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语境下的乡道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赣州水东镇为例
Research on Rural Road Landscape Renovation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Design Aesthetics—Taking Shuidong Town in Ganzhou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Design.2023.83150, PDF, HTML, XML, 下载: 183  浏览: 1,138 
作者: 汪金龙: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设计美学街道景观乡村设计Design Aesthetics Street Landscape Rural Design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影响了乡村的环境,人文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城镇化之前,乡村街道一直保持着古老的形态,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有许多街道早已脱离现代。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乡村整体的建设于城市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将从设计美学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当代乡村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来引起人们对当地生态和文化的保护重视。本文通过对赣州宋城文化的挖掘,基于对设计美学的分析,提出在设计美学语境下对水东古浮桥y003接驳乡道景观改造的创新性、情感性、艺术性和有机性设计融合,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非日常体验的景观场景,为本地居民提供一系列具有人情味、归属感、幸福感的乡道空间。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rbanization has affected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in rural areas. Prior to urbanization, rural streets had always maintained their ancient form, while society was constantly developing, with many streets already detached from modernity. Aft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the urban-rural gap gradually narrowed,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s compared to cities.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contemporary rural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esthetics,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logy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lture of the Song city in Ganzhou,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sign aesthetics, proposes an innovative, emotional, artistic, and organic design integration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rural road landscape connecting the Shuidong Ancient Floating Bridge Y003 in the context of design aesthetics. Modern desig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create non daily experience landscape scenes, providing local residents with a series of rural road spaces with human touch, belonging, and happiness.
文章引用:汪金龙. 设计美学语境下的乡道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赣州水东镇为例[J]. 设计, 2023, 8(3): 1243-1251.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3150

1. 引言

在城镇化之前,乡村街道一直保持着古老的形态,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有许多街道早已脱离现代。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乡村整体的建设于城市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方面、居民娱乐场地以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等。在建成的一些新乡村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表现为缺乏地区特色,导致村民的文化凝聚力降低,乡村建设趋向模板化,出现了千篇一律等问题。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应跟紧国家步伐,补足短板,结合自身优势特别是文化特色进行发展活动,缩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2. 乡村街道景观概念、研究现状及问题

2.1. 街道景观

最初街道是由两边建筑围合形成的弹性空间,街道虽属于道路集合,它自身又是一个包容建筑、人、环境设施等内含的子集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1] 。方便人们出行使用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满足基本通行功能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宜居性,通过对建筑的改造,街巷也随之升级,开始加入基本的景观元素,如景观小品以及添加特色植物,丰富街巷功能和其审美性,使其不但能满足日常通行,也可以作为休闲空间使用,满足居民的生理心理需求。街道景观作为居民和游客认知本土文化、探索和发展地域性特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 研究现状及问题

国内关于城市的“街道”意向的出现最初是在《周礼·考工记》中,里坊这个词便是从这其中出现的。里坊制度在春秋至汉时期一直不断进步完善,终于在唐朝时期发展的较为完整。但当时的王朝制度为了维持国家稳定和安宁,采取的禁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街道活动的多样性,减缓了发展进程。但是国内对于街道景观设计并没有独立出来做研究,而是作为道路设计的范畴,因此,国内的街道景观设计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发展,较国外相比缺乏先进性,而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设计带给生活的改变,所以街道作为与人生存环境紧密联系的场地,也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在街道景观设计中理论和实践结合,逐步走向先进性,并且在被忽视的地域性内容也在近几年开始发展,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挖掘,设计中开始更多考虑地区独有特征,融合进设计中去。

2.2.1. 景观设计缺乏地域特色

乡村绿化被城市化景观所淹没,甚至有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被封上“一时美”的称号,更是缺乏景观规划技术层面的支持和对地域文化特色内涵的探究 [2] 。近些年来,设计行业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提出了场所精神、文化自信等等一系列先进理论。作为街道景观中重要元素之一的建筑,在乡村街道景观营造方面功能单一,形式缺乏美感。方盒子建筑为主的城市旧街巷,在我国城市中占有相当庞大的数量,其陈旧的面貌日益成为城市景观质量提升的障碍 [3] 。在街道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建筑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存在于环境中,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对其产生依赖,所以在景观改造过程中,必须重视旧建筑改造,对于旧建筑,应该尽量不改变原有结构,在外墙上加以历史元素,重塑新生。刘高在《传统街巷的改造更新研究》中提到:传统街巷不仅承载者城市历史发展轨迹,蕴含着城市不断完善、更新改造的机理过程,也反映着城市原有居民日常生活习性 [4] 。社会的进步促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所以传统街巷的改造更新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关注点。从开始的重视利用场地,但不重点保护场地原有具备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造成了文化和资源极大的损坏和缺失,但随着社会和人们思想的扭转,对于街巷更新改造逐渐转变为重视原有景观元素,多使用保护的思想去代入设计。

2.2.2. 街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街道环境往往是从公众角度来评估的,因此,无论其是自然的还是传统的,如果没有妥善管理与协调,就可能会对生态有害 [5]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脆弱的乡村环境或许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村民生态意识淡薄对乡村生态保护形成了阻碍,尤其在街道环境方面,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的景象历历在目,在国家实行乡村振兴后,各地对乡村景观进行了系统规划,但街道景观处理的较为简单,或是简单掠过,只是对建筑或宏观层面进行了控制,所以,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街道景观或许是亟待处理的部分。

2.2.3. 互动景观数量不足

简单的设计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但是随着行业的进步,互动性景观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遵循情感化设计原则以及创造性特征,可以完美的体现在互动景观空间的应用上面,对于如今国内的景观设计,恰恰缺乏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类互动不单单是精神上的,比如在景观中寄托情感,使人置身其中体味感情,而更是通过人的触觉,听觉以及感官上的互动,比如国外经常将LED屏幕放置在喷泉广场上,而屏幕上会显示捕捉到的人脸,喷泉也会随着捕捉人脸的笑容程度变换喷泉,这种设计大大提升了景观设计的有趣程度,也同样将设计同生活中的人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 设计美学与乡村街道景观设计的融合

设计美学在现代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范畴 [6]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地域特色,并结合设计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次上展现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及美感,通过设计讲述故事,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向游客展示地域故事,将乡村街道景观与人文蕴涵合理融合,发挥设计美学的强大作用。当代中国的设计美学代表了中国特色设计美学历史语境下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设计美学在乡村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融合策略,其中包含以下四方面:创新性、情感性、艺术性和有机性。

3.1. 乡村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表现出极强的创新性特点,在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母亲之家”中就体现了与以往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新设计,在现代主义追求直线,几何的社会风潮下,文丘里的设计中虽然也用到了直线,但却在直线上增加了曲线特征,在门框上方的曲线装饰又在中间断掉,烟囱朝向一边,两侧的玻璃单体相同但组合不同,体现了设计的不对称性以及对现代主义形式的戏谑和夸张表现。现如今,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本文认为,在发展不完全的现在,中国应继续坚持现代主义设计,但在部分乡村设计中,应该引入其他设计风格的优秀内容,例如后现代设计强调人情味和特色设计等等。

深圳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是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共生体,这里是岭南古文化的遗存,也是深圳仅有的历史文化载体,所以意义非凡。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这里就像是被遗忘在都市中的一处遗迹,人们似乎以及忽视了它的存在,而它也肆意“生长”,建筑风格不尽相同,各式各样的景观元素杂乱的排放在这里,似乎只有土生土长的人还留恋这里的风光,久久不愿离去。南头古城与本文案例现存问题相似,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街道中缺乏邻里空间组织,缺乏供人交流的公共空间等等,空间分裂无法有序的组织起来。

在本案例中,五行广场为主要的集散广场,通过进行文化展示、轴线串联以及对街市功能的活化,使五行广场作为案例中的重要节点(见图1)。人流量在场地内是较大的,所以在设计初期将原有面积扩大,拆除中间铁皮格挡,合二为一。广场命名取自五行——金、木、水、火、土,而五行又分别代表了景观五元素,分别是金属、植物、水体、人气、土地。在意境上解读为对吉祥安宁的敛聚,预示着场地上事物的生长(见图2),以及中国古文化尤其是宋城文化对场地的浸润和融合。

Figure 1. Renderings of the entrance to Wuxing Square

图1. 五行广场入口处效果图

Figure 2. Renderings of the North Side of Wuxing Square

图2. 五行广场北侧效果图

3.2. 乡村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情感性

乡村街道景观设计应倾向于有机的和应用性装饰的,重视对人的关怀,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使设计呈现通俗化轻松化的特征,呈现出更无拘无束和丰富多彩的面貌。在设计中同样要十分重视人的心理

Figure 3. Fragmentation stage rendering

图3. 碎影台效果图

和生理需求。随着国际主义风格的盛行,国际上的设计中出现了众多问题,如设计的情感缺失使人们感到失落和单调,人们开始更多追寻个性化内容,这同样是场所精神理论广被众人讨论的原因,小时候的一草一木,刻在记忆中的那份回忆又被人们拾起,所以重视设计中的情感性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碎影塘原场地是一处废弃池塘,池塘内水体干涸,杂草丛生,被居民用作垃圾中转站,环境条件差,是设计重点改造对象。在设计时,采用木栈道,取连绵的山形运用其中,道路弯折有序,直达塘中心,池中栽有睡莲,水边的芦苇丛也随风舞动(见图3)。这条栈道连接了现代与古时,同样也是道路东西串通的最后一段。

曲型平台作为古戏台,演出宋城故事,场地内下凹设计,条石作为护坡以及座凳使用,路旁栽种行道树,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使人们来体验宋城文化(见图4)。

Figure 4. Effect picture of song city performance stage

图4. 宋城演出戏台效果图

3.3. 乡村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性

宋代的山水画对于景观营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景观内容由此表现出了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其中对于自然景观的营造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所设计的园林景观需依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来进行,所以,宋代园林景观大多表现出“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景象。人们经常提到自然山水就会想象到无人居住的荒寒偏远的环境,但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自然山水应该是《林泉高致》中提到的“可游可居”的舒适环境,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自然山水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感觉,又可以提供给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这同样表达了祖先对于自然的尊重和融合,在如今的时代中,设计师更应该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

木栈道由下到上,缓缓升起的高度满足了人们日常安全步行的要求,即使是在雨天也不会出现坡度过陡打滑现象。凭栏远眺,能看到阳光草坪,科普研学基地等重要节点,也能透过建筑远望到贡水及宋朝古城墙(见图5)。

Figure 5. Observation tower renderings

图5. 瞭望台效果图

3.4. 乡村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有机性

乡村街道景观中存在着多种元素,各种元素在时间的冲刷下,通过自身本质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如今的模样,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场地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各类元素的组合

Figure 6. Tile slope rendering

图6. 瓦坡效果图

规律,对景观进行有机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设计美学与景观设计的完美融合并且不会破坏场地原有的肌理。

废弃的红砖被做成了石笼,将瓦坡东侧保护起来,底部为木质平台,中心为一处树池,其中为保留的榕树,青灰色瓦片作为废弃材料被重新应用于倾斜的坡上,人们可以或躺或卧,体验这一隅安宁(见图6)。

“有机更新”的理论在中国首先被吴良镛先生提出,他认为城市的建设需要根据本身的地域特征和规模来进行,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探寻城市更新的策略,以此来提高城市的生存质量。放在城市或乡村内的一个小区块设计中同样适用。

4. 设计美学指导下的乡道景观改造设计理念和成果

4.1. 融合宋城文化,打造特色街巷

宋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崇尚素色,艺术风格平淡无奇,内敛,充满文化沉淀。同时,它追求优雅,突出造型和灵魂,表现出高艺术品味。宋代美学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刻思想,强调人与宇宙的和谐 [7] 。为了体现宋城文化的内涵,为了唤醒街道居民的归属感,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乡村发展,本课题通过对宋城市井文化,宋代山水画,宋代建筑,宋代织物以及宋代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次课题使用的设计元素,采用尽可能少的改造设计,而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入口处设置五行广场,参考宋明理学采用唯我的设计态度,将人的参与作用放大,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景观的塑造,而是更多的考虑到人们的体验感和需求;建筑外立面采用木纹格栅作修饰,宋代器具被置于墙上,增强趣味性,也是人们拍照取景的地方,对二层以上的建筑进行檐檩加设,墙面可刷白色或青石色墙漆。对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要求色调必须与临近的古建筑色调相和谐。以此来突显宋城赣州的古城韵味;以红褐色、棕色、灰黑色作为辅色调(即窗楞、柱、门的颜色);广场与街道的铺地色彩即场所色,采用传统地产的条石、青石板,以灰色、青灰色为主 [8] 。碎影塘是原废弃池塘改造而成,对洼地进行淤泥杂草清理,将水体重新引入,配合池塘周边植物围合之势打造休憩场所,进入塘中央,有一处极具宋代特色的亭子矗立其中,风景宜人。

4.2. 和谐接入景点,呼应文化主题

此处的景点指的是古浮桥及赣州宋城公园,此项目改造难度较大,因为场地内大多是工业革命遗留的糟粕,且多荒废的房屋及耕地,本地块又无可提取的精神文化,但好在临近古浮桥,可以将景观接入浮桥,与其形成融合之势,又兼具现代特色,使人们更愿意接受。设计目标是实现《千里江山图》以及《清明上河图》中体现的悠远的山河景色以及热闹的烟火气息,这与商业 +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4.3. 增强街巷互动功能体验性

为了加强人们与空间之间的交流,摆脱原有的空间疏离感。准备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街道公共装置设计上,每个节点设置相应的交互装置,交互装置的主题以宋城文化为主题,使人们重新了解这个街区以及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与街道的交流体验感。另一方面是通过街道趣味性的铺装设计,让行人在行走的过程之中不再那么单调,可以在行走的过程之中与环境互动起来;最后一方面是在植物上设置与古人对话的智能设备,如可以与古人对诗等等具有互动性的活动,对植物的选择上,多采用梅树,竹子等宋代文人多歌颂的植物,通过植物来传达古人的声音。

4.4. 激活街巷空间活力

通过景观改造设计,使这个在现代被城市遗弃的乡道重新焕发活力,置身其中仿佛如与时空那头的宋代对话,跨过古浮桥,就如同来到宋代里坊,感受热闹非凡的烟火气。在这个被汽车轰鸣和混凝土玻璃充斥的时代,这一隅显得格外脱俗,既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也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同时拉动了经济发展,与古浮桥完美融合,从而充分激活街巷空间活力。

4.5. 实现街巷景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经历了后现代主义造成的社会浪费之后,人们日益意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乡村地区,本土资源丰富未被开发,所以就地取材成为改造的首选方案。在本课题中,也同样考虑到资源节约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街道绿化方面的改造应注重对行道树的保护,在不破坏原有植物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观景植物种类,并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以丰富绿化层次 [9] 。在铺装上面多采用本土的灰黄色花岗岩,景观小品也是通过对废弃石磨台,木推车,废旧水塔,水车等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改造设计,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样也赋予了景观特有的地域性特征。

5. 结语

通过对接驳乡道及周边环境的现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接驳乡道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但没有将其放大并且利用起来,这本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行为,所以,景观改造后的地块需要克服这些问题,将商业 + 公园模式应用到设计当中。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宇.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 2006.
[2] 匡丽春. 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20(20): 20-21.
[3] 冯振平. 城区旧街巷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J]. 齐鲁艺苑, 2011(2): 7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236.2011.02.019
[4] 刘高. 传统街巷的改造更新研究[J]. 消费导刊, 2018(12): 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5719.2018.12.043
[5] Byun, K.H. (2015) The Awareness of Traditio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lement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near the Center of Gangneung, Korea.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14, 137-144.
[6] 林玫伶, 白益双, 向伊琳. 设计美学视角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J]. 大众文艺, 2021(5): 77-78.
[7] Yuan, X.W. (2017) The Inspiration of Ancient Aesthetics on Modern Jewelry Design Take a Case Study of the Song Dynasty Aesthetics. In: McAnally, E., Zhang, Y., Green, R. and Tretyakova, I.,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ICCESSH 2017, Moscow, 555-559.
[8] 罗璇, 叶跃群. 赣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J]. 科技广场, 2007(10): 54-56.
[9] 王霄.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下的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研究[J]. 居舍, 2020(22):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