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及现实启示
Analysis of Marx’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View and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DOI: 10.12677/ACPP.2023.128278, PDF, HTML, XML, 下载: 335  浏览: 628 
作者: 翟德丽: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启示Marx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Enlightenment
摘要: 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正确看待科技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认为科学技术本质上是关于人的文化活动,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马克思科技文化观的演进历程及基本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力量发展迅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指导和运用,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对个人、对自然、对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Abstract: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tak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rrectly view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believe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essentially about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rmation of Mar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background,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Mar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basic cont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rapi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out the guidance and application of people,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for individuals, to natu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文章引用:翟德丽. 试析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及现实启示[J]. 哲学进展, 2023, 12(8): 1676-167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8278

1. 引言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属人的文化活动,人类通过利用科技手段从事社会生产,不断地促进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丰富发展,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实的人的需求。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立足点揭示了科技文化发展的现实根据,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科技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马克思科技文化观,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8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科技的蓬勃发展,是马克思科技文化观形成的重要基础。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发展迅速,数学、天文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在当时发展迅速,这段时期科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科学与技术彼此相互促进。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发展状况促成科技文化观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世界范围内科技的普遍发展。思想观念的冲突,制度结构的不断完善,阶级关系的变化在社会范围内不断变化,资本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也越来越崇尚科学和理想。

3. 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的演进历程

(一)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背景、生活条件、成长经历虽然有所差别,但是也有相同之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生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成为他们密切关注科技的重要原因,他们都崇尚空想社会主义拯救社会的观念,崇尚发扬启蒙运动精神,对自然界有着敬畏之情,这也成了他们在文化层面关注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

在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从异化劳动和科技入手,在人性价值观的基础上把握科技文化的思想,马克思从与劳动者紧密联系的经济问题转向与之相联系的数学、科学技术史出发,力求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技、工业、商业等的论述,系统的阐述了科技的物质基础、发展机制以及科技对文化的影响力。

(三)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的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始终保持密切的关注,在《资本论》《自然辨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着大量对科技文化思想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科技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科技文化观。19世纪西方各学科理论进一步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于各种交叉学科的研究不断兴起在思想层面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变化发展,社会层面加强了社会关系的联系,文化层面推动各学科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的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未来发展等。 [1]

4. 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一) 从现实的人出发

马克思从当下劳动人民困苦的生活处境出发,在理解和把握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于“人”的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了“人”在世界中具有的主体性地位。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他说:“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下,和它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2] 马克思所理解的真正的人是现实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而不是像黑格尔所说的精神世界中幻化出来的人,不是像费尔巴哈所言的抽象的个人。马克思认为没有人的现实存在,世界就没有意义可言,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科技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 人文科学中融入自然科学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科学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在给人类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在物质生活领域中各种缺陷也暴露出来。为追求过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掌握科学技术的主导权,提高生产力,赢得更多的资本积累。当时的资产阶级仅仅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和大机器带来的巨大利益,看到了机器的利用所产生的巨大物质利益,没有捕捉到其背后人的价值。在这基础上,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主张科技的发展与现实的人相联系,追求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要看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人类对科技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由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与人文科学相互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

(三) 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是最终理论指向

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立足于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指导意义的,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 站在马克思看问题的角度,人对科技的运用是人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人类发展历程看,显而易见,科技会带领人们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从以往哲学家们对抽象的人的解放上升到对现实的人的解放,立足于对现实世界的考察,马克思进一步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伟大转变。他的一生刻苦研习许多关于科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科技的效用就是能实现人的最大自由、最大发展,从单纯的物质世界发展为自由王国。科技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促进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的解放。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的发展。

5. 马克思科技文化观的当代启示

(一) 对个人的启示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要把握好科技带来的消极作用。如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人类在各方面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巨大成果,正是由于科技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展,人类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产品,对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正是由于科技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发展态势为现实的人提供了丰富的享受型物质资料,丰富的科技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但是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要避免因为科技的诱惑而产生的功利性的思想。对于个人而言,在运用科技产品时要正确把握好科技对自身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二) 对社会的启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力量发展迅速的今天,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要坚持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让科学技术引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让科技的积极作用惠及到广大社会群体。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科技成为资本家控制劳动者的力量,资本家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生产力,最终在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赚取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 [5] ,当前我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注重的是和谐的关系,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以和谐社会为背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喜欢的生产活动,科技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人的解放,由此可见,只要把控好科技的积极作用,科技将能够提供给社会无穷的积极力量。

(三) 对生态建设的启示

自然界的存在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要想生存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自然界的力量。 [6] 科学技术曾被人类视为征服自然的手段,在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在相对短的时期内人们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生产力的提高是科学技术力量发挥的结果,人类利用科技的力量源源不断的向自然界索取,最终的结果是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正遭受科技的惩罚。这样的结局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和谐共生的,立足于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我们应当抛弃以往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充分发挥科技对自然的积极作用,最终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6. 结语

马克思的科技文化观从“现实的人”出发,反思了“人”在世界中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在这基础上,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主张科技的发展与现实的人相联系,追求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要看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人类对科技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成果时要看到科技产生的不利因素,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让科技产出的成果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吴长根. 整体性科技文化思想的追溯与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述评[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4(5): 116-118.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25.
[3] 怀中, 程宏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技文化观[J]. 哲学研究, 2012(9): 119-125.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2.
[5] 杨怀中. 科技文化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走向[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6): 581-585.
[6] 潘之光.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