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壮汉双语师范生壮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Zhuang Writing for Zhuang and Chinese Bilingual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Taking 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7792, PDF, HTML, XML, 下载: 163  浏览: 23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诗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崇左
关键词: 新媒体壮汉双语壮语写作教学策略New Media Zhuang and Chinese Bilingual Zhuang Writ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y
摘要: 在壮语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新型教学方式推动壮汉双语师范生壮语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对壮语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新媒体技术融入壮语写作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Zhuang writ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course content have been dif-ficult to full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use modern and new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the Zhuang writing level of bilingual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Zhuang writing, so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Zhuang writing teaching can be fully reflected.
文章引用:黄诗婷. 新媒体时代下壮汉双语师范生壮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7): 5054-505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92

1. 引言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民族语言文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血液。高校是培养壮汉壮语教师的重要阵地之一,对壮汉双语师范生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其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壮汉双语教育,特别设立了壮汉双语课程,以培养孩子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传承和弘扬壮族的传统文化。12018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面向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市、区)的乡镇定向招收免费师范生,为壮汉双语小学定向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队伍。语言和文化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推广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专有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 [1] 新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大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种类包括门户网站、电子邮箱、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突破了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等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新媒体也慢慢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学生对有融入新媒体的教学的方式更感兴趣,这为教师进行壮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壮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2. 壮语写作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壮语写作课程是培养壮汉双语师资的核心课程,是在壮语文基础与壮语口语的基础上,于大二第一个学期进行学习,写作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多的是要将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结合,感受学习壮语的乐趣,在提升壮语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各乡镇壮汉双语教学点培养出优秀的壮汉双语师资队伍,促进民族事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教师壮语写作教学得知,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不足。

2.1. 壮语写作教学方式单一

在壮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以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以写作练习的方式呈现。由于传统的模式早已没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先进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而非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层面。为了帮助两种文化背景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更加有趣的互动和实践活动,以及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素质教育,更好地为两种文化背景的学生带来更优化的培养。

2.2. 壮语写作课课时少内容多

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壮语文知识,并能够进行壮汉语文教学,逐步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2所以,在教授壮语写作课程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等专业课程。壮语写作课程是与壮语阅读课程同时进行,教师在传授写作理论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阅读积累,在安排课时的过程中,只能将写作课的时间缩短,就出现了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学生基础薄弱

该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大一这一年上的壮语文基础与壮语口语课程的知识积累也不够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教学内容的习惯。而写作课的语言是以壮语为主、以普通话为辅,对学生课文内容不熟悉,跟不上对教师教授的知识点,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对写作要求不熟悉,导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写作练习产生抵触,不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也会对这门课程失去信心,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教学目的。

2.4. 教师的评估和反馈不及时

当前教师的工作任务普遍较重,大多数教师都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高校壮语教师并不多,除了写作课,还要完成其他的课程教学任务。随着学校的调整,该专业的学生由开始的小班上课转变为合班上课,人数较多,这使得评估工作更加繁琐,而且评估的周期也更加漫长,评估的效果受限,而且评估的结果也无法及时反映,这也使得评估工作更加困难。因此,老师无法及时获取学生的评估结果,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反馈,也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导致写作课效果受限,从而影响其发展。这种情况会削弱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从而降低课堂的整体水平。

3.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壮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3.1. 新兴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师生选择,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打开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分享、应用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壮语写作资源应运而生。1957年7月,《壮文报》在南宁首次发行;2012年7月,该报社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官网;2013年7月,该报社又推出广西民族报网站(壮文版),并且利用新兴的社交网络,如微信和抖音,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壮语新闻”“为你读诗”也推出了具有壮族语文特色的内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阅读相关资料。微信、微博、抖音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网络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提供数字化的壮语写作教学思想,运用网络上学生关注的复杂多样的写作素材、视频、图像等融入课堂当中,比如:将广西广播电视台壮语新闻主播黄利莉的抖音号“@灰”3的视频插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以拍视频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写作素材,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环境。

3.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借助一些触手可及的教学工具如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希沃和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当然,壮语写作课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需要任课教师能在众多网络内容中选取有利于教学的内容,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环境,有着自身优点的同时,也会有不足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全部重心放在依靠多媒体技术方面,而忽略学生的学情。同时,壮语写作课的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采纳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壮语写作课堂得到明显的效果。

4.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壮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4.1. 打破传统壮语教学模式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需要摒弃以往的固定思维,转向多元化的互动型学习。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的讲解。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这需要教师多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灵活的互动环节。灌输式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所需要的内容,没有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无法激发他们对于学习壮语的热情,也无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大学旨在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方法来教授壮语写作课程。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新的媒介来推广对这门课程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变革。

首先,在大学壮语写作课堂中融入新媒体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原来以教师为课堂主角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教学素材的整合者。壮语写作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运用网络媒体技术的能力,通过网络媒体的途径,收集整理语壮语写作的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音频、频视频、练习库等材料来吸引大学生学习壮语写作课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壮语写作水平,也能达到壮语写作的教学效果。例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抽象概念的讲解就可以结合网络媒体如广西民族报、三月三微信公众号、广西广播电视台壮语新闻栏目等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这种视听多感官的认识更容易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除了传统的壮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如“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也融入到在壮语写作教学中。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 “微课”结合教育部门的教育需求,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微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视频,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如课件制作、教学反思以及学生课后反馈等,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育知识水平。教师还应该与各高校如广西民族大学的专家保持沟通,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该校的“微课”资源,自己组建适应本校师范生发展的“微课”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4.2. 营造学生学习壮语氛围

小学教育(壮汉双语)专业招生对象的民族为壮族,母语为壮语。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课堂上所学的标准壮语是以武鸣音为标准音,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由于许多学生只是为了应对壮语等级水平考试而学习壮语,这导致了大多数学生成为“哑巴壮语”和“聋子壮语”。为了提高学生的壮语听说能力,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他们就不会受到本民族母语的干扰,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壮族的文化。在常规的壮语写作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设计口语与写作的教学环节,协助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语法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壮语的语言环境,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壮语写作水平。

4.3. 培养大学生学习壮语兴趣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的壮语教学缺乏对语言使用技巧的训练,主要侧重于壮语文水平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估。然而,这种应试式的教学方式可能使得课程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测验难度相关的单词、句型等方面,缺乏对壮语的热情,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壮语写作技巧。因此,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让壮语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美国学者克里福德·格尔茨说过,我们的思想、价值、行动和情感都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历史性的意义系统,将秩序、意义、方向、价值赋予我们的生活中。 [3] 由于壮语的课时不断减少,导致老师们无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来深入探讨民族文化,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壮语的独特之处,并且更容易产生对壮语的热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壮语学习热情。

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抓住机遇。首先,壮语写作课堂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情景式教学转型。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多媒体情景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文字、图像、视频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将带有就较枯燥的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通过采用新型教育方法,能够改变壮语写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环境。此外,我们也能够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目前在网络上关于壮语教学资源并不如汉语、英语等语言的资源多,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如“壮语课堂”网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站上分享自己编制的壮语专项辅导课程、壮语歌曲、壮语新闻翻译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点击查找的方式浏览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们需要认真规划他们的学习时间,并结合他们的兴趣在课后壮语自学。教师也可以在相关学习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批改和指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语言相对论认为:“说话人的本族语言通过其语法范畴和语义类别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 [4]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讲自己的母语,但愿意在学校说方言的学生比较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用方言进行交流,多与家人进行联系,用壮语交流,遇到不会说的词汇,可以及时跟家里人咨询,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壮学壮”,更贴近生活、方便记忆,增加学好壮语写作的信心。

5. 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壮语写作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将壮语写作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法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壮语写作的兴趣,使得大学壮语写作教学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有趣化。

基金项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基础壮语”(2023HYYL06);2021年度壮汉双语教育特色学科建设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壮语文写作教学新模式研究”(2021ZH009)。

NOTES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329号) [DB/OL]. http://www.gxzf.gov.cn/html/zfwj/zzqrmzfbgtwj_34828/2012ngzbwj_34835/t1507539.shtml

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壮汉双语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来源抖音。

参考文献

[1] 曾来海. 新媒体概论[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6.
[2] 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1-65.
[3] 刘青山. 克里福德∙格尔茨对法人类学的贡献[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06: 20-44.
[4] 张公瑾, 丁石庆. 文化语言学教程[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