成绩并不好,平时也很安静,教师就把他安排在后方或者边缘区。但实际上他有某些生理上的需要如高度近视,亦或者他本身对待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很高,所以教师的安排就会极大地影响到该生的学习与心态。

2.2. 相邻同学帮助少,或存不良影响

如果相邻座位的同学之间没有能够互相互补的关系或者存在两人关系不好的情况,那么就邻座同学就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引发紧张的气氛,加剧同学间的矛盾,更甚者引起班级矛盾,对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有好的帮助作用。如果学生仅按照成绩安排前后座位的话,那么会存在后进生集中的情况,他们之间没有能够直接地帮助到他们的学习较好的学生,就缺少了一个很直接和高效率的学习途径——同辈帮助。而另一种情况也有一个案例,班级后方有两个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两个人的座位近了之后他们间的紧张气氛不仅直接影响旁边同学,甚至影响到了教师授课。因此这些情况也是需要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去慎重考虑的。

2.3. 模式单一,长久不变,设特殊座位

现存的“秧田式”座位模式已经成为绝大部分教师的唯一选择而不会考虑其他模式,因此模式单一,结构单调,座位作为了一个静止的教育环境而无法起到任何的促进教育的作用。而有的班级可能仅仅换一两次座位甚至一学期都不变座。另外,有的班级中教师可能会设置特殊座位,比如教室后方的单人单桌、讲桌旁边的专座。特殊座位不只是指后进生的专座,也包括优等生的专座,比如中前方几个位子总是安排的学习很好的学生,这也是特殊座位,很多研究会忽视优等生专座的情况。

3. 合理安排座位的必要性

3.1. 教育公平,学生心态

重视座位作为教育资源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关注学生心态健康。座位会极大的影响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活跃区明显比公共区接受的消息要多,受到教师关注以及与教师交流机会也是如此 [4] ,因此要增加座位的流动频率,使学生都有尽可能同等的权利坐到各个位置。当座位不合理或长时间不好的座位条件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健康,特别是教育不公平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生成就差异加大,会引起学生的心态不良变化,此时就应当及时调整不合理位置,并且教师也要做出心理辅导。

3.2. 提高效率

合适的座位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现存的“秧田式”模式虽然对大班额等问题有很好的作用,但很明显存在边缘和后排“公共区”学习效率并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多种座位模式各有所优势,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座位模式,比如演示课、实验课就更适合U形排列方式,它能够给予更大的操作空间也更安全,并且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教师操作,互相之间接收的信息是公平的。多种模式还可叠加,比如综合实践课时可采用秧田式与小组式结合,既满足大班额要求,又满足小组合作实践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3.3. 维持亚社会和谐稳定

学校与班级也是社会的投影,秧田式有着一些缺陷,但是实际情况中,其他的一些座位模式所需要的空间条件学校满足不了,所以大部分教师只能无奈继续使用秧田式,而学生只能无奈接受,这成了社会冲突源头的一种映射。就权力而言,教师拥有座位编排的权力,座位编排几乎成为了教师所独有的权力学生没有话语权,学生丧失了民主选择权沦为社会不公的强迫接受者。因此合理安排座位,适当向学生放权,尊重学生民主意见,是很有必要的,这也对班级这个亚社会能够起到稳定平衡作用。

4. 问题解决建议

4.1. 运用多模式,交叉安排位置,尊重学生民主意见

除“秧田式”模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座位模式,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座位排列模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与方式可以选择别的座位编排,比如课堂讨论课可以选择圆形排列法,演示课、实验课可选马蹄形排列法,手工课、实验课可选择小组式排列法,辩论课可用竞争排列法等。灵活多样的座位编排方式适用于更多的教学安排,使得课堂整体更加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交叉安排位置,是指将互补的学生相邻安排,不只是成绩互补,还要性格互补、兴趣互补、男女互补、环境互补等,这样相邻的同学之间能够自行形成互助关系,互相之间形成更多方面的帮助,既是一方面的协助,也可以在别的方面形成竞争,在这样帮助又竞争的氛围之下,能够促使更多的区域逐步形成优秀生圈,促进整体班级优化发展。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任何管理都应该保证民主,考虑民主意见,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教师安排座位时可以提前询问大家对座位的期待与要求,将学生意见结合各方情况做出最终决定。此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排座位”的权利交给学生,由“教师管理”转到“学生自治”,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提出合理的座位方式,这是对学生自主权、教育机会更好地诠释 [3] 。基于学生自治,教师可以辅助安排与协助调整,结合两主体的需要与特点,安排双方都能够满意的座位结构。

4.2. 及时小调整,定时更换

合理结构确定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恒久不变,相反结构的确定也出现更多需要小调整的可能性,当教师在正常教学交往中发现小问题,此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通过上课需要以及学生的表现对座位进行简单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除了全面也要及时。

对于整体结构,教师应当对整体座位进行定时更换,并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整体更换可以采用平移法、翻转法等,也要在整体更换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调整。更换周期不可过长或过短,过长就会出现现存的“位置长久不变”的问题,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且长久坐在某一固定位置容易导致学生视觉定视、人际关系缩小、想象力局限、思维定势等不良后果。而频繁的大换座会导致学生疲惫以及同学之间友谊难以建立。轮流换座有利于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 。另外,换座位时只要保持每个同学能够就座每个座位的概率大体一致就可以,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公平地坐到教室的每个位置,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实现的。

4.3. 教师提高关注,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教师在正常教学交往中应当多加走动,讲台是学生的“压力源”,而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可以有效地分散压力源,降低学生的压力。并且教师增加走动频率可以极大地有利于班级授课制中的个别教学,借助于座位安排,可以将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安排在靠近过道的座位,这样教师在非讲课时间就可以简单地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也是“秧田式”模式中可以利用的空间条件。此外教师应当对“公共区”学生多加关注,通过对他们关注的增加从而弥补空间位置的外在不足 [3] 。教师不可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不可设置特殊座位,包括教室后排座、讲桌旁边专人专座、优等生专区等,走动时也要照顾到后排学生,尽量地使各位学生受到的关注是更趋向于公平的。

4.4. 提供心理辅导,学生自我调适

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不仅是座位问题导致的,也包括其他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首要负责人,要及时地关注与干预学生的心理,在允许条件下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座位等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实际情况下,即使教师尽最大的努力照顾所有到需要,也可能会存在不尽人意的小问题,此时学生就要尽量地调适自我,教师可以从旁辅助与引导。

5. 小结

班级管理是个永恒的课题,教室的环境布置是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直接的外部条件,座位作为其中的教育资源应当被重视,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考虑得更加全面,综合各方需要与意见,尽最大可能将座位这一教育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座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资源分配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座位安排从而达到他们具体的教学和行为目标 [3] 。但如温斯坦所言:没有一种座位安排可以满足所有班级、所有学习场所和所有的人 [2] 。只要座位安排尽最大努力维持公平,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利于教学效果 [1] ,那么我们就认为该座位安排是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徐敏娟. 从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过程平等[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5): 16-18+57.
http://dx.doi.org/10.16137/j.cnki.cn12-1303/g4.2007.05.004
[2] 余晓芬, 李蓉. 课堂座位安排的空间正义失衡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29(11): 108-111.
http://dx.doi.org/10.13627/j.cnki.cdjy.2015.11.026
[3] 鲍芳芳. 从“教师管理”到“学生自治”: 班级管理的思维转换——班级座位编排的视角[J]. 教学与管理, 2018(33): 77-79.
[4] 肖少北, 陈群林. 初中生座位安排与学习动机、课堂师生互动的关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4(1): 159-162.
http://dx.doi.org/10.16061/j.cnki.cn46-1076/c.2011.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