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小语教科书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Reflec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or “Writing Words” in Grade Two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
DOI: 10.12677/AE.2023.139975, PDF, HTML, XML, 下载: 158  浏览: 279 
作者: 罗 静: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校,四川 达州
关键词: 习作表达反思实践Composition Expression Reflection Practice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与感受。本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普遍存在教师拔高要求、缺乏指导、训练缺少梯度、评价不当等问题。本文聚焦小学二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统编小语教科书二年级写话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总结了该年段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依标扣本,激趣守本,开启学生的书面表达之门。研究发现,二年级“写话”教学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不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较好的表达基础。
Abstract: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emphasize writing training from lower grades, ad-vocating for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experiences and experiences without formality. This work con-ducts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writing in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high requirements, lack of guidance, lack of gradient in training, and improper evalu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riting instruction in second grade primary school,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in second grade writing instruction in the unified elementary language textbook, and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writing instruction in that year—following the standard, stimulating interest and adhering to the original, and opening the door to students’ written expression. This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words” in second grade should follow children’s cognitive rules, continuously cultivate students’ habit of being willing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gradually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practice,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expression of works in middle and high grades.
文章引用:罗静. 基于统编小语教科书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267-627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75

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 [1]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目标设定清晰而准确,可笔者在对二年级写话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却发现,教师在写话教学中普遍存在拔高要求、缺乏指导、训练缺少梯度、评价不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任课教师的认识有偏差或解读教材有误造成,这将可能导致学生厌恶写话、惧怕作文,谈“文”色变。

2. 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反思

2.1. 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

基于一段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案例“今天是周末,妈妈带我去爬山。我们顺着梯子往上爬,走了一会儿我就口渴了,妈妈给我买了一瓶矿泉水。又继续往前走,来到半山腰,我又饿了,妈妈给我买了一袋零食,我吃了似乎有了力量,一会儿就爬到了山顶。”

选择不同教师来评价这段写话,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会认为这段写话是以记流水账为主,爬山的过程没有描写,存在语言平淡,好词佳句欠缺,文章短,字数少等不足。然而仔细对照《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在低段写话中要求学生写生动,写具体,甚至要用上好词佳句,这明显拔高了要求。温儒敏教授认为,作文教学“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不要过分追求‘文笔’”,因为“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至于“文章短,字数少”的问题,其实《课程标准》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字数要求,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由表达。如果教师不准确把握写话教学的年段目标,一味拔高要求,势必导致学生越写越不喜欢写,越写质量越不能提高。

2.2. 存在教材把握不准,训练缺少梯度的现象

二年级写话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纵横勾连解读教材,忽略了循序渐进的梯度训练,造成学生写话困难,缺乏表达兴趣的现象。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一次专题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要求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而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中也安排了写人: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两点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可以介绍外貌、爱好,也可以介绍性格特点,还可以写一写他的品格。同样是写人,年段不同,要求则不同。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年段特点,二年级就要求写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完全没有把握好教材特点,其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感到“写话”很难,无形中给“写话”设置了屏障。

2.3. 存在教师指导欠缺,学生写话畏难的现象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加之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写话的确存在困难。同时,有的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既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写的兴趣,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写,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提笔自然头疼。有的教师还这样认为,写话就是学生的自由表达,不能在写之前做指导,如果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就缺乏创意,所以不指导而放任自流。

2.4. 存在写话内容失真,教学评价失正的现象

2023年“六一”儿童节,笔者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怎么过节日的。第二天,很多学生都这样写到:今天是“六一”,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我和妈妈去游乐园玩。但事实是,“六一”那天下大雨,学生写的不真实。学生写话的现状就是不注意观察,一写天气就惯用这几句话。其实不光在写天气中,在写人叙事中同样在编造,而且学生年龄越大,“假话”“空话”“套话”就越多。追根溯源,笔者发现学生写话失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失正”。教师不合实际的评价观、根深蒂固的“美文”观、浮夸虚假的文风等,都在逼迫、误导、影响学生的“真诚”表达。

3. 统编小语教科书二年级写话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3.1. 完整清晰的编排体系

统编小语教科书二年级共7次专题写话,分别按照不同类别设置话题:写实、应用文、想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想象,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共安排了3次想象写话训练,旨在关注低段学生的想象世界,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培养兴趣。

3.2. 儿童化的情景主题

统编小语教科书在话题的选择上,契合儿童心理,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次写实:写玩具、写好朋友,写想喂养的小动物。这3个话题都贴近儿童的生活且源于儿童生活,写起来有话可说。

3.3. 梯度化的训练序列

统编小语教科书起步阶段的写话练习设计,努力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编排的梯度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字词句运用”中的写话,随文的课后写话,单元专题写话;由看图依据情景“写词”,到结合课文仿写句子,再到写成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2] 。通过梯度化的训练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由表达。在“写话”的要求上,先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再让学生模仿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步做到:懂得写作的意义,自觉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 。

3.4. 多样化的提示指导

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写话练习——《小动物的一天》,提示语为“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不难看出,这既提示写话思路,也提示写话顺序,还提示写话内容。有了这些提示语,学生就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

4. 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

针对写话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统编版小语教科书的特点,笔者认为,二年级写话教学应该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激发写话兴趣为出发点,力求守住低段学生表达的本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4.1. 由说到写,搭梯激趣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看,先有口头语言,再有书面语言;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看,刚入学的儿童口头语言占优势,且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书面语言水平较低 [3] 。此学情决定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思路大多是:借助场景,激活形象思维,以口头语言为中心,借助口头语言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

教材写话内容的编排本身就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交流。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介绍我喜欢的玩具,可以让孩子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围绕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玩具的样子,好玩在哪里进行交流。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写话,看图编故事:《老鼠遇到猫》,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视频,直观感受到猫和老鼠在一起的有趣故事。然后出示图画,让学生去想象老鼠怎么遇见猫的;老鼠看见猫后的反应,发现是电脑里面的猫后会怎样做等。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子,让学生先口头表达,再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写,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写话不是那么难。

4.2. 由导明写,得旨惜趣

统编小语教科书的写话,在要求中都有很明确的提示语,有内容提示语,格式指导语,方式指导语。比如二年级下册四单元的写话提示语:“写的时候,可以用上下面的词语: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 [4] 。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画面选出与之吻合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指导学生用上这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图编故事,如:“早上,……”作为故事的开头,想象小虫子、小蚂蚁和蝴蝶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然后放手让学生看图二、图三、图四,最后指导学生把讲述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借助提示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就很容易把小虫子、蚂蚁和蝴蝶一天的经历写得有条有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当然也不能够拘泥于这些提示语,学生还可以自己去大胆思考。

4.3. 由图拓写,习中生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写话的过程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我的好朋友》《老鼠遇到猫》时,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1) 漫画式的勾勒人物特点。教学《我的好朋友》时,可以让学生先画一画好朋友的样子,大脑袋?圆脸蛋?高鼻梁还是小嘴巴?然后给图画配上文字,既有趣,完成起来也很轻松;2) 由一幅图想象多幅图。低年级提倡学生多读绘本,其实这种方法就是类似于绘本创作,边画图边配文字,有些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就可以用图画代替。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比较多,但要求中常常有“展开合理的想象”,其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一幅图变成多幅图,这样就能写清楚事情的经过;3) 画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让学生把自己要写的几个方面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去写,一方面一方面地写,这样就能有条有理地进行表达。

4.4. 由例仿写,得法有趣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作文最先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对于二年级刚刚开始书面表达的学生来说,模仿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手段。在统编小语教科书的编写中,介绍我的好朋友和奇妙大自然都有范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范例去引导学习写法。如写好朋友,学生通过范文明白了可以写好朋友最突出的特点,“掉了一颗门牙”“脸圆圆的,笑起来有酒窝”。如《奇妙大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先自读例文,感受提问的不同形式,发现疑问词可以用“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而且可以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然后让学生练习多种方法提问。“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夸一夸”,思维表达相得益彰,在审美中分享语用的成功。平常的阅读教学中,也可随文引导学生仿写,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读到小蝌蚪样子那一段就可以学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

4.5. 由评促写,多元护趣

在指导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最近发展区”,铺垫表达的台阶,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写话必须是有趣的,容易实现的,因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才刚刚开始,写话的动力需要逐步积蓄,只有感到“写话”是容易的,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乐于表达” [2] 。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根据学段写话目标,尊重学情和个性差异,对起步较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比如写得好的句子画上红色的波浪线,用得恰当的词语圈画出来,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室布置“美文展示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每学期编辑班级作文小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作品变成铅字,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评价方式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写话的成功,收获满满的信心。

4.6. “手账”不离,守生活之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蚕吃进桑叶才能吐出丝,蜜蜂采过花粉方能酿出蜜。学生有了丰富的储备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账本,类似于采蜜本,学生随时采集那些新鲜有趣的语用材料。通过手账本,摘录有新鲜感的句子、片段,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瞬间的灵感……例如:学生去春游,玩得很开心,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桂花开了,公园里、街道旁、校园内到处都是花香,学生喜欢桂花,又有观察体验,那就写上几句吧 [2] ;上课了,教室突然发生什么新鲜事,马上让学生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也就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写话素材。

4.7. 随文读写,守练笔之本

统编教材在识字、阅读教学中多处设置了写话练习。在《黄山奇石》一课,“用加点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葡萄沟》的课后练习中有“照样子写一写”;《彩色的梦》要求仿写课文二、三小节……这种练习难度不大,又增加了练习频次。要提高写话的质量,保持写话的兴趣,就要有一定的练习频次。一般一周2~3次为宜,如果次数太少,间隔较长,写话的热度就会降低;相反,次数太多,负担太重,学生就会失去写话兴趣 [2] 。而且,教师还需控制好时间,课后练习中的写话每次一般10~15分钟为宜。

4.8. 创意表达,守童真之本

创新的写话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日记接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尝试剧本写话,小组几个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看到一幅图,让图中的人物说话,然后写下来,就成了剧本,简单而有意思。鼓励儿童诗创作,展开奇妙的想象,进行自由的表达,感受诗歌的美妙 [5] 。

5. 结论

“语文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与感受。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写话的延续、提升。从写话到习作,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写话、写好话,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写话表达的实际出发,把握教材写话训练的梯度与特点,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话兴趣,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守住真诚表达的底线,学生就会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就能顺利开启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琴. 低年级写话的教学要求与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10): 19-22.
[2] 张德华. 定位 依本 激趣 守真——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视角中的“写话”起步教学[J]. 小学语文, 2017(12): 37-41.
[3] 汪潮. 部编教材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理据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9): 8-11.
[4] 王玲芳. 借助支架, 提升低段学生写话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 2020(12): 77-79.
[5] 卢祥敏.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S1): 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