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新变化与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复杂性挑战
New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Complex Challenges Faced by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新时代以来,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5G高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化、大数据化等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了虚拟与现实的空间结合技术发展,即元宇宙空间。文章主要分析新时代互联网领域发展的新变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在如此高新技术的背景下未来新技术如何有效地与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技术异化的风险,打破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推动“两个变局”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模式。
Abstract: Since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has mainly shown the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based on 5G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virtual and reality, that is, meta-cosmic spa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eld in the new era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new technology with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under such a high-tech background to achiev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risk of technology alienation that may appea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rnet high-tech,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 of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value rationality and tool ration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wo changes”.
文章引用:刘相宇. 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新变化与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复杂性挑战[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375-538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9737

1. 引言

历史地看,人类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将对人自身、文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带来深刻的变革。新时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变革呈现出以5G高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智能化、智慧化、数据化的发展方向,旨在实现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保障的未来智慧生活新样态。5G通信技术的出现、普及和快速发展,将比人类历史上历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都要广泛、持久、深刻,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使得互联网由技术应用转向思维方式。因此,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打破固有的二维模式,紧贴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新变化,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智慧教育”模式的发展。

2. 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新变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1]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持续冲击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发生着新一轮的深刻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逻辑上必然要与互联网新技术产生耦合,在技术逻辑上与其产生自洽,推动“智慧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依托5G高速通信及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最新技术展开深度融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内容、方法以及形式等多方面、深层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 人工智能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是利用科学技术的产物对人的智慧和行为进行模仿的一种技术,通过算法应用,赋予机器以模拟人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学者玛格丽特·博登曾经对人工智能有过一段经典的概念定义:“让计算机完成人类心智能做的事情。” [2] 因此,要推动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就必须要引入新技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期打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线上思政”传统模式,构建新型“智慧思政”模式。“智能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 [3] 人工智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革不仅是简单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流程或是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仅仅是智慧思政增强人的德育效果的阶段性要求和外部呈现。推动智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通过手段、工具、载体以及思政理念、内容、形态等多方位变革,构建系统的、智能的、畅通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同时,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机协同,推动人的“转智成德”,以“智能”为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智”。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获得了集技术与智慧于一身的效用,既达到了实现传统网络思政变革的目标,又坚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位的思想,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

2.2. 大数据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4]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经验出发,或根据当前社会成员的行为表现进行理论化分析。这就可能会在教育分析等方面产生误差,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原有的作用,无法做到精确施针,对症下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起点范畴,人的思想往往通过行为来表现,而一定的行为常常又可以通过数字或数据来反映。” [5] 因此,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规划,从科学化、数据化视角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化的目的,这样便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精确化,同时也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于各个教育阶段的要求,合理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减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误差。我国网民的比例很高,在全民信息化的时代,每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信息源,一个终端。在这样一种信息样态环境中,利用大数据计算的个体数据比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部实施,同时利用小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定位。一方面将会极大地节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又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大数据总览全局,小数据确保不会误诊。

2.3. 元宇宙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元宇宙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而产生的最新的数字化虚拟现实融合空间。“元宇宙技术呈现出虚实融合、数智集合、交往耦合等三个特征。” [6] 把元宇宙技术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勾画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新样态,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元宇宙技术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就是虚拟现实的情景再现。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依然是课堂,但仅仅是将线下的教学资源和模式转移到了线上,并不能达到开阔受教育者视野的目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与领悟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模式效果相差无几,不能够产生“移情”和“共情”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面对面的形式或上而下的灌输定制来开展,而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仅是将传统的线下课堂转移到了线上开展,其本质依然是现实传统的交流式或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三维立体感知图景,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植入元宇宙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景再现,利用设备的智能、灵活、贴合等功能,再造事件发生的场景,沉浸式体验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营造动态生成的教育情境。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例,受教育者可以借助设备,“穿越到”当年革命战争时期真实的生活场域中去,体验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以身临其境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营造。同时,利用全息投影、虚拟仿真、数字个体等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预演,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可行度,切实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症下药。元宇宙技术的运用将重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未来图景。

3.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性挑战

尽管互联网新技术的兴起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我们还要警惕互联新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过分地依靠科学技术的手段。当前,互联网新技术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老龄化且专业单一化,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技术运用的抵触心理及不能熟练地操作新科技,不能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与时俱进。同时,新科技的便捷实用导致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技术产生了依赖性,进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问题,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3.1. 教育主体技术匮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老龄化,不能主动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单一化,对新技术的运用依然停留在将其用于教育辅助工具,这就使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背离了本质,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多是教授学者队伍,理论性强。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却是以青年人为主,老龄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无法融入到年轻人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同时新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思政主体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及经验,更要求主体具备熟练地操作和应用互联网新技术的能力,而现实是主体并不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实践适应能力。主要原因除了主体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外,还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过度依赖于个人经验,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剥离于主体之外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及实施仅仅是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教育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其加以利用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但我们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不是单一的对象,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依托主体本身的经验,同时利用数字化及信息化等互联网技术的最新成果,辅助进行精确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工作能充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环境。

3.2. 教育内容纷繁复杂,导致教育深度欠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宏观层面上是否体现积极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能否反映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在微观层面上是否适合教育对象的个人发展,能否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发挥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深度运用,互联网空间中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内容纷繁复杂,质量不一,甚至存在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的信息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时代我们对新技术的运用还不成熟,不能熟练地操控技术,在内容的审核、甄选和把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互联网空间中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互联网空间也成为这些思潮的角逐场。这就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缺乏针对性。” [7] 不系统的教育内容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互联网空间的开放性降低了信息的准入门槛,广泛的信息流入不仅使得教育对象难以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含金量,而且也阻碍了对教育对象进行深度教育。

3.3. 教育理念依附技术,走入技术理性误区

新兴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导致部分人盲目崇拜技术,互联网新技术并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国”和“乌托邦”,不应该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替代品,而是要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有效补充。过度依附技术将会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入误区,以绝对的技术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元素,忽略人本身“此在”的特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缺失。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既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表现,同时又是作为实践工具和手段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一方面,互联网新技术本身作为一种中介,它可以使人们建立社会联系和社会意识,强化人的本质。另一方面,互联网新技术是由人创造的,如果人本身对互联网新技术的依赖超过一定程度,它的客体性超越了人的主体性,也就有可能剥夺了人的本质。“人工智能造成了人的异化,削弱了人的主体性” [9] 。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越来越依靠科技,而不从人本身出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因素,降低了育人效果。

4. 新时代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无论是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在不断推动着人类创造新的世界。在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倡导科学技术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人的发展,重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使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一致,使科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4.1. 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全面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便捷性、准确性和包容性,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依然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而无论新技术的发展如何更新迭代,依旧无法完全替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一方面,要加大培养技术性人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的学习,而且要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念,创新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技术的兴趣和敏感度,拓展新技术的融合使用,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另一方面,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人机合作而不是人机竞争。高新技术只能代替一些程序性和机械性的工作,并不能够代替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创造性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合理利用高新科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发挥人类特有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理性。

4.2. 细分具体教育内容,聚焦社会主流思想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分析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实践能力、元宇宙技术打造便捷式体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政治立场转化为文字、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输,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网络时代信息的便捷性使得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复杂的意识观念,给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中,要坚持整体灌输与精准滴灌相结合。首先,要细分具体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在思想上的问题与矛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对象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需要,廓定教育内容,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教育对象思想问题为导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使新技术的运用真正成为解决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坚实依靠。其次,要聚焦社会主流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顶层设计,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内容充分体现在网络空间中,有效发挥网络空间的育人阵地作用。

4.3. 坚持育人教育理念,避免技术理念泛化

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充分认识互联网新技术工具理性所涵盖价值理性的教育本质,引导科学技术服务于人们自身的思想价值导向和全面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立场,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人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指向,因此,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与技术的关系是其核心问题。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虽然被赋予了技术精神的人文内涵,但它仍然发挥着客观工具或手段的作用。现代社会人的需求丰富多变,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全面的。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必然会关注自身本质力量的延伸部分,尤其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自身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影响。因此,无论互联新技术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何种程度,都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核心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也是由人来做工作,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应该是作为辅助性工具为人服务。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虽然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界限,但若一味地盲从技术,抛弃传统的教育模式,现实教育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因此,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坚持以育人教育理念为导向,让虚拟世界为现实空间的教育服务的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就在于此,守住教育本质,创新教育形式,真正的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

5. 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社会科学相比较更为注重对人性和世界的反思,探寻对人本身的归宿和终极关怀。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要把握好科学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智慧教育的建设应将人的主体性理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更多地体现以教育主体的智慧启迪教育客体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4): 5-6.
[2] [英]玛格丽特•博登. 人工智能的本质与未来[M]. 孙诗惠,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3.
[3] 胡华. 智能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1): 41-46.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 精心谋划 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12): 7.
[5] 刘宏达, 杨灵珍.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规律与运用逻辑[J]. 教学与研究, 2018(5): 84-90.
[6] 方楠. 元宇宙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4(6): 97-104.
[7] 蒋春燕, 孙祺.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2): 59-61.
[8]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56.
[9] 郭明哲, 贾玲. 基于马克思人本思想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哲学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4): 189-190.